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党】Who has the perfect tip?谁家的唱针头完美无缺?
范氏针(Van Den Hul Cartridge)的崛起Van den Hul是一位专玩音响的荷兰籍学究式物理学家。在1980年,van den Hul发明了一种所谓模拟母盘刻纹刀形状的唱针,以后即通称为范氏针。这种唱针不但酷似母盘的刻纹刀,而且头尖刃锐所以较任何椭型唱针更能精确地循槽调制,而且所用的磁铁紧靠着唱针,而不是装在针杆的支点附近。范氏针也遇到了热情大赞成派和冷酷的反对派。批评者的矛头主要指向van den Hul唱针很难校准,而且有人声称只要稍微校偏一些,就会在唱片上重新刻槽。尽管对范氏针的这一问题,至今依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可是,紧跟着范氏针之后,许多重要的线接触式的唱针已经急不可待地鱼贯而来,其中包括Shure公司的Micro Ridge 和Ogura公司的 Nude Vital。van den Hul亲自开发他自己的唱头市场,所推出的van den Hul连同唱头放大器售价为1295美元。除此之外他还把唱针卖给许多家其他厂商,其中包括DECCA GOLDRING,ADCOM 和SUMIKO等。
着眼于设计革新的大部分秘制品制作者都倾向于只改善唱头结构上的某一方面——针杆、唱头壳、感测器或唱针。而van den Hul则专搞唱针。 van den Hul大意是说:照理说唱头针的尖端要能够跟唱沟槽紧密配合,它的形状应该跟原始刻沟用的切割刀一样才对。
一般切割刀成V形,夹角90度,前面平坦,而且跟要切割的漆面lacquer垂直,边缘小圆弧半径约在 2到4 microns。唱针尖头要是做得跟切割刀一样,也多多少少会在唱片上再度刻出沟槽来,损坏唱片。因此唱针尖头的形状不得不改变。改变越大,循轨性能越差。 折衷的结果是循轨性能还好,对唱片的磨损也不大。注: 1 micron = 百万分之1 meter = 0.001 mm 又 1 mil 俗称 1 条 = 0.001英吋 = 25 microns V.d.H.早年借用大学里的IBM-370计算机,得知尖头形状可以有很多选择,相关的加工精度、研磨抛光的难易度、大量生产的经济性等等各有不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循轨性、磨损度两点求得折衷之外,还有第三点考虑就是:尖头侧边的圆弧半径大的话,高频就因此受到限制。例如圆锥头一般是18 um(是无法跟随 2 um切割刀做出来的唱片沟槽的)。
既便是Shibata柴田氏尖头也有前、后对称性的问题,造成相当大的歪性、失真distortion。特别是唱片放到中心内侧时,高频发生所谓的“夹杀效应pinch effect”。根据上述诸点,多方考虑,V.d.H.尖头就成了这个怪模样:前后端的圆弧半径3.5 um、沟槽垂直接触的圆弧半径 85 um。
尖头跟沟槽接触的部分,VdH叫它做“岛屿island”,图上的画成扫把星一样的圆圈。 很多唱头故意把唱杆本身的共振频率弄得很高,用来补偿高频,让整体的输出/频率反应曲线平坦化。这样模糊焦点,并不足取。
原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