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s_1JkYMslL 发表于 2024-6-22 14:41:59

初烧十年—听音观,审美的共性与偏好

初烧十年—听音观,审美的共性与偏好
          曾经被某烧友教育听音观,以无可辩驳的语气表达他听到好听的才是好听,别人听到的好听不是好听。还给我器材建议。
          幸好我有一些基本的知识,我知道他的基本概念是错的,所以我想他的器材建议也不是那么靠谱了。
         
         这样的案例,我觉得初烧还是比较容易遇到的。在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三个经验:
         1,论坛有一个帖子,介绍如何通过搜索功能,寻找谁是真正有理论水平,有实践经验,热心谦逊的烧友。我觉得是比较有价值的。
         2,一般认为音响的变数较大,一样的系统搬回家未必有好声。需要烧友具有一些理论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的。如果听一些似懂非懂的大神建议,容易跑偏方向。
         3,就我的观点,听音的审美有偏好,这种偏好是随着阅历会变化的。烧了数年才发现自己审美的偏好变化了,自己的系统不是自己想要的,我认为是要避免状况。从这个角度,听音观是发烧的源头,是发烧的第一个步骤。
      
         本文尝试针对第三点做出一些论述。

         首先我认为审美是可以被训练的
         在九十年代,我练过一本当时很有名气的硬笔书法家的字帖。后来我跟随田蕴章老师的视频学过欧楷。当我练完欧楷,再去看我以前认为好看的字,就不再认为好看了。包括那位硬笔书法家的字。
         
          田老先生在视频中透露过,这位硬笔书法家曾当面请田蕴章评价他的钢笔字,田老先生的评价是不入流。我认为田老先生的评价是中肯的。
         
          这种审美上的趋同应该是属于阅历层面的,含义上更接近于黄山过来不看山。
         
          回到音响层面,我的理解应该也是有这种类似的审美趋同。
          以前我认为音色,味道是最重要的。对于空间感,定位,形体,动态以前认为没那么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是可以妥协的。
         最近摆位提升以后,听一些歌曲,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听engma 的sadness(歌手名未必记得正确),可以感知到如同在一个空旷的山洞中演奏。
         之前的文章也有论述,用华为的pad 听风居住的街道,钢琴和二胡的音色非常好,而且声音也是有定位和声场的,只是声场只有pad大小。
         但是如果用音箱听,音乐充满空间有包围感,这种音乐的感染力和氛围感和pad比 是有天壤之别的。
         
          Toole在声音的重现的第三版中论述:“有证据表明,在我们对回放声音的总体主观评价中,空间感知的重要性与音质的重要性相当。”(第一章,第三页)我想就是这个含义吧。
         
         当然听音的审美也存在偏好,就我来说,我比较偏好流行,人声。交响和爵士则不是很偏好。
         
          所以音响的审美也存在一个阅历问题。从我的经历来说,增加阅历未必很方便。音响展和商家很多时候音效并不好。音效好的商家备的曲目未必是我偏好的类型。所以是需要自己备自己偏好的曲目的。而且体验空间感是需要良好的录音的。
         
          通过消费电子听音选择曲目与音箱的混响时间,定位,空间感有较大差距。所以我认为选择合适的试听音乐是需要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的。
         
         将音效的好坏分解为音色,定位,形体等是一种认知水平上的进步。这种认知水平上的进步对听音偏好我的理解是有自我强化的。简单的说,当你听过一套空间感良好的系统,感受了他的魅力,而且你能明确知道是空间感提升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那么我的理解对于空间感的偏好会加强。
         
          从认知和阅历两个维度,我认为听音观的提升是螺旋上升的,是需要一定时间跨度的。是发烧的第一个步骤。
         
         当然发烧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而且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参考阳江十八子和周老板),如果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阶段再去提升阅历,有可能造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若做一个快乐的无知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烧十年—听音观,审美的共性与偏好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