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旗舰算不算真旗舰?水月雨KATO试听
本帖最后由 新青年 于 2022-4-8 17:10 编辑水月雨KATO这款是定价在千元的旗舰单动圈耳机。把玩之前我本来是有些疑问的,既然叫旗舰,从发烧耳机产品,动辄上万的定价习惯来看,999元的价格,怎么看都不像旗舰。何况单动圈类产品,水月雨自家还有个4999元的光。 后来翻了一圈淘宝,有点明白了,人家管光叫参考级,而KATO叫旗舰,定位确实不如参考级。且想来想去水月雨更多把市场定位在大众消费者,相比百十来块钱能出响,外观可能还有点炫酷的街塞来看,一千块买个耳塞,对普通用户来说确实有够奢侈了,所以KATO这个价格也确实是平民的旗舰。
打开包装试听一下,顺手插到平时接有源音箱的录音声卡,当时我正在听二手玫瑰的《轻飘飘》,开始还以为耳机线没接好,右声道完全没声,但人声出来时,马上反应过来了——这首就是左声道吉他开头的。但这右声道也确实太安静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分离度吗?人声位置更有意思,居中度相当明显,完全在视线正中间,而且口型分明,声线凝聚感和质感都非常清晰、准确。
长期换各种器材玩的我,这样的声音,相对容易去判断,是解析力非常好的最直观表现了。主唱梁龙唱到“他比天骄”的时候,会有一段炸裂伴奏出来。声底够不够优秀,各种乐器全炸出来一听便知,乱、混、脱节感、收不住什么的,都可以直接理解为动态不合格。而999元的KATO除了解析力够好,竟然还能做好动态和微动态响应,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单元,听起来不一般啊。
不管什么旗舰,旗舰就要有旗舰的样子,要有旗舰的品质。999元的KATO,有点像是在说,这就是能在这个价位,能买到的最好的产品的样子。
千元塞本就市场打的火热,单动圈、单动铁、圈铁、多动铁,这个价位可选的太多了。我回想了一圈,千元价位我听过的各种塞子,其它家产品的声音,大多数是符合其千元产品定价、定位的,而现在反观KATO,还真有千元买到旗舰声音品质的感觉。
所以我有兴趣仔细研究一下,这个Kato为什么比同价位产品听起来更厉害。研究过程中,发现KATO上一款产品KXXS的口碑或者说风评,是大家一致认为非常优秀的存在,回想起KXXS,我虽说没认真把玩过。也还是听过很多次,记忆中,我觉得KATO比KXXS,厉害一个层级是没问题的,KXXS没有跳脱出千元价位的声音素质,而Kato的声底,我没觉得比三五千元产品的声音底子差。
厉害的声音审美、色调的调教+优秀的声底硬素质=参考级产品,我不觉得KATO在音色的调校上非常极致。但单论声底硬素质的话,倒是挺有参考级的意思。
再看内部细节,KATO的单元有几个概念,确实全部为旗舰理念。
KATO的动圈单元叫做ULT单元,ULT代表超线性,超线性这仨字,如果是在发烧圈玩的比较久的朋友,脑海中会有条件反射——高性能、平滑、迅速响应,低损耗、低波动通常是围绕超线性可以联想到的关键词。敢起这个名字,没点小实力,没仔细精研过,单靠拍脑门是拍不出来的。
官方介绍,这个10mm口径的超线性单元,历经两年时长开发。对磁路、音圈、内声腔、空气驱动的通导性等,每个细节都有深度考量。为达到高性能特点,使用的是DLC类金刚石复合材料振膜,遵从音响声学材料领域的高刚性、阻尼性和低质量特征。
仅仅是材料方面还不够。毕竟类似技术很容易模仿,都可以做个大差不差。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般耳机厂家不具备的技术优势,其实是Kato的声学调教过程,引入了先进的FEA有限元模拟。
