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1:00:52

原帖由 maxinghai 于 2011-3-17 10:5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怎么这么小气?要是一点反对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话,何必上论坛来讨论呢?

没那么严重。在隔壁,我就是这样对待他的。我们这叫冤冤相报。:lol :lol

maxinghai 发表于 2011-3-17 11:02:06

哈哈,算我多管闲事,你们两位继续 :lol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1:02:16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不知道他的背景,他不是来讨论问题的,本人只跟讨论问题的人讨论问题。:)

说的跟真的似的。:lol :lol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1:39:18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1-3-17 10: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关键是实验过程可以简单重复、实验结果可以简单验证。老烧新烧倒无所谓。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双盲测试,的确是有意义的。但这样的实验,其代价不是我们业余烧友,甚至整个 HI-FI 行业领域所能承受的。

另外,双盲测试必须在一个秘密、无压力、无干扰的专业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涉及商品如医药产品测试的双盲实验中,一个有公信力的、不介入利益纷争的专业监管机构是必不可少的。

town 发表于 2011-3-17 12:02:15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0:3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town兄,我想有必要把我们讨论的范围限定一下,我们不应该把心理范畴的东西来讨论,比如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等。我们讨论的是客观的音质问题,是人耳对音质的客观评估问题。如果把心理因素放进来,哪么这个是永远说不清的问题。

在以上的前提下,我想我的观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对客观的音质变化,必然有是和否的问题,这个是不应该含糊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判别这种音质的变化。对于宣称听到了变化,又无法重复的情况,我只能认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音质有可闻的变化。如果有人认为,只要部分人宣称有变化,就应该承认这种音质变化,(当然我无意也不可能限制人家这样想),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盲目的。


兄弟,要论“客观的音质问题”,那只有仪器说话,仪器拿出数据了。如果有这样的仪器,那问题就彻底解决,不用讨论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仪器,那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人耳主观评估。首先要明白,“人耳对音质的客观评估问题”是不存在的,既然是
人耳评估,就一定是主观的,是人耳对客观音质的主观感受。

人耳评估音质的结果,与参与人的听音经历,听音经验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很大联系,评估结果也不是稳定的,特点就是“不确定”。张试听否定,王试听肯定,李吃不准,这是很正常的,这与他们的听音经历经验有关。张上次试听否定,这次又可能肯定了,李上次吃不准,但这次又吃准了,这也是很正常的,这与他们的不同时候的心理状态有关。

这是不是很玄,好像很浆糊,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听音不是一个很精确很确定的数学分析模型,而是模糊数学和统计范畴的东西。模糊和不确定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要他们每次都拿出什么证据来。实际上,即使有人拿出了他个人的听音数据,也不一定经得住众人的严格质疑,也不一定能够再次重现,也就是说不一定能够服人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但偶然当中有必然,随机现象是服从某种分布律的,统计对一个样本个体怎么样是“不关心”的,关心的是样本总体的情况。所以我讲现阶段你不要执意于某个“个体样本人”拿出什么数据,而是应该关注许多人(较大样本)的听音倾向,那样更有价值更能说明问题。特别的,重视有听音经历和经验的人的听音结果,他们的感受不会绝对正确,但确实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可以这么说,如果是少数人的听感,你不必否定,但可以忽略。但如果是许多人有相似的听感,你就要重视,就要认真考虑其中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了。特别的,如果有不少具有相当听音经历和经验的人也有类似听感,那绝对值得重视和认真思考的。

[ 本帖最后由 town 于 2011-3-17 12:03 编辑 ]

town 发表于 2011-3-17 12:16:23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1-3-17 10: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关键是实验过程可以简单重复、实验结果可以简单验证。老烧新烧倒无所谓。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双盲测试,的确是有意义的。但这样的实验,其代价不是我们业余烧友,甚至整个 HI-FI 行业领域所能承受的。

我感到盲听测试也只能证明某个命题存在,比如95%的正确率从统计角度看可以认为差异显著。
但不能够证明某个命题不存在。这次是一帮马路上抓来的人,45:55的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如果换帮子经过训练的人就可能是10:90的结果,差异有显著了。所以第一次45:55的盲听并不能肯定差异不显著。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2:45:06

