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leston9037
发表于 2022-4-7 21:29:27
本帖最后由 eggleston9037 于 2022-4-7 22:02 编辑
关于黑胶的干货太少,结论下得草率
对于黑胶,胆机,现场的声音和我听到的理解的大相径庭
我是觉得有一定程度的黑胶,胆机的音色和质感更接近现场或者说真实乐器
其实我也不推荐玩黑胶
原因是耳朵又好又玩得转的太少
耳油
发表于 2022-4-8 10:04:13
如果把发烧的行为归类到业余爱好,怎么玩都没毛病,看个人的接触换环境和认知,对大部分发烧友来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然楼主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下非常不错,不可断然下一些结论,发烧实践中有许多烧友的做法是突破常规认知的,不论是投入的财力还是精力,包括烧友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悟性,实践永无止境,这也是此中魅力。
zenzenzen
发表于 2022-4-8 10:11:12
我觉得黑胶有点像机械表 数码有点像电子表 :lol
耳油
发表于 2022-4-8 11:17:21
chenbincyber 发表于 2022-4-8 10:11
我觉得黑胶有点像机械表 数码有点像电子表
乐趣不一样,音响的魅力是自己搭配马上有反馈。
诸事顺利
发表于 2022-4-8 14:27:07
好帖留名
chigo
发表于 2022-4-8 18:46:55
其实还是那个老问题,原始录音厂商压根不会把最强的音源给数字,因为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数字版权方案,连SACD啊也破解了。
黑胶不一样啊,我母盘给最好的也没关系,因为每一张黑胶都是无法复刻的实体
螺旋测微仪
发表于 2022-4-8 21:26:30
抱歉,我没有看完,因为我发现你一开始的结论就错了。
“黑胶本身上限很高 毋庸置疑远高过世界上最顶的数字系统 碾压的差距”。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没有依据,没有推导,直接放观点。这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上限”是什么?“很高”又是什么?什么叫“最顶”?有定义吗?
我不得不说一些难听的话。很多发烧友,没有科学方法,没有逻辑思维,高中学的基础知识丢得一干二净。这烧究竟发在什么地方了?
当代电声重放系统,是一个信号转换系统。评价信号还原的优劣,标准是信号的完整和准确。
凡是以机械的方式传递和转换信号都会产生巨大的失真。凡是以光,电的方式传递和转换信号,失真就可以控制得很低。
1.机械是宏观对象,在制造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误差。
2.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形变和磨损。
3.机械有宏观的质量和惯性,导致对象无法达到极高的加速度和运动精度。而光和电不具有以上特征,也就没有以上矛盾。所以电成为了最普遍的信号载体,光成为了最精确的加工工具。
所以音响系统中失真最大的环节永远是扬声器。所以完全依靠机械运动传递信号的蜡筒会如此不堪入耳。所以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备是光刻机,而不是铣床。
我无意踩黑胶。都是玩,没什么谁高谁低的。但是发烧,不要丢掉常识。
JackieHe
发表于 2022-4-8 22:55:21
螺旋测微仪 发表于 2022-4-8 21:26
抱歉,我没有看完,因为我发现你一开始的结论就错了。
“黑胶本身上限很高 毋庸置疑远高过世界上最顶的数 ...
没问题
欢迎交流 这个开始的结论我是不会修改的 你看也没人从这个结论上开始反驳吧 但我也不会删除你这条评价 各抒己见就好
endless
发表于 2022-4-8 23:23:52
黑胶好还是数字好,主要看制作者的目标使用对象是什么。如果对象是黑胶,那就是黑胶好。对象是数字,那就是数字好。
这也是很多老录音要用古董器材放才好的原因。因为制作者在当时制作这些录音的时候,目标用户就是黑胶和古董器材。
JackieHe
发表于 2022-4-9 15:29:37
endless 发表于 2022-4-8 23:23
黑胶好还是数字好,主要看制作者的目标使用对象是什么。如果对象是黑胶,那就是黑胶好。对象是数字,那就是 ...
这点貌似找不到侧面方式佐证 都是一个“把声音做真”的形式 你没法说到底在制作处理的时候 怎样能选择“针对黑胶”
rageforg
发表于 2022-4-9 17:10:41
螺旋测微仪 发表于 2022-4-8 21:26
抱歉,我没有看完,因为我发现你一开始的结论就错了。
“黑胶本身上限很高 毋庸置疑远高过世界上最顶的数 ...
但发烧起码对我来说不是追求信号的高度还原,而是美化的声音,比如一些现场录音,可能用顶级发烧系统播放出来在烧友看要比现场效果还来的震撼;不过求同存异的看,每一位烧友想要达到的效果都会有差别,就好比有的烧友用专业线,有的烧友用发烧线。
乔治亚斯
发表于 2022-4-10 10:59:52
endless 发表于 2022-4-8 23:23
黑胶好还是数字好,主要看制作者的目标使用对象是什么。如果对象是黑胶,那就是黑胶好。对象是数字,那就是 ...
恰恰相反,黑胶的兴起就是因为90年代纽约的发烧友开始用现代器材听黑胶,发现效果非常好,从而开始发掘rca阴影狗水星等唱片。
bone007
发表于 2022-4-10 14:20:08
简单来说,制作者的意愿,和当时的录制系统。决定了我们应该用什么系统听。
JackieHe
发表于 2022-4-10 14:58:02
本帖最后由 JackieHe 于 2022-6-16 01:00 编辑
占个楼
最近 我突然茅塞顿开 想出了另一个观点能推翻我上述关于“没必要玩黑胶”的全部观点:
关于数字录音的碟 制作的时候 比如混音时 依据混音师和混音工作室的工作流
可能是 有部分分轨会用Adda 也就是多进多出的“声卡” 输出到模拟效果器 压缩器 Eq 饱和染色 什么什么的 然后再Adda录回来
可能是 全部轨道用Adda输出到模拟调音台进行混音
也可能是 混音完 音频轨道会 使用Adda 全部 或者 分组 (比如人声全部合并成一个立体声丢过去 弦乐全部合并成一个立体声丢过去) 输出给一个Summing Box然后这个东西“集合”出两个轨道再录回来
母带的时候 也会把整首歌 由Adda输出到模拟设备再录回来
(就算是古典音乐也会使用调音台来混音 那也需要Adda输出出去 再录回来)
那
现在最好的Adda是8Xr/DAD/Merging 我们能不能说 数字录音的碟 使用比“8Xr/DAD/Merging”更好的解码器
难道就不会比“8Xr/DAD/Merging”听到更多信息吗
根据我们的常识 是会的对吧
那就说明我之前那套“数字录音的黑胶由Adda输出而录制来 所以不会超过Adda的信息量”是错误的
下一个更新写在85楼
JackieHe
发表于 2022-4-10 15:12:53
bone007 发表于 2022-4-10 14:20
简单来说,制作者的意愿,和当时的录制系统。决定了我们应该用什么系统听。
你提的这个
并没有证据佐证哦 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
播放模拟录音的Cd抓轨
6万块 转盘+解码 不输给甚至吊打 6万块黑胶系统 是很可能的
也没有录音师出来正面认可过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