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烧看hifi音源,希望各位高手和致力于打造自己数字音源系统的朋友一起来讨论
半年时间自己的耳机初烧系统基本上构建完成了,音源:找得到盘的就抓轨,找不到的就电驴,听着好的留下,差的删掉
前端:ipc 160g/itouch 16g+安桥nd-s1 transport
解码:larvy da11 isopod脚钉
耳放:梵音ha01 换超级红魅龙电源线
偶是广告摄影师,白天几乎都在拍片,晚上回家就在电脑前修片了,听耳机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之前一水的mp3,一个ipod推着sr125后来换了一个monster那个大耳机,想想那时候也一样听的不亦乐乎,直到有一天去鼎好安润听到了gs1000.。。发烧自此开始
看白版的博客几乎是从头看到尾的,发现旗舰(非顶级)耳机中白版最宠爱有加就是mpro,推荐的耳放价格上能接受的也只有ha01(ra1是比ha01便宜的,但是看到实物之后实在没有想买的欲望了),就选了这么套组合,开始是配合我原来的坦克声卡工作的,后来添置的解码和transport。
[ 本帖最后由 xinxin1009 于 2009-10-18 20:25 编辑 ] 还是先从本行摄影说起,我现在用的是一套当时价值30万有余的3900万像素的哈苏+飞思数字后背,我用数码后背是从06年开始的,之前都是在用胶片,直到现在,画质上最顶级的数码后背也没有超过胶片,但是现在摄影圈尤其是处于这个圈子最顶端的广告摄影用胶片的摄影师全中国数下来不超过个位数,做的好的数码后背,差点的单反数码,也有混用的,当然这和拍摄题材有很大关系,胶片绝迹的速度超乎想象,仅仅十年时间宝丽来从顶峰直接到停产,7年时间民用器材变成清一色的数码相机,现在剩下点玩胶片的也都是在用lomo相机拍些非主流的lowfi影像和一些在保卫传统的艺术家,就连最注重传统的马格南也接受了数字底片(存档要数码转胶片的),这速度感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濒危物种灭绝的速度都要快,但这的确是历史趋势。
现在切入正题说半年折腾下来,自己对pc音源这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由以上摄影介质的变化引发了我对音源的一些看法,就像画质上小数码不如单反,单反不如数码后背,数码后背不如胶片,这每一级因为影像采集器尺寸的差异几乎都是不可跨域的,音源也一样,MP3不如ape,wav,ape不如cd,cd不如母带,这之间由于介质转换和压缩的问题也同样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烧器材的过程就是通过对各个部件的改善提高音质以接近最好的那个hi-end。 如果说后期修片可以使低一级的相机拍出来的效果更接近高级的相机(仅仅是接近)是跨越相机级别差别之间的桥梁的话那dac解码就是建立在不同介质之间的一座桥,从国产几百元到顶级几十万,不同的解码带来的效果也不同,但解码的原理是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就像安润淘宝店给da10的广告语是让你的音源达到两万元cd的水准,因为解码输出的音色是固定的(可调的高端设备除外),而音质更多是由音源(数字信号)决定的,我对这句广告语的理解就是通过da10的d/a转换,在数字源质量相同或者说相近的情况下,从da10模拟输出的模拟信号可以理解为接近是一样的。换一个说法,假设如果两台cd机,一台有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一台只有数字输出,两者除了这点差别之外其他都是一摸一样的,两台机器同时接解码,出来的声音应该也是相同的。我看到市面上的cd机中档的都是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兼备的,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只有模拟输出情况却出现在了最高档和最低档两个极端的设备上,并且二者都声称自己内置解码。这样以来就听到了两个声音,最高档的cd说自己不需要解码器,市面上的解码器都不如我的做得好。最低档cd的说我也不需要解码器,再高档的解码器放我后面都出不来好声了。 由此引出了我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处于中端位置的这批cd机(价格上5000-10000吧)如果只看数字输出部分,不考虑其模拟输出多么多么有味道,只是考虑把cd上的音轨转换成0和1这样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在对同一张cd进行播放的过程中会有多大差别。
