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eng 发表于 2009-2-20 12:30:27

音乐唱片区人少,发在这里,请问Barenboim这位指挥

买了张decca新年音乐会的唱片
听完下来觉得很好(好的古典唱片听得少...)
大家能不能介绍介绍Barenboim这位大师的风格和得意作品?或者推荐个优秀的唱片什么的

小白 发表于 2009-2-20 12:40:47

Barenboim是从一个优秀钢琴家转业为优秀指挥家的. 当然这样的人很多了,但转得象他那么成功的,至少在近几十年里是绝少的. 你看Ashkenazy也是这样转的,但现在作为指挥的Ashkenazy就远不象以前那么成功了.

Barenboim近年有一套贝多芬交响曲集非常之成功,被誉为近年来最好的贝交集,你可以找一下.

小白 发表于 2009-2-20 12:47:49

很多指挥家是学钢琴出生的. 有些指挥家的钢琴水平是一流的,比如Bernstein, Szell, Barenboim, Ashkenazy等. 也有些是学小提琴出生的,拉一手好琴,比如Maazel. Toscanini是学大提琴出生的.

但极少数人能做到: 曾经以钢琴独奏家闻名于世,而转行指挥后又能以一流指挥家闻名于世. Barenboim是做到的. 这就是他的水平.

mifeng 发表于 2009-2-20 12:54:24

白版,这位大师自己平时的作品跟这个新年音乐会里的风格相似吗
我感觉这个新年音乐会的感觉音乐表情特别丰富,感情对比强烈。听着身心愉悦哈
不知道是新年音乐会特殊的要求还是大师本身风格所致?

mifeng 发表于 2009-2-20 12:55:34

刚查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居然是朗朗的老师..

小白 发表于 2009-2-20 13:00:01

新年音乐是玩玩的,和指挥严肃的古典作品是两回事. 我从来不听新年音乐会.

pieryu 发表于 2009-2-20 13:11:07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2-20 12:3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买了张decca新年音乐会的唱片
听完下来觉得很好(好的古典唱片听得少...)
大家能不能介绍介绍Barenboim这位大师的风格和得意作品?或者推荐个优秀的唱片什么的 http://otho.douban.com/lpic/s1425928.jpg
录音还不错 :P

Pan 发表于 2009-2-20 14:05:39

音乐家--Daniel Barenboim
作者 Master — 最近修改 2006-05-18 17:27

http://piano.objectis.net/Barenboim.jpg

      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 巴伦波英)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由父亲安立奎Enrique)启蒙学习钢琴,接着又拜师费雪(Edwin Fischer),七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度登台演出,1951年移民欧洲,1952年移居以色列,十二岁在维也纳与萨尔兹堡举行独奏会,紧接着是在世界各大音乐重镇的密集曝光。巴伦波英不只以钢琴独奏得到肯定,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室内乐演奏家与伴奏家(时常与他合作的音乐家包括大提琴家杜普蕾以及男中音费雪狄斯考)。巴伦波英录音事业的最高峰是与克伦培勒合作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七零年代中期后,巴伦波英开始指挥世界各大重要乐团,目前是柏林国立歌剧院与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除了指挥,巴伦波英也继续以钢琴独奏家的身份出现,是一位以「浪漫」闻名的演奏家。但是巴伦波英的曲目重心是莫扎特与贝多芬,他特别能表现出作品中自然的音乐性以及安详感。
惊人的音乐家

  丹尼尔.巴伦波英是全球最有天赋而且变化自如的音乐家之一。他的祖父母都是俄国犹太人,二十世纪初因当地排斥犹太人而移民阿根廷。巴伦波英的音乐天赋相当罕见,早年是由父亲安立奎.巴伦波英(他是史卡穆扎的学生,史卡穆扎的学生还包括阿格麓希)指导,并在Z由的环境下成长。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是国际音乐重镇之一,托斯卡尼尼、佛特万格勒、鲁宾斯坦、肯普夫、李雪金与阿劳都曾经到当地演出,这些国际知名音乐家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气息增添不少光彩。为了接触更广泛的领域以及找寻「家」的感觉,巴伦波英在1952年回到以色列。而后欧洲重要音乐厅的邀约纷纷到来,包括十一岁时柏林爱乐的邀请(但是他很聪明的拒绝了)。

