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云生

京剧老唱片

[复制链接]

1

主题

4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3-10-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13: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讲,高先生的唱片我喜欢的不多。前年毕业离校的时候,我大学时期搜集的百来盘磁带,包括高的两盘都放在留校同学那里,后来一去不返,这两年就几乎没听过了。可也还记得他的这段“三大贤”唱词“杀了蔡阳(是)方能过关”“老爷提刀跨雕鞍”云云,确与他家不同(可能是老词)。许是我的偏见吧,个人感觉其唱片风格是“质胜文则野”,颇合其“杂拌”的贬称,其[空城计]等比较注重“份儿”的戏,更不忍卒闻。但其[胭粉计]等片,虽似不称人物的身份,但就腔儿而言,激荡圆绵,一气呵成,真好。至于[逍遥津],更为人称道,周信芳、双处诸家片不能及也。李合曾所唱,则一断八截,去高氏何啻道里计哉。连奎的胡琴,恩,般般吧,也不大喜欢。呵呵。

奚啸伯1938年国乐唱片数面,记忆中,有[三娘教子]2面(陈丽芳合),[探母坐宫]2面(陈丽芳合),[上天台]2面。另有1942年百代数面,记忆有[珠帘寨]2面(上次我打错了),[白帝城]2面,[空城计]2面。国乐的几面和[珠帘寨],似乎还没有出版,但早些时候,已经有朋友制作上传,大家私下都有保存(如果哪位有兴趣,我可以提供)。[白帝城]2面,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有播放。[空城计]就未曾与闻了。听听奚氏早年的录音,对他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才人伎俩,不可测啊~另外,奚在日伪时期,和陈丽芳合作拍摄了[探母坐宫]的电影。小道消息,此片在80年代纪念奚氏时候曾在石家庄播放,武警押送。据说,片子是“放一次烧一次”,痛啊。但手中有以前保存的电影残存录音三段,几乎囊括所有唱段,此亦非一人所有也。

小谭的唱呢,说来可话长了。

其最早的唱片,据说有24年的物克多唱片4面(彼时富英虚龄19岁耳),我没有听过。(中唱此次出版的几盘磁带,我都没有买,没注意是否包括这一期的唱片,麻烦祗园您看看)。您说的[搜孤],是次年1925年高亭的片子(高亭这一期唱片灌的可是不少)“高亭公司约请谭富英先生唱搜孤的头段”呵呵,真好玩。听惯了余先生的,再听小谭的,可能的确不习惯。头一句“劝娘子不必~太烈性”,词就不一样,多了“劝”字,而且只这一句风格就出来了。余氏简化了老词,腔儿是立着来,所谓“提di溜劲”,按照吴小如先生的二字评,是“清刚”。而小谭的呢,真真就是一个小小培,劲头儿、腔儿同他父亲不带走样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古朴简约,但其韵味还是很盎然的。所谓“谭门本派”不是吹的。其缺点呢,毕竟年轻人,失之矜也,太矜持。已经出版的[谭富英唱腔选]里的[骂曹]“二六,丞相委用恩非小”、[南阳关]导板“恨杨广斩忠良”这个铁点太显著了,太矜持了(骂曹还带着咳嗽的^_^),说白了就是稚嫩,火候不足。

20年代底末,28年胜利,29年开明,小谭的嗓子达到最佳状态,音色共鸣极佳。据网友文章有引屠楚材先生的说法,说这是谭富英受余叔岩的影响。但感觉其唱法还是小培的路子,听28胜利[打鱼杀家][失街亭]就可以知道了。29年开明这一期的片子,我非常喜欢,尤其是[御碑亭][黄金台],真好,嗓子好,味道足。百听不厌。但这一期谭氏父子和金少山灌制的大套唱片[捉放](6面),[搜孤](4面)颇为人诟病,有草率的嫌疑。我倒倒是挺喜欢听,因为这是他们父子的念白最多的唱片。光听这几面唱片,您最可以感觉到他们父子的异同之处。

进入1936年,富英已届而立之年,嗓子的宽音出来了,晚年最明显的酣畅的风格开始显现。我一直认为,36年那批胜利的唱片,可以说是小谭早年的最佳作品。他和程砚秋氏的[御碑亭],梅兰芳氏的[探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已经在中唱程砚秋的专集出版了对唱的流水,后者不知道这次谭的专集有无出版。我手里的录音效果不太好,比较空,不知道是不是翻录时候的问题。谭在这两面唱片中已经表现出晚年唱腔的漫不经心式的随意,大方,尤其是念白,真有特色。“哎呀呀,你耽误了我的大事了啊”“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另人忍俊(听别人的我就没这个感觉)。当公主出示盗来的令箭之后的小语气词“呃呵”,我觉得只有余叔岩[说书]念白中的“诶嘿,我也是湖广谭州人呐”中的“呃嘿”可以媲美:)

1938年国乐唱片灌制了一批唱片,小谭身与其列。听过[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手里没有录音。印象不深,不谈了。

我不了解40年代小谭是否有灌制唱片,但有1947年他和程砚秋[武家坡]实况电台录音存世。有人形容其录音是“雄风犹在”,但我不喜欢。如同解放后57年之前的实况一样,感觉谭唱腔是“有韵无味”,但淋漓耳。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无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说唱片和实况的效果截然不同,同一个人,有时候唱片和实况竟然大异其趣。如杨宝森先生的唱片和实况,其风格截然不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要专门讨论,提一下而已。

