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8-11-14 18:37:04

转贴-音响论坛刘汉盛评B&W801 802D 800D

今天在朋友家听了pass 350推802d,cd是wadia 861于是有点感慨,发掘当年我听得801时真的不是很平衡,看来当年我没听错,所以还是有点耳力的呵呵。其实音响还得以平衡为主,耳机也应该是这样的,所以800s绝对是个标准机了。   
无实力购买这等器材,自然不妄加评价了。故此特转此贴,看看刘汉盛大师的评价,他的评价我认为有一定的价值。

這個專題前後大約花了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耗時那麼久的原因並非專題難做,而是沒有時間的壓力使然。在終結B & W 801的過程中,我到過許多用家那裡,看了他們的聆聽環境,聽了他們的801。其中,表現效果比較好的例子我將之寫出來;表現尚不如人意者我則留在這裡討論。希望能夠藉此而為目前與未來將使用801的音響迷留下具有參考價值的經驗。

為什麼聲音會肥胖渾濁?

有些人戲稱801的聲音就像其造型,高音小小的,中音略大些,低音則像大胖子。其實這是完全誤解之下的想法。許多人家裡的801低頻太多太渾,我分析其原因大多出在聆聽環境與喇叭擺位上。有些人家裡聆聽環境接近正方形,這種房間的中、低頻駐波本身就相當強。加上空間不大,四面又多是硬牆瓷磚地,所以聲音當然會混濁。

有些人則礙於環境動線,只能將801擺在距離短的二牆之間來聽,一來喇叭貼後牆,二者聆聽的人也貼後牆,這二樣因素都造成了低頻的加碼,低頻的量當然就膨脹數倍了。

解決之道有二。一是要給801有呼吸的空間,二是如果空間小,則要做適量的聲波吸收反射處理。所謂呼吸的空間就是喇叭的擺位。請不要將801貼著喇叭後牆擺,假若空間允許,至少要使801離後牆一公尺半以上,離側牆也要有半公尺左右。以上這種擺法是指運用「三一七比例法」的情況下。假若您用「三一七比例法」還是無法取得寬廣深遠的音場,以及平衡的高、中、低頻段,那麼不妨試用「螺孔擺法」。請注意,採用「螺孔擺法」時,喇叭離後牆的距離至少也要有房間長度的三分之一,至多不要超過二分之一。而且,喇叭可以貼近側牆,只要與側牆留有十幾公分的距離就行。最重要的是整個喇叭的向內投射角度要大於四十五度。801喇叭因為中高音箱體可以轉動,因此又多了一種擺法可試。那就是如果您用「螺孔擺法」覺得低頻量感還是太多,則不妨將801的低音箱直直向您,不要有投射角度,而只將中高音箱體做向內大投射角度即可。

至於空間過小時要如何做適當的聲波吸收反射處理呢?801的用家裡最小的空間大約四、五坪,在這麼小的空間中,只要一用到四面牆,空間就減小,因此吸音的重點應該擺在天花板上。一般用二分夾板釘的天花板會有吸收中低頻的效果。如果能夠將天花板以二分夾板釘成一層層階梯狀向上縮小的藻井式造型,就可以有吸收加擴散聲波的效果。

天花板這樣處理之後,四壁再放一些二次餘數聲波擴散板。請注意這種擴散板的表面也要吸收與反射並重,也就是光面與軟面要攙雜使用。至於地板,如果最後還是覺得拍手的聲音太亮,則加鋪一塊厚地毯。總之,一個好的空間在裡面講起話來應該豐潤而不會有鼻音,拍起手來也要有厚實的聲音而不是短短亮亮的啪啪聲。

為什麼聲音會虛虛的?

我聽過用五瓦300B管機推801,也聽過用二十五瓦管機推801,它們聽起來都不會虛虛的。所以,我可以排除擴大機功率不足的原因。我認為,如果您聽801會覺得聲音虛虛的,其原因是在於中低頻駐波太強、高頻反射太強而導致您無法將音量開大聲。為什麼無法開大聲?因為一開大聲就吵得受不了。因此,如果您能夠解決駐波以及高頻反射太強的問題(上一個問題),就能夠將音量開大聲,我想那時聲音就不會虛虛的。

再次提醒您,假若您聲音開大聲了之後覺得太吵,在還未更動室內裝潢之前,請用螺孔擺法,它可以讓您覺得不吵。

為什麼暫態反應不夠快?

第一個原因仍然是中低頻、低頻量感太多導致音域不平衡所致。第二個原因則是所搭配的前級或後級暫態反應不夠快。以我所聞,大部分都是因為第一個原因所致。是不是真空管擴大機聲音就一定慢?不一定,如果您去過貴賓音響聽他的801,就會發現他那對801簡直就像高效率喇叭,聲音既直接又快速,哪裡會慢!

高音、低音二端不夠嗎?

如果要拿二對喇叭做比較,很容易可以找到很多高音比801還要突出的喇叭,但是,那並不代表801的高音不夠。同樣的,您也可以發現許多喇叭的低音規格超過801,但是實際聽起來,我認為801的低音更真實。音響迷很容易就陷入20Hz-20000Hz這種規格的迷思中,誤認為喇叭一定要有這麼寬的頻寬才能買。事實上,如果您了解到小提琴的演奏音域都在4000Hz以下、人聲演唱大部分在1000Hz以下,或是經常在60Hz以下演奏的樂器已經很罕見時,您就不會老是要求喇叭要有20Hz-20000Hz的頻寬才能買了。我以前也講過喇叭的「四十萬」頻寬等式,一對喇叭如果能夠將50Hz再生得很好,則它的高頻也只要能夠將8000Hz再生得很好聽起來就平衡了。當然,如果有另外一對喇叭能夠真正將20Hz與20000Hz都再生得很好,那麼它無疑在性能上勝過50Hz-8000Hz這對。不過,我想要為它付出的代價必然是好幾倍。

我見過有人將801加裝超高音的,也有人將801加上超低音的。他們加了之後都有改善。但是,那並不代表一定就有必要如此做。以再生真實音樂的角度而言,我認為801的頻寬已經足夠了,怕的就是您沒有將它調整好。

一定要大功率晶體後級去推它嗎?

