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HD800的佩戴,让声音的厚度和鲜活感增加30%以上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佩戴HD800的,不过由于我以前戴HD600的习惯,戴HD800的时候也习惯把耳廓边缘接触到耳罩后边这样佩戴。今天无意中把耳机的位置往前调整了大概1公分瞬间声音大变。厚度明显增加,音色稍微温暖了一些,声音的鲜活感大增。
后来发现,由于单元巨大,其实这时耳朵眼才是真正处于耳机单元的圆心位置,并且也更加舒适。看来以前的佩戴位置都是过于靠后了。
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自行尝试一下,不花一分钱,不费功夫,让HD800最少提升30%。此时我个人的感觉...Orpheus又如何呢?
不过请不要调整得过于靠前。
请试验过后有效或无效的都请跟贴告知,
我写这贴是很严肃的。认为无稽之谈或者手上没有HD800的朋友请忽视此贴,勿玩笑。
谢谢:handshake
-------------------------------------------------------------------------------------------------------------------------------------------------------------------------
补充 〉〉
昨天睡觉的时候我还在考虑原因。以前戴过几个耳机,却发现在HD800身上位置格外重要。
后来猜测,原因就是HD800采用的是环形振膜,如果耳孔没有在环形的中心,那么听到的声音的结构就会不“正”
其它耳机并非环形振膜,所以前后位置稍微有偏差也不会引起过多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iLLogiCo 于 2010-1-28 18:34 编辑 ] 是額,當時阿拉試聽時亦發現有有此現象,蠻滑稽額。可以在耳罩內進行前后移動會造成聽感上的很大不同。 同样如此认为的路过,个人戴HD800是要戴得靠下夹腮一点才好听。。。:Q
声场会有向前扩散和弥漫出去在面前展开的现象,十分神奇,并且音色更“森海”了。 有同感,几次听HD800时也注意到这个,调整了好久。其实我觉得007也有一点这个现象,耳朵后面不要顶死,音场的展开会更自然。 呵呵,佩戴的确重要,貌似其他耳罩比较大的耳机也有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孤陋寡闻,听耳机的时候,如果给耳机用力向脑袋内侧压,会感觉声音更好听~:P 其实哪怕听600 也应该向前一点的 不要靠着后边 否则对声音活力会有影响 另外 头发越多 声音越死板 厚度也会增加
我觉得 适中的头发长度 靠中间的佩戴位置 听感最合适 另外要把头发洗干净 原帖由 mvw 于 2010-1-28 10:57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哪怕听600 也应该向前一点的 不要靠着后边 否则对声音活力会有影响 另外 头发越多 声音越死板 厚度也会增加
我觉得 适中的头发长度 靠中间的佩戴位置 听感最合适 另外要把头发洗干净
真是讲究啊。。。
这个要学习。。。
以后听之前沐浴更衣。。。 原帖由 mvw 于 2010-1-28 10:57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哪怕听600 也应该向前一点的 不要靠着后边 否则对声音活力会有影响 另外 头发越多 声音越死板 厚度也会增加
我觉得 适中的头发长度 靠中间的佩戴位置 听感最合适 另外要把头发洗干净
CN, 兄弟侬太野了,佩服!
HD800的耳罩里面空间的确太大了,塞2只耳朵进去都没问题,但我觉得不管怎么戴,HD800的声场都属于“狂野”的级别
[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0-1-28 11:07 编辑 ] HD800的声音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出在耳罩里面空间太大上. 所以造成声场虽大但饱满度弱,声场感觉规模很大,但两边是发虚的,难以营造出那种"声场内结像历历如见(特别是两侧)"的效果.这个耳罩内的大空间,要靠密实的声音去填满,对前端是提出了超级挑战的. 到底是哪一部分耳罩要靠近哪一部分耳廓? 呵呵,我以前有个习惯,戴上601时总要对着镜子照照是否耳机中心对准耳孔,看来是对的。。。 感觉那四个高级耳机,只有PSK对佩带位置不是很敏感。 通过调整位置来改变声音,怎么都觉得有点尴尬。。。 嗯 头发洗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影响声音 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耳罩的寿命和二手价值都有很大影响 再说 去音乐厅都要着正装 听张好碟之前收拾一下 也没啥不可以
另外想说说声场
关于声场我一直认为有两种,一是540和240那种利用耳机外壳填充物影响声音摩擦和吸收营造出的虚拟化声场,另一是庞大的耳罩空间和耳罩材质营造的反射型声场,比如600,t1。
理论上说耳罩营造的声场空间感更好,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环境,是真正的空间声,比如广为所知的501,但同时,也应该明白,耳罩所构造的空间和实际上大范围的听音室或音乐厅空间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久而久之总会感觉有些做作。
相比之下,老耳机在机壳内部做文章,配合振膜表面的覆盖层,比如著名的声学摩擦器,营造出的虚拟声场,有时确实显得更加巧妙。我认为这种声学结构很可能考虑到了声学心理学部分。600听惯了,初听是不能适应540声场的(感觉压根没声场),但慢慢适应之后,会发现这样的声场一样显得无边无际,显然,当耳朵适应之后,会被这种声音欺骗。
从t1和800的结构来看,倚重耳罩反射及耳罩内部空间设计的声场表现形式趋于完善,空间感越发庞大,但同时似乎也产生了类似音箱领域的驻波问题。我不知道以后的设计是否还会再回归那种欺骗耳朵营造空间的形式,但我觉得,这不失是一种多动脑筋少用料的好方法(物料种类多,设计复杂,但各种单件物料成本都不高)。
[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0-1-28 12: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