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2 22:31:36

总体的驾驭当推西崎(林克昌,名古屋爱乐版),但也许是文化的差异,几处细节特别是揉弦有“过”的感觉。盛中国的“共嬉共戏”一段尤其是跳弓相当精彩,而后面的祝英台就有点像梁红玉了。俞丽拿的“楼台会”和“化碟”可说是No.1。
瞎琢磨。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2 23:34:39

总体的驾驭,我理解是,不能脱离作曲家刻画那个境界那个情感,更不能脱离艺术表达的那个出发点落脚点。换句话说,是单簧管演奏还是胡琴演奏;是二胡还是京胡...

民歌从王昆、郭兰英、李谷一,走到了今天的彭丽媛,这种轨迹是从个性走向了共性,即从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走到了可以播种培育的路子。也许中国人可以模拟,老外呢!

京剧旦角梅派与程派可能容易模拟,其他流派模拟容易吗?能够模拟老生四大和四小,不知道有几个人?何占豪强调的是尹派的独特唱腔音乐和韵味,始终贯穿在这个音乐中。她的唱腔类似京剧里旦角程派有味道,不同的是她的嗓子很好,音域不是很宽,正好符合她是女演男的定位。何占豪希望通过她的口来说梁祝的爱情故事。

电视 发表于 2003-10-23 09:00:33

沈榕的演绎绝对要听一听,真的象一个上海姑娘唱出来的,雨果翻版发行了她的录音。俞丽拿的比较全面,我也是这个感觉,演绎的细腻。吕思清的版本我只听了一个,马可勒罗的,没听懂,用现代人的观点演绎传统的爱情故事?可哪个拉梁祝的是古代人呀?

喜欢梁祝的沈榕版一定要收藏。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3 09:24:38

哈,小电视喜欢上海姑娘啊,小心啊,上海姑娘可会算计啊
梁祝不能多听,实际就是把越剧的新酒装进俄国式的曲式里面,多则腻,尤其是又钢琴的,有二胡的,有人生的……,让人反胃,听音乐保持一种新鲜感是最重要的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3 12:51:30

《梁祝》比较容易听懂,门槛不是很高。作为国人进入交响世界大门是个捷径。但不值得费多大劲去付出,随便找个版本听就行。听的时候,我是建议,主要还是关心结构,知道协奏曲是怎么回事情,奏鸣曲结构这些知识。如果一定要品味的话,不要忘记他的内涵。

bachdz 发表于 2003-10-25 23:19:25

我喜欢刘元生与张永寿的版本 特别是开头那段

南宫水 发表于 2003-10-26 17:15:28

西崎的怎么听怎么不是味,像西方人说中国话,一个词:别扭!我听了一遍,第二遍打死我都不听了。
还是俞丽拿的像中国人那么股子味~~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6 17:32:31

拉梁祝要把许多越剧行腔运调的东西揉进去,除了中国人外,可能不那么地道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的语言特征影响到音乐演奏中,比如听日本本土指挥家的东西,总像把节奏打成是一顿一顿的日本话,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电视 发表于 2003-10-27 08:23:15

尺八?

lllooo 发表于 2006-3-13 12:49:06

我喜欢余丽拿表现出的凄美.

jerry158 发表于 2006-3-17 20:22:36

我喜欢薛伟的!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6-3-25 02:15:40

乐理方面是一点儿都不懂,只是听着过瘾。
手头有俞丽拿以及吕思清的版本。俞丽拿的版本相对平稳而庄重,也许是为了跟意境更协调,整个曲目直至高潮,过渡严谨而不失自然;吕思清的版本,技巧性很强,琴声动听,细节丰富,动态要大些,有种更强烈的情绪挑拨感。

phonebook 发表于 2006-5-26 13:25:24

孔朝晖的很好

lennonxu 发表于 2006-6-15 19:13:07

吕思清的不错

huyan 发表于 2006-7-1 07:19:39

别的我不提,余丽拿音拉不准。最基本的东西。
听过一次她的现场演奏,梁祝,小提的四根弦音都没有校准就上台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觉得那个版本的《梁祝》最好?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