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ter328 发表于 2009-10-19 00:05:11

高码率文件下的ds和……现场……

下午去听了majik ds ,功放是Mark Levinson的一个设计师搞的韩国牌子50w前后级,很小个子,牌子忘了,估计reago知道,箱子是linn的小书架,时间紧就只听了majik。
刚开始放的cd抓轨,没多大感觉,软软的,小里小气很精致,小提琴的高频还是油油的味道,一耳朵感觉和米格的cd20差不多。
店主看我没反应,换了24bit176.4hz的文件,一开声,我立即张大嘴巴,这还是linn么??
密度,解析,声场,结象,两端衍生,动态这些硬素质这时我只能用强横来形容,什么linn味?这时是屁话!
音乐如同是扑面压过来,起伏迅猛非常,结象很凝聚,解析虽然很高,但却没有把细节一股脑往耳朵灌的感觉,很自然地就出来了。
我想起以前在高盈听过的wadia 850,也是硬素质很强的机子,但我基本对两端,动态,解析没啥要求的,觉得850太刺激了。
而高码率文件下的ds ,却没有让我感觉到刺激过头,是讨好耳朵的那种声音,音乐仍然是流淌进耳朵的。
我觉得ds要超过cd机还是要一段时间的,毕竟高码率的文件还没有普及,要是高码率的文件选择多了,估计我今天就掏钱包了,店主也说majik ds放cd抓轨时没几个客人动颜色的,换高码率的文件就开始问价钱了。

题外的,晚上去听了祖克曼两公婆的现场,感觉……这300块的门票干过几十上百万的器材还是很容易的……

liuyindong2007 发表于 2009-10-19 00:15:08

祖克曼,喜欢!

xinxin1009 发表于 2009-10-19 00:20:24

数数现场那些器材还有那个音乐厅装修得钱。。。。可是不是音响器材能达到的。。:lol
国家大剧院 等着我!!

ljw100 发表于 2009-10-19 10:45:48

LZ主帖所说的“高码率”,实际应是指“升频”。从“升频”的原理看,升频后听到的声音应该更滑顺流畅些。但这与真无关。

支持多听不插电现场。在有了不插电现场乐器、人声的真实感觉后,再来看各种听感、测评,参照现场,才有可能大概评估出相关声音“艺术美”的程度。这不是“好”与“坏”的普遍标准,因为“好”与“坏”没有普遍性标准。

如果要以现场(也就是用真)来衡量器材,那么就更应该去听不插电现场。多听一些现场后,就会发现许多发烧友所追求的若干音效,现场却并不强调。

小白 发表于 2009-10-19 10:52:59

希望楼主说清楚,到底那个高码率文件,是原始录音就是高规格,还是普通44.1K取样的录音升频获得的.

richter328 发表于 2009-10-19 11:17:36

文件是店主从付费网站下载回来的,linn record那里也有。并不是软件升频得来,而且母带转成24bit176.4hz的flac文件。

xyaozong 发表于 2009-10-19 11:26:17

我硬盘里的高码率文件,最BT的一个文件L. v. Beethoven - Sonate 32 - Maestoso .wav要1.17G,下了半天才下好的+_+

llyzh 发表于 2009-10-19 11:28:39

新的数字音频格式文件应该是24BIT/96KHZ或者24BIT/192KHZ的,记得LINN网站上供下载的基本都是24/96的FLAC文件,你说的这个24bit176.4hz感觉应该是老的CD升频后得到的(因为现在新的母带制作已经基本不用44.1这个古怪的基频了)

firo 发表于 2009-10-19 11:34:19

linn的代理們都有些源生高編碼的文件 畢竟要推銷DS linn總要給點東西代理們去展示下

小白 发表于 2009-10-19 11:34:51

如果是44.1K原始录音升频而来的,确实可能声音不太自然. LINN用96K取样频率做的高规格原始录音,声音还是很自然的.

ljw100 发表于 2009-10-19 11:40:21

能听到大家演绎的音乐,自然非常好,但从我两年来二十七、八个非大家所演绎的现场看,也很可以听听。即使是那些三五十票价的古典现场,对建立音乐厅场合下的“真实”也极有帮助。

如果一定要以现场来要求自己的器材,说不定还能更省钱,因为许多现场都不那么可以强调的音效都可以不用再那么费神地去折腾了。

pcear 发表于 2009-10-19 22:31:57

楼主位置很靠前哦,广交其实也不错。

richter328 发表于 2009-10-19 23:38:28

ls也去了??
回11楼:
我倒觉得按现场来要求自己的器材是要下重本的,硬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解析、层次感、声场、动态。
比如说解析,现场的各种细节如指头按琴把得声音,乐手脚跟打拍子的声音,翻乐谱的声音,都是很自然的,不会觉得突兀影响听感。
而器材上听到如此多的细节经常觉得不自然,有种乱入毛糙的感觉,何况如此多的细节也没多少器材能表现出来甚至录制出来,如果是人声的话,老是听到吞口水,口水打在牙齿上,砸吧嘴唇声,很容易感觉听个歌都喷我一脸口水。
耳机的局限性我觉得追求音色和瞬态应该可以,过于注重硬素质就很大投资了。

KGy 发表于 2009-10-20 12:22:04

楼上说的那些,全都是录音师拿近距离话筒故意搞的。其实真正听演奏乐器,是根本听不到的。人声也是一样道理。唯一能听到一点的,是古典吉他指甲擦弦的声音,也不像h-I-f-I录音里那么夸张。
这种录音风气不知道是啥时候形成的,我吐。

richter328 发表于 2009-10-20 12:40:00

坐前面几排的话,那这细节可以听见的,而且是在演奏中。
人声就可能真如楼上所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高码率文件下的ds和……现场……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