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aultoasis
发表于 2013-9-7 13:20:48
muma 发表于 2013-9-7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lues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起源,这点毋庸置疑,jazz受到Blues的很大影响,这点也毋庸置疑。jazz最早作为男 ...
咱就单谈“非洲”吧 要说爵士发自布鲁斯这没错 可是布鲁斯不是单传爵士一支 插电之后 各地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R&B jump blues啊rockabilly啊rocknroll啊后来的soul/funk啊 那么还有迪伦这样的现代意义上的民谣 也都是布鲁斯所进化出来 可见 布鲁斯不是“劳动号子”一句话那么简单 回过头看布鲁斯 除了布鲁斯原教旨主义者 谁又敢说50年代的chess甚至sun 听来 都是“美国”呢?谁又敢说bo diddley听起来一点儿也不非洲呢?号称civilised的白人舆论上拒绝摇滚乐 底下却又为之痴狂的种种理由可以佐证这点 于是布鲁斯其中的图腾崇拜和神秘主义在技术和作曲发展过后 你看到了space is the place 你看到了bitches brew 你看到了ascension 还有一大堆巫毒兮兮的东西 什么albert ayler 都有了
其实怎么推也是一样的 也可以假设布鲁斯没发展 爵士乐到了波普以后 它和那种所谓的布鲁斯根源 你看看关系是不是越来越小了?
muma
发表于 2013-9-7 14:38:58
Boluosof1 发表于 2013-9-7 1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港臺音樂,那得分國語和粵語,國語時代香港音樂當然是源自大陸的啊,只不過後來政治走向不一樣罷了。加上 ...
要紧不要紧我倒不是很关注,只是讨论到bossa nova忽然想到这一块儿,所以拿出来聊聊。看看有没有哪位大师能在这一领域做出点贡献出来?呵呵
muma
发表于 2013-9-7 14:42:28
zjxsh18 发表于 2013-9-7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理论上的一套有这么纠结吗?对某种音乐的喜欢,最切实的做法是去感受,听了多少张唱片,去了多少次现场 ...
不纠结。唱片也一直在扩充,虽然不多,400+有了吧。至于现场就不太容易了。谈兵算不上,只能算谈谈感想。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3-9-7 14:56:27
这里的人普遍是推崇西方的
ruabrandao
发表于 2013-9-7 15:16:44
本帖最后由 ruabrandao 于 2013-9-7 15:18 编辑
弱弱的問... 樓主眼中的所謂中國文化都有些什麼?
京剧? 粵剧? 戲曲? 相聲? 雜耍? 相聲? 小品... 還是... 其他什麼待補充?
muma
发表于 2013-9-7 23:55:18
各地的戏曲,民间小调都算吧。
yubo87621
发表于 2013-9-10 16:09:12
神贴留名 顶上去
熊掌
发表于 2013-10-17 18:15:07
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优势,把自己的做好,总会有些怪才在跨界中吸收融合哪怕是配合的。
影响总是相互的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19:43:37
爵士在中国能有相对多的受众就不错了,玩摇滚,好多都玩得有模有样,但爵士不同,那是需要有骨子里的东西的。外国小孩,尤其是黑孩子听着爵士乐拍手跺脚整个状态很合拍,因为这种切分节奏跟他们的生命非常契合,他们的血液里流动的是这种节奏,流淌的是这种音乐。排过合唱,教过小孩子音乐的都知道,在谱子里只要有符点的地方,弱拍起的地方都是要强调再强调的,即便是这样,还会有人出错。中国音乐习惯了一板一眼,正大方圆,对非常自由的东西不会那么容易习惯,即使习惯欣赏了,也不是那么容易上手,更谈不上影响了。中国很多搞爵士的,刚刚弄出点味道,就又不知不觉的弄成了“最炫民族风”。京剧即使现在那样没落,还是有那麽多的孩子从小就唱得有模有样,学的惟妙惟肖,就是因为骨子里有这个。。。。。。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22:32:36
