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8|回复: 15

我所知道的客观盲听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2-14
发表于 2012-2-20 2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首先,在盲听的时候,要将更换器材前后的声音响度,通过测试仪器调成一致。

大部分发烧友这部分工作都是靠耳朵做的。然而,每个人的耳朵对于声音的感知力不同,比如你经常在80分贝的音量下听歌,如果盲听的时候音量平均在50分贝,这时你很难去分辨声音的细节。反之亦然,经常习惯小音量下听音的人,在大音量环境盲听很快就会出现听觉疲劳,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对不同人的人耳进行测试,然后得到一个相对大家都能接受的响度范围,再进行盲听。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高频亮丽了,低频下潜深了,声场拓宽了,其实仅仅是音量大了,我在音响展上曾经遇到一个展商展示自己咸菜,说能提高素质,后来他在换线的时候偷偷的将功放的旋钮拧大了些,因此大家都觉得声音变好了,至于他的咸菜真正有何功效我是无法知道的。因此,统一响度这个过程十分必要。

2.盲听一定是要借助一些音频测试仪器或者软件的,比如白噪声发生,扫频信号之类的,如果人们听起来觉得超低频部分下潜深了,凝聚力更大了,但是在20~40hz这一频谱范围内播放信号,通过凝听发现并无变化,这种结论是有待考证的。

对于经常听到的,jitter大,jitter小的问题,prism sound也有响应的器材用于测量,如果产生的jitter没有到达影响听感的地步,那么说差别很大的应该是其他的问题。


至于说脚钉,神石能对音箱起到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xtz房间分析仪进行分析,“背景变的漆黑,声音变的安稳”很可能是驻波点减少的缘故,这种变化如果真的非常明显,在曲线上也是一目了然的。

3.科学的玩hifi,比单纯靠盲听要准确,客观,当然也需要很多相关知识。所以并不鼓励所有发烧友都这么玩,但是通过这些方法确实可以得到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我也见过老烧用房间分析仪分析驻波点,然后用调音台加以补偿的,没有靠昂贵的线材和脚钉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声学效果。

听感之间的争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都是主观感受。单纯的数据,尤其是用不科学的方法测试出来的更说明不了问题。所以应该用相对科学的听感和数据进行实践。

我自己也是新手,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谅解。

[ 本帖最后由 兼听则明 于 2012-2-20 23: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55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2-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1万

帖子

10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4
注册时间
2011-10-10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12-2-22 01: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的博客好……尤其是引用的那个
HIFI→HUFI→HUEND→HUESTED→QUESTED→多媒体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8065

帖子

12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2-2-22 09: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顶起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3911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9-3-1
发表于 2012-2-22 13: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
Denon 5910+Lavry DA10+rpx33+RS1i/K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05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8-10-30
发表于 2012-2-22 14: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引博客很好,想到一个词”醍醐灌顶“;又想到一个词”拨乱反正“。

[ 本帖最后由 Xanderway 于 2012-2-22 16: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3948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8-4-24
QQ
发表于 2012-2-22 14: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转一下:

