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Vintage 于 2018-4-15 13:05 编辑
理解的前提是包容。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对其他钢琴家通常会说些吹毛求疵的话,那是因为他的钢琴老师是肖邦的学生Karol Mikuli以及大师李斯特,他的哲学老师是著名的哲学家齐默尔曼、布伦塔诺,他的美学老师是汉斯利克。他所受的教育是当时全欧洲最顶尖的,自然对有些人不入法眼。但就是他评论过“不会弹琴”都施纳贝尔,后来也成长为一代巨擘。现在人们理解音乐的标准仅仅在于“完成度高”,这在钢琴家看来是幼稚的,像施纳贝尔、费舍尔老一辈的大师,对此不屑一顾。最关键的还是“音乐形象”,对音乐完整的理解,就像涅高兹教学法最核心的部分所强调的一样。对于音乐的理解需要走到音乐之中,而不是看一个精美的瓷瓶。米开朗杰利除了“完成度高”之外,最关键的还在于他能在演奏过程中给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在所有人都能出色地演奏格里格抒情小品《蝴蝶》(Op.43 No.1)的情况下,也尚无人能够出作曲家本人之右,虽然只有一分多钟,却真的有一只蝴蝶翩翩而来。吉列尔斯、里赫特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音乐形象”。小品的形象容易把握,大型作品就比较难。然而有的虽然篇幅小,但是形象却很广,比如肖邦的《船歌》、《波罗乃兹幻想曲》等,把握起来也很难。从不同的作品的不同演绎去看待钢琴家,人们的包容性就会越来越大,从热捧一位钢琴家再去看其他钢琴家,就会陷入狭隘,理解的大门也不易敞开。除非人们都像罗森塔尔那样,那也无可厚非。记得霍夫曼的手指非常短小,他不得不向钢琴厂家订做琴键比较窄的适合自己手指的钢琴,但谁又能指摘他的《钢琴演奏》一书不是完美的教科书范本?而他的钢琴艺术不是一流的呢?所罗门、涅高兹这些患有手疾的钢琴家,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理解,有时或者还会抱有同情。涅高兹特别羡慕德国管风琴家施瓦泽,不是羡慕他弹琴,而是羡慕他作为一名医生、哲学家、人道主义者。这才是人们在键盘上追求的共同的东西:治愈、理解与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