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4 22:08:04
原帖由 lsl156 于 2009-10-24 21:43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xinxin1009兄:色影无忌该去过吧?
枯痴有篇大文谈的很透。
额 好多年没去过无忌了
不过摄影设备的专业普及度明显要高于耳机圈:lol:loveliness:
白版任重道远呀~~~: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xinxin1009 于 2009-10-24 22:11 编辑 ]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4 22:09:13
原帖由 lsl156 于 2009-10-24 21:39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搭配独立电源的Monitor02HD-USB,淘宝上已经卖了。
所有数字I/O都具备24Bit的处理能力,支持采样率高达768kHz的音频信号传输-----这还不够吗?
7百多元
ls说的应该还是pc声卡,外置的罢了,比专业音频解码器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这些芯片和硬指标只是出好声的一个基础 有了好芯片想出好声还需要很长的路 就像国产dac还有耳放一体机什么的,技术指标都不差,但是比起国外专业的音频解码器,哪怕是最低端的三小强都比不过
声卡更是这样了 尤其是集成度很高的声卡,在各个方面都要兼顾到那么一点点的情况下,想在解码和耳机输出方面出好声音没有20000块钱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一般出来的都是照顾多种家庭设备的,和专业设备差距可想而知。像larvy,最低端有两款设备,da10和ad10,da负责数转模,ad负责模转数,两台加一起可以给一个小录音工作室做个初级设备吧,发烧圈里拿来是因为larvy的调音水平
jahal
发表于 2009-10-24 22:54:02
好文好文。
深刻同意lz触类旁通的理解方式。 世界上木有相互独立的游戏规则,而是有统一规则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推论,高端会下来,低端会上去,最后达到一个8高8低的统一。
木想到啊木想到,竟然在各个领域都先后被证实了埃。。。。
lz说的摄影中的胶片被数码替代是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模拟声音比数码好听(偶听过的开盘、LP都是这样),但被淘汰的速度非常快。 当年CD出现的时候,和现在数码音频格式出现是代表。
再延伸出去就是题外话了,如贫富差距必将被消灭(哈哈),马克思看到了结果但木看到过程。
正在用wadia+ipod很好很方便。网上的资源是能买到的CD的十倍8止。放在ipod里出得厅堂下得卧房(偶的听音室就是卧房),相比以前要听一个曲子必须等演出机会(上上个世纪),和死等电台广播(上个世纪初),和找人海外带LP(上个世纪中),和相对自由地买入磁带、CD(上个世纪末),ipod为首的数码音乐更方便,更快捷。想听什么曲子手边立刻就有(偶yy今后播放器就是一个无线接收站+播放器,所有曲目都存在网络上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手边的播放器,容量将是无限的)。
对于音质来说,8能要求这样数码音乐一定能达到母带、LP的效果,关键在于:这样的数码音乐能否反映出音乐作品的“神韵”? 就偶听的音乐的流行部分来说,数码音乐格式是足够了。听古典交响来说,信息量空气感活生感气势厚度还是少欠。 直到某一天偶被电驴上下载的马勒第六交响曲(托马斯桑德林指挥圣彼得堡版)用ipod听,感动地一塌糊涂的时候, 偶终于醒悟到了: “神韵还在”!! 只8过以前偶是以音响发烧友的角度去挑剔它的发烧指标了, 而错过了尚存其中的“神韵”。
哈哈,说实话,尽管偶喜欢交响,但是相信交响被淘汰的速度8比其他东西慢多少, 犹如赛跑呵呵。
而偶曾经自誉为马勒最后的守墓人,真的很喜欢梁静茹、陈绮贞, 估计为马勒守墓完了之后马上会去听流行摇滚演唱会,气死马勒,呵呵。
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
[ 本帖最后由 jahal 于 2009-10-24 22:55 编辑 ]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5 00:01:24
ls不光对音乐的见地很深 还对哲学有研究呀。。这个就远了点了:lol
其实原则很简单 用合适并且适合自己的设备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从音乐里得到快乐,这才是听音乐的本质,
盲目的追求设备或者追求一些听音的感觉是很脱离这本质的事情,此话并非针对坛子里的各位高人们说的,每种事物总得有一小众的人去钻研极端,给大众们指明方向
但方向仅仅是方向,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找那个最适合自己的设备和音源,听感上和自己能接受的价位上综合的一个考虑
