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3 13:14:48
最初由 祗园主人 发表
有一个问题请教几位前辈,当年各位在看、听样板戏和革命歌舞剧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30年之后的今天各位再看、听这些作品又是怎样的心情?
说说我的感受吧!
当时很激动,很感动:这么好的精品!现在当然知道什么是精品!
这个话题相关的很沉重,也说点轻松的。
说一个不是笑话的故事。当时这些样板戏都拍成了电影免费组织大家观看学习。有天晚上看完《智取威虎山》以后,一个叔叔兴奋地告诉我们说,这个戏演的真是棒!因为他翻车住院,前二个月从医院出来。他说就像电影里那个演员那样飞出去,电影里是插到凳子里,他是插在树上幸免遇难.....这个叔叔的命很大,前前后后翻车8次以上,有一次是接他出院,途中又翻车送回了医院。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3 13:29:32
不是什么弦外之音,那种音乐形式除了表现男女外不好作别的解释
我猜想大部分人还是有与肖复兴相同的感受,当然除了如老兄这样“刻意”的不同,当然也有如巴金这样比较敏感的人,对过去一段历史,说不清道不明确实是多数人的一种感情,样板戏还有人看,也应当说确实就是一种当时真实感情的流露,并非都是刻意,我以为比那些烂七八糟、棺材味十足的老戏好的多
如果真正评价,还应等待时间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3 15:57:28
爱情主题在“红”中被阉割,这是明摆着的啊,有的只是对革命队伍的指引和向往;在“白”剧中被有意轻描淡写,也是事实,全剧二人的双人舞,是对红太阳的欢呼与歌颂。
“红”剧中第二场大提和小提的对话,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真实又表达了什么主题?还应该从舞剧表演来看,因为舞剧音乐是为配合舞蹈服务的,不可能游离于舞剧存在。
在”“红”剧中,第二场“清华参军”,其中的音乐是配合女主角什么感情抒发的?是阶级的爱与恨。这里的“爱”,是对红旗的爱,是对革命的爱,是对剥削的恨。舞剧中很明白把这些告诉我们,展示给我们。
“红”剧中,全部男女主角,从头到尾只有“常青指路”这一段三人舞,并没有双人舞。这个三人舞决不是其他的含义解释,只是为了规避这个本来应该存在的爱情主题,舞剧“刻意”从“革命”意义上解释为是阶级情义。
大提和小提的对话,想表达的是爱情还是什么主题!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3 16:24:32
再说一个与京剧相关的真实故事。
传统戏恢复上演以后,很多剧团都急着上演老戏。但一下拿不起来,因为都忘记了。那个时候最聪明的就是精选演出剧目,于是开始演出折子戏。
有一次我们跑去看演出,演到“风雪山神庙”那关口,几个坏蛋正烧草料场,剧场忽然有人大喊起来:着火啦!
大家闻声,争先恐后往剧场门外跑!
我跑出来一看,剧场没什么大危险,回头看,倒吸一口气,啊,我们临时住的地方,情况显得很危急!从剧场这边望去,着火的地方似乎离的非常近。
我气喘吁吁跑回家一看,老父亲不在;焦急中见了老母亲,她很平静。一问家里情况,才知道老父亲还去救火了,双亲都平安。放下心来再看火情,感觉不一样了。因为从远处看,着火地方与我家很近;跑近看,还相差很远。更何况家里没有音响,更没有什么值得牵挂的家当。
第二天晚上,大家凭着原票重新坐回原座位看戏。演到火烧草料场的时候,全场掌声四起......
那可能是我成人以后看的最有意思的演出了。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3 18:36:34
哈哈,有意思,没把老唱片烧化啦?
文革是存天理灭人欲又一高潮,自然是不能有什么什么男女什么的,要不就黄色了吗,但那段音乐应当是从天鹅湖爱情主题而来,也算是红常青谙练无清华吧
白毛女和大春可是真有爱情的,只是后来过滤了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3 23:20:52
我看那本什么书说,朝圣者虔诚的香火,熏黑了金光灿灿的佛像......
大饼版主一向菩萨心肠,呵,一个是祈祷宽恕,一个是诅咒邪恶-----看来你我这个香烧的都没错啊!
上面多有得罪,请见谅了!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4 08:20:01
什么得罪啦?更何来见谅。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4 08:48:43
《梁祝》我认为它是好作品,但肯定不是最好的,说它能和门小协媲美就有点搞笑了(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不及陈钢的《金色的炉台》),我认为这和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所以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和骑士阶层,而没有贵族和骑士阶层西方古典音乐就根本就不会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样子。这也是我们会有《黄河》和《二泉映月》但不会有《蓝色的多瑙河》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原因。汉文化孕育不出《贝小协》那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及平和的大气,至少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人没这希望。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4 09:30:04
否兄,收到我msn信息吗
从音乐史看,占据古典音乐主导地位的德澳传统是从意大利、法国音乐孕育发展的,经过灿烂的辉煌,到李斯特而民族乐派兴起,从而俄罗斯音乐有了发展,20世纪初,一批俄国人尤太人到中国,大师级有齐尔品,中国的现代音乐开始萌芽,所以中国音乐中没有俄国的影子才怪呢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4 09:48:56
没收到呀老饼。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4 09:59:16
老饼说的对。我感觉《黄河》,《在太行山上》,《红旗颂》等就能看到俄国的影子。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4 10:02:43
我不太会用,不像QQ用号,似乎是用email,我dabing5@hotmail.com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4 10:04:57
你用的是几版,是windows自带的吗?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4 10:11:16
不是,是6.0?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4 10:14:56
就是它了,用email 注册后加我为好友。nm1235@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