日本人是善于学习的,他们能把爵士乐做的很地道,至少让我们觉得很地道。但如果是深谙此道的专业人士,或者是资深爵士乐爱好者,还是能听出跟一流的爵士乐的差距的。中国人如果不是从小就生活在那个国家,浸淫在充斥着爵士乐的环境,本身又非常热爱爵士乐,并且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确实很难影响甚至做好爵士乐。我说出这个自己认为的结论可能有些人不赞同,没关系,可以探讨,这不是断言。因为中国的土壤不生长爵士乐,移植过来,能不能存活,存活多久,能否开枝散叶,开花结果都是未知数。中国自己的国粹尚需保护,何况泊来品。再说中国的音乐教育也过于急功近利了,当年学音乐考级是为了高考加分,现在学习成绩不好的,赶快让他学特长,为了高考能考上。我对《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颇有感触,不说音乐,单说电影海报(也是DVD封面)————孩子们坐着,坐在中间,校长,老师站在一边,这是照相!在中国,你见过哪个学校有这样照相的?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22:41:06
有些弊端,对一些领域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于艺术,就可能是致命的!每个学校都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口号,照相就没有以孩子为中心的。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个形式,但通过现象是可以看到本质的,外国跟中国的区别,教育的区别,氛围的区别,还有更多的区别。在这样的情形下,你怎么还能期盼有影响世界的爵士大师的出现?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23:03:26
至于说到中国的乐器融入爵士乐,个人认为那只是个嘘头而已。为什么?咱们都知道日本也有民族乐器,尺八之类的,怎么他们不往里放呢?一句话:不搭调。与其不伦不类,不如原汁原味。中国的民乐二胡古筝,音域不宽,音色独特,作为独奏乐器比较容易出意境,但合奏或者,,,,,,刘明源大师生前民乐合奏搞得好,,,,反正我是不怎么听的,那么多频率类似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挤在一起听着闹心,一个字:乱。民乐队缺少低频,所以用上大提琴,当然这话题有点跑题了。民乐器加入爵士乐,听个新鲜,可以,长期共处并发扬光大,难!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23:15:25
民乐器创新编排创作个人认为最好的形式是新世纪音乐,如早些的《闲云孤鹤》《湖》。用民乐演奏西洋乐曲,我就不说看法了,看看金色大厅民乐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时候那些老外意味深长的笑就知道了,那表情,我看着都觉得别扭。怎么交响乐队演奏《打虎上山》时,我们就笑不起来呢?这的确耐人寻味。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7 23:41:18
另外,还关乎到主流的审美趣味。楼主前面提到王韵壹等的爵士唱法,以前超女比赛时也有个唱爵士的很早就被刷下来了,后来自己出发烧女声专辑,貌似销量还不错。我们看到对流行乐坛影响最大的中国好声音连续两届都是选出抒情摇滚,抒情情歌的冠军,他们的评委导师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不同曲风的音乐人,并且还有那么多大大众媒体评审,都是文化人,可以说具有普遍代表性了,但爵士唱法还是不受待见,这至少说明了这种类型音乐在我国的边缘和小众吧。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10-18 08:52:38
想起来了,那个女声叫乔维怡。中国最大的听音乐人群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大多是不听古典音乐的。他们求新求异猎奇,近年来R&B的大行其道就是例证。但周杰伦们充其量也就是跟爵士打个擦边球,有些转音听着有点那个味而已。当然我丝毫没有贬低周董的意思,我承认他很有才。我也很欣赏为他写词的方文山,认为此君是华语词作者里把传统文化和当下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揉合勾勒得最成功的。没有之一!打住,又扯远了,呵呵。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多数人,包括不是那么前卫的青年人,还是习惯于欣赏那些有腔有调,能学好唱的歌。可能这部分人对坛子里某些“语不惊人死不休”,喜欢标新立异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主来说是不入法眼的。瞧,我又在得罪人了。呵呵。但是如果要求这大多数人能接受爵士乐,那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