  前些日子在《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能听出区别吗?》文章中提到了音质问题,而音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指标,还包含很多别的。这篇杂谈即针对音乐爱好者以提高音乐鉴赏力,也针对做专业的人以探讨不同的音乐美学。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对“发烧友是否是听音乐的最高级别”此类问题存在疑惑,那么就有必要看看。如果你是专业音乐人,对录音作品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听感存有疑惑,那么也有必要看看。
  HiFi的全写是High Fidelity,意思是“高保真”。平常所说的音响“发烧”就是指的这个。之所以会有这个词汇,是因为自从录音技术诞生那一天起,就存在一个录下来的声音与真实听到的声音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夏季的那些惊天动地的电闪雷鸣,你曾经在什么音响设备上听到过完全乱真的吗?如果这个例子你感受不深,再想一想,你的对面有一个人对你唱歌,你被这歌声感动了,赶紧拿话筒录了下来,再从音箱上回放这段音频,你能听到与刚才完全一致的感觉吗?好了,不知道也没关系,答案是:不能!这是因为器材所限,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克服这个障碍,尽管全世界的工程师和录音师在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但结果仍然是不能全等,只能相似。鉴于这个原因,音响器材和录音器材便有了“高保真”这个概念,它的实际含义是“与真实世界的声音高度近似”。当然,无论多么“近似”,都不是“相等”。
  说道HiFi,必然要提到“发烧友”。所谓发烧友,是指那些不惜重金去竭力追求更加真实完美的声音再现的人们。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概念,初衷是好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发烧友们追求到的声音只是“理想中的”声音,为什么说仅仅是“理想中的”呢,因为很多人从未在现实世界中亲耳听过那些声音,所以也从未有机会去验证到底是否真实。那么,实际上的结果是“喜不喜欢”,而不是“真不真实”。再加上人脑相对于电脑是一个模糊地集合体,人脑本身很不精确,同时每个人的听力也不尽相同,另外还有某一时刻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还有每个人所不同的阅历、性格等众多因素,最终,即便是“理想中的”声音,其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于是,在发烧友的圈子里,争论是永无休止的。
  举个例子,评判一张交响乐的CD以及回放器材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尽可能再现音乐厅现场,让听者犹如身在音乐厅的座位上现场聆听。话虽这么说,而实际情况呢,有多少人去过音乐厅呢?我想,即便是发烧友,经常去音乐厅的人也是少数,再说,很多乐队不在国内演出,难不成还经常去国外音乐厅?没去吃过正宗粤菜,就说自己胡同口的粤菜馆很正宗,你信吗?所以啊,到最后的结果往往只是“喜不喜欢”,而并非“真不真实”。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友是很令人敬佩的,他们对硬件(器材)和软件(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涉猎很广,而且审美能力颇高,只可惜,这类人太少了。爱吃猪肉却只见过猪跑的人还是大多数。
  人的因素就不多说了,再说说器材吧。放音器材分很多级别,一般说来大致有:民用级、专业级、HiFi级、监听级、广播级等。每一个级别都与其对应的行业有密切关联,万能的播放器材应该说是不存在的。比如说专业级,这种器材比较多的适用于现场演出,功率大,声音猛,但太猛的声音不适合表现过于细腻的内容。有如监听级,这种器材追求的是精准,让坐在它面前的人准确的听到所有细节,最大限度的保证不出差错,但也由此而带来了声音美化不足的缺点。至于HiFi器材,则是尽可能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去美化某些声音,比如人声,有侧重的去设计电路和芯片,美化这个频段,让歌声听起来更油润。但不同的音乐风格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HiFi器材分很多类,要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挑选器材,单单追求高价格和高档次是很外行的行为。
  好了,简单总结一下HiFi,原本的意思是“保持高度准确真实”,不过,现在的大量HiFi产品追求的是“尽可能好听”。