快乐是最重要的~~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9-10-25 00:07:14
DA11搭配iso pod这样的组合 声音彻底干掉了:L
灵魂透支
发表于 2009-10-25 00:13:25
不知道linn numerik这个解码比起三小强怎么样。
三小强没用过。
乐之邦01usd+linn numerik+小刺猬+K701,感觉还可以,就是不够通透,声场横向宽纵向浅,如何解决?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5 01:46:29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9-10-25 00:07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DA11搭配iso pod这样的组合 声音彻底干掉了:L
如何改善。。想听听高见呀:handshake
看好多对isopod的评论都是说有正面改善 我这边放上了也没觉得声音太干呢,声音润泽度和原来没什么变化 声场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可能和我的数字音源有关系,音源本身的质量就不好么
[ 本帖最后由 xinxin1009 于 2009-10-25 01:49 编辑 ]
lsl156
发表于 2009-10-25 11:35:02
我说的这个乐之邦01或02按照摄影的理解是这样的:
摄影的数字图像有8位的16位的32位的等等。8位的图像,从音源素质来说,在后期的处理放大中永远无法达到16位水准。
电脑里的数字音频,无论多么无损,经USB传出来,就都给你压缩了。这也就是USB不如同轴光纤声音质量好的原因。乐之邦的这个小东西,对声音改善可能没有多少帮助,但是,他能把电脑里无损的音源基本无损的传输出来。声音,是解码的事了。
当然,这个小东西还不完美。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5 19:50:46
数字图像的位数关系是不错 但是问题是没有处理软件能处理这样的高位数的图像,或者说硬件限制的软件不支持,偶也初烧,不知道声音文件会不会也是这样的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09-10-26 02:55:46
打击一下
最近去朋友家 之前他玩PCHIFI 现在开始用SONY DVD S7000听歌
说再好的声卡也不行 声音太单薄了!!
正好同去的朋友有拿了个朝露新的DAC
线USB接电脑 很一般 声音单薄 还是明显的电脑声 比DVD出来的声音差太多了
额 被打击了
然后DVD同轴输出到朝露DAC上
额 跟DVD声音出来差不多呀! 声音很厚 很有磁性
难怪我朋友不玩PCHIFI了:Q :Q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6 09:07:20
原帖由 野有蔓草 于 2009-10-26 02:55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打击一下
最近去朋友家 之前他玩PCHIFI 现在开始用SONY DVD S7000听歌
说再好的声卡也不行 声音太单薄了!!
正好同去的朋友有拿了个朝露新的DAC
线USB接电脑 很一般 声音单薄 还是明显的电脑声 比DVD出来的声音差 ...
说实话听台机很少,买了现在的系统之后也没和台机正面比较过,有机会还是要比较的
不过按照白版cd>ds>transport>d50>pc声卡的听感,cd最强是没问题的,我也支持这个看法,毕竟传统的东西做了这么多年了,几乎已经做到极致了
ls说dvd能完胜我现在的系统实在是有点没法相信,是接解码器听还是直接用dvd的模拟输出,模拟输出的话质疑的是那东西的声音能听么。。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09-10-27 00:41:45
直接线电脑接解码和DVD模拟对比听
差距巨大
然后DVD接解码和DVD模拟对比
差不多
你可以去找台S7000来听听看 反正很便宜 600 700就够了 就当买个好点的DVD也划算
唉 那次AB对比的让我很心碎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28 03:10:58
这帖子暂时就停了,等偶有了和cd音源的对比再来做评断~:D
CXD2678
发表于 2009-10-28 18:04:25
我这里也没有CD音源,只有台式dvd(1000多块钱的),EJ01。它们的数字输出被我本本的USB轻易击败。我现在甚至幻想本本usb是不是能达到入门cd台机的水平呢?
老典
发表于 2009-10-29 16:40:22
原帖由 xinxin1009 于 2009-10-28 03:10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帖子暂时就停了,等偶有了和cd音源的对比再来做评断~:D
楼主先等等。。。。。。
我看网上介绍好像nd-s1有视频和s 端子的,不知道楼主方便的话能不能大致写下nd-s1 的使用和发一张背板的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