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所谓的评测
我感觉很多评测都是夸大其辞的,明明很小的差别,评测出来就感觉是天上地下的差距。:L莫非大家都喜欢夸张的手法:lol 这个东西有其两面性。有些确实有这么大差别。但是说出来别人就觉得夸张了:Q 当然我是指声音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lol 这个东西就像是一盘菜,我吃着很好,其他人都说好咸。。。
所以当个参考看而已,没必要当宝典。 明明很小的差别,评测出来就感觉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在我眼里不算枪文了 音响里面只要是正常人耳 听一遍两遍就能分辨出来的就是巨大差异。
测评我基本只看图片和结论中间的描述一般略去不看。
为什么只看结论呢?因为音响产品一分钱一分货,别想捡到什么便宜。
一般结论当中说“音乐味浓”,就可以理解为同档次机器里面这台声音比较糊。
如果说“素质高”,估计多半不是很耐听。
同理“厚度、密度、结像、定位、声场、延伸”你都可以从反面去理解 原帖由 booool 于 2011-2-9 11:1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音响里面只要是正常人耳 听一遍两遍就能分辨出来的就是巨大差异。
测评我基本只看图片和结论中间的描述一般略去不看。
为什么只看结论呢?因为音响产品一分钱一分货,别想捡到什么便宜。
一般结论当中 ...
:lol 我实在说一句: 在HI-FI上,只要是明确听得出来的改善,哪怕不大,只要是明确听得出来的,就是值得花钱的. 而且不少人舍得花很多钱. 器材到了一定档次,是没有太多性价比可言的,只要是听得出进一步改善了,就继续花钱,因为大家都希望精益求精,声音好了更好. 否则还烧什么HI-FI呢? 吃吃喝喝叉叉麻将算了! 這東西就跟葡萄酒一樣,是屬於Acquired taste
想要對一支好耳機作真正的認真評測,我想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無奈現代很少有人有這種耐性的
你可以說網路促進了交流的速度與資訊流通的效率
也可以說讓人心變得浮躁,更難沉澱下來了 原帖由 donthuang 于 2011-2-9 12:5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這東西就跟葡萄酒一樣,是屬於Acquired taste
想要對一支好耳機作真正的認真評測,我想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無奈現代很少有人有這種耐性的
你可以說網路促進了交流的速度與資訊流通的效率
也可以說讓人心變得 ...
"至少半年相处才能准确评测"的观念,我一直不太认同. 按照这个思路的话,小提琴比赛,歌唱比赛,钢琴比赛,评委们要准确地去判断和评定选手们的水平,要和选手们一起相处半年才能评奖了. 显然不是这样. 经验丰富和有判断力的耳朵,只要认真听一次表演,就可以判断这个选手(或一部机器)的基本水平,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
当然,HI-FI器材有需要煲的因素,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看评测的公式,,,
正的反着看+反的正着看+正反平均后除10...;P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2-9 12:5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至少半年相处才能准确评测"的观念,我一直不太认同. 按照这个思路的话,小提琴比赛,歌唱比赛,钢琴比赛,评委们要准确地去判断和评定选手们的水平,要和选手们一起相处半年才能评奖了. 显然不是这样. 经验丰富和 ...
除了煲機之外
問題是器材之間有配合、適性與磨合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耳擴這環節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來得不成熟
主要是日本、歐陸、美國各地域發展出來的耳機傾向不同,
導致在具體驅動特性上的差異
靈敏度和阻抗是看得到的,比較透明的參數
看不到的是機械阻尼、電氣阻尼、聲阻等等機制不同的取捨
而(就我所知)很少有耳擴設計者能夠真切的認識到這些分歧以及造成的問題
而近幾年耳機市場的蓬勃發展,更造成了只買貴不買對情況的氾濫....... 看评测就冲动的人要慎重 就象
天气预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