解放之后,谭先生实况录音大有传世,有些已经出版。誉者说其是“酣畅淋漓”贬者论其“草率粗病”。但平心而论,这一期部分实况上大量运用口腔共鸣,实在不怎么样。比如已经出版的[洪羊洞],甚至不若25年高亭唱片爽快,也是从这段录音我才知道“有谁知焦克明他私自后跟”也可以不使腔儿:);再如和张君秋的[桑园会]58年录音,大量运用口腔共鸣(所谓pia着唱)感觉非常不舒服。大概也是年龄的关系,不得已而为之。

可据说谭先生在台下和台上的风格完全不同,在台下吊嗓唱腔,“不是好,是非常好”。有人就问他了,说您在台上您怎么不这么唱呢,他老说了,“到台上我就没有了”。呵呵。这是一则掌故,但我信。这个呢,就又回到了刚才说的“灌唱片”和“实况演出”之异同的问题上去了。比如1957年,谭先生在中唱社有[桑园寄子]唱片,真好,没法再好了。这两段上坟,哭坟,从小培,老言等人,乃至老谭的唱片,以小谭此次灌音为最佳,我以为。吐字,发音到行腔,无懈可击,可谓神完气足。

有人说小培在世的时候,对小谭要求极严,演戏交游,无微不至。所以小谭演戏的时候,也丝毫不走样,都是父亲的规模。所以1953年小培离世,在某种程度上对小谭先生是个解放。但这层意义直至1959年才凸显出来,直接原因是谭约请了名琴师王瑞芝先生做他的琴师,请王先生对他的一些传统老戏,重新理腔。历史证明,小谭先生的艺术水平在王先生的辅佐下得到了一个飞跃,大家可以听听谭1959年在中唱社灌制的[奇冤报],可谓极品。赞叹。其规模和孟小冬的录音约略仿佛,可以证明,二者同为余门一脉,王瑞芝先生功劳不可磨灭。另外,大抵近来电台播放了谭先生1959年给学生讲解[奇冤报]和[碰碑]反二黄的录音,在网友中间已经开始流传这份录音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听听,对小谭先生的腔儿有个更深了了解。

谭晚年另有[洪羊洞]原板、快三眼行世,亦为天上人间的极品。大抵也是59年左右中唱录音。由于我不清楚王先生到底是哪年从台湾回老大陆,并到北京给谭先生理腔儿。所以对王先生对小谭的影响,不能多谈。

以前对小谭先生的唱颇有微词,但离开学校后,随年龄渐长,开始重新认识谭先生。尤其是今年,听了更多谭先生的录音,仰之弥高。朋友中,网友中,还存在着一些争论,所以我把我的体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今天早上早餐吃的很舒服,心情大佳,所以一气打了这么多字,真有成就感。哈哈。小培先生可不说了,累死了,由祗园先生你老兄来补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3-10-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1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以为是那个“只听老唱片”呢。这位老人家可牛呢,俺的偶像。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541

帖子

135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35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11-2 0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高论!这么全面的论述,我可不敢补充啦:D

随便说说吧:小谭的录音我还是比较欣赏他30年代以后的,觉得30年代是他的颠峰期。当然更好的录音技术更忠实的反映他的嗓音,我想酣畅淋漓的风格还是最适合他的。记忆中他演《秦香莲》陈世美,虽是“二路”,细小处却很见功力。拜寿一场戏,马连良演的王延龄问:“有道是凉在口内,热在心中,你说是也不是啊?”谭答到:“是是是...”那种不耐烦的语气,既自然又十分的生动,真绝了。

小谭的嗓子太好,偶一施展就足以震惊满座,有时就不免追求一点消极的“平衡”。不过先不管韵味是否厚道,他这种挺拔豪迈直来直去却也是一种韵味;高庆奎嗓音虽也上佳,却不是小谭豪放这一路,倒是有些苍凉韵致。

印象中小谭54年实况《鼎盛春秋》一句“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和59年录音室《乌盆记》一句“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真显小谭本色,绝对是流芳千古啊。而56年音乐堂《探母》,小谭上来就是一句“大吼一声如雷震”,一句未毕台下已是轰然一片。正如老兄所言,这句声势虽大未必经得住细品,不过确实是我听过的老生里冲击力最强的,英雄气魄也是最明显的。

这次中唱出的小谭老录音,CD四张,磁带是5盒,我只有1、2两张CD。这次是把同一剧目按照录音时间先后编排,你说的1924年物克多在第一张上有定军山“二六”和桑园寄子的“叹兄弟”,估计是不全的。另外小谭1923年出科还在百代录过一批,这个应该是他最早的东西了。

第一张上的36年胜利《洪羊洞》的快三眼“有谁知焦克明他私自后跟”后面小谭是没有用腔的,老谭的腔是用的很足,小谭解放后的录音室版本没用腔,54年的实况也没有(唱的温了一点,“后”字唱的很平,不知是否老兄说的那个录音)相比之下,颠峰期的小谭加上合格的录音使我更喜欢36年的这段唱。

老兄用MSN吗?有空咱们聊聊,我的:celibidache_33@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11-2 09: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白云生 发表
[B]俺以为是那个“只听老唱片”呢。这位老人家可牛呢,俺的偶像。呵呵。 [/B]


本人真想年纪小点,吃饭口味也好点!:D :D :D

人声我畏惧,不论是歌还是戏。也许以前胡乱听,听坏了口胃?
现在基本不听!我是说,要听就听值得听的;也争取听个所以来: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3 09:05 , Processed in 0.06258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