  该说说LoFi了,如果说HiFi是保真的,那么LoFi就是失真的,如果说HiFi是纯净的,那么LoFi就应该是污浊的。LoFi的原始起因是因为在早年间,因为录音器材的技术局限,使得录制的音乐有很多的缺陷,比如噪音、交流声、黑胶唱片的噼啪声等等,这些原本是录音师非常痛恨的东西,但由于其中的大量音乐作品本身实在太优秀了,即便是有各种录音的技术缺陷都难以遮蔽这些作品的光芒,以至于久而久之,人们便爱屋及乌的连这些缺陷也奉为经典了。就如同秦朝文物上的铜锈那样。到后来录音技术逐步克服了很多很多原来的缺陷,使得保持声音的纯净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有人偏偏不喜欢,于是人为的在其中加入各种“缺陷”,比如前面说的噪音、交流声、黑胶唱片的劈啪声等等,使它具有某种“年代感”、“文化感”或者“沧桑感”。很快,这种思路大受欢迎,以致于形成了很多LoFi大师。在欧美的流行音乐当中,LoFi思路几乎无所不在,尤其是与“街头文化”有关联的,比如HipHop、RAP等等。
  还是用实例来说明一下吧,这是一个正常听感的文件
  然后,我将这个文件做了简单的LoFi处理
  回头再看看前面的图片,最左边的就是LoFi的意思啦,简单讲就是仿旧、做旧,复杂一点讲还包括叛逆、另类等等。
  LoFi 是根据HiFi 这个词衍生出来的,虽然LoFi 是一个音乐专属的名词,但这种美学概念却绝非音乐专属,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我们去商场,经常看见化妆品柜台的大幅漂亮灯箱广告,把一个大美人拍的玲珑剔透,毫发毕现,那就是HiFi 美学;当去到服装区,看看那些破旧不堪的牛仔裤,就找到了LoFi 美学。
  接下来说说第三种:Vintage。恐怕这是第一次有人将这三个词汇放在一起来说。Vintage的原始意义是指经典流传的,年代久远的,极具珍藏价值的等等,但也像HiFi这个词汇一样,已经演变了很多别的意味了。就用摄影来举例吧:HiFi 的摄影用昂贵的器材追求准确的色彩、丰富的细节;LoFi 的摄影则用极为廉价的漏光的破相机和过期的胶卷来追求一种非现实的、叛逆的视觉体验,说到这里你能想到那个词汇吗?—对了,就叫做LOMO。不过呢,也有很多人将原本很精致的画面有意做成很破旧的样子,这也属于LoFi 美学的摄影;那么Vintage呢?很不幸,想清楚而简单的说明白这个词汇的现实意义,并不容易。这样吧,我用对比的方式来说。
  •   如果说HiFi 的感觉像瑞士名表,LoFi的感觉像Levi’s。
                那么Vitage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纯棉圆领衫,甚至是手工缝制的而且已经洗的微微泛黄。
  •   如果说HiFi 努力想做上流社会,LoFi 努力想做叛逆阶层。
                    那么Vintage就是一位中庸淡定而低调的学者。
  •   HiFi、LoFi 都是体现在音乐音质和音色上,基本是一个技术词汇。
                    而Vintage只有一部分属于音质和音色的技术范畴,而更多的一部分属于美学意义。
  •   HiFi、LoFi 都是因为器材的原因导致了对不同声音风格的追求。也就是说他们原本都是器材的结果。
                    Vintage不太考虑器材因素,它要的是音乐本身。用不同的器材回放,差别也不会太大。
  另外还有一些特点:Vintage这个词汇出现在古典音乐中的次数相对较少;Vintage有时候与HiFi 界限模糊,比如HiFi 的爵士乐;只要是Vintage的,大多都至少是HiFi 的;由于年代久远而音质不佳的,不属于LoFi而属于真正的Vintage,也就是说LoFi是故意做旧,而Vintage是真正的陈年XO。绝大多数的经典流行音乐风格基本上都是很Vintage的。Vintage不拒绝电子乐器,HiFi则很忌讳电子乐器,Lofi几乎离不开电子乐器。
  具体的,近几年比较火的小野丽莎就是非常Vintage的,大多数爵士乐类和不插电类,也都比较Vintage。年代久远的所有经典录音版本自然也都非常Vintage。
  前面说了,Vintage有一部分意义是纯技术范畴的。从音质音色上来讲,它与HiFi同样追求高品质音质,但区别在于,它不会盲目夸大不必要的声音细节,而是以音乐内涵为最终服务目标,甚至为了音乐性不惜容忍一点轻微的技术缺陷,这也与“手工制作”和“工业批量业生产”的价值观一样。而HiFi的最终目标往往是某些技术指标,例如动态范围、频响宽度、声场宽度等等。
  当然,将音乐分为不同类别和范畴,这仅仅是一种语言约定,而语言面对音乐又总是苍白无力的。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音乐是无法分类的。我们只能说它可能偏这边多一些、偏那边少一些。
  好了,估计我也大致说清楚了,你喜欢哪一种?试试来回答我设计的这个小测试。
  假如,你正在追求一位梦中情人,你会采取下面的那种方式给她送去问候?
  • A     打电话给礼品公司,让他们给她送去99999朵玫瑰
  • B    每天至少发一条短信,献上从不重样的甜言蜜语
  • C    用中学时代曾用过的钢笔,在暗花信纸上给她写情书
  呵呵,简单吧?答案就不用说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2-19
发表于 2012-2-22 14: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诶,我师傅跟我说,正确的听音测评必须是盲听。
有些人甚至把对于两个星期前的记忆去和当下在听的耳机做对比,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1万

