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ECM之聲怎麼來的?
ECM之聲怎麼來的?at 下午1:09 0 Commentshttp://www.allaboutjazz.com/media/large/1/2/a/d0635245991582d029fcde960ba50.jpg
這篇訪問在去年刊出,前陣子才偶然看到。如果你不知道Jan Erik Kongshaug是誰,那表示你應該不是ECM樂迷。Jan Erik Kongshaug(以下簡稱JEK)的錄音與Manfred Eicher的製作可說是這個品牌的最大特色,四十年來,他們合作產出了數百張專輯。如果你喜歡ECM的聲音特色,那這篇訪問你怎麼可以錯過呢?
首先,錄音鑑聽空間中有大喇叭(掛在上方)與小喇叭(在混音控制台前方),不過JEK工作時較常使用小喇叭:「如果你能在小喇叭上得到平衡的聲音,通常在大喇叭上聽起來不會有問題,反之則不然。」
許多人認為ECM在鋼琴錄音上有極高成就,JEK也承認鋼琴是他較注意的樂器,但是他注重的地方可能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很多人問我該用什麼麥克風、擺在哪裡?我認為那些一點也不重要。你得用好的電容式麥克風,我通常用Schoeps或Neumann,不過那不是重點。你一定要有個很棒的調音師,你一定得把鋼琴保持在最佳狀況。每次錄音前,鋼琴一定要重新調音過。」他很驚訝一般錄音中的鋼琴竟然大半是聲音不準確的。一般人說唱片中的鋼琴「聲音不對」,其實多半機率是聽到沒有調好音的鋼琴,而不是錄音本身的問題。
http://www.allaboutjazz.com/media/large/e/4/0/618b949645c1db21e85a9f5fb547e.jpg
另外,JEK也是個快手。一般來說,他在十五分鐘內就可以把麥克風就定位讓樂手開始錄音,不必冗長的測試與討論。這跟聲音有什麼關係?如果樂手必須彈個一兩個小時,才能讓錄音師一切就緒的話,開始正式錄音時,情緒可能就已經疲憊了。讓樂手保持在最佳狀況錄音,也是JEK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什麼能這麼快?因為JEK並不追求在當場就聽到完美的混音,而是收錄個別樂器的聲音,最後經由混音得到自己要的「音景」(Soundscape)。一般ECM的錄音耗時三天,其中頭兩天是錄音,最後一天則是混音。他傾向錄下較乾的聲音,再加上殘響效果以得到自己要的空間感。不過他並不用錄音軟體的殘響外掛,而是用實體的殘響效果器。他說他有各式的效果器,特別提到的包括Lexicon與TC Electronics的產品。
文章裡面講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就身為一個ECM迷與音響迷來看,我認為JEK的作法值得深思:聽音響一定是追求「現場重現」嗎?ECM的唱片的「音景」都是事後在錄音室用效果器混出來的,但是在好的音響系統上聽起來,這些唱片是那麼的鮮活、溫暖,比很多單點錄音的發燒唱片聽起來更有「臨場感」。同樣作法的還有爵士樂名錄音師Rudy Van Gelder,RVG的錄音也是以多軌混音為主,但卻是許多樂迷認為更能幫助欣賞爵士樂的作法。說到底,欣賞音樂才是這一切的目的,能幫助我們更接近音樂的唱片、音響,就是我們所需要的。
这篇小文太好了,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很多疑惑,也与我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钢琴尚且如此,何况交响乐?
喜欢该公司的录音,几乎买过的都喜欢,兼欣赏他家的黑白封面,很有感,很耐人寻味,不管是雕塑还是照片,背后仿佛都有隐喻,引人遐想。不像有的公司,随便弄张照片当封套,有些音乐很好,但封套的确令人倒胃口,如果不愿意像ECM玩深沉,起码也要赏心悦目吧。呵呵 想起那张科隆音乐会的钢琴~ 超蛋痛的黑色底,就不能粘贴纯文本吗,看完还在眼花 聽音響一定是追求「現場重現」嗎?ECM的唱片的「音景」都是事後在錄音室用效果器混出來的,但是在好的音響系統上聽起來,這些唱片是那麼的鮮活、溫暖
——————————————————————————————————
这是个追求问题,ECM 有它自己的追求,不过那“鲜活、温暖”作为hifi 的标准是不是囧了点,调的失真的黑胶也可以失真的“鲜活、温暖”……
有人不满意ECM 的新片,我收了不少新的,起先是没感觉的,不过在我听了老ECM片子以后……#$#&*@*((
维基百科上面说ECM 很早就是环球的子公司了,所以…… fzfzmp 发表于 2013-9-28 01:52 超蛋痛的黑色底,就不能粘贴纯文本吗,看完还在眼花
咨询了一下老中医,他说:眼花蛋疼是肾虚的表现。 多来米发烧 发表于 2013-9-28 08:24 咨询了一下老中医,他说:眼花蛋疼是肾虚的表现。
呵呵这位朋友,幽你一默无恶意的哦。 Boluosof1 发表于 2013-9-28 08:21 聽音響一定是追求「現場重現」嗎?ECM的唱片的「音景」都是事後在錄音室用效果器混出來的,但是在好的音響系 ...
这话题说开来就大了,对正确声音的认识不同导致收录音浑音调音方式不同,最后落在我们手里的碟,还取决于每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以及由此导致的器材选择搭配。即使在录音过程原汁原味,等到达我们的耳朵感官不知经过多少变异了,这还不说每个人的听感差异。所以我主张听音乐不能太‘较真‘,以感官愉悦,心旷神怡为最高境界。陷入各种纠结后果很严重。 随便弄张照片 ........... @他家的相片 ... 簡直是藝術了 我最早收的一張是蓋瑞在挪威, 那時翻報紙副刊, 介紹了這麼一張毒文... 之後不知不覺的陷入了...
記得看到有一個用PROAC的燒友, 很喜歡他的, 他又推荐了那套奇毒的太陽熊 .... fzfzmp 发表于 2013-9-28 0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超蛋痛的黑色底,就不能粘贴纯文本吗,看完还在眼花
隨便貼的... 哈哈
不喜歡的可以要求版主刪貼... 沒所謂 一直好奇ECM用啥耳機做鑑听的... Jan Erik Kongshaug也是名吉他手,在ACT公司发过专辑,当年好奇拿过张。 焦点音频李慕白 发表于 2013-9-27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起那张科隆音乐会的钢琴~
KOLN的录音师是Martin Wieland,不是Jan Erik Kongshaug,不是所有的ECM唱片都是JEK录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