subbass 发表于 2021-9-19 21:06:48

「评测」BAT vk-53se前级和Audiobastion碳纤维板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9-20 02:11 编辑

先上图
等稳定两天,慢慢补充文字。













录音

fim xrcd2 择仙花-向本·韦伯斯特致敬

https://b23.tv/mm9sGA

subbass 发表于 2021-9-20 09:32:47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9-20 10:21 编辑

前言


现在去BAT的官网查preamplifiers的型号,只有三款https://www.balanced.com/preamplifiers



rex3、Vk-90、vk-80
而本文中的53SE便是vk-90的前身,仅次于旗舰REX的型号。
区别仅在于机箱和电容——vk-90用上了8颗顶级杜兰超级电容!报价也随之来到了近12万。


https://images.squarespace-cdn.com/content/v1/5deea1d9bfc3d241119a8fa3/1622578747722-Y58024HLXZM3YY2DW2LK/BAT_VK_90_Preamplifier_Silver_05_Inside.jpg?format=2500w


而REX2/3前级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了分体的胆供电,该产品甚至自发布起每年都获得发烧天书大奖,
这在业内也是非常罕见的。BAT功放的一大特征是电源充裕,电源分体的REX II 前级总共需要用到三条电源线,电源箱中左右完全独立胆整流供电系统,总共使用了2只5AR4、4只6C19、2只6H30和2只6C45电子管,够夸张吧!到了主机操控部分又独立供电,放大部分是每声道4只6H30,前所未见的豪华设计。REX II 后级也是一样,顶板三个大变压器,线路板另有一个环型变压器( 次一级的VK-76SE就少了这个变压器),超过600焦耳的电源容量几乎没有什么音箱是推不动的。有趣的是BAT 后级都可以自由切换成立体声或单声道版本,REX II 立体声时输出80 瓦,单声道输出160瓦。

在线路上,BAT追求极简设计、单端放大、纯甲类、无负反馈、高电流输出,以及全平衡线路。BAT在REXII旗舰胆后级等高端产品上,采用了“单端桥接”设计,这种线路在1950年代由ElectroVoice 工程师Henry Wiggins提出来,每个声道有两个单端放大线路。也就是说,每个放大线路都是放大全波讯号,再以浮动桥接方式合并两个全波讯号,并且抵消浮动接地的直流偏压。这种线路的好处不少:一是讯号的对称性比平衡推挽线路好,二是可以降低单端管机输出变压器的磁饱和问题,第三是可以用单端放大线路取得更大的输出功率,第四是理论上桥接可以提升四倍功率。REX II 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80 瓦(3% THD),使用 4 只6H30 增益级、6 只6SN7 与2 只6V6 推动级,4只6C33C-B 功率管,频率响应达到令人吃惊的5Hz–200kHz。次一级的VK-76SE 单声道后级少了2 只6V6 与2 只6V6 电子管,输出功率75 瓦,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价格却划算很多。由于BAT 对简化讯号路径的癖好,所以他们的前级只有一级增益,REXII 后级有二级放大增益26dB,换句话说,我们听到的BAT 前后级组合,音乐讯号总共只经过三次增益,能尽量减少音乐细节与动态起伏的损失。而BAT设计的增益级具备极低失真、极高的电压摆幅,所以不需要缓冲级,完全不会限制频宽表现,让音质的透明度大幅提升。此外BAT 坚持不使用整体负反馈以达到最好的声音表现,原厂公布BAT 的胆机总谐波失真为3%( 全功率输出),与其他品牌相较数字并不好看,但是以一部没有整体负反馈的160 瓦大功率胆机而言,这个失真数据其实已经够低了。
另外吐槽一点,BAT的前级比后级贵很多。。



分体供电:
https://images.squarespace-cdn.com/content/v1/5deea1d9bfc3d241119a8fa3/1622673638574-52JC66NT57D3KBZMRX6G/BAT_REX_3_Preamp_Silver_07_Power_Module_Interior_Gen3.jpg?format=2500w



而我选器材有个坏毛病——看脸
颜值和内部做工占非常的的比重,我认为这体现了设计师的性格和企业文化
如,我前阵子咬咬牙将天龙的老旗舰AV合并机8500换成了110周年纪念款;
而这款机器的价位已经厮杀到众多中高端欧美机的区间,实际可选产品非常多;
而A110是8500基础上多达400多项的精工官方魔改,加上完爆同级别欧美机型的精美做工,这80%的溢价在我看来非常超值!
实际的声音也并未让我失望:
评测原文

https://p1-tt-ipv6.byteimg.com/img/pgc-image/dc8bd836bb17448ab48d7c3a4dd454fa~tplv-tt-shrink:640:0.image


说回53se,一方面我的REX2后级搭配西装可以叠Buff,一方面其颜值和内在均非常能打;
而价格亦非常超值,并可更换vk-90同款杜兰电容,甚至加购REX2/3同款供电原地升级。
也正因为这台机器,我发现自己避震板不够了(原来的板子被我拿下来垫后级了,架子上裸放了中置)
于是紧急求助爱丁堡Audiobastion老邵,火速支援来一块尚未发布的碳纤维避震板,于是有了本文记流水账式标题。



subbass 发表于 2021-9-20 10:18:20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9-20 11:07 编辑