理論上,801必須用大電流(不一定是大瓦數)的後級去推會比較理想,801自己的規格上也是如此建議的。不過,我也聽過用小功率真空管機推801的,而且聲音真的不俗。我的看法是:如果電源供應夠足,即使輸出功率不大,無論是晶體機或真空管機,應該都能夠推801。當然,我絕對不否認大電流的後級在控制低頻的能力上會優於小電流晶體機或真空管後級。

要不要用腳架?

有人將801放在沙箱上,用沙來吸收箱體的振動。有人將801放在實心木塊上,認為這樣聲音聽起來更好。也有人就乾脆買Sound Anchors替801定造的腳架。更有人就使用原來的輪子,根本沒用腳架。以我的經驗而言,最好是腳架,而且越穩的腳架越好。腳架越穩,低頻的質就會越好。低頻的質一好,也連帶的會改變中頻與高頻的聽感。因此,如果您已經確定801的最佳位置之後,請將輪子卸下,改用腳架。

在進口喇叭中,我從未聽過有比801更便宜更好者。在進口喇叭中,我也從未看過有比801賣得更超值者。不要以為801是落伍的老喇叭,它的各種設計一直到今天都還是最合乎設計原理的。例如,它那無音箱的高音讓高頻擴散得最好,它那與低音箱體分開的中音不受低頻音染的影響,它的低音箱體容積完全中規中矩的按照規矩做(所以才會那麼大)。有幾對喇叭製造完成度如此高、音域如此平衡而賣得這麼便宜的?有人說801雖然不貴,但是擴大機要花大錢。其實,如果您找對擴大機,無論是晶體機或真空管機都不必花大錢。

老實說,如果您只想好好聽音樂,如果您的喇叭預算在二十萬以內,那麼一對十來萬的801絕對是您音樂品味與調校功夫的最佳考驗者



摘自《音响论坛》199期
小提琴可用[油光水滑兼甜美有擦弦质感]来形容,那是很甜的小提琴音质,让人听了很舒服.甚至曲中轻轻撞击的钹都表现出非常柔细甜美又有薄金属振动质感的美妙声音。高频段延伸能力佳的单体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它可以增加高频段的阴柔透明感与甜美程度。
      
      除了代理商与经销商,大概很少人能够跟我一样,家里同时摆著B&W 800D与802D,让我能够以最精准的方式做ABTest。一样的空间环境、一样的周边搭配器材,包括线材都一样。这样的AB Test应该最客观了吧!结果呢?到底旗舰800D与三弟802D之间有何不同?到底我是要买旗舰800D呢?还是802D就好很了?

      在仔细比较过这二对喇叭之後,我实在很难下笔,心里不断挣扎著:到底是要重新写一篇评论呢?还是乾脆就把800D的评论拷贝过来就好了?当然,第二种方式有亏职守,然而第一种方式更是个挑战,我要如何将我所听到大部份相同的声音表现化做不同的文字叙述、但又能精确的传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呢?真是伤脑筋啊!

Signature800凸显802的价值
      伤脑筋归伤脑筋,802D的评论还是要写,让我开始工作吧!您知道鹦鹉螺系列之中,哪一个型号销售量最大?当然不可能是上一代的旗舰Signature 800 !会是801吗?它比较难推,购买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803或804吗?这二型喇叭虽然比较便宜,但少了[企鹅]的那个黑色圆头,因此无法与拥有[企鹅头』的型号做类比。告诉您,就是802卖得最好。为什么802会卖得最好?简单一句话,就是『价格价值比超群』。

      为什么802会价格价值比超群呢?当然其本身实力是主因,下过与後来推出的Signature800有绝对的关系。我一直在想,Signature800的推出真是一记妙招,这可说是非常高明的行销策略。这话怎么说呢?原本鹦鹉螺系列只推出801、802、803等型号时,由於价格与Malnx系列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市场接受的速度较慢。到底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将鹦鹉螺系列降价吗?不可能!刚推出的新产品怎么可能马上价,这样做岂不是自打嘴巴?肯定只有负面效果。既然降价不可行,那么干脆反其道而行,推出更贵的机种,让原来的801、802,803相对之下显得便宜,这样即使更贵的旗舰销售数量有限,但底下的801、802等就带动了。

         既然要推出更贵的旗舰机种,那么要如何设计新喇叭呢?鹦鹉螺的所有研发成果都已经用在801、802身上了,如果此时推出全新设计,岂不是推翻原先的设计?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从801或802之中选取一型来做更精致的升级。最後选中的就是802,所以当Signature 800刚推出之际,消费者怎么看都觉得它就像是802的放大版,除了箱体更眫些、木皮更漂亮、低音单体从8寸变为10寸,底下的分音器底座更大之外,实在看不出大差异。

      可是,这对看起来与802非常相似的旗舰,售价却高过802好几倍。在价格巨大的对比下,802的价值马上被图显出来了。从那时起,802的销售量一飞冲天,成为鹦鹉螺系列的的销售主力。光是一年,鹦鹉螺802就可以卖掉12,000对,使得B&W业务蒸蒸日上。

是否会预留伏笔?
      既然有了Signature 800与802的成功例子,在推出新的钻石800系列时,这一切—当然要如法炮制。于是我们看到这次发表斩800系列时,取代Signature 800的800D与801D、802D同步推出。不过,800D与802D的价格差距缩小了,定价大约差二倍。或许是多多心,在此我又发现一个伏笔。什么伏笔?为何800D不称为Signature呢?难道未来还会有另外一对Signature D会出现吗?这当然是B&W的最高机密,我仅是猜测而已。不过,我的猜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自从[星际大战]推出无厘头的前传后传、大赚其钱之后,[无间道]也依然画葫芦大赚一票。最近推出的[十面埋伏]剧情也相当破碎,我猜可能山足要靠[前传]、[后传]来连接剧情。既然电影可以这样操作,喇叭有何不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拿802D来与800D相比,外观上除了底座不同之外,就是802D的箱体比较瘦一点,其余完全相同。从内涵看,802D的高音采用1寸钻石高音,中音采用6寸FST固定悬边Kevlar中音,低音采用二个8寸Rohacell低音,与800D不同之外只有10寸与8寸之分。而分音器也采用相同的作法,只不过为了因应不同的箱体大小与单体尺寸,在元件数值上有些不同。

