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yu 发表于 2010-2-13 13:23:38

声场控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10-2-13 14:10:28

多轨 强吸声 人工混响 这种录音比较适合在棚子里做 也没啥好坏 全看艺术需要了 这时候设备和处理手段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场实录的一次性 多轨 自然混响 外加后期处理的录音 一般是头版的好 再版越弄越糟糕 除非头版实在处理的毛病太大

emmanuelle 发表于 2010-2-13 14:13:4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2-13 11: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录音师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制作出一张好听的唱片,就象厨师把生肉烧成美味菜肴一样,是必须要处理,添加的,而且,都可说是一门艺术....
但愿“艺术”到此为止。

right 发表于 2010-2-13 14:17:47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2-13 11:3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如果生数据,生材料就已经很好听,很好吃,就不要什么加工了. 拿摄影做例子,很多原始照片是要做PS处理的,包括很多摄影师是拍"生照片"(RAW格式)的,在转为JPG时要做一些调整,但不排除有些照片RAW打开一看就已非常完美 ...
哈,领导对摄影也够喜好。那也跑一下HiFi主题略说图片,图片RAW格式的确是原始格式,而JPG格式经一定的加工如添加白平衡和饱和度等参数尔后进行压缩处理。要注意这里最关键的是压缩,即经压缩的JPG文件要比RAW文件小不少,更利于和方便用户的存放。但是JPG毕竟是压缩后的文件,一定会在细节上有所丢失(真是失真);而RAW格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但缺点就是RAW格式的文件一般都较JPG格式的文件大得多。

这样RAW格式与JPG格式属于“甘蔗没有两头甜”的情况,而非“生”与“熟”的关系。故以RAW和JPG解释举例说明生与熟,哈,怕是不太准确吧。

对于录音的“生”记录(19-0),LS已有两位喜欢“生”的,哦,无可非议,个人喜好吧。对此录音记录俺不喜欢“生”的(19-0),太死板无活力,哈,俺更喜好5成熟的,如同牛排。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10-2-13 14:23:49

如果录音的时候用的不是强吸音
而是直接录大厅的自然混响
则根本没有LZ说的生熟之分
这完全就是录音本身技术手段的问题

right 发表于 2010-2-13 15:02:44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10-2-13 14:2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录音的时候用的不是强吸音
而是直接录大厅的自然混响
则根本没有LZ说的生熟之分
这完全就是录音本身技术手段的问题
录音棚不做吸音?哈,那很奇怪。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10-2-13 17:37:50

原帖由 right 于 2010-2-13 15:0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录音棚不做吸音?哈,那很奇怪。

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搞录音工艺改革 国内第一次开始用多轨 强吸音 人工混响的录音方式
国外早期的很多录音也都是空间自然混响的
发烧友们并非对录音一窍不通的 音场是什么 怎么来的 真正会听的人 绝对是对录音有所研究的人

相对现在的数字处理 我还是觉得早期的模拟设备更好 只可惜模拟设备对使用者要求太高 很难roll-back
所以那些精益求精的早期录音远比现在数字处理出来的自然和谐

Arelimay 发表于 2010-2-17 11:59:41

小白的例子很经典啊!呵呵
听音乐就像吃菜,肯定得放作料,但如果作料多到了你根本不知道吃下去的是什么玩意儿,那这就是“失真”了嘛。。。
反正我是四川人,好味道稍大一点的。。。音乐这个东西自己听着舒服就行了嘛,何必去让别人改变观点啊?

小弟浅见,请大大们指点。。。:)

春潮 发表于 2010-2-17 12:03:58

阅~~

pcear 发表于 2010-2-17 18:03:43

广东人喜欢吃白切鸡、清蒸鱼、原味菜 :)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听歌听曲议声场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