原帖由 town 于 2011-3-17 12:1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感到盲听测试也只能证明某个命题存在,比如95%的正确率从统计角度看可以认为差异显著。
但不能够证明某个命题不存在。这次是一帮马路上抓来的人,45:55的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如果换帮子经过训练的人就可能是 ...
对,只能证实可闻差异存在,而不能证证实差异不存在,更无法证实。盲听的意义就在于此。

至于实验的置信水平,需要进行准确的统计学计算。原理是统计学上“假设检验”的方法,先假设没有差别,然后计算实验结果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则认为原假设不成立,即有差别。这个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就叫做实验的置信水平。通常,5% 的置信水平被认为是“一般可信”,0.3% 的置信水平被认为是“绝对可信”。

所以路上抓一帮人来听、45:55的结果也未尝不可,只要样本足够大,如超过 900 人次的情况下,这个比例同样意味着千分之三的“绝对可信”水平;但如果只有 10 个人次,9:1 也不过意味者不过 2~3% 的置信水平,也就“一般可信”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来自远方 于 2011-3-17 12:49 编辑 ]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2:47:58

所以搞盲听,有条件至少要搞到 100~400 个以上的样本。

冰冰鱼 发表于 2011-3-17 12:54:30

如果从生物统计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检验盲听的效果用卡方检验应该更加合适,小样本的话p<0.05应该就可以看作有明显的意义了……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3:12:37

原帖由 town 于 2011-3-17 12: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兄弟,要论“客观的音质问题”,那只有仪器说话,仪器拿出数据了。如果有这样的仪器,那问题就彻底解决,不用讨论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仪器,那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人耳主观评估。首先要明白,“人耳对音质的 ...

"人耳评估,就一定是主观的" ?我们也不用纠结是主观客观了,这有些哲学问题的味道。只要大家明白所说的问题就行了。

我同意您的观点,听感是很不稳定的,其实正因为这种不稳定,才更使我对他们的听感有所怀疑。我们的分歧在于,您会相信部分人的听感,而我不会相信,除非他们给出哪怕一个证据。咱们就各自保留意见吧。

同您的讨论,使我更多地理解了您所代表的群体的想法,还是挺有收益的,尽管我认为你们的观点是错误的。:)

:handshake :handshake

来自远方 发表于 2011-3-17 13:15:21

原帖由 冰冰鱼 于 2011-3-17 12:5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从生物统计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检验盲听的效果用卡方检验应该更加合适,小样本的话p 是吧?没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具体不了解。总之双盲测试要严格依照统计学原理进行组织实施才有意义。

town 发表于 2011-3-17 13:21:57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13: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人耳评估,就一定是主观的" ?我们也不用纠结是主观客观了,这有些哲学问题的味道。只要大家明白所说的问题就行了。

我同意您的观点,听感是很不稳定的,其实正因为这种不稳定,才更使我对他们的听感有所怀疑 ...

嗯,谢谢!

我的意思简单一句话,听感是个带不确定性的“概率事件”,对此类事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合理,所以大的样本比个别样本更具意义。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3:26:34

原帖由 town 于 2011-3-17 13: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简单一句话,听感是个带不确定性的“概率事件”,对此类事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合理,所以大的样本比个别样本更具意义。

采用统计方法是对的,但试验的样本不应该是口头这么一说吧?用很多盲听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该是最好的,排除了单个测试的不确定性。

town 发表于 2011-3-17 13:40:42

严格的有统计意义的盲听是很难甚至无法组织的,样本数要足够大(一个人听20次,20个人听一次的样本数都太小),大家状态要平稳,听音经历经验要足够,听音环境要合格.....,这个怎么弄,太苛刻复杂了。
恐怕还是大样本听友的正常听音反馈比较实际可行一些,厂商的产品调查也基本走这个路子。

jamesgjh 发表于 2011-3-17 13:51:39

原帖由 town 于 2011-3-17 13:4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恐怕还是大样本听友的正常听音反馈比较实际可行一些,厂商的产品调查也基本走这个路子。...

我想如果厂商搞调查的话,所问的问题恐怕都是比较容易回答,也无须进行严格测试的,比如你喜欢偏暖些的声音还是偏冷的声音,你用是是什么样的音箱,线材,放大器,音源,耳机,等等(纯属想象)。恐不会问:你能否听出ape跟wav在播放时的区别这类。:)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jitter是如何被发现,被公认的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