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了一定档次的器材后,碟源里该有的一定有了,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更高档的器材,难道更高档的器材能变化声音吗?
家访就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只有互动交流,才更有意思!再好的器材,如果只一味自已欣赏,真的很不 ... [/quote
一架5000块的钢琴也能弹贝奏了,为什么还要斯坦威,难道斯坦威能变化声音么?
地球人都知道:能! 原帖由 wawa001 于 2009-6-4 17:1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不好客 谁去你家啊
现在,家里的好东西都卖了,好客也不会有“家访”了。嘻嘻! 阅。 LZ这样说的话,其实也就是看访的人怎么看待问题了,心态是关键.
家访只不过是一种"玩"的形式,开开心心,不管有无收获. 闷烧也不好 原帖由 lushijie 于 2009-6-4 22:0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LZ这样说的话,其实也就是看访的人怎么看待问题了,心态是关键.
家访只不过是一种"玩"的形式,开开心心,不管有无收获.
同意。 见贴.
玩的态度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22059-1-1.html 原帖由 zozofish 于 2009-6-4 18:1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听现场远比多听音响好~~~这话人人都知道。但是光听现场真的足够确立自己的音响审美么?现场可以让自己感知乐器形体比例,现场可以让自己感知声音的高中低的合理的量感比例,这些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健康的声音”判断标准,但这够了么?唱片里是世界名琴的音质,现场呢?唱片里是世界名指挥的调声,现场呢?唱片里是世界名演的演绎,现场呢?唱片里还有世界名录音师的调声呢……他们对声音的的正确调整同样是我们这些人应该仔细聆听哒。在家访中听听唱片在不同系统中发出的声音,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途径呢。
所以我个人感觉家访还是应该要有的,毕竟玩任何东西(包括烧其他东西)都是需要有一个交流圈子的。
赞同!正确认识现场与音响以及家访的作用。 目前器材太低档,不欢迎家访! 原帖由 CD72 于 2009-6-4 17:23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看过《斯第桑多》的家访吧。作者写得最多的不是系统的声音如何,而的被访者如何组建这系统,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如果你想确立对“好声音”的概念,多听现场远比多听音响好。
同意,一些朋友的家中器材本来搞得非常还算平衡,但家访的烧友一多,这个说好那个说不好的(基本上50年代以前、60-70年代、80-9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分别代表着4个阶段不同风格、不同追求的声音,各自的拥护者不可能统一意见的说),导致被家访的朋友疑神疑鬼,不断换器材反而导致了最终失去自己的风格…… 终于有人支持我了,感谢千年!
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家访”这个词的含义在论坛上主要是去听那家的器材,而不是去与用家交流心得。家访的对象多是比自家贵价,档次高的器材用家就是一个佐证。
大家再看看论坛上家访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谈音质、音场、空间感这类HIFI “术语”,而谈用家为何这样组建系统的想法的几乎没有。
家访多是听声音,少有谈想法的。这类家访意义真是不大。至多是听了XXCD机,见了YY音箱,比了WW线材···
如果你没有建立自己的“好声观”,是不大有方向去改造自己系统的。家访如果能帮助你建立这个观念,是好的;前提是,所访的人与你的观念相仿,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调出了这种声音。
所以,家访时,不妨先与所访的人聊聊他想听什么声音,他的系统又达到了多少。
家访是有难度的。 成熟的烧友互相交流还是要支持的 呵呵 不过刻意得做访问或许目的性太强了点吧 大家一起哪怕不聊音响也没什么吧 呵呵 总之lz的看法没什么错 支持烧友交流也没什么错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与看法 不要越俎代庖就好 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