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FEA仿真技术,这个是精密工程领域的一项很有趣的技术,类似大家常念叨的,大数据相结合的意思,通过调取数据库各种材料数据,如刚性、密度、质量等,甚至可以输入数据,直接模拟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材料,各种形态各异的材料组合,构建空间模型,指定能量,模拟能量在模型内的动态分布、流动趋势、走向等。从而可以精确实现材料、能量间互动关系的动态模拟。说白了就是可以精确掌握使用什么材料,构建什么样的声学腔体,可以实现怎样的声学性能,实现对声音能量的精确控制。
(我自己都很想实际操作一下,研究研究这个好玩的技术。)
当然,这个技术我记得挺贵的,手动破涕为笑。
Kato的腔体也有意思,官方说明是用不锈钢MIM粉末冶炼出来的壳子,而且这个壳子的内外部构造,用脚后跟想想,也会使用FEA有限元仿真技术做设计。不锈钢粉末进行冶炼,想必是可以控制密度、刚性这些参数的,具体有多刚,他们没多说。这个腔体材质我也是第一次见。就听感而言,估摸着内部抗衍射的构造、材料谐振特点这些,把握的都是不错的。
腔体贴耳的一面,让我想起了眼镜框——TVR与山田光和联名款,因为融入了日本匠人山田光和的全手工钻石切割面加工工艺,造价不菲。Kato腔体的这一面棱角,没看错的话,就是珠宝钻石切割的加工工艺嘛。 还有个可能别人在乎,但我不太看重的两个点——一个是专利防堵塞可更换式声学导管,这个导管的出音孔我仔细看了下,有非常精细和密集的稳定六边蜂窝结构,同时分黄铜和钢两个版本。这东西不稀奇,黄铜的换上去,估摸着声音会变得醇厚、绵密、宽松点,不锈钢的偏解析点,声音刚性、动态强些。
另一个点是清泉耳机套,上面的纹路,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一定的阻尼和声波导向性,会带来滤波效果,官方称抑制谐振,我觉得差不多一个意思。不过这个清泉耳塞套,戴着舒服是真的,我个人不会为了声音把耳机套换来换去的,有个舒适的套子,套上我就懒得来回换了。
这里有个我不太喜欢的点,之前听光,光的耳机线为细线+塑胶材质分线、插头件,而且是可更换插头设计。虽然看着有点不值钱的感觉,但很方便、易用。而Kato用了粗线,虽说是单晶铜镀厚银(镀厚银声音好,这个解释起来篇幅就长了,而且Kato线材还做了星绞结构和类似litzs的线芯全屏蔽设计),用料比较凶猛,但我恰恰不喜欢大粗线和大金属件,我属于极简实用主义者,会觉得累赘和使用不适,而且还不具备换插头功能也颇为不便。
声音在文章开头表述的已经很清楚了,总结一下,Kato是优秀的单元技术、腔体技术的炫技之作,高素质、高解析力的底子,对声音诠释非常完整。优秀的动态、微动态控制力,整体声音性能非常强大。而音色上,KATO没有融入过多和审美有关的个性在里面,而是强调超线性单元中性无染的表达,强调声音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高保真、低失真、高还原度,强大的声学性能,是KATO声音的关键词。
这里面我本来担心的,DLC振膜虽说具备高性能特质,但声音调教不当的话,很容易出现声音冷、刺激、硬、薄的不耐听听感。而实际聆听Kato,我现在考虑的是,是不是因为FEA有限元分析的技术,深度且成熟运用在了Kato开发的从始至终,使得这个DLC复合振膜,没有像市面上大多数同类振膜的产品那样难听,而且成就了Kato的高素质和长时间耐听的特质。
音乐类型的通用性来讲,Kato符合旗舰耳塞的特质,小编制、流行人声自不在话下,而且绝对耐听。我甚至认为即便大编制交响、古典类曲目,Kato的高性能,在我对耳塞的理解范畴内,也是可以Hold住的。
如果万元乃至几万元的耳机,要具备高级hifi的声音审美+超强声底素质、声学性能的话。那Kato除了没有融入太多的音色审美外,单论性能、声底素质,我听来确实不逊于市面上各种千元,甚至几千元的耳塞产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