  巴伦波英在1956年首次为飞利浦录音,当时他十四岁,被福特万格勒赞扬为「惊人的音乐家」,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专心但广泛的接触各种音乐领域。巴伦波英的年纪虽小,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天份视为理所当然,一生都保持了前瞻性的眼光。谈到他的音乐生活,他对于几位优秀的音乐同行也有很大的贡献。巴伦波英与这些音乐家都是长时间的好朋友,彼此影响、彼此敬重。这些人,如:梅塔(Zubin Mehta)、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费雪(Edwin Fischer)、库贝力克(Rafael Kubelk)、密特罗普罗斯(Dmitri Mitropoulos)、柯尔荣(Clifford Curzon)、杰利毕达克 (Sergiu Celibidache)、哲齐(Carlo Zecchi)、布朗热(Nadia Boulanger)、布列兹 (Pierre Boulez)、卡萨尔斯 (Pablo Casals)、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费雪狄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与塞尔(George Szell)都为巴伦波英原本已经够惊人的音乐性增添色彩。

  巴伦波英二十岁时已经具有相当的身份与地位,他承认自己一开始非常懒惰而且没有教养(喜爱足球更甚于练习),但是他仍然承认光*天份的危险性。在钢琴独奏家、指挥(同时擅长诠释交响乐曲与歌剧)、室内乐演奏家以及被他称为「冷静的合作关系」的艺术歌曲伴奏生涯中,巴伦波英没有太多时间专心从事单一工。他在伦敦皇家节庆厅与英国室内乐团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接着又在巴黎与纽约举行)被认为是很马虎敷衍的演出(「你喜欢吗?」为了证实我的负面评价,我在其中一场音乐会后询问一位让人敬畏的钢琴家。「妳不喜欢,太好了!」)即使有这样的失误,巴伦波英的演出仍然不能用「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或「马马虎虎」来形容。巴伦波英承认,和杜普蕾的婚姻彻底改变他的看法与眼光。巴伦波英本人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但他仍惊讶于杜普蕾「令人难以置信的紧密与生气」,而且她「………在我所遇到的所有伟大音乐家中,从来没有一个能如此把音乐当成是自然表情的一种形式。」

  这样的音乐生活虽然只是微弱且片断,却是却比学院里篇幅浩大的论文著作来得更有内容。他很乐观的认为,「总有一天,日本人会在音乐中感受到与欧洲人一样的情感,Z由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接触其外表」。他发现一些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有着「局限的打击乐性格」,并且有忠实地把音乐视为不完美的现代社会中的抚慰的观点。以一个坚定但温和的乐评人角度来看,巴伦波英发现英国管弦乐团意味着一种可怜的状态,那就是尽管这些演奏者的表现相当专业,可是仍然很勉强能称得上是中上。他观察音乐厅,特别认为「这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乐器,但具有塑造音乐的良好能力。」

  巴伦波英的曲目一点儿也不意外的广泛,他演奏不少现代与当代作品,但是以钢琴家的身分来说,他的重心还放在维也纳古典乐派,包括莫扎特、贝多芬与舒伯特,还有浪漫派的舒曼、肖邦、李斯特与布拉姆斯。面对这么庞大的曲目,选择变得相当棘手而且涉及个人的喜好。很明显,莫扎特、贝多芬与布拉姆斯是不可缺少的。更明白说,谁能忽略巴伦波英与克伦培勒的的传奇莫扎特第二十五号钢琴协奏曲,以及与巴比罗里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确,乐评人面对巴伦波英亲切而又优雅的莫扎特第二十五号钢琴协奏曲 (通常被称为是莫扎特的「皇帝」钢琴协奏曲)时都默不作声。无论是他自己恰到好处的雄伟装饰奏或者是以温和代替急促的稍快板终乐章,巴伦波英让人陶醉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性让我们就像身处在极乐世界一样。布拉姆斯也是,你听不到凶猛的活力,但是宽广的幅度以及令人着迷的心灵沟通正是真正的巴伦波英。钢琴一加入乐曲的时候,托韦爵士(SirDonald Tovey)立刻想起了《马太受难曲》,少有钢琴家能弹出布拉姆斯中段悲伤的情感(这首曲子写后布拉姆斯听闻舒曼企图自杀的时候)。最后装饰奏开始时有些幻想曲风,钢琴毫无反顾的弹出史诗般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终曲欢乐的气氛。

  巴伦波英早年的风格异常的严谨,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在威严华丽之余还有克伦培勒强势领导的痕迹,因此原来「活泼有力地」被修改为更平和的行板。这里的装饰奏仍然是采用巴伦波英的版本,不少人会很喜爱音乐中高贵庄严的感觉。李斯特是巴伦波英最偏爱的作曲家之一,探索三首佩脱拉克十四行诗的内在魅力后是李斯特改编自华格纳歌剧的《伊索德的爱之死》。听者或许能感受到音乐所根据的话(特别是第四十七号)中描写的痛苦以及初恋的愉悦,或是感觉到钢琴家同时掌握到热情与庄重、含蓄与大声嘶吼的感觉。在《伊索德的爱之死》中(相当于巴伦波英同对华格纳与李斯特表示敬意),巴伦波英在炽热且独特的音响效果之外,仍然让音乐表现出狂烈的幸福感。

