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努克亲王 发表于 2015-2-5 22:43:36

广播档案录音是不是挖掘的差不多了?

本帖最后由 嘻哈努克亲王 于 2015-2-5 22:45 编辑

进入21世纪,古典唱片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很多主要广播电台的录音档案被挖掘出来发行唱片。
其中动作最大的,可能是BBCL厂牌出版的英国BBC的档案录音,大约出了300多种的样子。可惜BBCL厂牌这两年好像快黄了,大半产品都买不到了已经。不过貌似有个叫ICA Classics的以前没听说过的厂牌把它这块业务接下来了,BBCL出过的部分录音现在可以在ICA买到。
日本NHK也出了不少,Altus有一些,和其他唱片厂合作的也有。不过这些基本都是日本国内发行的,国际版出的很少。个人对他家了解不多。但我感觉NHK的家底应该是非常雄厚的,没发掘的宝藏可能还有很多。
德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广播公司,而是几个区域公司各自为政,比如慕尼黑BR,西部的WDR,西南的SWR,柏林的RIAS等。其中斯图加特的西南德广播SWR和Hänssler厂牌合作出了几十种录音。巴伐利亚广播BR近年自己创立了BR Klassic品牌出版唱片。
法国广播RF最近也推出了自己的唱片品牌,不过目前目录上只有寥寥数种。法国还有一个独特的机构INA,全称叫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 ,号称负责保存法国全国的广播电视影音档案。Altus出的有些录音就是来自INA的。
反观美国好像这方面动作比较少。当然,RCA和CBS本来就都是搞广播电台起家的,是不是他们的广播档案已经由自家的唱片厂发行过了?另外除了这两家,美国还有没有其他主要的广播公司?这个我还没研究过。
总之,录音档案发行唱片现在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使乐迷在传统几大唱片公司产品以外多了很多选择。并且这些档案录音比起唱片公司在录音室制作的“罐头音乐”可能还更加鲜活,更能体现老一辈大师的艺术魅力。
另外我比较好奇或者说忧虑的是,像标题所说的,这个宝藏是不是像石油一样,已经快开采完了?不知道存量还有多少。


小白 发表于 2015-2-5 22:59:14

多的是。还有大量民间风衣录音,更是浩如烟海。

心在汉 发表于 2015-2-6 01:05:16

还有一个超级规模的、全国性覆盖面的广播电台没有被提及,他们的录音资料更是浩如烟海,而且尚未被发掘,那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bashery 发表于 2015-2-6 07:27:07

我脚着吧,其实有没有发掘完并不重要,因为发掘出来大多数人也听不了那么多,而且即便有新发掘出来的录音,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录音早先没有发表,是因为大师在世的时候拒绝发表,那么拒绝总有拒绝的原因咯,这方面比较著名的例子有柯曾-塞尔版的莫扎特和阿劳晚年的一些贝多芬, 当然还有霍洛维兹晚年的很多录音以及现场。退一步说,如果一张唱片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而本人拒绝发表,那么唱片公司也会使用各种手段(重新剪辑+劝说)迫使其发表,这方面的例子包括福特文格勒的萨尔斯堡版贝九,唱片说明书里明显暗示大师本人对这个录音并不认可,后来是在里格的强力主张下才得以发表的,此外,切利必达奇的无数录音的发表经历我想也不需要我去细说了。

个人曾经是阿劳的狂热completer,在一年时间里收遍了大师各种商业录音、现场和授权的、未授权的、已知的和未知的、广播的和风衣的种种,不可胜数。可是经过仔细对比和研究,我发现大师的approach在各种场合并没有太多变化,而技术水平却有很强烈的波动。诚然,现场擦出火花的情况是存在的,比如AURA出版的几张现场里的热情和李斯特钢奏,Apr的几张现场,可是总体来说,相对于大师60-70年代在录音室里的典范级录音,绝大部分是不在水准线上的。我曾经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去收齐了大师晚年的贝多芬奏鸣,包括一些私人录音,可是每次听到这些录音我都会觉得悲凉。在一些甚至并不困难的段落中,大师标志性的那种饱满而通透的触键居然演变成了一种颤抖,一些本来就有技术性难度的段落更是会有明显的节奏偏差。 听一听晚年阿劳在BBC的现场(86年录音,某一期BBC杂志附送的,飞利浦的那些数码录音可能更加难找一些),就会知道我在说什么。对于我来说,收集这些录音只是对这位贝多芬-李斯特最后的传人整个生涯的一种全景式的致敬和感怀,至于我会不会听它们?完全不会,因为飞利浦那些70年代录音室版本(Arrau Edition)已经完全够用了。

