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yi 发表于 2008-12-27 21:01:14

说到250,呵呵,这是我的第一附耳机,这耳机特性偶还是很熟悉的,最后因为耳垫问题,出手,偶不会保留有缺陷的耳机。
250的特长是女声和newage音乐,当年号称能和580抗衡,实际上250和580的差距和价钱一样大。250声音是偏薄的,也是有缺陷的,听古典是不合适的,远没有当年的580全面。
现在流行炒老货,呵呵,这样有点偏科的耳机,还是不要太在意好。

hondafit 发表于 2008-12-27 22:14:07

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耳放推我的D7000,现在只是YY LUXMAN的P1,不知道对不对路

reago 发表于 2009-3-4 11:59:58

这么好的D7000评论是一定要顶的,看这些文字已经让我心痒痒了,曾经听过D5000,没兴趣;P

liulangdeyu 发表于 2009-10-16 09:32:37

确实有LZ所说的聆听者位置靠前的问题.感觉会有些尴尬,不能说压抑,但好象自己成了表演者的一份子,而不是观众

有可能通过耳放或者换线什么的改善这个问题吗

pieryu 发表于 2009-10-16 11:22:53

又拜读一次,觉得楼主的几个观点都和我的酷似,有点相见恨晚啊。;P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09-10-16 11:37:21

原帖由 pieryu 于 2009-10-16 11: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又拜读一次,觉得楼主的几个观点都和我的酷似,有点相见恨晚啊。;P
当时还没有现场聆听音乐会的经验,现在再看自己这篇拙文,有一些观点已经不太一样了。

pieryu 发表于 2009-10-16 11:38:59

回复 36# 的帖子

期待你分享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09-10-16 12:34:17

其实也没什么,大部分听感还是没变,只是有些评论性的话,现在看来有些新的理解了。主要是关于对600和701的渲染这一评价。
       来了北京以后,听了几次现场音乐会,有国家大剧院的,也有中山音乐堂的。根据从前学到的一点建筑声学常识和后来的实践才明白,在音乐厅里不同的位置上听到的声音是很难保证一致的。声学设计师基本上保证的是响度的一致,至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则会根据位置的不同有所出入。所以一次录音不可能全息记录一次音乐会,录音本身就是音乐会的一个侧面。具体提取一个什么样的侧面,这恐怕是录音工程师的个人理解和爱好在起作用了。
       再具体到录音在一套音响系统的回放过程,且不说没有完美不失真的器材,所以不同器材有不同性格这一点。单说声源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声学环境出声这一点,就又是一道鸿沟。在音乐厅里拾取的录音,经过喇叭系统在某个客厅里回放,原来的空间信息按说已经记录在录音里了,那么眼前的具体声学环境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与原有录音完美契合的地步呢?显然也是一件mission impossible,于是具体的调教过程就又成了主人个人口味的表现了。所以我觉得,高保真音响要保的那个“真”字,是值得发烧友仔细反思的事。再贵的音响也没有绝对的“真”,因为从录音到音响回放的这个客观过程已经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觉得玩音响更像是在作画,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在写生。面对同一个景物,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每种方式都是对于大千世界的一种个性化的提取和抽象。所以才有了这世间众多的异彩纷呈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染色”二字其实是普片存在于所有音响器材的,更重要的是“素质”。素质更高的器材能力更强,能够会放出更多的信息量。这才是实实在在向现场接近的方式。
       再由此反推到耳机上面,耳机系统为什么简单?就是因为耳机回放的声学环境已经由耳机的设计师事先设计好了。HD600和K701就是不同设计师不同理念下选择的设计产物。它们都是音乐现场完美回放的一个侧面。它们素质接近,信息量接近,所以更无所谓谁更真实了。但是D7000一出场,就明显的表现出更强的素质,从这一点说,D7000比HD600、K701更真实,所以它有理由卖得比这两副耳机更昂贵。
       对于音响发烧友而言,对“素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有限,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搭配和调教出一套最能体现个人审美风格的音响系统。音响玩得好不好,看得其实是调教的功夫,是“作画”的水准。我想这应该就是“唱片演奏家”的意义所在吧。
       胡言乱语说了一大堆,回头看看好像满纸废话。不过我就是一个刚毕业的穷学生,对于音响发烧的事能力实在有限,天资也不足,目前也只能悟到这个地步了。对于各位过来人而言,这也许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实在不值得浪费时间去读。若不幸读了,对于不妥之处还请点拨一二。对于刚刚开始发烧的新人,倒是可以看看,想想,再一起交流交流。

[ 本帖最后由 草民一介 于 2009-10-16 16:32 编辑 ]

pieryu 发表于 2009-10-16 12:39:43

说得很好啊,论坛多点这样的声音就好了。:)

听风 发表于 2009-10-16 12:43:20

楼上的认识牵涉到对耳机与音箱系统的不同取舍。

对耳机系统,追求的是——细节与平衡感。
对人耳接收的方式来说,耳机系统是封闭的空间,主要对细节捕捉的灵敏度反应,和对全音域与动态的平衡感。

而对音箱系统,追求的是——密度与加重感。
音箱系统是开放的声场环境,在声场定位的空间中充满音乐密度保质保量,而低音与堂音的共鸣效果可以毫无约束的加重,同时又不干扰高中频的音色,才能显出大动态响应的气势。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09-10-16 20:57:30

真实是真实,但声音还是不如600,701这类开放式耳机自然。

妙手空空 发表于 2009-10-16 22:53:28

原帖由 草民一介 于 2009-10-16 12: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也没什么,大部分听感还是没变,只是有些评论性的话,现在看来有些新的理解了。主要是关于对600和701的渲染这一评价。
       来了北京以后,听了几次现场音乐会,有国家大剧院的,也有中山音乐堂的。根据从前学 ...

这段写得好

玩音响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很讲口味,器材其实只是表现每个人心中对音乐的诠释而已
跟摄影一样的,有的人就喜欢好的器材,而有的人就喜欢拍照片来诠释自己心中对世界的印象,不管用什么器材

各是一种玩法,都很有意思

llww6811 发表于 2009-10-17 08:13:19

D7000基本就是天龙功放下试验出来的产品!其他的耳放能够推好,纯属JS推销行为!:lol :victory:

treasure 发表于 2009-10-17 08:41:27

实际上是丰达的东西,天龙也就是贴个牌而已

mifeng 发表于 2009-10-17 10:45:25

回复 41# 的帖子

:lol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D7000小感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