规格几乎相同
      仔细逐条比对802D与800D在规格上的异同,802D的频宽34Hz-28kHz±3dB,而800D的频宽32Hz-28kHz±3dB,二者只有差别2Hz!分频点二者都是350Hz/4kHz。而在效率上二者部是90dB。平均阻抗也都4kHz。而在效率上二者都是90dB。平均阻抗也都是8欧姆,不同的是800D的最低阻抗为3.1欧姆,802D则为3.5欧姆。最后不同的就是承受功率,800D为50W-1000W,802D则为50W-500瓦。如果要说比较大的差异,那就在重量上,800D的重量达125公斤一支(净重),而802D只有80公斤。到底这45公斤是怎么多出来的?低音单体重量、底座重量以及箱体重量差异总和。

      看到这里,找想请您占诉找,或者说服我,802D与800D到底有什么决定性的差异?老实说找看不出来。用[看]的看不出来,那么用[听]的呢?如果二者放在一起迅速做AB切换比较,我可以听出在低频段的量感、沈潜、重量感上有些不同;在音场的深远与古典音乐的低频基础厚度上有些差异;在整体的宽松程度有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方面我必须以总编辑的专业向您保证:800D与802D根本就是孪生兄弟。如果是个别听呢?老实说连我都分不出二者有什么大差异。

      既然802D的800D的声音表现是如此的接近,形体也有如拷贝版,这样大家当然都要买802D,那么800D怎么办呢?放心,预算比较多、空间比较大的人毫无疑问会考虑购买800D,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毫不妥协的极致。至于一般大众,找认为802D绝对能够让您达到90%的足,剩下那10%就当作心理上的缺憾吧!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鹦鹉螺802的销售量居于冠军的原因,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水滴型箱体大有学问
      表面上看,802D与802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内部的改变至少也有90%以上,可说只有造型没变而巳。为何造型没变呢?功能决定型式,鹦鹉螺800系列的造型有如保时捷911,足最佳表现的必要条件,无法再进—步。对于外行人而言,802D的高音单体箱室与中音单体箱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家的雕塑,那圆顺柔美的曲线有如美女的胴体。不过,对于内行的音响迷来说,由大渐小的的水滴型箱室不仅让单体背波得以和缓的衰减能量,降低背波对单体活塞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对室内的声波产生良好扩散作用。而无论是高音或中音箱室的体积更考虑到声波绕射问题,而将其体积设计到极小化。

      802D的水滴型高音与中音箱室好处还不仅于上述而已,请注意高音水滴箱体是金属制造的,而中间那根铝棒也是金属,这代表什么意义呢?代表可以将高音单体磁铁的高热很快散发出来,让高音单体不至于因为长时间大功率的输入而导致高温,高音单体一旦出现高温(温度由线圈而来),马上就会出现动态压缩现象,接着可能就是音圈熔毁。现在藉由高音箱室的导热散热,让802D的高音单体可以承受极大的输入功率。除了让高音单体不至于损毁之外,还可以提供宽松不紧绷的高频段表现。
   
      再来看水滴型中音箱室,这个箱室并非金属制成,而是以一种称为Marian的材料制成。水滴型箱体造型有效的让中音单体的背波往后反射,不会对中音单体的活塞运动产生反向压力。此外,这个FST中音单体框架的粗细程度也已经变细,磁铁也因为改用铍磁铁而减少体积,这些作法无非是想减少框架与磁铁总成的声波反射面积,让能量充足的中音单体背波不至于影响到单体运动。

      到底水滴型中音箱室的好处是纯用文字掰出来的呢?还是有科学实验数据佐证?当然有科学实验数据佐证。B&W曾做过模拟实验,以没有装箱的单体反应、装在四方箱体内的单体反应以及装在水滴型箱体内的单体反应做比较,发现装在四方箱体的中音单体在较高频段就会开始产生共振而不当增强能量,事实上那就是音染。而装在水滴型箱体内的中音单体即使到了较高频段,其频率响应曲线还是跟没装箱的对照组一样,呈现平直的曲线,并没有共振产生。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喇叭单体最好是不装箱,但不装箱就不成喇叭,所以一定要装箱。既然一定要装箱,就要避免把单体装在四方形箱内,最好的箱体就是水滴型。否则也要不规则型。

中音单体从后面顶紧
      写到这里,找还没有写到中音单体如何散热的?难道就只靠单体本身的金属框架来散热吗?不仅如此而已!假若您曾用过802以上系列,就会知道使用前要把中音箱室后面的一个铝环卸下,要搬运时再锁上铝环。当我们将铝环卸下之后,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组可以锁紧的设计,这是什么作用呢?其实这是用来把中音单体『顶住』的设计。如果您从前面观察中音单体,就会发现前面并没有固定单体的螺丝。既然如此,中音单体如何固定在水滴箱体上呢?就是从后面紧紧顶住。而这个顶住中音单体的东西也是金属制成,顶在磁铁总成上,除了固定中音单体之外,连带也成了中音单体的辅助散热器。
   
      再来说到802D的低音箱体,这个箱体采用厚达35mm的夹板层积而成。为了避免方形箱体,B&W把夹板慢慢挤进箱体的U型模子中,等箱体成型之后在取出,加上面板,这样才算完成U型箱体。或许您要问:前面不是说过水滴型箱体足最理想的吗?为何802D的低音箱体不采用水滴型而用U型呢?其实低音箱体最好的设计方式并不是水滴型,而足鹦鹉螺型,但这样一来岂不是每型喇叭长得部跟鹦鹉螺一模一样?这样一来,B&W的每一对喇叭售价都跟鹦鹉螺看齐,怎么做行销?

U型低音箱体效果佳
      为了有别于鹦鹉螺,因此800系列的低音箱体改采U型箱体,然后在U型箱体内装上B&W著名的Matrix补强结构。这样一来,箱体本身的振动低至几乎不可测,自然不会有箱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染问题。此外,在低音箱体内还有吸音棉与低音反射孔,藉由吸音棉的吸收声波作用,以及低音反射孔的『泄流』作用来降低强劲低频背波对低音单体活塞运动的负面影响。您知道制造一个B&W的U型箱体与一个传统方形箱体的成本差多少吗?一个
   
      U型箱体要花好几天来完成,而一个传统方形箱体如果采用V Cut自动生产,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这二者之间成本差距多少,您自己去猜吧!

