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也有可能“数码味”
昨晚再去另一同事家中听黑胶,系统是先锋的某款LP转盘,马7马8(不清楚是否是这几个字)前后极,金天朗15寸喇叭的音箱。这系统我已多次聆听,感觉很好。但昨晚听MERCURY出品、STARKER演绎的巴赫“大无”,我却听到了“数码味”。从网上得知,“数码味”的特征(特征的一部分?)是干、冷、硬。同事那系统放这个版本的LP时,就感到大提琴的声音明显有干、冷、硬的现象,同时也感到琴弓擦弦的质感十分强烈,声音的线条十分明晰,显得过于夸张。是否是因为要突出那种擦弦的质感而导致了干、冷、硬,还不好说,但那种过于夸张的录音音效,确实使我第一次有不是在听黑胶的感觉。 很正常 如果这个版本的黑胶是CD复刻过来的
源头不正 何来模拟味
现在很多复刻版LP都这么搞 呵呵,是数码录音吗? 我问过,回答说那是模拟录音。 从Janos Starker的大提琴发音和演奏风格来说,确实是音色较瘦,较冷的类型. 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换张大提琴发音温暖敦厚的,比如Fournier的LP听听看? 在那系统上听别的大提琴作品,没有前面说的那种感觉。我自己推测还是这个版本的录音过于夸张所致。STARTER的风格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徳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我手上有MERCURY的由STARTER演绎和DG的由ROSTROPOVICH演绎的两个版本,对比起来,STARTER演绎的版本就显得硬、冷。但我没想到这个版本的LP也有这种不好的感觉,而且以黑胶通常的听感对比起来太明显了。 MERCURY的这个STARTER CD也是不怎么好听 干瘦缩
现在问题不是怎么录音 还要搞清楚LP是否复刻的 现在的那些复刻版180-200克LP都是用数码母带制作的(顺便还可以同时制作CD和SACD),当然会有“数码味”。撇开那些LP时代出品的原始LP不谈,10多年前的复刻版180-200克LP(例如JVC公司和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公司的出品)都是用最原始版本的模拟母带制作,而且发行量也有限制,声音方面就不用说了,偶对比过连LP的平整度也比现在的复刻版LP好得多;P 现在这年头CD制作工艺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LP也是一样
看看德版压片质量一天天下降 心寒啊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9-4-6 18:44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这年头CD制作工艺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LP也是一样
看看德版压片质量一天天下降 心寒啊
偶托朋友去广州时在李源那里买过一套“皇家芭蕾”的复刻版LP,回到上海拆封后居然发现第一张的第一面居然有条划痕:'(
所以大家要买现在的复刻版LP,最好自己买或托朋友买以便能当场拆封验货,尽量避免邮购以防止中彩…… 千年说的对,看压制母带,源头决定一切 当然是唱片问题!LP的原理决定不可能出数码味,如果唱片本身带数码味那有什么办法呢?唱机如果不能真实还原反倒很可怕:lol 我听的我的BOB MARLEY模拟录音AAD的版本,是CD,照样很温暖:lol 对了,但是我发觉,我把CD录到DAT里,声音就变得丰硕和柔软了,那么如果楼主的音源源头不好,黑胶的应该也会中和掉一点数码声吧 原帖由 春暖花开 于 2009-7-18 22:2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听的我的BOB MARLEY模拟录音AAD的版本,是CD,照样很温暖:lol
开盘、LP转录出来的WAV
用心刻录成CD后
声音也很模拟温暖
通常来讲 源头决定一切
CD制作的源头目前越来越数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