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culesVR
发表于 2011-3-17 08:58:53
其实关于Jitter历史看看AES论文就知道了···最早的Jiiter发现与实践的确来自英国···是专业工程师而不是发烧友···至少在1985年的BBC和NEVE就开始研究Jitter相关信息··从有S/PDIF有的那天起就,Jitter的探讨就已经提上日程了。
Prism Sound公司在1988年就制造了Jiiter测试仪器(在电视台工作的老人都知道,这是广电的标准设备,至今几乎还是,只不过更新换代了,现在型号是Prism Sound DSA-1),之后的几年英国公司一股脑的折腾Jitter相关理论,Prism Sound就是“罪魁祸首”之一了··实验室的Jiiter测量工作更早,应该在80年代初就有了···从通讯系统转化过来的···
dCS应该也是在88年左右就开始把Jiiter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在1988前就开始研究这方面了)···在那个年代bit很低(动态范围低),所以大家更关注bit而不是jitter,这是jitter被忽视一个因素,因为像dCS 这种高技术公司80年代就做到24bit (其实有效位是20bit左右,所以他们有精力去研究更深层的技术。大多数竞争对手的有效位只有14-18bit。
到了1994年左右Jiiter理论趋于成熟了,在英国人搞Jitter热火朝天时候,美国的Ultra Analog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在测试标准之争中,大家其实都是异曲同工,最后Prism Sound的两位工程师起草了Jiiter测试一个论文“The Diagnosis and Solution of Jitter-Related Problems in Digital Audio Systems”算是给Jiiter测试树立了标准。同年,Prism Sound发布了JM-1抖动测试仪器,迄今为止任何音频抖动测试都是跟这个JM-1一模一样··理论和实践的原型··
这两个工程师其中一个叫 Julian Dunn,发烧友们都很熟悉他,他写过很多科普的资料,而且在一些发烧杂志都有提及这个人,后离开Prism Sound 成立自己的公司,一直从事数字音频测试宣传工作,也帮助Audio Precision推广仪器,但是这个哥们英年早逝了·· 另一个就是 Ian Dennis,他是Prism Sound CTO,同时也是 AES标准的起草者,真正的技术高人,但是他很低调,业余时间最大的兴趣是修理拖拉机(囧啪啪)··大家可以翻看前几年AES大会讲课资料,他有一堂课专门讲怎么设计高性能转换器,去听课的Lynx和Apogee级别公司的工程师···
就我知道,其实这些高级工程师都很尊重发烧友,他们称为well-educate hifier,只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讨论技术和知识,大家都有共同语言,毕竟最后都是为了良好的听觉感受。这些精益求精并且技术沉淀公司产品大多是非常好的,dCS的转换器一直被奉为神器的···还有另外一个技术狂公司 MSB Tech亦是如此。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06:21
原帖由 ricepig 于 2011-3-17 08: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额。。。相互独立的重复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不是服从正态分布。。。而是一个叫数学期望的东西。。。而这个量本身,可以看成正态分布。。。如果这个试验只有两个结果,则符合二项分布
“如果这个试验只有两个结果,则符合二项分布”这个表述是对的。但当实验次数“很大”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无限接近”正态分布。其实对于任何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都有同样的结果。这是概率统计学上著名的中心极限定理。
平均值通常被认为更为接近原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但并不是“数学期望”本身。数学期望作为随机变量的一个数字特征,是一个常量;而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量,仍然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任何科学实验所得的任何数据,本质上都是所谓的随机变量。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0:14:57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17 08: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兄弟淡定!发烧友不是AES会员,在论坛上发言不是在AES大会上发表报告,搞得这么紧张兮兮干什么?
某人在论坛上谈他的听感,怎么谈是他的自由,至于这个听感正确与否,判断权掌握在你的手里,我完全相信你有能力判 ...
鼠老弟,你又没有看清我们在说什么就来说话了,什么时候说过不许别人谈听感了?我们不是在谈如果说的问题,是在说如何听,如何辨别真伪的问题。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24:03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1-3-17 10:0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这个试验只有两个结果,则符合二项分布”这个表述是对的。但当实验次数“很大”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无限接近”正态分布。其实对于任何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都有同样的结果。这是概率统计学上著名的中 ...