      802D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经过层层考虑而成,甚至连相位锥的材质都考虑到了。在一般使用状态下,B&W建议中音网罩不要拆下。假若一定要拆下中音网罩,B&W另外附了一个相位锥,请用家一定要换下原来的相位锥。这二个相位锥有什么不同呢?原来的相位锥是塑胶材质,去除网罩之后所使用的相位锥是铝质。为何连相位锥的材质都要有所差异呢?我不清楚。不过我相信B&W一定也经过实验之后才做决定的,否则何必这么费事?

      为了让用家便于移动超重的箱体,802D底座下面设有四个轮子,方便用家调整喇叭摆位。由于底座是金属制成(分音器在里面),十分坚固,底座与低音箱体之间还有金属柱支撑,因此装在底座下的轮子并不影响低音箱体的声音表现,请放心。假若您怕低音箱体的振动会经由轮子传到地板上,可以用小块工业避震胶垫在轮子底下就可以了。说到避震胶,您知道802D的高音箱室与中音箱室之间、中音箱室与低音箱室之间部施加了避震材料,一方面衔接箱体固定,另一方面也阻止箱体振动(万一有漏网振动)的相互于扰,其周到的设计思维让人无话可说。

用什么推都好听
      好吧!该来说说802D的声音表现了。聆听空间在我家开放式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为Meridian 808 CD唱盘,扩大机用了二套,一套是MBL6010与Linear AcousticLAl50.2,另一套为Jeff Rowland Concerto前级与Model501后级。这二套系统的差别在那里?前者推力比较强,中频段与低频段比较饱满,暂态反应比较快。而后者则比较柔和,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也足够,不过凝聚的程度与重量感没有前者那么强。最后定稿二者的表现都采纳进去,因为这二套扩大机系统推802D都好听。至于802D能否以75W的Tenor 75Wp来推动?低频段量感够不够?当然可以!而且低频段量感也足够。既然如此,为何我不以Tenor 75wp为定稿?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想换个口味来撰写评论而已。试想,如果我连搭配的扩大机都跟写800D评论时一样,您教我怎么写!

先说802D好不好推?好推!我曾经用,Tenor75Wp推过,听江蕙那张新推出的『爱着啊』,内中的电Bass能量丰富,脚踩大鼓的噗噗声紧密扎实,完全一副90dB效率喇叭该有的模样。因此,您完全不必担心802D好推与否。假若您买了802D,觉得低频段推不出来,如果不是府上环境高频段刺耳过了头,就是后级有问题,这种差劲的后级应该在第一时间就把它换掉。802D的低音箱采用一体成型的U型箱体,再配合内部的Matrix补强支架,箱体振动极低,音染几乎没有。

低频段控制力非凡   
      或许是因为低音单体改为更优秀的Rohacell单体,让我感觉802D的低频段控制力好过以往。例如在听江蕙[爱着啊]时,内中电Bass的性与Q度就非常迷人,而 且控制力非凡,就像手上的球连接着橡皮圈,抛出去弹回 来之间丝毫不合糊,这种低频段的控制力让我听到了干净的低频。有人可能会担心[干净的低频]是否低频段量感稍微不足的[代名词]?非也!802D的低频段量感十分充足,在听[爱着啊]时我甚至还认为混音师不能再把低 频段的量感增加了,[爱着啊]的低频量戚可说到了临界    点,让人听起来既舒服又过瘾。但是如果再跨越一步,就会让人感觉低频量感太多,这时就会像做得不够好的意大利生火腿,吃在嘴里油腻想吐。   

      在电Bass与脚踩大鼓的低频方面,802D的量感够,控制力佳。那么在爵士Bass方面呢?就以潘越云    那张[情歌]中的Bass为例好了,弹奏质感坚实    自然,弹性够、速度反应快。而拉奏时的清晰振动与擦弦质感也迷人已极。一颗颗弹出来的蓬蓬气团凝聚又清晰,量感十足,听来过瘾!

      除了流行音乐、爵士乐的低频段表现之外,古典音乐的低频基础当然也很重要。管弦乐低频基础的要求可以从Decca那张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Decca448 604-2,Katchen钢琴)来评断。当我听这张CD时,耳中所感受到的宽厚扎实弦乐低频基础棒极了,弦乐的低频会有波动,内中还含有擦弦质感,厚厚的低频声波袭到身上,感觉全身都破包围了。老实说这种管弦乐低频量感听起来已经超过802体大小所能提供者,您还会担心802D的低频不好推、量感不够吗?

小提琴更为甜美
      再来我要说802D的高频段表现。钻 石高音果然不是盖的,它让钹的声音清 甜细致,让吉他的声音甜润有尾韵,让小提琴的声音更为甜美,这些好处都是因为共振频率往上拉高所致。这种情况就好像陶瓷振膜与铍振膜,只不过钻石振膜的共振频率更高,这让高频段甚至极高频段的表现更佳。例如我听Chesky唱片那张SACD 288,作曲者就是David Chesky自己)中的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时,小提琴可用[油光水滑兼甜美有擦弦质感]来形容,那是很甜的小提琴音质,让人听了很舒服。甚至曲中轻轻撞击的钹都表现出非常柔细甜美又有薄金属振动质感的美妙声音。高频段延伸能力佳的单体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它可以增加高频段的阴柔透明感与甜美程度。
   
      再来,当我在听江蕙那张新的『爱着啊』时,也可以感受到内中的钹也变得更甜了,郡种既柔又清甜的声音就算听一辈子也不会厌倦。此外,曲中许多细细碎碎的细微乐器声音都变得清晰而浮凸,奸像在没有光害的高山上仰望夜空,繁星点点浮凸在漆黑的夜空中般。