  巴伦波英意识到音乐环境的变化,「商业化」让大部份音乐家都变成优秀而有经验的老手,但并非艺术家。对于这点,他尖锐的批评道:「音乐是每个人都有权去表达与感受的东西之一,」无论是业余或职业,专家或白痴。更明确的来说,由于受到他最喜爱的哲学家斯宾诺沙的影响,巴伦波英把「例行公事」视为表达音乐的头号大敌,以及必须有想象力与情感的理由。他更倾向通才而非专精,他把音乐视为不只是「受过良好训练的职业,也是生活每一位演奏家必须保持自然的天性以及不对作品抱有成见。在演出当中,知觉与下意识,理性与直觉得合而为一,妳会觉得能随着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一起思考。



[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09-2-20 14:07 编辑 ]

mifeng 发表于 2009-2-20 14:53:24

谢谢ls几位!

Pan 发表于 2009-2-20 14:59:13

Hilary and Jackie 荒地無情有琴天(1998)Jacqueline du Pré与Daniel Barenboim 的一段婚姻。

       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e, 1946-1987):英國女大提琴家。 賈桂琳‧杜普蕾是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庭中,她的母親事一位鋼琴家,也是天生的教育者。五歲時,她從收音機聽到某個大提 琴音樂,而確定了她一生的志業──成為偉大的大提琴家。之後便在倫敦的大提琴學校赫伯‧瓦倫開始學琴,十歲時成為威廉‧普利茲的學生,這也是她最主要的教 導者。完成該階段的學習後,她更進一步的到瑞士、莫斯科學習。11歲的她便已獲得蘇紀雅大獎,那是為紀念已過世6年的葡萄牙女大提琴家而設的。

       16歲時,她成功的舉行了在倫敦的首度公演;也和管絃樂團合作。她與鋼琴家史帝芬‧科瓦契形成了一組絕佳的二重奏組合,漸漸地,她的名聲日益鞏 固,1965 年她首度在美國演出,兩年後,便與鋼琴家兼指揮家的巴倫波因結婚。1971年7 月,正當賈桂琳開始發展另一段巔峰時,然而,她開始嚴重的受到一種神秘的慢性病侵襲(多發性硬化症),因為身體不適,只剩下少量的演奏和教學,漸漸地病情急續惡化,她已不能再演奏,也因為這樣,巴倫波因漸漸的離開她,病情已惡化到極限,1987年 10月 19日,逝於英國敦,享年 42 歲。

      每每老師播放相關音樂杜撰電影時都聚精會神安靜品嚐這些作品,畢竟杜撰跟事實本身自有落差,我們只能從導演的角度、觀點去解悉,而不全然了解所有事發經過,當然,導演也說過,這並不完全在反映賈桂琳的真實人生,更不是一部記錄片。

      在與丈夫(Daniel Barenboim,註一)巡迴表演期間,她憤怒說著『我們只是被訓練出來的怪物!』,看到這我不禁想了一下,從小用錢培育出來的音樂資質天才,每天沈浸與樂器為伍,除了演奏樂器外對於其他事情似乎是一無事處,直至被世界公認的這天才脫口說出埋藏在心中的話。

      電影當中導演也以第一人稱手法拍攝賈桂琳出國在外的孤獨心境。雖然擁有極高的聲譽,卻因為長期離家,那種強烈思鄉的慾望竄上心頭,導致她對拉琴演奏產生股厭倦,也才會把提琴放在地上晒太陽及陽台上覆著雪,這樣他就可以遠離此刻回抱她溫暖的家,這更顯出早期在外的蒼涼心裡。

      聽著賈桂琳的大提琴演奏是件很享受的事,可以感受到那被壓抑的情感,在弓與弦間完全釋放,如同沈重的悲鳴,述說一段不能理解的內心讀白,崩潰在心裡的吶喊,至終也平覆不起的傷疤。

      電影中以希拉蕊與賈桂琳各自的故事分兩段述說,再以首尾呼應的手法來詮釋。整片的結構看似抽象片段,技巧卻是極為高超。

      女主角Emilth Watson那種神經質、誇張的演技,很適合這種悲劇角色,現實中的賈桂琳就是天才與神經質的結合,Watson精采地演出天才背後的真實面,再加上得病之後,日趨不便、憔悴,Watson演得扣人心弦。