我觉得这个价位上的机器出现的差价更多是在供电和内部dac转换模拟输出部分的。在时钟误差的处理上应该也是同一个档次高低差别不会太大的,并且电源处理对模拟部分的影像更大一些,对数字的影响应该不大,这是我一个入门汉的理解。如果我的想法成立,那么cd抓轨的wav也通过数字方式传输到解码器在排除掉抓轨的误差后应该与这个级别cd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十分接近或者说是几乎一样的。同样的数字信号进入到dac中会有不同的效果?linn ds不论什么级别的不也是需要自己去抓轨的么,白版好像也曾经差点被说服了,当然这是建立在linn调音水平的基础上的,但那个级别的linn ds已经没有数字输出了,也就是前面说的人家瞧不上别的解码器,但是低端的linn要出好声音不是一样要去光纤到解码么?白版说pc电脑是个很脏的东西,说的是干扰,这时候transport+ipod就可以回避大多数的干扰。大多数人又会说到音源的问题,电驴上的文件有多差多差,毕竟还是有好的,并且利用好周围的资源,有个笔记本,见到朋友的好cd就抓轨呗,呵呵,需要点脸皮。抓轨误差的问题似乎有种多重抓轨的技术效果不错,并且cd机读盘也不可能保证完全准确的。老烧们会说到供电问题,cd音源也同样有供电的问题,如果说要解决也是两者都需要解决的。 Transport一说肯定更多人想到的是wadia的那款,现在售价3000多,我买的安桥nd-s1加上日本回来的运费1300,差价这么大我觉得和cd机差价的道理差不多,因为wadia多了模拟输出和影像输出,针对这两条供电也不得不做的更好,但是看评论说他的模拟输出几乎是没用的,nd-s1是纯数字输出的,只有一个光纤一个同轴两种方式,输入可以是usb连接电脑,这时候就变成了个usb纯数字声卡,放上ipod就是一个很单纯的transport,我现在是通过同轴输出到da11,看过白版对wadia的好评,没机会比较,我觉得两者的数字输出应该没有本质差别,就像上面说的中档cd机之间的差别一样。 另一个问题是像da10,da11,dac1,minidac这个级别的解码器能否将5000-10000这个级别的cd机声音提高到两万元cd机那么高的位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的这套音源就不会比20000以下的cd机数字输出到同样的dac出来的声音差到哪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至少也能达到dac能把低级别的cd机提高到的那个水平差不多吧。
记得我半年前去安润试听gsk,没记错安润的标配是马兰士的cd机(记不清型号了),da10,rpx33,周边应该都是滤波拖板,原线,应该也都没做任何避震处理,听的碟片也是两张刻录的试音碟,那时候听到的声音已经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了。现在自己的这套pchifi系统也足以满足我了。
看到白版说的音源太重要,这话是真的没错,但是Cd碟片实在是太贵了,不同档次的碟片从几十到上百欧。在国外几十欧可能不是什么太贵的东西,但是到了国内变几百块甚至上千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听音乐其实是件享受的事情,不应该有什么负担或者说太较真了,听有限的几张高质量cd里的细节和欣赏到更多声音艺术之间相信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后者。我周围几十块钱的耳机听电脑集成声卡,ipod,各种手机mp3机器出来音乐听的不亦乐乎的比比皆是。 以上讨论的仅仅是音源系统的问题,比较理想化,排除了供电,线材,等周边问题。希望看到大家的说法吧,欢迎讨论。用更便宜的方式听到更好的声音才是普及大众的正路。更贵的设备得到更好的声音真的不是广大发烧友能做到的。
当然也希望音乐这边别像摄影那边传统被颠覆的那么快,不过还有一种理解是黑胶时代才是音乐的“胶片时代”,早已经被cd这种数字介质代替了,现在已经是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了,呵呵,纯属笑谈。
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听好听的音乐,好好修片!