中频段也更甜
      您知道吗?换了一个钻石高音,不仅高频段的表现改变了,连中频段的声音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听MarkLevinson郡张Red Rose第一集时,内中的吉他就变得更甜美,手指触弦的质感也变得更清晰。此外,敲打钟声的接触刹那速度反应也变快了。或许您会以为,当反应速度变快时,整体声音相对的也会变得更硬些。假若您这样想,郡就错了,802D不仅让暂态反应的速度更快,而且还让整体声音听起来更宽松,更不紧绷。

      再来我要说中频段人声与钢琴的表现。当我听江蕙的[爱着啊]时,觉得她的噪音变得更甜润更有光泽。人声形体还是一本江蕙的适中,而非庞大的形体,这是最近几张江蕙唱片的标准形体大小。而当我听潘越云那张『情歌』时,潘越云的嗓音形体就大得多,这也是录音使然。基本上802D的中频段人声表现属于中性,录音时人声形体有多大,它就表现出多大。而且,中频段人声一直都是凝聚的个性,轮廓清楚,内聚力够强,不会松散模糊。

      而当我听日本First Music那张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恊奏曲』时,钢琴音粒的晶莹浮凸胜过以往,无论是高音键、中音键或低音键,钢琴颗粒的凝聚胜过以往,也更清晰,就算足低音键在非常丰富的弦振尾韵包围下,仍然能够清楚显现该有的质感。

800系列中价值最高者
      毫无疑问,我认为802D是新800系列中价格价值比最高的喇叭,虽然它的售价远高于鹦鹉螺802,但我还是认为非常值得,因为它在重播音乐时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远超过它的售价。无论从科学论证的角度来看,或从聆听音乐的主观评价来看,802D都是一对能够满足各种音乐重播的优质喇叭。万一您买了802D,而又一直觉得声音不好听,请打电话给我,我很有兴趣研究到底问题出在那里?

焦点:换了钻石高音单体,高频段更甜、更阴柔、更不紧绷,连带也使得中频段更有光泽。而低频段的控制力与解析力也更好,整体表现直追800D。

搭配建议:优质喇叭需要真正优质扩大机来搭配,这样保证相得益彰。如果用错虚有其名的扩大机,不仅声音会硬,低频量感也会不够。只要有优质扩大机,就算是75瓦管机也能有丰沛的低频量感。
   
802D的外观看起来就像小一点的 800D,最大的差别仅在于低言单体尺寸小2寸,可说是802DD孪生兄弟

[ 本帖最后由 musicforever 于 2008-11-14 18:58 编辑 ]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8-11-14 18:40:00

下面是800d的评价

摘自《音响论坛》197期

技术规格: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设计,采用1寸钻石高音单体一支、6寸FST固定悬边中音单体一支、10寸Rohacell低音单体二支,频宽32Hz-28kHz±3dB,分频点350Hz/4kHz,效率90dB,平均阻抗8欧姆,最低阻抗3.1欧姆,体积1180x450x645mm,净重125公斤。

    我迫不及待要告诉读者们二件事:第一、800D的表现的确胜过前一代Signature 800。第二、800D是一对容易驱动的喇叭,您不必担心不好搭配扩大机。
      
      首先我要声明,我在自己家里所听到的B&W 800D声音,与我在英国B&W工厂内所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也难怪,空间不同,搭配器材不同,同一对喇叭的声音表现不同是很正常的。不过重点是:如果我在B&W工厂内所听到的声音表现是80分,那么在我家里所听到的声音应该就是100分。这IOO分并不是代表800D在我家的表现已经尽善尽美,而是说800D在我家的表现比在工厂内所听到者更好听,而且至少好听20分以上。到底这更好的20分好在那里?终归的说,好在甜润的程度、油光水滑的光泽、活生生的音乐跃动感、真实无隐的乐器演奏质感,以及低频段的表现。


      竟然变好推了

      在聆听800D的期间,我还发现800D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那就是800D竟然变好推了。通常,所谓[好推]与[难推]的差别就在于能否让高、中、低频段量感均衡?如果能够取得均衡,那就是[好推]。反之,如果低频的量感少于中频段与高频段,那就是[不好推]。印象中,800 Signature最好是用大功率后级或『双扩大机疗法』来驱动它,这样才能取得高中频段与低频段的量感平衡。而现在,我用家里所有的后级逐一驱动800D,每一部后级 都能够得到让我满足的高中低音域平衡,包括每声道只有75瓦的Tenor 75Wp OTL真空管后级。您知道吗,我最后定稿所用的后级并非桥接起来每声道500瓦的Linear Acoustic LA150.2,也不是每声道500瓦的Jeff Rowland 501,更不足每声道200瓦的Parasound A21,而是Tenor 75Wp!

      按理说,真空管后级的阻尼因数很低,反映在低频上就是控制力差,何况又只有75瓦,这怎么可能推得动800D呢?我想很多读者一定任心里提出这个疑问。没错!我要承认在低频段的控制力与量感方面,Tenor 75Wp的确不如上述的那几部晶体后级。然而,就算是不如,低频段的控制力与量感表现已经能够达到让我满足的程度,这足以证明800D是一对很容易驱动的喇叭。更何况,由于搭配了Tenor 75Wp,使得800D表现出超级透明感、超级乐器细节、超级音乐活生感特性,所以最后我决定以Tenor 75Wp的表现当作定稿。而前级呢,我最后选择了Jeff Rowland Concerto来搭配。为什么?无他,音乐魅力佳而已。至于讯源,我用的是Meridian 808 Reference CD唱盘。

      看似一样,其实内部都改良了

      咦?这篇评论的写法好像有点错乱了,怎么把后面的东西拿到前面来说了?其实,我只是迫不及待要告诉读者们二件事;第一、800D的轰现的确胜过前一代Signature800。第二、800D是一对容易驱动的喇叭,您不必担心不好搭配扩大机。您知道吗,我最近连续听了ATC SCM100PSL与ELAC Spirit of MusicII,以前它们部是属于难推的喇叭,现在推出第二代之后,竟然部变得好推了。难道?难道这些喇叭制造商也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用家反应?总之,喇叭制造商设计好推的喇叭是天经地义的,不能把高、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设计得不平衡,然后要用家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是吗?

