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央视音乐频道钢琴小提琴大赛随想(发烧随笔)
中国的音乐人才不乏后起之秀啊。昨天比赛的年轻小提琴手演奏的《流浪者之哥》让我感动流泪,那把深色琴很有旋律。不容易啊!要知道,一是这首曲子是我们平时听熟的,二是通过液晶那旋律极差的扬声器听的。小钢琴家们也精彩啊。张浩雅,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今天中午稍微看了一下,有位武汉小姑娘的小提琴旋律感不好,大大影响了她的表现,可惜。钢琴比赛的小男孩太过文雅了,太柔弱了,也影响了对音乐的全面表达。有的琴旋律感好,但演奏像练操。
这两天都有演奏家和演唱家搭档一起参加比赛,我随意录了几盒磁带,后面有时间仔细听听。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后生可畏啊。希望这些苦练琴艺的孩子们都能够把音乐与心合成一体,一定会有很高造诣的。
今天居然还用到乐队和指挥来伴赛啊!今年的大赛不仅仅对观众提出更高要求,对评委同样更是如此。说真的,这个厅还真不错,乐队的演奏富有激情,和选手的配合也默契。这当然也体现了选手本身的优秀。杭州爱乐乐团,非常年轻有活力的乐团。
我觉得这个比赛充满了欣赏性,演奏本身就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了。高潮处乐队充满了张力!鼓掌!张扬的激情是在带着乐队走啊!应该是他们之间在相互促进。过瘾,尽管好像有点比赛时的紧张。
虽然是技术性的测试,但可看出选手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的完美与否。 还是第一位女选手最好,为什么,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到位的结合。虽然速度不是最快。还是看看评委的结果。
吕思清提议把奏鸣曲引入比赛,并做了示范,演奏了老贝《春天奏鸣曲》。
拥有懂乐的心是幸福的,拥有旋律好的琴是幸运的。
小提琴决赛选手的水平之高让人惊讶。是我们中国人拥有比洋人更懂得音乐的心灵吗。给那些选手的启蒙老师致敬!
虽然《流浪者之歌》并不是首难懂的曲子,但要真正演奏得有高度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二位小提琴选手拉得不错,是用心拉的。还有那位未进决赛的张浩雅。
后面再听听录音,再慢慢品。觉得这些录音可以成为非常宝贵的资料。
演奏家们的宝贵经验的讲解。如果只听不看,评委团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吕思清和薛伟讲解了许多音乐知识,对演奏的理解阐述,包括讲到音乐家的历史故事,结合不同时期的作品理解。 薛伟等脸色凝重。选手的确是太优秀了,出现打分难的现象。
实际上物质上的金银铜奖已毫无意义,艺术本来就不是简单用数据和物质去衡量的。优秀的就是优秀的。何必在乎金银铜呢。优秀的选手们你们认为呢。祝福你们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有更高的造诣!艺术是属于心灵的。用心就有成果。后来并列第二再赛的那个铜奖我觉得拉得不错,《渔舟唱晚》拉得有感情,尽管可能有那么一点点不太贴切。与宁峰合作的乐队应该还是杭州爱乐,我觉得这个乐团非常不错,有后劲,指挥与乐队的驾御力强而准。当然我们是外行看热闹啦。
孩子们练琴很辛苦。能碰到一位好老师是幸运的。愿这些优秀的孩子的琴艺伴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而不断地成熟提高。优秀的艺术一定伴随着优秀的人格和善良的心。
吕思清和薛伟都认为,虽然《流浪者之歌》是比较通俗的小提琴曲,比较容易博得掌声,但演奏好了也可以有非常高的艺术品位。这需要演奏者的本身的艺术造诣。这使我想到邓丽君的歌曲,要唱好唱出艺术水准同样要靠演唱者的艺术造诣。像现在的一些热门发烧碟上的歌曲演唱和录音不听也罢。为什么?因为虚、假。
录音人首先应该知晓演绎的艺术水准,其次应该知晓录音场地的音乐性表达程度,再就是懂得根据音乐的艺术性要求表现去作相应的技术操作。录音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保留下音乐演绎的艺术生命,让回放再现。记录和再现音乐的生命是为充分满足再次欣赏音乐艺术性的有力保证。追溯到最初的源头。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每一个演奏者都会有自己内心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再创作。心中有乐,方可投射至器。
好文,请问能给个视频下载的链接吗?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