帖子

10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4
注册时间
2011-10-10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12-2-22 16: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应该转载这段……


有网友来信讯问,网络上的各种不同音频格式(mp3,APE等),究竟有什么区别。信中提到了5个问题,我先逐一解答,然后再做补充。


对于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音频文件,比如mp3与APE
1)是否能一耳听出?
答:对于大多数人,不能。
2)是任何人都能听出区别?还是像你这样专门搞音乐的人才能听出?
答:很难讲,要看什么样的听音器材。即便高档器材,大多数人也未必听得出区别。
3)我是在电脑上听音乐,听不出区别,是不是要在专业音响器材上才能听出?
答:是的。准确的说是”监听器材“。
4)录音棚里用啥格式录制的音乐作品?原始音频格式是什么?
答:录音棚里要分不同的工作站软件,不同软件录制的格式是不同的,最原始的录音格式有WAV、SD2、AIFF、以及它们的变种。
5)您电脑里大部分音乐是啥格式?
答:我的工作文档基本都是WAV和AIFF。若是用于欣赏的其他音乐成品,那么CD和mp3各占一半。
好,问题回答完了,我再补充说明一下什么是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对音频文件进行压缩,其原理就等于将“1+1+1+1+1+1+1”直接写成“1×7”,等播放的时候再将这个算式还原成原始方式。但是,刚才这个算式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音频采样点的实际数据比较复杂,会在小数点之后留下很多位数,就类似像“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样,所以,以简化算式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海量数值,其压缩效率并不高。比如说APE的压缩格式,虽然是无损的,但是压缩效率不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有人将小数点后进行四舍五入,变成了”3.14“,这就是有损压缩,也就是mp3、mp4等。当然,具体工作方式远比这个复杂,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例子。
那么,小数点以后的许多位数被舍弃了,具体到听觉上,究竟有多大损失呢?答案是:尚可接受!
人类的听觉毕竟是有限的,在原始高规格录音文件中,其实包含了大量人耳难以察觉的“无用”信息,有损压缩首先就是对这些信息下手,不让它们过分占用空间,然后,对那些人耳虽可以感受但相对比较迟钝的信息也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限制。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普通听音乐的人,一般160K以上的mp3音频文件在实际听觉上损失并不大甚至根本难以察觉。其实,播放器材的损耗很可能大于有损压缩的损耗。当然,这里指的是普通听歌的人,对于专业人员,CD的音质都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你只是普通爱好者,听音乐用的也是普通家用器材,我给你的建议是:不必为此烦心,128K或者160K甚至320K的mp3文件,绝对可以满足你,放一百个宽心。
如果你是中级爱好者,听音乐的器材也花了一两万了,我给你的建议是:高品质mp3依然很有意义,虽然CD碟是必须的。另外,别再为此花钱了,不要过多听信发烧友们的忽悠。除非你想做家庭影院。