      话说回头,有关B&W800D的各种设计细节,其实我都已经在论坛第196期那篇专访中说得清清楚楚了,在此我不会再度详细说明,只会简单带过。有疑问的读者们可以回头再去参阅196期,现在我们从头说起。从外观上,许多人会认为800D与上一代的800 Signature没什么不同,因而怀疑这是否涨价的噱头。其实,如果您深入了解,就会知道除了外观之外,800D与以前的800Signature几乎完全不一样了。先说高音单体,原先的800 Signature采用铝振膜,800D已经改采1寸钻石振膜,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钻石振膜的共振频率更高,
这意谓着在人耳可听范围的最高点20kHz附近,钻石振膜还能保持最佳的平直响应曲线,这对于高频段的透明、圆顺不紧绷有正面助益。虽然钻石高音单体频宽可达80kH2,不过800D的实际频率响应却指标是32Hz-28kHz±3dB,这是非常保守的标示,也是要示频率响应的[传统]。

      Rohacell低音单体振膜厚达8mm

      接下来看那个FST固定悬边中音单体。这个单体的改变下在于Kevlar振膜,而是在框架。新的FST中音单体把框架的骨架面积缩小了,这样的作法是要减少发声时振膜背波撞击到框架,再反射回到振膜的声音能量,这使得FST中音单体能够发出更清晰的声音。您知道吗,这个6寸FST中音单体所负责的频段为350Hz-4kHz,涵盖绝大部份乐器与人声的基音(非泛音/范围,可说肩负起最重大的成败责任。从800D高音单体与低音单体部更改、独独不改这个FST中音单体来看,目前它还是无可取代的。换句话说,还是最优秀的中音单体。

      再来看那二个10寸低音单体。低音单体已经由原来的纸浆、Kevlar混合物改为Rohacell振膜,这种振膜为三明冶结构,上下表层为碳纤维,中间则为Rohacell泡棉类材料。我们部知道,三明治式结构的最大好处就是『够轻够硬』,不容易变形。此外,中间那层材料还具有很好的内部阻尼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振膜本身的共振。

      与别家三明治式振膜不同的是,B&W的Rohacell振膜厚达8mm,这是目前我所看过最厚的三明治振膜。为什么800D的低音单体振膜需要那么厚呢?除了硬度需求之外,还为了彻底阻隔背波透过振膜泄漏到前面。B&W的这种防背波泄漏到前面的作法并非噱头,而是真正做过实验之後所得到的结果。假若您曾看过我郡篇采访报导,就会知道800D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拥有坚强实验数据支持的,绝对没有任何噱头或神话。至于8mm厚度是否会使得振膜太重?不必担心,我曾以手掂过这个振膜,轻若无物。

      每支净重125公斤

      除了单体有所不同之外,内部的分音器也改良了。800D的分音器设计得比以前更简单,但采用更好的元件,例如内中电容就改用西德MCap,由于订货生产所需规格,因此成本昂贵,一个动辄超过百元美元。这些分音器上所使用的元件并非符合规格就可以,而是经过设计小组反覆聆听相同规格的不同元件,最后才决定的。800D的分音器并不是放在箱体内,而是安置于金属底座中。安置于底座的理由有二:一是与箱体分开,避免振动的影响。二为分音器上的电阻直接与金属底座结合,增加散热能力,提高分音器承受大功率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改良之外,如果您对800 Signature熟悉,也会发现800D的面板网罩也改变了,它增加了左右[侧翼』,把箱体左右引二侧包起来,看起来与小音头延伸下来的黑色外观更整体。至于的底座与支撑喇叭箱体的那几根铝柱应该与上一代一样才对。或许您要问,为什么要用铝柱把整个喇叭箱体撑起呢?这么费事的作法就只是要把低音反射孔安置任箱体下方,由于背波气流出门向下打,所以不得不要把喇叭箱体撑高。为什么不干脆把低音反射孔开在喇叭正面呢?问得好!不过喇叭正面已经L:经陂那二个10寸低音单体所占满,根本没有空间来开低音反射孔了。

      您知道一支800D有多重吗?净重125公斤。说实在的,我拆过下计其数的音响器材,800D的包装设计是我看过设计最优良者,它充分替拆箱的人考虑到各项细节,因此虽然重达125公斤,但拆箱容易。话虽如此,当皇佳的人员把800D送刮我家时,我们还是费了一番力气才把800D放到定位。因为我家是木头地板,800D底座的轮子碾过之后肯定留下痕迹,所以必须用抬的。

      虽然最后定稿采用Tenor 75Wp OTL真空管机,我还是要在这里告诉您搭配800D时该注意的地方。假若您的聆听环境吸音扩散适当,高频反射不会过量,我认为您只要选择优质扩大机可,不必担心个性搭配问题。不过,如果您府上高频反射强,声音偏亮,找建议您要选择类似Jeff Rowland Model 501或Parasound A21这类高频段比较温柔、低频段又饱满的后级,这样听起大部份CD来会比较耐听。至于在我家,因为Meridian 808的声音个性属于清亮甜美型,而Tenor 75Wp 也是清亮甜美型,这二者配上800D之后,住我家听录音自然的软体就显得非常甜美,而且,细节多到数不清,动态反应也如电光石火,让人越听越想听。对我而言,800D搭配Tenow 75Wp之后,那种超级的透明感、超多的细节、超真实的乐器演奏质感以及超活生的音乐跃动感绝对是致命的吸引力,这代表着800D的真正性能,我非亨受不可。
音乐的活生感一定要表现出来

      要怎么以最直接、一针见血的方式道出800D的大部份优点呢?无他,用马友友那张(SonySK68460),这张CD里面有小提琴、大提琴、Bass的乐器演奏质感,还行高贵的乐器音质音色,更重要的是乐器演奏时的活生感。我解释过很多次,活生感就是细微的强弱变化完整再生的证据,而动态对比就是极弱与极强之间的庞大能量变化,二者对于再生完整的音乐而言部非常重要,不过其中较难表现的就是细微的强弱变化。因此,找认为活生感绝对是优质器材的『必要条件』。而800D在听这张时,展现出超高的活生感,以我的标准而言,我认为那是最好的活生感表现。假若您买了800D,用去试,并没有感受到我所说的绝佳活生感表现,那么请检讨您的讯源或扩大机,问题绝对不会出在800D身上。

