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上,MSB播320k的MP3 pk 入门SACD机播SACD,不一定哪个好听。 原帖由 apeflacwo 于 2012-8-14 23:0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以人耳理论觉声上限22khz计算,为了抗混叠翻一倍采样频率用44khz就够了,为什么要多0.1,选择44.1hkz,你不妨进一步了解。88.2和176.4这两个数值的选择,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扇区下“簇”这个单位的整数倍,以 ...
不会吧,转个常识性东西,不高兴多码字了
44.1 kHz 的采样能够完整重现一个20kHz的正弦波,却难以完整重现一个7kHz的非正弦信号。
这是因为非正弦信号可分解一个基波加上二次三次…谐波组成。虽然基波能够重现,但三次以上的谐波在D/A转换后可能丢失或畸变,至使最终得到的波形与原始信息产生差距,造成音色的变化。
换句话说复杂的音乐信息对于44.1KHz的采样率来说还是过于勉强了 原帖由 lus12 于 2012-8-15 06:3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MSB播320k的MP3 pk 入门SACD机播SACD,不一定哪个好听。
同意。:handshake
回复 33# 的帖子
实际上你的问题是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但是从表达来看你又的确是自己学习过的,而且你还知道主音与分音的比例关系与多寡会决定音质,进而影响到人耳觉声后的音色。其实我对于模拟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已经很通俗的讲出来了,你有哪里看不懂呢?这里我先纠正你一个表达:高频泛音本身就是客观存在,而不是在电路内“分解”出来的。乐音同物理学层面的声音的区别在于,当我们说某个某个频率的乐音时,实际上是讲以这个频率为主音,并且同时存在其他为主音频率整数倍的高频泛音,一次二次三次泛音等等等等。泛音越丰富,则在听感上音色的层次感越好,各个频段听起来就越舒服逼真。像你说的7k,一次泛音就14k,二次就21k,3此就28k,普通cd就压根记录不下来3次泛音了,而且二次泛音由于相移的影响还原也失真。所以,很多优秀的模拟录音并不是像数字采样做两个低通滤波器,而是把乐器产生的所有声波全部记录下来,无论人耳能否听到。譬如高架铂,一棍子敲下去它的高频泛音最高能到60khz,再譬如小提琴这种拉弦乐器的高音区,高频泛音也是非常丰富的,无奈cd在数字化的时候做了22k的低通滤波器,所以cd的小提琴录音重放出来由于丢失大量高频泛音信息,听上去就很薄,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薄得像在飞菜刀。而如果是黑胶转盘或者开盘机重放模拟音频,保真度比cd不知要好到哪里去。数字音频的来源目前无非两个途径:一个是数字直录,还是失真。另一个就是将模拟音频数字化。cd规格的数字音频是当年由于受制于cd介质容量小,以及播放机的数据传输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而设,所以才叫做迈入高音质门槛的最差的一个标准。我那个话是为了帮助他理解这些采样频率的由来,而不是要否定你所关心的问题。别说192k了,将来肯定是要把超声波越尽量逼真的还原出来的,以尽量追求乐器在真实环境下制造出来的声场。过去几十年电声设备的制造理念是只面向可听音,超声波听不见就丢弃。问题是音乐厅内的超声波通过压迫皮肤神经会形成心理体验,所以在音乐厅感受音乐,跟用耳朵听当下的音响系统还原的声音,压根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对于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像演奏家、歌唱家等等他们因为日常工作和生活就亲密接触真实乐器产生的声场环境,所以能轻而易举的指出低规格音乐产品还原的失真程度,他们对此肯定是不满意的。这个不是普通听众或音乐爱好者能感知并理解的层面。任何领域只要被计算机技术渗透进去,便永无进步的终点。计算机技术至今也才60多年时间,64bit的操作系统和数字电路才商业化不超过5年,比32bit更高规格的数字音频将来应该是直接应用到数字直录了,不会再像今天这样,把模拟音频拿来数字化。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1-30 19:1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哎,24/192的dvd-audio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是24/96、24/48甚至更低规格。dvd-audio只是技术上最高能支持到24/192,千万别理解为随便找一张dvd-audio就是24/192,信息量大过sacd。这是绝大的误解。 那是因为现在录音的制作母带,一般也就用到24/96的规格,很少用再高的规格了,再高的规格,对设备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成本就飙升上去了,况且很多AD/DA在24/192这一级别的表现也不怎么样 原帖由 fseon 于 2012-8-16 11:4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因为现在录音的制作母带,一般也就用到24/96的规格,很少用再高的规格了,再高的规格,对设备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成本就飙升上去了,况且很多AD/DA在24/192这一级别的表现也不怎么样
这两年有盈利的录音棚都经历了设备更新吧,很多棚子支持24 192 AD的设备也都淘汰下来更换了更高标准的,否则2手市场上哪里来那么多专业设备
24/192这一级别的表现要好,时钟系统一定要过关,另外供电、屏蔽等也要到位
拿我现在用的R200来说,原本不进行打磨的话96K下就到极限了,接上时钟176.4和192也明显有问题。但是对避震和屏蔽进行打磨后,电源也经过隔离牛,192K已经没有问题了 LS版主的意思,如果不加好时钟和避震和屏蔽一般系统播放24 192的文件时不如降频为24 96来的效果好?我这么理解对吗? 原帖由 gusijia 于 2012-8-16 20:2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LS版主的意思,如果不加好时钟和避震和屏蔽一般系统播放24 192的文件时不如降频为24 96来的效果好?我这么理解对吗?
降频的理解有点歪了
只能这么说,如果没搞好的设备去播放24 192的文件,声音是明显有问题的
虽然24 192蕴含的信息量等可以表达出来,但是数码声非常严重,相位特性很有问题
但是实时降频去放浪费源文件不说,其实对jitter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未必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