[ 本帖最后由 xinxin1009 于 2009-10-18 13:29 编辑 ] 顶lz。
我自己做过个小的比较(和lz的题目不太相符):
用一样的功放(马兰士PM8003)/音箱(档次应该比我的音源/功放要高);
前端切换比较一台DVD(我这里1000rmb的sony)和一台CD(马兰士SA8003);
都是模拟输出(线材方面DVD用的大概200多的贝尔金,CD用的是monster的500多的);
用的都是正版盘/刻录的正版盘。
结果发现差别是有的,但是不是很大(个人的感觉),整体觉得CD出来的音更“水灵”一些。差别没法量化,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觉这个差别应该是不合价钱成正比的(当然期间不排除我的系统搭配不够好这个因素/空间上的限制)。有机会找一台解码再比较下如果都是光纤输入,CD和DVD和PC的区别。
问题:
关于解码/放大两个环节,个人印象中感觉放大环节可能更难做到小失真?(因为好像隐约记得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比优势之一就是抗干扰性强?)如果升级系统,我估计会先升级功放(推箱子/耳机都是)。
结论:
高兴就好:)
PS:一张正版盘一般不会超过200rmb?我这里买的一般都是100rmb以下的(亚马逊上很多都是50多?)。
[ 本帖最后由 lus12 于 2009-10-17 05:27 编辑 ]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手头上没有可以用于比较的设备,只是添置齐了这么一套自己觉得听着还不错的,上面说的也都是基于一点点的发烧知识凭空想象的
听感这东西是靠比较培养出来的,就手头上一套设备,哪怕是上百万的顶级设备,不去比较也不知道具体是好在哪 差在哪。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嘛
很羡慕白版,有那么多可以听的设备可以互相比较的,听音这事从高端往低听是听缺点的,从低端往高听是听优点的
赞同楼上的结论!
不过有机会还是要去听现场,向往国家大剧院!~~ 根据楼主的情况,.抓轨得到的源文件(wav ape)与CD音质的差距以及ipc 的数字输出质量将是系统信息量上的主要瓶颈。
偶建议楼主若还想继续pc hifi , 那么音源改为linn ds系统想必更加理想:) ,此外源文件如果用linn网站上付费下载的效果也会有提升:) 忘了说今天坐地铁换线,碰到有人拉大小提琴协奏(好像是个乐队?),非常非常非常好听,,,我家里的系统(耳机/音箱)一比就就可以扔了,,,可惜当时有约没法多听一会,,,不知道那些大师的现场会是什么感觉,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听。 原帖由 tedczj 于 2009-10-17 05:55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根据楼主的情况,.抓轨得到的源文件(wav ape)与CD音质的差距以及ipc 的数字输出质量将是系统信息量上的主要瓶颈。
偶建议楼主若还想继续pc hifi , 那么音源改为linn ds系统想必更加理想:) ,此外源文件如果用linn ...
linn ds的价格在那摆着呢,高端的和中端的肯定玩不起,低端的理论上还要靠da11来出好声音,在同音源文件的情况下,和现在的ipc+transport同轴到解码,有什么差别么 最终听到的都是da11的音色,只有到了中高端ds才能听到linn的音色 价格太恐怖了
transport的好处就是将ipc里面的数字文件重新编码,就算是mp3进来都会比直接听效果提升巨大,作用应该和低端需要数字输出到解码的linn ds是一样的,有的差别也是几种机器之间编码方式的不同。就算有的话声音应该也不会太大吧,毕竟都是本着还原的目的的,wadia的是受到多方好评的,安桥新出的这款虽然便宜但是效果我觉得是不差,并且在what hifi上全是好评,当然这里面有性价比的因素在,但是我相信至少比wadia不会差,这种方式已经把整套系统脱离开电脑主机了 将pc干扰的因素降到了最低,ds不也得链接pc么,肯定多少会有影响的
这样说来就算是ds也面临音源数字文件质量的问题,按照ds的理论展开来,在pc---低端ds--dac和ipod--transprot-dac两套系统下来的音质说到最后提高pchifi的音质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提高数字文件质量,手头上能解决的最可行的方案应该就是抓轨了 linn网站上收费的音源。。。也是成本。。。 仔细看了老贾对linn ds的介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识还是有错误的,
但是按照几篇介绍说的Sneaky音质那他再往上1级的机器还卖不卖了。。不会就为了个壳子贵了1倍的价钱吧,linn应该不会干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
贾说ds几款的低声都是一样的,那就是linn味,问题是不喜欢linn味的怎么玩?还是得Sneaky光纤输出到解码吧,那成本也是hi了去了,ds会是pchifi现阶段的解决方案么?有质疑 辛苦写的帖子呀~哎 支持。
现在pc hifi,pci-e加解码比较靠谱。
比独立的火线或ds有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