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吾大脑同学关于作品本身和版本比较的帖子,谈谈对聆听目录和版本比较的看法
尽管接触古典音乐时间较早,但真正认真聆听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从最初见到名曲加名演的唱片就抓耳挠腮想方设法的买到手,到现在根据去年建立的聆听目录有选择的购买唱片,也算是初窥门径。根据聆听目录来聆听一首首作品,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首作品,手里的这个版本听了几次,一点儿感觉也没有,既不觉得动听,更不会心有戚戚焉。总之就是对于这首作品兴趣全无,更谈不上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或认识。我们肯定不会就此放弃这首作品,而是要找出问题所在。既然作品本身是伟大的,那就是演奏是否合聆听者胃口的问题。
看了吾大脑同学在帖子里提到“但是我认为,在对作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之前去追求什么不同版本的对比是种浮躁的表现。”,我意识到,有时候版本比较是让我对作品产生兴趣去了解和认识的前提。手里的唱片,无论是刚入门时抓瞎一样随便购买的版本,还是企鹅推荐,或是受老烧影响购买的版本,未必适合我的胃口。这个时候只有多聆听几个版本,找出能够引起共鸣,或至少听得进去的版本,由兴趣开始,逐渐深入了解和认识作品。当然,可能由于口味或阅历的问题,现在中意的版本很可能在将来不再喜欢,但这又是另外一个很大的话题。
举个例子来说,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我手里最初的版本是齐默尔曼和朱里尼的版本。听过几遍,毫无感觉,有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直到今年淘到哈拉谢维奇的LP版本,才让我真正听了进去。说到这儿,估计有人对哈拉谢维奇表示不屑了。但我就是这个口味,至少现在。
[ 本帖最后由 doronxu 于 2012-12-29 21:13 编辑 ] 既然提到了建立聆听目录,就提一下自己建立聆听目录的过程,抛砖引玉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的古典音乐历程是这样:本身首先是音乐爱好者,喜欢听流行、摇滚。偶尔的机会接触到古典音乐,有了兴趣,从最初的一两首曲目逐渐扩展,越陷越深,甚至连流行、摇滚都不再专注,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聆听古典音乐上面。这个过程开始还算顺利,但随着古典音乐知识的不断增长,问题和困惑也随之而来。首先是这么多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乐队,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全部听完,总得有取舍的选择。
在看到关于建立聆听目录的帖子和几本古典音乐相关书籍之后,觉得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聆听目录,包括作曲家和作品。初步建立聆听目录的过程中,一共参考了3本书。
第一本书是辛丰年的《音乐门铃》。这本书适合古典音乐入门者,字里行间流露出辛老对古典音乐的热情。书中列出了辛老眼中值得聆听的作品,并用星级来划分聆听度的等级。
第二本书是《古典作曲家排行榜》,列出了作者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50位古典作曲家,并进行了排名。作曲家排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而此书可取之处在于将这50位作曲家的作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入门必备,第二类是热门排行,第三类是经典收藏,可以以此分类作为我建立聆听目录的参考。另外,对于一些作曲家还列出了其作品档案,可以作为工具书来使用(作品不全和缺少作品编号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三本书是杨民望的《新编世界名曲欣赏》。这本书适合有一定乐理知识的古典爱好者,书中以较为专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主题、曲式等。这本书中涉及的作品都是管弦乐作品,没有室内乐和独奏器乐作品。
在将作曲家和作品编入目录的同时,将作品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精读、必读和可读。现在暂时把精力放在精读和必读上面。
最后,在聆听目录上又对每一个作品添加了我手中现有的CD和LP版本。其中莫扎特20钢协是我最喜欢的曲目之一,一共拥有了9个版本。
[ 本帖最后由 doronxu 于 2012-12-29 21:13 编辑 ] 支持对喜爱的作品版本比较,开始的时候作加法,广泛的聆听与比较,逐渐有了心得后再作减法,对于我来说是这个过程。 原帖由 708300 于 2012-12-29 22:4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对喜爱的作品版本比较,开始的时候作加法,广泛的聆听与比较,逐渐有了心得后再作减法,对于我来说是这个过程。
同意。认真的、想要有收获的聆听古典音乐是个系统工程,也需要讲究方法的。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2-12-30 08:0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写的不错撒。不过说真的那种只有找对合适的演绎才能“打通经脉”的曲子虽然不多不过也有一些,但是很难想象这个谁弹都好听的肖邦第一钢协(只要你第一次听不是听得虎狼索瓦这种怪胎弹==)会是这样的曲子。。。
...
你还真够宽容的。。。这种宽容应该也是基于听“进去”的,我觉得。
版本比较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作品,认识作品多种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论坛上讨论的大部分演奏家,都是世界顶尖水平,不存在谁比谁更好,只是喜不喜欢。 支持一下。
莫扎特20钢协对我来说是一座桥梁。我就是通过这个曲目喜欢上莫扎特的。 音乐是主观的,聆听更是 好经验,学习。:handshake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2-12-30 08:0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写的不错撒。不过说真的那种只有找对合适的演绎才能“打通经脉”的曲子虽然不多不过也有一些,但是很难想象这个谁弹都好听的肖邦第一钢协(只要你第一次听不是听得虎狼索瓦这种怪胎弹==)会是这样的曲子。。。
...
你可以去听听朗朗的,保证你听得很烦。YOUTUBE上有视频……不是我想提他,是他实在太典型了,233 原帖由 macbookman 于 2012-12-30 10: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一下。
莫扎特20钢协对我来说是一座桥梁。我就是通过这个曲目喜欢上莫扎特的。
二十钢协的第二乐章具有无与伦比的美。 原帖由 mj7729 于 2012-12-30 10:5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音乐是主观的,聆听更是
演奏和聆听是主观,作品是客观的。有人可能觉得完全按照乐谱演奏就是客观的,可是谁能说自己演奏时遵循的Alegrato就是作曲家写下作品时所想的Alegrato呢? 原帖由 doronxu 于 2012-12-30 20:3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演奏和聆听是主观,作品是客观的。有人可能觉得完全按照乐谱演奏就是客观的,可是谁能说自己演奏时遵循的Alegrato就是作曲家写下作品时所想的Alegrato呢?
麻烦你把所谓的alegrato拼准确再说 原帖由 vincentlyl 于 2012-12-30 20:4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麻烦你把所谓的alegrato拼准确再说
如果你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请反驳我。
以这种讽刺的语气回复我,我看不出来你高明在哪里。比我多些乐理知识而已。 原帖由 doronxu 于 2012-12-30 20:3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演奏和聆听是主观,作品是客观的。有人可能觉得完全按照乐谱演奏就是客观的,可是谁能说自己演奏时遵循的Alegrato就是作曲家写下作品时所想的Alegrato呢?
一切这些表情记号标注都是有一定宽容度的,Allegrato又不是一个固定速度,本身就是一个范围。
忠于乐谱本来就是在不违背乐谱标注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只要不突破这个框架都算忠于乐谱的……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12-30 22:2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切这些表情记号标注都是有一定宽容度的,Allegrato又不是一个固定速度,本身就是一个范围。
忠于乐谱本来就是在不违背乐谱标注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只要不突破这个框架都算忠于乐谱的……
多谢解释。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稍快”中的稍字,在我看来是最最因人而异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