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漫谈几个器材
最近尝试了几件新的东西,改善了原来系统里的一些毛病。实在很兴奋,可惜水平不够,文采又不好,只能粗略介绍一下。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我是比较差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第一件是一个器材架子,Naim Fraim。话说之前我的器材是用一张ikea小木桌放着的,独立电源还是铺报纸放地上。在刚知道器材架的设计会影响声音的时候,自己先是做了一个小试验。就是将一些硬币垫在木桌的脚下。不同的摆放果然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最终是每个脚下放一镑,自己觉得改善了不少。主要是声音没有原来压抑的感觉,打开一些,或者说通透一些,弹性也好了一点。
于是寻觅了很久,最近弄来了naim fraim。在论坛上FE很流行但是我在这里实在没有找到附近有卖的,也只能随大流了。
Fraim的效果是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出乎意料的好。即使是有了心理准备,还是没想到。除了之前硬币带来的几点上有更大的提升,最大的改善在音场部分。在木架子上,音场的大小感觉就限制于最远的一件乐器。那件乐器在哪里,音场的尽头就感觉在那里。而且对于一些左右两侧乐器摆放不对称的录音,音场就是畸形的。右边的爵士鼓摆得远,右边的音场就深,左边只有一台钢琴放在唱歌的身边,就感觉不到钢琴后面有东西存在了。突然来一个在钢琴后吹口琴的,才发现原来音场又深了一些。Fraim在这方面的改善就是出乎我意料的部分。音场一下方正规整了。空的地方也感觉是存在的。(这是不是应该用空气感来形容?)还有一点是,fraim让低音部分线条清晰不少。量并没有增加。有一个说法,就是器材架子怎样,声音就怎样。架子太结实,声音就会很很死没有生气,架子很松散,声音也会很松散。这是我在学习避震的文章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设计好的架子,会让声音松紧有度,这是我能体会到的。 第二件是耳机线。是Stefan Audioart的平衡线。一直希望试试换平衡因为我觉得这是RPX300和33的差价所在,但是换耳机线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群太少了,使用者少,听感少,更不可能试听。一切都是未知的消费感觉实在很让人难受。很感谢论坛的一位朋友的介绍和帮助,最后,选择了这平衡线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并没有觉得非常惊喜的原因,并不是说不十分好,不值卖价,只是卖的那大哥把东西说得太好了,我的期待值本来就很高。这人是非常自信,毫不谦虚的风格。最后我并没有觉得失望被骗,他的产品已经很成功了。
换线后(按instruction煲了120小时了),我个人的评价是,不换不行。改善的确是很大,有几个大方面。
最大最大的,就是低频的量。(可能需要把中频的下部也算上但不清楚怎么划分跟低频的界限。)还是举个例子吧,在一些交响乐的cd播放中,右边的大提琴部分声音总是非常的弱。这是我在之前系统里很少听交响的原因。这样导致听感差,因为左右非常不平衡。左边小提琴部分非常明亮,就有只有左耳在听音乐的不舒适感。而且这个低音的提琴部分感觉速度还较慢,短的音符更感觉是刚还没拉响就又衰减下去了一样。换线后低音部分量跟高音部分平衡了许多,速度也跟上了。夸张点说,听那些交响的时候,像似从只有左边声道变回立体音一样。其实这个改善,也同时来源于这条线对高音部分的控制力加强了一些。原线来讲,我觉得hd800在不少录音还是会显得挺刺耳的。其实这点我没想明白,因为我感觉hd800的高音并不比dt880明亮,但是听一些小提琴的独奏,(尤其是paganini的作品)dt880上并没有hd800上刺耳到有点难受的程度。但我觉得刺耳的,还不只是高音尖锐的刺耳,还有琴弦摩擦刮出的那种让人竖毛管的声音。新的平衡线对这方面的控制好了不少,同时也让高音部分不那么容易发飙,温顺一些。这个虽然只是稍微好点,但对整体听感确实提高了不少的。显得整体更自然。
这里说个题外话,是我自己的一些小总结。其实自然的声音中,是很少很尖锐刺耳的声音的,一个耳机的高音过于明亮,强调高频,确实在听感上很不自然。但是否说,弄一个高频没那么突出的耳机,声音其实更自然呢?我觉得,这就是看素质条件的时候。最理想的应该是高频能很出色,但同时控制力要很出色。就是说,高频该有的时候还是要有,但该消失的时候要立刻消失。这条线在这方面是做得不错,但老实说,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比如两个耳机去选一个而并非升级),如果说只能选择时刻都很明亮或不明亮,现在的我会选择不明亮。只是个人审美观,觉得那样相对更自然更舒服。
