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耳机俱乐部论坛 门户 查看主题

关于PCHIFI的三言两语。

发布者: qdfls | 发布时间: 2016-2-26 09:08| 查看数: 80315| 评论数: 206|帖子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qdfls 于 2016-2-26 09:10 编辑

历时18个月,更换了二台主机,尝试了很多的板卡、附件、界面、电处、咸菜,试过了十多款线性及开关电源,终于尘埃落定。退烧了。


18个月的反复尝试、调整、折腾,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期间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落的无奈,一切种种就如这冬雪一样,最终消散于无形。

尘埃落定之时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曾经沧海桑田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从开始折腾音响,音源就锁定了pc,后来虽经过cd机、sacd机、lp的诱惑,内心也曾经动摇过,但始终不改的是我的pchifi情怀。

坚持,也可以说是一种固执,一种犟脾气,一种偏执。终于等来了山花烂漫时,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认为pc和cd sacd lp各有特色,不是谁能替代谁的问题,各有各的精彩。怎么来给PCHIFI定位呢?借用我是歌手的名词:3号踢馆歌手,pc在歌唱。

从此不再眷恋黑胶,sacd,只守着PC安心享用音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钱 +999 收起 理由
曾经是九段 + 5 + 999 很给力,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qdfls 发表于 2016-2-26 09:09:47
本帖最后由 qdfls 于 2016-6-20 21:40 编辑

小弟玩pchifi起因是pc简单易用,获取资源方便,使用灵活。谁知道玩hifi就怕认真两个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研、摸索,发现pc作为数字转盘,其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小弟是上pc还是cd或lp亦未可知。因此本文并不排斥传统音源,亦不鼓吹pc转盘。传统音源和pc转盘各有优势,亦有不足,如何取舍自有其道。由于pc系统主要基于数字技术,基于计算性能为导向。所以pc作为数字转盘,在设计的初衷,工艺,选材都不是以音响性为取向的,pc在音响性能及技术指标上较传统音响制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pc系统在资源获取,使用便利性,功能的可扩展性方面较传统转盘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pc系统经过适当的改造和补救,配合解码器使用,还是能胜任数字转盘这个角色的。
说到pc作为数字转盘的复杂性,小到供电线、内存、硬盘等配件对pc声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借用国外pc论坛的一句话:anything matters。数字党可能会提出疑问了,都是数字化的东西在数据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声音的差异呢?但小弟很负责任的说,pc附件对系统的的影响不是玄学,造成声底差异的原因应该是不同的配件具有不同的电气性能,从而影响系统的电气参数。电容、电感等发烧原件,对音响系统的声底走向具有明显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集成了若干电气原件的电脑配件,为什么就不会有影响呢?


小弟在去年一月
发过一篇共享的文章,pchifi系统的心路历程,请移步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293058-1-1.html。这个帖子发了已一年有余,期间小弟的认知发生了一些变化,pc系统亦做了相应的调整。鉴于个人专业水平及经验、认识上的不足,难免会有偏颇、疏漏,甚至谬误之处,请烧友指正!在这里小弟写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读者诸君或批评,或指正,或嘲弄,小弟则需而取,小弟不需要的则按例奉还。
对音响系统的三言两语:
1. 音响系统的基础:纯净的电源供应、适当的避振处理、合理的声装(空间处理)。有条件的烧油,这个三个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2. 建立正确的听音观,熟悉和认识什么是真实的声音。这就要求烧友多听多看,有条件的还是多听现场与烧友们要勇于和善于交流。在对声音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听音喜好和环境特点,对音响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自身的偏好和需求。
3. 音响系统的技术准备:包括声学知识和增进对音响器材的认识。
4. 科学合理的器材搭配。对于预算充足的烧油,能一次性的购入经过验证的整套器材是一件省心省力的好事。但多数烧油没有这个条件,器材搭配的合理与否在音质上可以有天壤之别。只能多交流,多总结,多学习。
5.音响专线 音响专线不管有没有条件,一定要拉一条。有条件的就拉三条或更多,一条给音源,一条给后级,一条给数字设备。个人感觉音响专线是所有音响器材及附件中性价比最高的。没有之一。

pc做转盘的一些看法 首要的要强调一下供电环节,电源要干净 强劲;
其次系统配件尽量简化,以降低供电负荷和减少对电路的干扰。任何配件的加入都会改变pc系统的电气参数,对声音产生影响。
第三做好避振。