如果你是高级爱好者,听音设备已经10万元以上,我给你的建议是:少听CD碟,要听至少DVD-AUDIO。最重要的是,该醒醒了,你在你的设备上听到的声音并不是我们在录音棚中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尽管你可能认为它更好了(这是有可能的,HiFi器材更讨好耳朵)但它跟录音棚中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跟录音棚里同样的声音,请使用监听器材而非HiFi器材。
最后,说几句关于音质好坏的不同思考。对于音乐的本质来讲,通常环境下,播放质量的高低与音乐的内涵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段音乐因为播放质量欠佳而失败,那么,毫无疑问,它原本就是一段失败的音乐。所以,作为听众,我希望你是一个听音乐的人,而不是一个听声音的人。当然,对于一些特殊专业的人,比如录音师、扩音师等,他们是靠声音吃饭的,他们连CD光碟的声音都是不能接受的,对于听音器材更是苛刻到“令人发指”。他们是对的,这是他们的职业使命。不过,作为普通听众,我不鼓励以他们的盲目的追求音质,那会让听音乐的乐趣大减。但话又说回来,毕竟音质是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摆正主次关系,做个懂音乐的人,追求音质才有意义,也才值得大力提倡。
补充:回答【水木莅临】在留言中提出的问题:
  • 不同的播放软件解析声音的能力是不同的?答:很不幸,是的,虽然理论上是不应该的,但事实上不同播放器并非都那么规范。民用播放器自不必说了,即便是录音棚专用的音频工作站,不同软件的播放声音也是不同的。
  • 声卡好坏影响声音还原能力?好声卡好在哪些技术指标上呢?答:声卡对声音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硬件(芯片等)和软件(驱动),同一块声卡用不同版本的驱动,声音也会有区别。声卡的好坏,对声音还原能力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好声卡最大优势在于声音频响的平直,比如说就像一面好的镜子,照出人来没有任何变形,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另外一个关键指标是性能,由于最终输出到音箱的(电流)信号是模拟的而非数字的,这里面就存在很难人为控制的电气性能问题。对于专业级别的声卡,出了前面两项要达到苛刻的标准以外,还有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延迟。只是这项指标在民用领域没多大意义。对于大多数网友所用的板载AC97声卡,数字方面的技术指标倒也不是十分山寨,但电气性能指标却是相当令人沮丧的,只是它实在太便宜了,大家谁也不好意思说人家太多的不是。至于后来的AC97 HD,我没仔细研究过,印象中理论指标还是挺高的,但,电脑板载这种工作方式从根本上限制了它的电气性能指标,所以,不要奢望它会给你纯净的声音。不过,话又说回来,器材这个东西没有止境,一般情况下够用就好,除非你是烧友。在家一般用于上网、听歌、玩游戏,板载声卡也未必就是垃圾。我玩游戏的电脑用的就是AC97。不过,如果你已经开始注重音质问题了,这是好事,说明你听音乐又上了一个台阶。那么,选一块1000左右的声卡,配一对三五千元的音箱还是有必要的。
  • “声音劈了”的专业解释答:一般行内用语是说“破了”。数字音频承袭传统,用衰减方式来为音量做计量,最大音量为0db,超出0db的声音,就算是“破了”。专业术语叫做“过载”,就像摄影中说超出最亮的地方叫“过曝”。对于过载现象,不同的播放器应对方式是有区别的,有的反映强烈,有的则比较迟钝。迟钝一些的播放器可能会不易察觉,这也可以认为是软件对于过载的承受能力,当然,这也与声卡有关。在专业声卡上,对于过载的承受能力是板载声卡的十几倍甚至更高。当然,如果音频文件本身就已经是过载状态,那么其他任何手段都是无能为力的。
    在问题原文中提到的关于《烟花三月》音乐中的过载现象,不排除由于压缩mp3的有损处理而造成的文件缺陷。
再一次更新:为什么0db是最大声音?
音频设备中用于控制音量的电路是一个衰减电路,所以,音量控制用的是衰减法,而不是增加法,“开大音量”实际上是在“减小衰减”,当衰减值成为0的时候,自然也就是最大了。这种表示方法是有别于声音分贝的计量方法的。(下图中红色箭头的例子)