这条线还有一点比较出彩的是,对提琴琴身的共振这个部分的声音的改善。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声音厚了也更扎实。不只是提琴,人声和钢琴和很多别的乐器都是。换线前一把提琴似乎只有琴弦在发声,那种木盒子的震动和共鸣的感觉很缺。这个改善还带来一个侧面效果,就是各个乐器之间显得更关联更协调了。Hd800声场是较大的,乐器分部在各处,现场感好。但换线前那是缺少一种默契,总有一点各自在演奏的味道。而当每个乐器的这种共鸣的声音被还原之后,再混合在一起,就显得整个乐队和谐多了。整个音场显得更融洽。
换线后速度有所提高?打问号是因为我不太确定这是不是跟速度有关。还是举例子好了。就是有一段音乐里背景处弦乐拉出的连续的三个短音,我之前听一直以为只有两个,因为中间的间隔被前后两个音拖连在一起消失了。第三个是因为音符不一样才知道有的。现在这三个音符中间是有间断的。
又再说点题外的吧,我觉得系统的音乐性,跟速度还是很有关系的。音符的及时出现和停止,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节拍是否明显易于理解。
继续说线。换线后音场部分也得到改善。并非单纯让音场扩大,而是乐器的定位更准确,结像相对以前结实了,大小比例也更适中。以前感觉音场也大,但可能是结像小,感觉什么都挺远的。换线后总体结像是增大了的,所以第一耳朵反而觉得声场小了。但仔细听的话,声场的尽头还是在那里。相对以前有没有变大呢?不太明显。左右肯定没有,纵深似乎有一点。
总体来说,换线以后听感是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的。几个之前很明显的毛病都得到改善。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缺点的。成像的放大其实能显露出声音内部的质感的毛躁。尤其在新线刚到的时候,声音的颗粒感很强,就像把低像素的图片放大看一样。到现在120小时,有明显改善,相对顺滑,但还是较差。
最后留下一点疑问是,即使说这线带来了不少改善,但最终是无法证实究竟是因为线材本身呢,还是平衡输入的根本原理,还是rpx300的平衡输出比单端优秀的成分呢?所以这线的价值依然需要打问号。个人认为换线其实还是比较高风险的一项投资。 最后想说的,是昨天刚寄到的purepower 1050电源。这是一家店老板让我试用的,期限30天。虽然现在才第二天,但我已经很舍不得把它送回去。这个电源的加入,其实第一感觉并没有平衡线来的轰动。不是那种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但却在细心凝听中慢慢找到的激动。这个电源对系统的大部分改善,我觉得能归结于一个原因:控制力!在purepower下的整个系统,完全没有半点发飙的余地。所说的发飙并不是那种大动态的发飙。如果一个电源连动态这么敏感的环节都处理不好的话,是不应该卖这个价钱的。我所说的发飙,是细节上的失去控制。最明显的例子,是泛音。一片乐曲齐奏的一个音符,能准确的在一瞬间停止,跟紧贴的泛音有明显的分界线,这是我把机器插墙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乐器分离度高了不少,却因为时间控制得那么准确,让演奏的各部分变得更协调。声音的准确度的提升包括到泛音的准确度。不过量,不乱,准确的timing,这让复杂的乐章显得有条不紊,很容易理解。
同时声音的密度得到了提升。原来只是一团比较均匀模糊的人声,现在多出了一些细节,能稍微分出空气流动和喉咙震动的感觉,一个音符里,也多出了轻微强弱的震动。我觉得,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真能让声音更有感情。同时,这也弥补了之前所讲换线带来的一个缺陷。
但是,说到底,这个卖价,值吗?在我要决定是否掏钱之前,我还是不去想好了,呵呵。
最后有一点我是比较担心的,就是这个电源自身的噪音。不知道里面什么构造,但是感觉有风扇之类的在发出响声。我在大概4米以外还是能听见的。带上耳机能改善不少,但如果是箱子,这绝对是noise。
又瞎扯完一轮以后,我最后想说,其实真实听感并没有像写得那么天壤之别。每次升级之后,人总是很兴奋,改善了一些缺点,就觉得从此很完美,没有什么遗憾了。这当然也包括上一次,只能但愿下一次不要那么快到来。 写得不错 写的不错,看得难受:L 学习 写的很好!受益匪浅!哈哈 支持原创,路过学习 垫人民币吧,汇率的关系可以便宜点 架子 電源 這些方面投入肯定是改善
其他的就看運氣了 一个耳放如果把HD800推得高音刺耳难受,那应该是很失败的,我的HD800没有改线,但非但没有高音刺耳难受的现象,而且可以说特别的舒服,我以前一直说过,HD800的高音是非常养耳的,我尤其爱听小提琴拉弓与琴弦的摩擦声,小提琴如果没有了这种琴弦摩擦的感觉,还能算是小提琴吗? 刺耳还是养耳,见仁见智吧,不同人对高音的敏感度并不相同。而且如上所说,真实差别并没有写的夸张,更何况我也不会用刺耳和养耳这两个极端来区分换线前后。还有,拉弦的声音不是没有了,但有跟强调也是不一养的。或者是我没说清楚。之前拉弦的声音很大,跟音符的声音不成比例罢了。真实中也有拉弦声音特别夸张的例子,那就是不太好的演奏者拉不太好的琴时,给人一种拉不响的感觉。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