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灰灰 于 2012-4-27 15:08 编辑 ] 原帖由 小灰灰 于 2012-4-27 15:0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副FE中钉子,一副体格龙啊,钉子下边一张ABA薄板一张超薄板。
阁下这套退烧设备的周边令我等穷烧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楼主的退烧让我产生了发烧的冲动 同样有K240EP,的确有点静电味道,但是中频有点干和远。
退烧好啊。不折腾好好享受音乐吧 :lol :lol 中频相对干和远,用了RP8,1就解决了,正好互补。
[ 本帖最后由 小灰灰 于 2012-4-27 16:30 编辑 ] 避震比音源都贵啊 嘿嘿,就此退了?恩,安静听一段吧。同是销售管理,一天心情起伏七八遍吧。所以我现在就等着音源和解码到手我也先退了。然后每天睡前躺在床上意淫着那些美轮美奂的器材。。。。。。:lol :time: 楼主已经懂了神马,我等的发烧还停留在空想阶段:Q 这一套如果直接把MDAC2换成DAC32一级别的,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短板之类的产生吧,LZ何乐而不为呢?
还是鼠版的MDAC2太牛了?:lol
转发
我以为这是发烧友所受的另一个误导。音乐的内涵和演绎真要靠播放器材去表现么?那是乐队和演奏家的事!家父乃是专业器乐演奏家。他不是发烧友。我尝试给他听不同的器材,而他所关注的是真正演奏层面的细节如节奏、强弱、速度、音准,并非发烧友所关注的发烧要素,如声场、动态、高低频延伸。对他来说,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演绎并不需要多高般的器材。达到基本素质即可。发烧友啊,关注的始终是感官层面的享受,真正艺术修养深厚的有几个?不要高估器材对艺术表现力的影响了。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那一点点细微的重放上的差别真的无关紧要。
其实和我的观点相符。至于那些周边器材也在逐步缩减。至于器材的档次,说实话纯粹个人消费观念和购买能力,我朋友富二代,对器材发烧毫无兴趣,否则一上手还不得50万?呵呵。所以各吃各的菜。
[ 本帖最后由 小灰灰 于 2012-4-28 13:37 编辑 ] 音源和耳放的组合真的很古怪 路过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