1.界面

pc系统做音源,很多人认为是数码声,声音密度低,欠凝聚,声音干 硬  尖 刺。这个几乎是普通pc的通病。虽然pc有这些缺点,但由于pc具有普及率高,获取音源文件方便,功能强大易拓展的优势,很多人仍然在使用她。这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界面,就部分的解决了pc数字输出的噪声干扰和jitter问题。设计优良的数字界面备有隔离电路,隔离pc系统传来的噪声,重建时钟信号。有了数字界面的加持,pc的数字信号输出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优秀的界面,例如weiss int204,Audiobyte Hydra等等。小弟曾经使用过weiss int204,这个界面设计优良,具有很高的素质。跟之前曾用过的雅典娜相比,素质有全方位的提升。当时小弟用的解码器是hilo,也加持了线电。weiss int204上去以后,系统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提升非常明显。再后来解码器换成weiss dac202,int204仍有非常好的发挥。一些高班的解码器,也内置了隔离和时钟重建的电路,这一部分虽然没有单独数字界面做得那么精美、完善,但改善幅度也是很明显的。等解码器升级到bricasti m1,int204加持上去,声音变得有些奇怪了,weiss的精致细腻的声底宛如出水芙蓉,碰到孔武有力的美国大兵,呃,交流大概出了点问题。于是出了weiss int204,虽然有些不舍。
2.电源
我个人的体会是,pc的声底大体上取决于电源的素质。鱼大的pc大致走就是电源调音的路子,在pc的配置上尽量简化,以降低系统配件对电源特性的影响。因此鱼大专机的声底比较有模拟味,没有普通pc的数码声。一般的开关电源,就是典型的数码声,三频分布偏上盘,高音彪的比较高,有尖刺 生硬感。线性电源的声底相对厚润,三频有健康的形态,中低音扎实有力,高音收得住,具有不错的听感。为了求得一款好电源,小弟尝试了多达十余款电源,从巨型的菊水 安捷伦到小型的专供的线电 开关电源,折腾的稀里哗啦。但线性电源在响应速度上还是有自身的短板,尤其在供应cpu方面。因此线性电源一般还需要配合dc-atx模块来使用。开关电源不是不好,而是高质量的开关电源很贵很贵,而且也不容易找到符合atx规范的开关电源。如果喜欢用开关电源,建议寻找以前的服务器电源或者医疗用途的开关电源。这些开关电源比普通的pc电源具有更佳的质量。
3.机箱

前面有讲到,避振是音响系统的基础工作。对一台专机来说,一款兼顾自然散热和避震的功效的机箱是必不可少的。国内的机箱主要有金版、NEO、STREACOM、HDplex等。价位在4k-2k不等。机箱应标配cpu散热模块,个别还配有显卡散热模块。机箱应当采用热管散热,尽量避免使用风扇,以避免风扇的高频干扰和振动。
4.主板
个人认为主板是专机的灵魂,主要作用要承担cpu、内存、ssd、显卡等组件的重量,要保持较好的刚性。主板的避震是专机避震的基础,专机的避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避震。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电力供应,主板要具有强劲的供电能力,cpu的电力消耗的动态比较大,要求供电具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和充足的功率储备。主板推荐华硕的ROG系列,在bios中有若干关于电源的调整选项。
有些烧油就用普通的pc机箱,然后在机箱内侧板上贴上避震板。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机箱尽量选扎实一些,侧板一定选厚一点的。
5.内存和存储设备

从本人的实践来看,内存对pc声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台湾和国内的专机爱好者来看,采用尔必达极品颗粒的内存是首选。可惜这种颗粒的内存多发布于2010年前后,定位是X59平台的顶级货,海盗船的红梳子,金士顿的兰梳子是主要代表。型号多数是2g*3,常见的型号是2000c7,2000c8,2133c9,2200c9等等。
存储设备,一般建议采用ssd,一则功耗小二则无振动三则供电干扰少。ssd的声底比较干净通透自然,如果系统的声底欠厚润的话,可以考虑低速的ssd,如intel x25-e的ssd。也有爱好者喜欢用传统的hdd,认为声底比较扎实厚润,但是我能说这有点hufi的倾向么。
6.系统优化
操作系统对声音的影响还是蛮大的,AMEX总曾经总结了各个操作系统的声音特点,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参考。另外mac系统的声音较win系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有人可能要提出异议了,认为这是玄学。数码产品的固件就是一个小小的操作系统,固件的升级带来性能的提升,这个例子比比皆是。
7.板卡等附件
我开始的时候曾经使用过很多的附件,这些东西多数是针对pc某个环节的加强版。加上去肯定会有变化,但放在音响系统的大框架下面,要审视一下,这个改变确定是有益的吗?听觉这东西本身就不靠谱,我的建议是慎重考虑。在音响系统的大框架决定以后,再回过头来调整这些小附件比较好。否则是改变还是改善还真的难说。