      除了拥有绝佳的活生感之外,800D的音质音色表现也是既高贵又甜美。甜美是形容音质,高贵是形容音色,这二个形容词我用过太多了,不过这次的意义非凡。要知道,要有甜美的音质与高贵的音色,那必须是喇叭中一切的细节部达到极佳的状态,才有可能淬取出精华。这就好像酿制冰酒般,每—颗葡萄大约只能挤出—滴葡萄液,冰酒就是因为由葡萄的精华所淬取,所以才会那么甜那么香。800D就像第一流的冰酒,淌滴原汁鄗是音乐的精华,所以才能有让人听了很舒服的甜美音质与高贵音色。

      演奏质感明亮爽脆清晰直接

      再来说到800D的乐器演奏真实质感。那是任何一丝乐器接触质感都不会漏掉的鲜明无隐乐器真实质感。老实说很难以文字完全形容出我自800D身上所听到的乐器演奏质感,这么说好了,大部份喇叭所表现出来的爵士Bass虽然拨、扣、拉弦质感也很真实过瘾,但就是少了800D的夹脆与接触刹那的电光石火反应。相比之下,大部份喇叭的乐器演奏质感显得模糊,而800D的质感则显得清晰异常。例如当我在听Mark Levinson所录制的那张Red RoseVolume One时,不论是小提琴、钢琴、吉他、萨克斯风、敲钟、Bass弹奏等等,用800D听起来这些乐器的演奏质感部[明亮爽脆清晰直接]异常,—丝模糊都没有。而用别的喇叭来听时,我马上就感受到演奏质感软化了、钝了、慢了、模糊了。此外,我听这张CD时还曾仔细与别的喇叭做比较,发现800D的声音非常干净,直接,这种音染极低的表现同时也凸显了质感的真实性。可以这么说:800D的乐器演奏质感表现已经站在最高临弹界上,再多走—步就过度了,而退一步就还达不到百分百的明亮爽脆清晰直接质感。

      有关800D的乐器演奏质感表现,我再举一张软体为例,这张SACD/CD是这次CES时遇上First ImpressionMusic的马浚先生,他送给我的几张CD之一[秋思幻想曲]。其中第一曲古筝独奏秋思幻想曲还被2003年24届世界音响工程协会研讨的范例,可见其录音之真实。用800D来听这张CD时,古筝的演奏接触质感完全就是明亮爽脆清晰直接的化身,而且一点都不软、不钝、不慢。年轻时我弹过古筝,虽然只是半调子,但是古筝拨弦揉弦的质感还清晰烙印在脑里。录音里清楚的呈现琴弦的刚性与柔软弹性,质感真实已极。

      再来,二胡的柔软弹性按弦质感与拉奏时的摩擦质感也是那么的真实。要知道国乐器是很难录得好的,尤其要把质感录得鲜明真实又不显得尖锐刺耳更不容易。在此由于800D的杰出表现,让我清楚的听出这张CD中乐器质感的鲜明真实。此外,片中乐器的甜美音质也都如热透的香瓜般,让人多听不腻。假若您听这有这张CD,但听到的是尖锐单薄剌耳而且又不甜美的二胡与古筝,那问题就大了,请仔细检查到底那个环节出了差错。

      最后,我再举一张软体来说明800D的乐器演奏质感表现,那就是倍特音乐所出版的潘越云[情歌]。这张CD的乐器部份是整体收音的,并非经过多轨混音,因此乐器质感特别的真实。从一开始的Bass独奏到钢琴出现、爵士套鼓,每一种乐器的演奏质感都非常的直接与真实。您所听到的小鼓声应该非常的脆,而且有重量感;您所听到的脚踩大鼓应该是扎实有劲带些硬调的,因为此时的Bass并未与流行音乐一样,为脚跺大鼓塑造出软Q的噗噗声。在此,800D把以上我所说的那些演奏质再生得非常直接,直接得就好像我就坐在旁边般。

      低频段量感足够

      乐器演奏质感表过,接下来我要说800D的低频段表现,这应该是许多人关心的议题。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没听过B&W喇叭的正确表现,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无法推出够平衡的低频段量感。现在,我在家里无论用哪部后级,却都可以得到很充足的低频段量感,包括Tenor 75Wp亦然。您要了解,我所谓的『充足』是指听江蕙的『风吹的愿望』时,脚踩大鼓与电Bass所合力塑造出来的噗噗声不仅亮足、厚度够、弹性佳,听起来还要觉得过瘾才行。或者,当我在听蔡琴那张[天涯歌女]时,片中的噗噗声也同样要饱满有弹性又过瘾。至少要这样,我才会认为低频量感是足够的。

      来!我再举一张软体来证明800D的低频量感充足,这张CD也是这是去CES时参展厂商YG Acoustics赠送的,虽然内中只有五首,但曲曲都是精选,可以充分验证低频量感的充足与否。第一首就是Kari Bremnes的Coastal ship(取自专辑Norwegian Mood,KKV),她的歌声大家应该很熟悉,中气十足又圆润的女声充分显露800D在中频上的饱满迷人,这已不在话下。重要的是底下的鼓声与电子低频(其实都是电子乐器),那鼓声圆滚有弹性有重量,形体又凝聚,滚动时都会激起地板的振动。这样的低频表现不仅显出800D的低频量感丰富足够,更彰显了800D的低频控制力。那二个10寸低音单体的收束能力的确很棒,而且低频纹理清晰,可见其低频解析力杰出。

      听Avantgarde就知道低频量感够不够了

      再来是第五首,这是取自Stimulators唱片公司的,专辑名为。曲中沙哑的男歌手嗓音质感迷人,而伴奏的音乐高中低音域平衡极佳,低频段在柔柔的脚跞大鼓与Bass加持下,显出适当的低频基础,平衡了独奏乐器的量感。我要说的重点是,由于800D提供了充足又适切的低频量感,使得这首曲子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人听完还想再听。上述二首曲子都非常棒,尤其台湾可能没有进口过,唱片代理商不妨努力一下。

