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6 04: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ymusic 于 2010-1-14 17:42 发表
关于咸菜:先立几个话题
1,价格差距甚大(产品定价在十元、百元范围与千元、万元范围的价格差距)的线材之间,实际效果有多少差别?
2,发烧友耳朵听到的“差别”,是否为器材实际音质或音效——“由低往高=由 ...
1,“实际效果”差别多少?实际效果对于实际使用者才有意义,用咸菜的烧友说有差别就有,没差别就没。这个立题貌似意义不大。如果在电声与材料学科方面的科学且有效的检测数据说明没有差别(如××咸菜和××咸菜在××指标的检测结果上没差别),仅仅说明了这个层面上的分析结果没有差别,并不能充分解释造成差别的原因。
2,和问题1一样,在发烧友听来有差别,对于其个体而言,差别是存在的。器材的音质音效到底变好变坏应该由“技术派工程师”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告诉我们,出来的声音到底是好了还是坏了。
3,有,能说明问题数据拿来。没,电声与材料学科方面的工程师在这个问题上起点和大家一样。
4,如果“等效实现”指的是基于了解原理基础上的“等效实现”的话,要基于问题3。搞得清原理,实现总是可能的。 搞不清原理,那还是“耳朵收货”的结果,能调到相同“音”即为“等效”
如果不是指基于了解原理基础上的“等效实现”的话,是否就是指耳朵收货,即“音”一样就为“等效实现”
还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听音乐,至少包括了“器材”和“人”两个部分,不能只从“器材”这个角度去分析。电声与材料学科方面的标准可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已知的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器材的好坏,技术工程师可以在他的层面上做好“标准化的,均匀的设计”。但基于不同心理、生理状态,同样的器材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是不同的,要树立听音的客观性尺度标准以现阶段的科学水平还很难做到把。毕竟,“听音”这个过程是涉及了器材和人两个部分的,如果把衡量器材的标准强行应用到人这个环节显然是不合适的。
1,用“耳朵收货”,还是用“音乐收货”?所谓的“音乐收货”是指什么标准,器材数据指标?那人耳朵那部分指标怎么办?
2,为器材买单,发烧无止境:买贵的,还是买贱的,或是买实的?既然都说是发烧了,买啥?看米。
3,没有校音的“量感”——是LL,还是AWL?是否能具体定义一下校音的“量感”?到了人身上,是不是要测测神经电位变化,或用MRI看看大脑活动变化
4,音响为谁声响——为耳朵,还是为音乐?音响为了音乐,音乐为了耳朵。
5,全频、音色、动态、声场——让你泪流满面的是哪一个发烧元素?没有哪一个,都是
6,器材配方——谁更有资质开单:工程师,或销售员?关键看是LL还是AWL
7,对“咸菜”的比喻——开着电灯点蜡烛:哥照的不是光亮,是影子的寂寞!寂寞的哥在有灯的饭店吃烛光晚餐
8,“动态”的比喻——盲人看不见色彩,黑夜也分不清彩色!其实你告诉盲人这束光波长多少他还是看不见
9,好声来自神圣:喇叭是上帝,环境是魔鬼。上帝可以在天堂里听喇叭
10,音色是天使面孔,动态是魔鬼身材——什么让你一见钟情?那个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让偶一见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