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党】母带级文本的重播建议
Famous Karl Richter's JS Bach Matthew Passions (Archive Copies, DG 1958)
母带级文本的重播,似乎有受到愈来愈多爱乐者的注意,但以我的观察,这终究会是小众中的小众,第一是因为目前空白磁带的成本仍然偏高,第二是一般人对硬件的了解仍然不够,以及缺乏全新的硬设备可以供应市场,第三是软件的参差不齐,以及取得的限制。第四是所谓的mind set,毕竟一般人对于新的尝试总是趋向保守。 Direct Master Copy by Bel Canto Musicale
而磁带的重播看似简单,但好比一张黑胶人人唱却是各自大不同一般,其实里面有一些know how在。有时候会遇到明明是一卷很好的母带级文本(此处先不谈市面上流通难以考证的版本,而是正式取得授权,也经由真正专业监制处理的母拷文本,像是Horch House, Analog Productions,Tape Project,Opus3,Analogy等),也是在相当高级的系统上播放,可是为何效果只是一般般,无法展现更接近母源上的音质以及讯息量的优势?我想在此告诉大家我的一些经验:
TFK M21
第一,使用的盘带机要"标准"。举例来说,你要在现今市场上找到一台Studer或是类似的专业盘带机,其实不难。但要切记,这些都是机龄超过三十年的机器,所有的机构与电子元件都已经老化,如何恢复它们回到当时出厂的规格是一门学问。甚至是有些在规格上不一定测试得出来的性能。恢复到出厂规格其实只是第一步。但至少要先回到这样的基准,它播放标准的母源才不会有太多的偏差。当然,很多盘带机都可以有30-15khz频率平整的表现,但还是会有很大的重播效果的差异,这里当然还有更深入的know how在。
Frequency response of human ear
第二,再生音压。其实好的母带级文本是无(音)压不欢的。意思是听母带重播,音量调小小的意义不大。因为在小音量下,你无法对应到好的母带真正的动态对比!另外,专业Mastering的条件至少会是在85dB左右的音压下处理母源。所以你小声听,其实平衡是不对的。人耳在不同音压下对高中低频率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只要你的系统够好,好的母带级文本是可以在如同现场的音压下重现一个充满空间的音场。因为母源里讯息量的密度足够填满你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而且具备如现场般(或是最接近)的厚度,实体感与空间感!
Super Energy from master tape
第三,放大机与音箱系统。因为此时你所要处理的是一种能量密度动态对比远大于一般罐头音乐的资料量!这就好比消防用水的管路与一般家用水的管路相比。两者管路的大小与耐压强度是完全不同等级。而事实上,一般家用音响,甚至是某些High End音响,当时设计与调整的出发点,其实是针对一般市售媒体,而非母源。这也是专业级(Studio)与家用音响有着极大差异的原因之一。所以好的母带级文本,它会重新考验你的系统从盘带机输出之后,每一个系统环节是否能够轻松处理更高的讯息密度,动态与能量。事实上,以我的经验来说,在好的母带级讯源下,放大机或是音箱的能力极限更容易被判断。
Wonderful GIP Horn System
第四,高级的家用音响系统想必重播母带级文本一定会更好听?其实不然,因为我踢过好几次铁板......其实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说高级音响(High End)有问题。我之前写过一篇"贫血的罐头音响",这里有提到我的观察。也可以说正因为家用音响调整的讯源与专业Studio级所使用的讯源是截然不同,也因此两者之间的bias自然会不同。更常见的是,由于家用罐头音乐的重播缺少一致的标准,会使得这个bias更偏离中间值,也就是说更个人化。各式各样的音响偏门道具,高贵的线材,其实可能更加劣化这个现象。也就是有些"补品"对先天不佳的罐头媒体是有效的,但不一定对母带级媒体是好事。因为可能"太补"了。
第五,放大机的控制音箱的能力以及速度愈高愈好。君不见专业级放大机,除讯号处理外(前级),很少使用真空管放大机。在我的经验里,速度够快又能有晶体机控制音箱能力的真空管放大机的确很少见。专业录音室使用数百瓦甚至上千瓦的晶体放大机是有道理的。 在我这三年多与专业级盘带机相处的时间里,其实盘带重播比较许多High End音响重播的"神话"与人云亦云是相对简单许多的。因为它有明确的标准可循。 当然各家不同的盘带机设计,还是会有各家的音色平衡存在。事实上,即使是公推的机王Studer A820也是1985年的产物。我个人是相信科技在进步,现在对控制电路以及电子线路的能力肯定是超越30年前的。所以对我来说,母带重播只是在起步的阶段,因为事实上,我们大部份只是在使用三十多年前的"老"电路而已!
作者:RiverYu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