第一部分 主观声音

在用了立敏老王支援了大半年的奔驰马克DAC2做前级后,加上今年对电的全面升级,声音被我调整的已经非常有味道。
但实际上,BAT尽管是以胆机闻名,但并非传统胆味儿机器,甚至在某些听感上比晶体机还晶体机;
如:飞快的速度、庞大的爆发力和动态、宽松但凌厉的低频等。
而更奇葩的一点,bat使用的基本都是俄罗斯新管,也就失去了换古董管这一主流玩法。
这一点在传统烧友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花高价买了台晶体管声音的胆机。

那么,不妨泡杯茶,听我慢慢分析下与之对应的优点:
1. 胆机越来越向晶体机的声音是大趋势,不可逆,尤其是高阶器材;
2. 虽然听感上更晶体,但只要是胆机,偶数谐波失真依然存在,也就一定更耐听;
3. 系统如果素质高,味道是可以通过配件调出来的,而反过来,缺了素质,再有味道也是糊的,木桶效应;
4. 不折腾管子不是更省钱么。。BAT自带的平衡稳压电路甚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对管子的成本;
5. 美国机越来越多采用6H30以取代6922也正是因为其素质极高;
6. 而6c33鲜有品牌使用,确实是因为——太难设计了,为了应对这种大电流军用管,
    BAT辅以超级夸张的供电来应对:53se的功耗为250VA,REX的功耗接近500VA。

说回53se的声音,作为小白玩家,没什么参照物来对比,简单讲一下个人感受:
1、 声音更沉稳安定,无论大动态还是小品,均有举重若轻之感,耐听;
2、 信息量和细节多一些,自认为系统原来声音的解析力便非常不错,提高一点也实属不易;
3、 声音通透,和以前的声音相比,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形体感瘦小了,乍一听不习惯,仔细琢磨后,实则原来结像过大;
4、 两端延伸进一步增强;
5、 低频更清晰了,我从未听过如此清晰,高解析的低频,无论是大场面爆棚定音鼓还是酒吧现场的大牛筋,这一点是我最惊喜的地方;
6、 音乐味较之前减少,这是最令我惊讶的,可能我期望的是AN那种拐着弯的乐感,但它不是,不过就像之前所说,味道容易搞,如果缺素质就没办法了;
7、 声场:纵向深不见底,横向有所压缩,我怀疑是自己的线没跟上,不是大问题,横向声场可以慢慢调回来;
8、 人声:超级惊喜,现场感十足,尤其live的jazz,是从未有过的声音超级高解析的声音,演唱家仿佛就在对面口花四溅。

总体而言,53se是一台素质大于味道的机器,但是也为后续的调整和探索抬高了天花板。



dragon 发表于 2021-9-20 11:04:36

电源升级遥遥无期

hoochy 发表于 2021-9-20 11:11:21

曾经的53se前级祝贺楼主入手西装,rexii前后级才是楼主的第一阶段目标,声音的差距和定价差距基本成正比。

hoochy 发表于 2021-9-20 11:14:26

而且bat机器,特别是rexii型号,无论前后级,最变态的设计和优势就是供电部分。

MASTER321 发表于 2021-9-20 11:15:02

想知道同价位上BAT与ARC声音的风格差异,不知道哪位大佬能释疑解惑

subbass 发表于 2021-9-20 11:22:50

hoochy 发表于 2021-9-20 11:14
而且bat机器,特别是rexii型号,无论前后级,最变态的设计和优势就是供电部分。

大哥又来打击小弟=_=

hoochy 发表于 2021-9-20 11:27:09

不过53se的表现,这个价位很难找到对手了。无论哪个方面的表现!

jasonlew 发表于 2021-9-21 02:51:19

hoochy 发表于 2021-9-20 11:27
不过53se的表现,这个价位很难找到对手了。无论哪个方面的表现!

一直有个疑问,同为旗舰的655和rex后级,推力上是怎么个差别?不指望单后级比晶体管推力强,能不能大致打个平手?

世界时 发表于 2021-9-21 03:33:07

BAT Rex, LAMM ML3, Airtight 3211 我的最终幻想

whfcxr 发表于 2021-9-21 06:44:59

有机会试试vtl

subbass 发表于 2021-9-21 16:13:47

中秋节插曲
刚到一些小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慢慢写(坑越挖越深=_=)

biamp玩法
借助53se的三路输出,尝试用rex2(80瓦)推四个十寸单元,Forte(50瓦混合,前十瓦为纯甲)推同轴中高音。









hoochy 发表于 2021-9-21 20:26:32

我以前尝试过两台m32推800中高频,两台rexii推800低频,初听还不错。不过m32确实噱头太多了

subbass 发表于 2021-9-21 21:23:06

hoochy 发表于 2021-9-21 20:26
我以前尝试过两台m32推800中高频,两台rexii推800低频,初听还不错。不过m32确实噱头太多了

确实,不容易衔接,不如单声道自然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评测」BAT vk-53se前级和Audiobastion碳纤维板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