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07-3-19 11:01 | 作者: 电视 ET1000/N1000静电耳机系统
ET1000是这个系统中的耳机部分,N1000是为ET1000配套的极化电源。在上世纪60、70年代,动圈耳机的性能尚不能与今天的动圈耳机相比,静电耳机由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易于实现声音的理想重放,曾经兴旺一时,不少大大小小的音响品牌都研发或生产过自己的静电耳机。其中高档的型号均为静电耳机,一些中低档产品是驻极体耳机。静电耳机需要极化电压和专门的放大线路,当时大多型号的静电耳机只提供了极化电源,通过转换器由普通的功率放大器来驱动耳机。ET1000/N1000也是这种方式,N1000内置极化电源,用一对变压器做阻抗匹配,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转换为ET1000的驱动信号。这种驱动方式对于静电耳机来说是不理想的,等于为放大器加了一对输出变压器,而这对输出变压器限于成本,又不可能有足够优秀的带宽,是一种权宜之计。N1000设计有一组放大器输入端子和一组可使放大器直通音箱的输出,这些输入输出端子都是非标准的,Beyerdynamic为其配备了一对转接线和几个备用插头。
ET1000外形非常简单朴素,头带与今天的DT880、DT990、DT770相同,扁圆形厚厚的塑料壳很坚硬,比DT880要小上要圈,象两个小烧饼。耳罩是压耳式的,很薄,形成了个浅号角的结构,耳罩里填充着薄薄的一层海绵,外面包裹着人造革,这种革质感还不错,头带外面也是这种材料,经过了20年仍然没有老化的迹象。比较一下包装盒上的照片我这只ET1000的耳罩与照片并不完全一样,可这又肯定是为ET1000设计的,这多少是个疑问吧。
ET1000是封闭式耳机,壳体内的结构同样简单,驱动器用两颗螺丝固定在外壳上,按常规驱动器背面贴着一块阻尼毛毡,里面再没有其它东西了。ET1000银白色的背板比较特殊,两面布满了半园型的小突起,这种材料是以前用在专业音箱内部的,有些来头。没拿到DT880以前我以为DT880也使用这种材料,还以为Beyerdynamic真的要怀一把旧,找到了早期的DT880照片一看,早期的DT880背板是开放的栅格结构。
ET1000的线是直线型的,较粗硬,双侧入线,每股芯线的线芯外都有一层厚厚的纤维包裹着,很耐用吧,插头是DIN 6脚插头。ET1000重达370g,带上这条线可能有1市斤了,带起来并不重。
全套的ET1000/N1000装在一个鞋盒大小的纸盒子里,里面附有说明书、线路图和保修卡,Beyerdynamic提供一年的保修,看着还是新的保修卡我有点哭笑不得。
ET1000 1976年推出,1984年停产,产量似乎很小,售价不详,我几乎查不到关于它的资料。它的频率响应10-25000Hz,输入2V信号可以达到100dB左右的声压级,最大声压级115dB。
为了配合ET1000/N1000我找了一台二手的QUAD405-2后级放大器,前级使用8P,8P的前级素质很高,这样搭配没什么不妥当的。这台QUAD405-2是84、85年间的产品了,当年是用来驱动同厂的静电音箱的,想来静电耳机不是什么大问题吧,另外老型号价格平实,我也知道QUAD606会好些的。
这样一款老静电的声音如何?初听时我有点失望,感觉上高频去的不尽,低频也有点含糊,似乎与HD580比较接近,感觉不大象静电耳机,但随着使用的深入这个耳机给我的“音响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它的极高频延伸并不出色,但它有着极佳的平衡感,听惯了声音明亮的监听耳机的我一时没有适应过来,现代音乐和音响都向着明亮、清晰的方向发展,也许是人们每天都要接收的太多的信息吧,这样听音乐也简单些吧。
ET1000的细节并不是突出的,但什么也没有少,静电的解析力不必怀疑。高频ET1000没有STAX那种飘逸的美感,平实了许多,圆润而细腻,静电就是静电,高频的表现动圈耳机难以望其项背。中频ET1000很忠实,富有肉感,不同于Baby Orpheus的湿润和STAX。低频ET1000层次不错,下潜、速度、力度都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不足的是稍有谐振,100Hz左右和60Hz以下的部分有所加强,放一些低频丰富的曲目时会显得不够干净。以往总有静电耳机低频不好、密度、力度不好云云的说法,我也附和过,可根据我使用ET1000和聆听Baby Orpheus的结果,并不是这样,ET1000的低频并不输给低频优秀的DT880,Baby Orpheus的低频更是充满了权威感,与其说静电耳机低频不好,不如说STAX的静电系统低频不够理想。STAX在静电耳机方面的影响不论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是巨大的,静电耳机真有点成也STAX,败也STAX的意味。
