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音响私房菜——英国Signal projects Alpha信号线试听随笔
这两天收到了英国Signal Projects的入门级Alpha信号线,虽然是几千元的入门级产品,但是包装绝对有Hi-end档次,里面有一份标有测试数据的签名证书。还有一张操作指引,其中特别提到了在正式测试其声音时,请至少煲线30--50小时。
又是一副全新的线,我可怜的胆管啊:Q
Signal Projects(神杰)是何方神圣?这是一家来自大不列颠的低调品牌。一般用低调来描述人或事物时,基本上他们还都是挺有料的。在其官网有介绍,当初他们接手了一个器材低端、老旧的录音棚。虽然几年后他们升级了很贵的设备,但原来的失真仍然存在,于是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试听排摸。最终在换用了高品质线材后,那些失真问题立马消失了。至此,他们在2005年决定成立公司专门研发线材。
我当初收到代理寄给我的线时,以为代理发错型号了。为什么?因为我完全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木盒包装的型号是他们家最入门的产品。按照以往印象应该是旗舰产品才有的待遇。不仅如此,内部还包含了一张含有测试工程师签名的证书。证书上不仅有独立的线身编号,还破天荒地把容抗、阻抗、感抗、截面积、导体材料、导体纯度都标注出来了。虽然做得很认真,也很专业,但小毛已经看破音响红尘。声音好才是硬道理。
木盒里还有一张说明书,里面特地提到线材在进行试听评测前需要煲线30-50小时。居然还有这样的提示,既然厂家这么细致认真,我一定得照办。开声第一印象是细腻、平衡,这两个形容词看似很老掉牙,其实不然。厂家给这条入门级信号线用上了6N无氧铜,高纯度导体的应用确实让声音听上去更细致。平衡这个字眼看似平凡,但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不容易。我来给大家讲讲我所理解的平衡。
对于线材平衡而言,我想引述我们初中数学的坐标图。真正的平衡要满足X轴和Y轴同时平衡。从Y轴来讲,我们要求线材三段能量分布平衡,这大家都能理解。但有些厂家在入门级产品上做了不得以的妥协,使得Y轴就不平衡。然后深入到X轴的各项声音要素来讲,比如说音质、控制力、乐感、解析力、透明度等hifi元素。如果能把X轴也拿捏得比较均衡,那才是用上去不会出错的线。
每次工作室迎来各种测评器材之时,线材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我要兼顾摆位和器材匹配,所以我一般会备两套线。从辩证角度来看,一套系统的用线首先要跟系统个性相合,不拖后腿。其次再是锦上添花。终极阶段才是“离不开”。
(录音仅供参考)
Alpha拿在手上更像是一款中价位的产品,线身粗细适中,便于使用。接头用上了带锁紧功能的高品质制品。接线时需松开接头,插入时阻尼感很好。锁紧时锁到紧即可,不用锁得太紧(不同扭力下,对结像有所影响,可以多尝试几次)。Josef Suk的小提琴开声时张力十足,悠扬的琴声划破听音室的寂静。铜线特有的暖色调声底显得健康而平衡,Dagmar Platilova的竖琴遥相呼应。小作品重播时的对话感还原得相当不错,乐音伴随着一丝清甜让测评成为一件乐事!
(该专辑选录了1930~1940年代间的由「金嗓子」周璇与「一代妖姬」白光曾演唱的华语经典歌曲,在水晶钵的引领下,逡寻于琵琶、贝斯与袅袅歌声间,彷佛在梦里搭乘着时光机,回到那记忆中的过去。)
《年华光音》是我最近常听的一张碟,这是一张由刘伟菁主唱,同时演奏水晶钵,并融合琵琶和电贝司的创新跨界专辑。由于我12月听过她的现场不插电演出,所以专辑回放时,我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电贝司在音场11点钟位置低鸣,淳厚圆融的琵琶在1点钟方向呼应,刘伟菁的声线明晰,其唱功的抑扬顿挫展露无遗。每次打开这张专辑时,看到她当时签名中写的“谢谢您支持”都让我感叹为什么做好的东西就这么难。
日本立体声杂志的《Reference Record Vol.1》是我测试题库中常用的“试卷”。Track 6圣马丁乐团绵密的弦乐群有如中国山水画的晕染手法,吉他的腔体共鸣把木头味表现得惟妙惟肖。一曲唱罢直接切到Track 21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鸡脚上的小屋乐章。曲目开头处大鼓结实有力,乐队齐奏时规模感、控制力俱佳,下盘扎实。铜管嘹亮而厚实,应对大场面音乐毫不费力。
近些年器材设计风格有种偏向素质型的趋势,这使得有些产品的声音走向接近于临界值。线材搭配和环境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使聆听压力有所增加。Alpha的全面性和平衡性能够帮您在享受次时代器材高素质的同时保有更佳的舒适体验。如果您对线材提升音质还半信半疑,或许Alpha可以成为您小试牛刀的不二选择。
好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