所以说,科学实证的本质就是理论模型的推算结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研究。
所以才有各种非理想现实环境(相对理论模型假设的环境)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其他同样“相关”的因素)的各种实验方法。双盲测试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设计、操作良好双盲测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可见,在科学实证仅仅以单次实验结果“不能确定”来否定实验的客观性,是很荒唐的。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样本要足够大,大到足以基本排除各种“偶然误差”的干扰;一个是要设法排除各种相关因素的干扰,如各种心理因素。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30:25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鼠老弟,你又没有看清我们在说什么就来说话了,什么时候说过不许别人谈听感了?我们不是在谈如果说的问题,是在说如何听,如何辨别真伪的问题。
什么叫“辨别真伪”,盲听就能“辨别真伪”了?拜托连盲测这种专业方法都提到了,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33:12
再说一遍,以科学的名义兜售并不科学的内容,符合伪科学的原始定义。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0:39:00
原帖由 town 于 2011-3-17 01:5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不管在什么行当,特别在音响行当,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无法证实的东西很多,甚至无法解释的多于能够解释的,事实就是这样,太正常了。音响是什么行当?是少数人折腾的冷门行当经验行当和探索行当,不是什么成熟学科热门学科风险投资踏破门的行当,现在的音响理论和测试器材是很不成熟很不成完整体系的,远远无法完整描述人类的听音感受,假使要把众多听感都纳入现有理论,那实在是高估现在的音响理论了。
二,所以在这个行当不要急于划分“正确与否”,没有必要也无法强行“证明你的听感正确,而与你相反的听感错误”。在听音特别是听音差异这种人的微妙心理感受活动上,确实需要经验积累,也存在可以意会但难以言传,或者讲可以感受但难以确切表达的问题,许多感受也不是每次都能同样的再现和证实的。大家讲出自己的客观听感,同时重视众多人的听感,再多多仔细实践,对无法解释和无法统一的问题互相尊重,各自保留,留待以后进步了再探究,这比急于证明“我听对了,你听错了”更为客观和妥当。
三,一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具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许多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的类似感受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这个是不能忽略,必须尊重的。
实践是跑在理论前面的东西,稀奇古怪的实践和感受正是进步的一种动力,不要试图急于将一切行为和现象都纳入现行理论,更不要以现行理论能否解释来判断是否客观存在。尊重未知,宽容异议是一种好的方法。
town兄,我想有必要把我们讨论的范围限定一下,我们不应该把心理范畴的东西来讨论,比如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等。我们讨论的是客观的音质问题,是人耳对音质的客观评估问题。如果把心理因素放进来,哪么这个是永远说不清的问题。
在以上的前提下,我想我的观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对客观的音质变化,必然有是和否的问题,这个是不应该含糊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判别这种音质的变化。对于宣称听到了变化,又无法重复的情况,我只能认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音质有可闻的变化。如果有人认为,只要部分人宣称有变化,就应该承认这种音质变化,(当然我无意也不可能限制人家这样想),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盲目的。
至于盲听只是验证方法之一,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当然更好,免得搞得别人紧张。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0:45:13
继另一位大侠之后,本人宣布,本人将不理会“来自远方”的任何帖子,也在此恳请这位大侠不要回复、引用本人的任何帖子。
在此,也希望版主能尽到责任,维护论坛的和谐气氛。
激光鼠
发表于 2011-3-17 10:47:16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3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有人认为,只要部分人宣称有变化,就应该承认这种音质变化,(当然我无意也不可能限制人家这样想),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盲目的。
那要看是谁宣称有变化了,如果是口碑良好的老烧,我就相信有变化。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0:52:33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17 10:4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要看是谁宣称有变化了,如果是口碑良好的老烧,我就相信有变化。
如果人家说你就信,这是你的自由啦。:lol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53:26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4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继另一位大侠之后,本人宣布,本人将不理会“来自远方”的任何帖子,也在此恳请这位大侠不要回复、引用本人的任何帖子。
在此,也希望版主能尽到责任,维护论坛的和谐气氛。
抱歉。打击伪科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lol :lol
maxinghai
发表于 2011-3-17 10:54:36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4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继另一位大侠之后,本人宣布,本人将不理会“来自远方”的任何帖子,也在此恳请这位大侠不要回复、引用本人的任何帖子。
在此,也希望版主能尽到责任,维护论坛的和谐气氛。
怎么这么小气?要是一点反对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话,何必上论坛来讨论呢?
feathia
发表于 2011-3-17 10:55:36
:L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0:58:28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17 10:4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要看是谁宣称有变化了,如果是口碑良好的老烧,我就相信有变化。
关键是实验过程可以简单重复、实验结果可以简单验证。老烧新烧倒无所谓。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双盲测试,的确是有意义的。但这样的实验,其代价不是我们业余烧友,甚至整个 HI-FI 行业领域所能承受的。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0:58:59
原帖由 maxinghai 于 2011-3-17 10:5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怎么这么小气?要是一点反对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话,何必上论坛来讨论呢?
你不知道他的背景,他不是来讨论问题的,本人只跟讨论问题的人讨论问题。:)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