      最后我要为低频量感再举一张软体为例,那就是Avantgarde那张。很多人都知道,这张CD如果底下没有足够量感的低频为基础,整个音乐就毁了,不仅听起来烦躁,而且单薄。反之,如果有适当的低频量感为基础,这张CD的宽广音场、弹性低频
以及各种乐器的真实质感就通通活过来了。800D的低频量感如果不够,听起这张CD一定刺耳单薄。不过相反的是,我听到的是很好的录音,那代表着800D的低频量感与中、高频段取得很好的平衡。不仅有坚实的Bass弹奏质感、有扎实的脚跞大鼓噗噗声,还有低频的弹性。当然,此时铜管的嘹亮不仅不剌耳,反而带有温暖的味道。至于堂音的清晰与音场的宽广那就不必提了。一部75瓦的真空管机就能够让800D产生足够平衡的低频量感,更不要说其他200瓦甚至更高瓦数的后级了。

      甜味、油光水滑、擦弦质感不缺

      800D的小提琴与钢琴有木头味吗?那还用说吗?不仅有木头味,而且小提琴的甜味、油光水滑音色、擦弦质感一点都不缺。钢琴的触键质感也很清晰,每一个琴键弹下去都会激起丰富的声音细节包围着主音符。在此我举一张CD就可以同时说尽小提琴与钢琴的表现,那就是
Ruggiero Ricci所演奏的那张(Dynamic CDS 373)。在这张CD中,小提琴甜润明亮之中带有清晰的嘶嘶沙沙擦弦细微声音,这就是擦弦质感之所在。要判断喇叭或其他音响器材是否够优质,只要看这张CD是否能让您感动就知道了。如果听起来尖锐单薄,根本不想继续听下去,那就表示您的整体声音距离[优质]还有一大段距离,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反之,假若您听这张CD时心中充满喜悦与感动,那就表示您听到的是很真实、很美的小提琴与钢琴表现。唯有原本的录音效果不被扭曲,音乐动人的优美面貌才得以重生。我可以保证800D绝对没有扭曲录音原貌,否则我不会如饮纯酿,幸福感泉涌。

      好处足够挖掘20年

      B&W的钻石高音技术带来更甜美、更不紧绷的小损琴:B&W的Rohacell低音单体让低频质感更佳,量感更容易被驱动出来;B&W的FST固定悬边中音单体则是美丽躯体中的诚实灵魂,它发出真实无染的声音,没有它,钻石高音与Rohacell低音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毫无疑问,B&W800D绝对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美丽音乐灵魂,它的好处足够您挖掘20年。
焦点:高频段更圆顺,低频段更容易推,拥有超高的透明感、超好的音乐活生感、超真实的乐器演奏质感、超多的乐器细节等。
搭配建议:连75W真空管机都可以将低频量感推出来,所以不需要使用[双扩大机疗法]。只要给它优质的讯源以及前、后级即可。如果属于硬调空间,扩大机个性最好选择柔和者。

      搭配试听软体

      『秋思幻想曲』是古筝独奏曲,也是这张SACD/CD的专辑名称。由于录音效果杰出,在2003年世界音响年会时还被选为专题讨论素材。片中古筝、二胡与钢琴录音真实自然,假若您听不到乐器音质的甜昧,甚至觉得尖锐刺耳,那就不对了。(FIMSACD M060)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8-11-14 18:45:07

演奏质感明亮爽脆清晰直接
外加活泼这是我喜欢的声音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1-14 19:06:43

801老版比较内敛的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8-11-14 19:54:03

800s对比800d,发现800d高频带有很明显的染色

111skyline 发表于 2008-11-14 21:50:05

好贴要顶。在两年前听过架势下的803D,那时还是木耳。。

lcj 发表于 2008-11-14 22:24:46

在我的器材实际调整中,802D的低频调整还是很让人头疼的------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08-11-14 23:10:55

802比d更难调好低频。也就是这样我认为801不平衡

jacktee 发表于 2008-11-14 23:42:52

写的好,以前看过这片文章,再次阅读仍然很有体会。还有一个老外写过另外一篇颇析B&W 800D 和 802D 的文章,也相当深刻,简直是深刻到及至细节。

[ 本帖最后由 jacktee 于 2008-11-14 23:44 编辑 ]

jacktee 发表于 2008-11-15 00:03:08

如果没好好欣赏过 802D 、800D,是很难、及其难、一点边都沾不到,甚至根本无法通过任何意想、任何猜测、任何类比推理去得到B&W D 系列的超高质感、超高解析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

ljw100 发表于 2008-11-15 00:04:58

原帖由 lcj 于 2008-11-14 22:2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在我的器材实际调整中,802D的低频调整还是很让人头疼的------
刘汉盛说:万一您买了802D,而又一直觉得声音不好听,请打电话给我,我很有兴趣研究到底问题出在那里?

给他老人家打电话吧:lol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1-15 08:05:15

新款801D没听过推好的
但是老款801我听过的绝对和不平衡沾不上边
关键是功放是否到位了

ericzhu88 发表于 2008-11-15 14:21:03

800/801/802是俺的终极目标:lol :lol :lol

lcj 发表于 2008-11-15 16:04:27

原帖由 ericzhu88 于 2008-11-15 02:21 PM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800/801/802是俺的终极目标:lol :lol :lol 别介呀-----弄个鹦鹉螺才对呀,那才是终极呢!--------:o

lcj 发表于 2008-11-15 17:07:03

今天上午转换了一下思维方式,把喇叭的接线调整了一下,接到了中高频线柱上,又用金宝的跳线跳至低频柱。真是没想到,声音的三频都同时有了质的改变!   原来想象直接接低频低频要好一些,结果告诉我是大错特错了-----,不但低频不好,中高频也受了拖累。没有了亮丽真实的中高频,低频也变了形态,所以大家常说三频的平衡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有了切实的体会!    ---记得有人说过,喇叭(尤其是低音单元),会有负反馈发生,所以直接接低音线柱不是最好的选择,(双线分音除外)。不管怎么说,声音往正面发展是高兴事,再煲煲机器和线材,调整一下摆位,加点儿垫材什么的,兴许会更好----    今天心情好,想请大伙吃饭,但考虑到机票问题,又犹豫了--------;P :D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音响论坛刘汉盛评B&W801 802D 800D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