      真實的故事、天才的悲劇,再加上Watson及其他演員的演技、導演的功力,使整部電影與觀眾產生巨大共鳴,這是一部很值得用心看的好電影。

一下是電影劇情大綱簡介及主角導演介紹

http://taoyuan.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1998/HilaryAndJackie/HilaryAndJackie.html

      Elgar Cello Concerto 1st mov. 我最喜歡Jackie的其中一曲。充斥著悲憤所壓抑的情感。首席則為Daniel Barenboim而此樂章也為整部電影的主要配樂。欣賞中在高潮部份真的會令人起雞皮疙瘩,那種震撼連我彷彿能置身感受那淒涼的心境。看著Jackie拉著弓,誇張而激動的肢體。也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動作太過誇大導致得了就連目前也無藥可醫的病。也許是投入的感情太多,太全心全意了。(註二)

      這首曲子馬友友演奏過。 在Jackie去世後馬友友還以高價購買Jackie生前所拉的琴。首席還是Daniel Barenboim(註三)
      此為另一首所演奏的Haydn Cello Concert C major Allegro Molto (註四)

因版權關係,此文章資料夾不提供影片及圖片。

註一: Jackie的丈夫Daniel 其實在當時名聲也與賈桂琳相當。當初兩人的閃電結婚也煞羨許多人,Jackie也為了他改姓猶太教,看得出當時兩人為愛所瘋狂著,就連報章雜誌也大肆報導。
Daniel 為阿根廷籍的鋼琴加兼指揮家。

註二 : Elgar Cello Concerto 1st mov.
http://tw.youtube.com/watch?v=L5C99JyP2ns

註三 : Yo-Yo Ma: Elgar Cello Concerto, 1st mvmt
http://tw.youtube.com/watch?v=RM9DPfp7-Ck

註四 : Jacqueline du Pré Haydn Cello Concerto C major Allegro Molto
http://tw.youtube.com/watch?v=4VwcT7MM_wE

相關圖片 : 電影海報
               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6305447233.01.LZZZZZZZ.jpg
               
                  此為Jacqueline du Pré和丈夫Daniel Barenboim
                  http://www.cello.org/dupre/jd1.jpg

                  Jacqueline du Pré
                  http://txutm.files.wordpress.com/2008/04/jacqueline_du_pre_372x495.jpg

                  飾演Jackie的丈夫James Frain
                  http://www.aboutjamesfrain.com/images/jf2a.jpg

延伸閱讀 : Daniel Barenboim
http://zhneujahrskonzert.wikia.com/wiki/%E6%8C%87%E6%8F%AE:Daniel_Barenboim


图片为Daniel Barenboim 和 Jacqueline du Pré


[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09-2-20 16:09 编辑 ]

jahal 发表于 2009-2-20 15:42:24

最近在着迷巴伦。

买过他的马5,7,9,都很满意,甚至有点意外。买了他的柴4,5,6,又是一次意外惊喜,当时同时买的还有格吉耶夫的柴4,5,6,个人感觉格吉耶夫和他8能比,巴伦要老到很多。
朋友送了一套巴伦的布鲁克纳的全集APE,现在只听了7, 再次意外。 巴伦到现在还木有给偶失望过。

新年音乐会偶木听,如果是按照lz描绘的:表情丰富,感情对比强烈, 那么偶听过的巴伦的唱片则完完全全8是那么回事。 或许lz会8喜欢。。。

喜好度很个人的,仅供参考。

建议先下APE,再决定是否值得买他的唱片。

[ 本帖最后由 jahal 于 2009-2-20 15:44 编辑 ]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2-20 17:54:26

她比烟花寂寞
another translation

kaoyakaoya 发表于 2009-2-21 01:52:28

原帖由 jahal 于 2009-2-20 15: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在着迷巴伦。

买过他的马5,7,9,都很满意,甚至有点意外。买了他的柴4,5,6,又是一次意外惊喜,当时同时买的还有格吉耶夫的柴4,5,6,个人感觉格吉耶夫和他8能比,巴伦要老到很多。
朋友送了一套巴伦 ...
巴伦博伊姆的老柴交响曲比捷杰耶夫的好???!!!!??????????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09-2-21 07:44:03

今年巴伦博伊姆执棒的新年音乐会只能说可以,称不上出色。
巴伦是个优秀的指挥家,但似乎还称不上出彩。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2-21 07:45:58

原帖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2-21 00:4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今年巴伦博伊姆执棒的新年音乐会只能说可以,称不上出色。
巴伦是个优秀的指挥家,但似乎还称不上出彩。

vpo看得怎么样?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唱片区人少,发在这里,请问Barenboim这位指挥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