频带间的衔接对ET1000不是个问题,声场方面ET1000的压耳式的耳罩和较小的封闭式腔体限制了声场的规模,不如K240DF、DT880庞大,不过也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规模中等,错落有致的声场。声场也是静电耳机的强项,ET1000已经好过大多的动圈耳机了。
ET1000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柔润悠扬的音色。借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词来比喻,ET1000有较长的“混响”时间,使音色带上了柔润怡人的色彩。打击乐器和弦的振动的余韵悠长,十分漂亮;播放钢琴那晶莹的音色;播放小提琴时琴腔共鸣带来浓浓的木味;播放交响乐雄浑的感觉,让人再三的沉溺其中,一再玩味。相形之下K240DF那干瘦的声音已经无法入耳了,DT880的声音仿佛是在“消声室”里听音乐。这种音色很难说是完全忠实的,但我不得不一再点头称是,如果小提琴没有这么美,人们何必衷情于它呢?
ET1000这种美好的音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几次改变前端器材,K1000的变化之大已经判若两机的时候, ET1000却一直保持着独有的音色,这说明ET1000/N1000的音色不是前面器材或者唱片的,虽然有可能是N1000这种不太理想的驱动方式带来的失真,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是设计师巧妙的运用了耳机的谐振。
尾声:难处与感触
ET1000/N1000与DT880在Beyerdynamic的历史上是紧邻的,一个静电一个动圈,早期DT880的声音如何我无力考证。ET1000/N1000本不想写,因为在市场上根本见不到它们的踪影,现在既然写了DT880,不妨写一下这支沧海遗珠似的耳机。写这样的高档耳机的评论很难,到ET1000这个档次,缺点已经不多,优点也不是十分突出,不足与优势的程度也很难描述的准确。
大家可能很关心DT880与HD600的优劣,简单得说,HD600在音响性和升级潜力方面还是略胜一筹的,DT880出色在低频的质量和非常好的舒适性、耐听性上,高频要逊色于HD600一点,中频各有特色。
在这个结尾我还要引入一支参考级耳机-AKG K1000,作为评价两支Beyerdynamic的参照。这三支耳机的异同我洋洋洒洒写了几页,回头一读,确实是描述的越多,形象就越模糊,不妨也简单点说。如果说K1000重放的是人的演奏、人的演唱,DT880重放的就是音响,或者说是声音的变化,ET1000重放的是音色。听K1000让人不由自主的打起拍子,听DT880则是一种身心的放松,ET1000到精彩之处会令人“摇头晃脑”。如果把K1000比作梨子,清爽甘甜,总是让人精神一振,ET1000仿佛是一只苹果,肥厚多汁的果肉,余香留齿,那DT880就是根大黄瓜,甘冽清新,大嚼大咽。要问我喜欢苹果和梨子哪一个,我只能说都好。音乐就是这样奇妙的,只要是有本事表达出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如何演绎都是成立的。唱片录制本就是对演出的再创作,唱片的重放是对唱片的艺术创作,也可以说是对演出的“三次创作”,忠实于现场还是忠实于唱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任何演绎都只可能是主观的,所谓“客观”不过是主观上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使之演绎能够不偏离事物的本质,反映出事物的内涵和演绎者的理解。
DT880虽然在音响性、音乐性上尚不能与两个1000较量,但也不是全输的,它的低频只会比它们好不会比它们差,耐听性上也是如此。梨子、苹果当然比黄瓜好吃,可黄瓜是人人吃得起,天天可以吃的,生吃熟吃都一样爽口,梨子和苹果就不能随便对待了。以前有朋友把K501、HD600比喻为贤惠的主妇,现在DT880也可以来坐这个位置了。K1000比较难搭配,价格也高,ET1000已无从购买,DT880以2000园的价位,在声音、造型、舒适性、耐用性各方面取得了均衡的表现,并在了某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实属不易,物有所值,Beyerdynamic没有让我失望,我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根大黄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