近几年兴起的广播录音的重新发表的风潮,这里面真正有多少值得欣赏和研究的版本,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我想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是唱片公司的噱头,利用人们对这些录音的好奇,将一些大师生前没有发表的作品拿出来重新包装和炒作一下。作为商人来说,这样做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爱好者的我们,花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follow这些无谓的噱头,我想大可不必。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拍砖御免,钦此~~

小白 发表于 2015-2-6 08:12:05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2-6 08:15 编辑

Completist,嘿嘿。最有价值的此类挖掘是录音室里没有录过的曲目,其次是其他场合没有录音的人员搭配(独奏家和指挥、独奏家之间)。

bashery 发表于 2015-2-7 09:27:52

小白 发表于 2015-2-6 08: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ompletist,嘿嘿。最有价值的此类挖掘是录音室里没有录过的曲目,其次是其他场合没有录音的人员搭配(独奏 ...

多谢版主指正{:1_128:}

4realms 发表于 2015-2-7 10:01:19

bashery 发表于 2015-2-6 0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脚着吧,其实有没有发掘完并不重要,因为发掘出来大多数人也听不了那么多,而且即便有新发掘出来的录音, ...

阿劳飞利浦录音室那张贝奏110+暴风雨一直收不到……能看到的都价格夸张 :(

bashery 发表于 2015-2-8 21:03:53

4realms 发表于 2015-2-7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劳飞利浦录音室那张贝奏110+暴风雨一直收不到……能看到的都价格夸张

恩,那张我两年前收的时候(德亚,40欧)就已经很夸张了,咬着牙买的~~

我爱逍遥 发表于 2015-2-9 01:07:57

4realms 发表于 2015-2-7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劳飞利浦录音室那张贝奏110+暴风雨一直收不到……能看到的都价格夸张

西德PDO的比较少见,我先用一张美国银圈将就。

嘻哈努克亲王 发表于 2015-2-16 00:43:19

最近下手了几张Hänssler和西南德广播SWR合作推出的历史录音。
小提琴家玛茨好像很受国内乐迷推崇。出于好奇我也买了一张,是她演奏的最标准的小提琴曲目。
这个系列比较个性,就是里里外外都没有标明是mono还是stereo。耳朵收货,1964年录制的门小协是立体声,1959年的勃小协应该是单声道。
这两个录音无论立体还是单声,音质都相当不错,可以领略这位女大师的风范。具体演绎风格嘛,本小白就不妄下论断了。

嘻哈努克亲王 发表于 2015-2-16 00:45:16

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女大师手笔。不过这张的曲目比较现代。

嘻哈努克亲王 发表于 2015-2-16 00:54:47

这张是大神晚年的录音。SWR自己举办一个音乐节叫Schwetzinger Festspiele(之前都没听说过-_-!),这张就是来自音乐节现场的录音。
这两首作品都是大神不常录制的,格什温F大调好像还是唯一已知的录音。圣桑的第五钢协可能是除第2以外最普及的了吧。因为有些中东情调,好像写作过程也和埃及有关系,所以浑名就叫“埃及”,挺值得一听。

mj7729 发表于 2015-2-16 14:03:17

只有玛茨

bashery 发表于 2015-2-16 18:41:53

李赫特的圣桑不错~晚年好像这个曲目挺常见的

ramos 发表于 2015-2-18 23:08:50

bashery 发表于 2015-2-6 0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脚着吧,其实有没有发掘完并不重要,因为发掘出来大多数人也听不了那么多,而且即便有新发掘出来的录音, ...

收集就是收集,听就是听,两码事。打个比方,如果光为了听,李希特的根本就不可能收完和听完,也没必要。日本有人专门写出了李希特从出生到挂掉所有的公开演奏履历(注意不是录音履历),而这些里面其实大把风衣录音我都有,里面好的有没有10%都很难说。但挖掘录音就是这样的过程,大部分都不行,但总能偶尔发掘出几块别人没发现的宝藏,最典型的就是作品的唯一录音,就算再差也好,你也没法选择,比如霍洛维茨唯一的肖邦幻想曲,唯一的伊斯拉美。在收集的过程中也能更加了解演奏家的生平,履历,演奏特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广播档案录音是不是挖掘的差不多了?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