8.机内线
pc主机内的电力供应都属于直流电的范畴,机内线有必要用发烧线吗?个人的实践结果认为还是要的,在电线越长、机内附件越多的情况,机内线的影响就越大。机内线有单晶铜、银线、卡达斯黄金比例线、镀银线等等。
9.机内电磁处理 pc机内的电磁环境是相当恶劣的,高频干扰比较多。采用一些吸波材料来吸收电磁波是一个不错的办法。3M的吸波材料在台湾和国内都被普遍采用。其实机内的电磁处理,很多音响设备都是做过的,在设备的外壳内外侧板上涂上特殊涂层,以达到吸收电磁波或屏蔽的作用。
10.系统地线
有一条接地良好,没有串扰的地线是发烧友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个人认为地线的质量和纯净的电源供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音响设备的接地,也要遵循供电接入的原则,即大电流设备和小电流设备尽量分开,数字设备和模拟设备尽量分开。有一点需要注意对地线敏感的设备尽量接在地线的梢端,可以减少不同设备地线的串扰机会。
遗憾的是对多数烧油来说,地线往往不够干净。尤其是对高龄的房屋,地线的接地往往因为锈蚀、接地工艺处理不良等原因导致接地电阻增大,甚至失效。这种情况下,地线的串扰噪声不能及时导入地下排泄掉,此时地线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线。这种情况下,地线不接的效果肯定要好一些。
有些烧油干脆不用地线,而将音响系统的地线接入自来水管路或者供热管路。这个方法效果大小,取决于接地点是出于管路的梢端还是末端,通常梢端具有较好的效果。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自制地盒,也有不错的效果。但需要注意除非在电力地线失效的情况下,否则不建议断开电力地线。






点评

支持分享,请罗列一下配置.  发表于 2016-2-26 21:11
蛋才是生命 发表于 2016-2-26 09:15:38
看看这么烦。还是听cd算了。佩服
qdfls 发表于 2016-2-26 09:17:33
本帖最后由 qdfls 于 2016-3-3 08:52 编辑

具体配置:电源:西蒙银牛300w通过G大DC-ATX供主板,200w单供CPU。
机箱:NEO全铝铜管散热机箱。
主板:华硕ASUS ROG M7F
CPU:intel 4790k
内存:金士顿2133c9,海盗船2000c7
硬盘:浦科特M6E 512Gx2,双盘双系统
机内线:卡达斯黄金比例线
吸波材料:3M G5050


空壳 发表于 2016-2-26 09:23:14
好贴学习。。。楼主贴发在俱乐部比较合适^一^
sc1991130 发表于 2016-2-26 09:58:03
好复杂,也好详细,支持楼主折腾,感觉开始选择了pc就是一条不归路啊,哈哈,以后有条件了我也来跟着楼主的步伐。
zjize 发表于 2016-2-26 11:41:28
真够麻烦,LZ有没有对照过同等价格的CD机或数播呢?
反正我是不会用电脑来发烧的,光里面的干扰,我就怕了。
zjize 发表于 2016-2-26 11:44:35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6-2-26 11:46 编辑

LZ有没有想过,光风扇的声音,电脑的都大得要命,稍安静点就听得见,这个咋办?

点评

这是20年前的pc观  发表于 2016-2-26 17:57
空壳 发表于 2016-2-26 12:20:44
zjize 发表于 2016-2-26 11:44
LZ有没有想过,光风扇的声音,电脑的都大得要命,稍安静点就听得见,这个咋办?

楼主pc无风扇  
qdfls 发表于 2016-2-26 12:30:45
本帖最后由 qdfls 于 2016-2-26 13:42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16-2-26 11:41
真够麻烦,LZ有没有对照过同等价格的CD机或数播呢?
反正我是不会用电脑来发烧的,光里面的干扰,我就怕了 ...

对比同价位的cd机,输出接解码,我只能说pc不会输。对比德国某款专业cd机,二手价值2w左右。

点评

厉害!  发表于 2016-6-25 10:49
zjize 发表于 2016-2-26 12:47:51
qdfls 发表于 2016-2-26 12:30
对比同价位的cd机,输出接解码,我只能说pc不会输。

哦!这么说要恭喜啦!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2-26 13:40:09
这折腾得,比玩黑胶还麻烦
reedliao 发表于 2016-2-26 14:01:44
总觉得pc比lp更复杂麻烦,于是还是上了lp
the6world 发表于 2016-2-26 14:34:08
我自己DIY的高配置电脑就可以满足我了,折腾无止境~
weiweihey 发表于 2016-2-26 17:10:28
楼主最终是买了组装好的某大专机还是自己DIY的专机?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16 20:42 , Processed in 0.080479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