继续补充,回复留言:
neturalyu留言写到:
博主似乎没有提到SACD? 个人认为听感上强过DVD-A许多另外我觉得无损与有损是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即使当时设备有限,听不出细微的差别,但是用audition之类的软件查看光谱,很明显的会被削掉很多的高频,所以说总归是以后再编辑或是转换都会产生更大的损耗,心里也不舒服。再者160kbps以下的mp3即使是普通家用设备也是明显能够听出差别来的,mp3我能接受的最低比特率为192kbps VBR(lame VBR V2).至于要听出无损与有损的差别来,也不需要几万的音响系统,几千块的耳机系统足矣。还有家庭影院的概念似乎和高保真音乐概念的出入也很大,个人觉得 不太合适把比方用在这里。
首先,谢谢参与讨论。如果这个话题不在我家,而是在其他网站,我会退出讨论的,但是,在自己家就不得不说了。
关于SACD的问题,事实上它在商业上已经是个失败的产品了,虽然技术上很出色。同时它的受众群是很窄的,所以不提也罢。
“我觉得无损与有损是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这句话我很赞同,不过,所谓“态度”的内容或许有所不同。你是强调的态度,而我是宽容的态度。至于说到audition这样的软件,专业录音领域是不会使用的,更不可能用有损压缩过的文件做任何编辑,进而再一次压缩编码。
至于192k以下的压缩音质已经不可接受,这个因人而异吧。每个人的听力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个人的视力不同一样。就说我吧,我的视力差不多是2.0,普通LCD对于我来讲,像素点看的清清楚楚,文字总是有锯齿,所以我一直追求超小点距的显示器。而事实上,极少会听到有人抱怨主流LCD的点距太大,即便在专业设计的领域,大多也是使用主流点距的显示器。所以,这个不太有代表性。
如果纯粹考虑音质问题的话。这应该是个老生常谈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啦。音质属于“形式”的范畴。比如欣赏一幅画作,我并不会因为印刷质量不够顶级而放弃欣赏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既然没有机会去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原作,那么对于其印刷品的质量较真,也就适可而止的好。
把音乐进行录音,等同于将绘画进行翻拍,连赝品都够不上,所以我说适可而止。除非去看原作,或者科技进步到我们可以完美再现音乐厅听感。这也是前面我说“宽容”的由来。
说到用几千元的耳机能听出差别,其实,不用几千元,给我几百元的耳机就能听出,但是,耳机是不能作为监听标准的,虽然监听器材中有很多昂贵的监听耳机,但它只能是监听设备中的辅助器材。
最后说道高保真器材和家庭影院这两个概念,我提到了一两万这个数目,从价格上说明够不上高保真器材,只能是家用电器类的家庭影院,所以也不算是不合适吧。
说到这里,好像你说的每一条我都不同意,非也非也。追求完美无罪,追求完美音质更是我所希望的,只是,如果形式和内容不能两全,应以内容为先。不要因为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因为上面字体不够工整而觉得诗歌本身失去了价值。你说是吧?!

[ 本帖最后由 amex 于 2012-2-22 16:46 编辑 ]
HIFI→HUFI→HUEND→HUESTED→QUESTED→多媒体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6

帖子

1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8-8
发表于 2012-2-22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55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2-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谢谢辛苦的转载以及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2-2-23 1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是高级爱好者,听音设备已经10万元以上,我给你的建议是:少听CD碟,要听至少DVD-AUDIO。" 这都是啥建议啊!DVD-Audio都已经死翘翘了,还建议?大概是很老的文章吧。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556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2-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2-23 10:43 发表
"如果你是高级爱好者,听音设备已经10万元以上,我给你的建议是:少听CD碟,要听至少DVD-AUDIO。" 这都是啥建议啊!DVD-Audio都已经死翘翘了,还建议?大概是很老的文章吧。


2009-03-01的文章 确实老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2-2-23 11: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2-23 10:43 发表
"如果你是高级爱好者,听音设备已经10万元以上,我给你的建议是:少听CD碟,要听至少DVD-AUDIO。" 这都是啥建议啊!DVD-Audio都已经死翘翘了,还建议?大概是很老的文章吧。


最大的问题是,老录音几乎都没有DVD-AUDIO
10W的器材买来是听音乐的不是听音效的,连这点都没搞清楚,还乱给什么建议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9-24
发表于 2012-2-23 2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算盲听,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1 01:42 , Processed in 0.107696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