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楼主!
从此月有余粮了。
我猜lz不会,烧碟也很费钱呀:hug:
[ 本帖最后由 lus12 于 2010-2-27 01:39 编辑 ]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10-2-26 17:4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反复强调过一点:系统是一个整体
当你更换其中一个部件而听不出什么差别的时候 往往是这个整体里面有一个东西对整套系统产生了巨大牵制 或者说一个瓶颈
当你找到这个瓶颈并成功校正后 你会发现 无论换什么东西 整个 ...
道理同意。
但还有问题:搭配naim的功放,按理说naim自己配套的CD应该比马兰士的入门CD更配才对呀。或者是搭配的问题,即naim和lz B&W的音箱不配?
[ 本帖最后由 lus12 于 2010-2-27 01:45 编辑 ] 原帖由 nnmrbighead 于 2010-2-25 12:31 PM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做了一次听音试验,遭受沉重打击:
试验内容:对比试听
NAIM CD5i mk2 (新机购入一个月)和马兰士
CD6000 (使用8年)。
试验方法:
1.使用EAC 抓轨制作两张一样的CDR,每张包括10段古典音乐录音 ... 相对来说,B&W的箱子对音源不是特别的敏感------------ 退烧也至少留一套吧?
:lol 楼主不急着对比,慢慢听,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听多了自然感受到差别。 原帖由 liuyindong2007 于 2010-2-26 17:4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LZ
大编制交响是否会乱?
前后左右空间分离 \ 定位是否准确?
倒没觉着乱. 定位都还好, 不过左右并没有穿墙破壁的感觉. 前后呢, 比较平一些, 音场深度感不强, 偶尔听一耳朵发烧女声 (蔡琴,Fairy Tale) 的时候, 会觉得深度感比较好. 随口多说一句, 很多朋友说硬件是为软件/音乐服务的. 我倒是觉得这是两种很不同的乐趣.
有时候它们会有交集, 当然乐趣会更强一些, 比如说, 在一套很好的系统上听伯恩斯坦在DG的马勒, 或是切利毕达奇的EMI的录音.
很多时候, 我个人只是在一段时间里关注其中的一方面, 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比如, 听福特温格勒.
我自认是半个音响发烧友很多年了. 所谓半个, 就是说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比较少, 偶尔翻翻音响杂志, 如果经济上比较宽松, 就升级一下系统. 算一算, 10年来, 我其实只用过三套系统(包括一套耳机系统).
如果连万元级里评价很高的NAIM和马兰士入门级都听不出区别, 可能以我的听力, 确实连半个音响发烧友都不够资格做.:(
感谢大家的热情回复, 我再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变/改进的. 原帖由 lus12 于 2010-2-27 01:4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道理同意。
但还有问题:搭配naim的功放,按理说naim自己配套的CD应该比马兰士的入门CD更配才对呀。或者是搭配的问题,即naim和lz B&W的音箱不配?
系统出问题的时候
很多人往往喜欢从大件出发找原因
其实很多情况下 特别是西装搭配的话 瓶颈都是在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地方
比如整个系统供电的接法 避震 接插件 屏蔽帽的使用等
现在看起来LZ的系统对音源不明感 并非是naim搭配行不行的问题 我估计随便换一个其他牌子的CD上去 听感和CD6000都不会有太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