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Garbarek介绍:
在爵士乐的国度里,向以美国爵士乐为主流,几乎在十九世纪爵士乐形成就一直主宰□整个世界爵士乐的潮流与发展。
然而,自二次大战,前卫爵士(Avant- Garde Jazz)和自由爵士(Free Jazz)的兴起,逐渐改变了一直单向发展的美式爵士乐模式,欧洲人开始思考美式爵士乐以外的新式爵士乐之可能性。 一种起用欧陆民谣和当代正统音乐融合美式爵士音乐即兴技巧的「欧式爵士乐」开始萌芽,1969年成立的「欧式爵士乐工场」ECM是界定二者分别的一个分水岭, 色士风手Jan Garbarek,就是ECM第一个被赏识及罗致旗下的乐手,亦是现今欧陆爵士乐(或说ECM爵士)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
音乐思维受Coltrane影响
Jan Garbarek的音乐思维相当受已故的Post-Bop/Free Jazz/Hard Bop色士风大师John Coltrane影响,故此在基本风格上他是属於Post-Bop类型, 早年的作品如《Afric Pepperbird》(1970)、《Sart》(1971)、《Witchi-Tai-To》(1973),不多不少都有点Coltrane的影子,那种带有前卫爵士和自由爵士元素的演绎手法,强烈涌现,挥之不去。
但他很有创意,作品颇具个人色彩,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他总共推出过近四十张个人或组合形式的唱片,这系列作品在日渐淡化的Coltrane影子下,强烈显现出一种根自欧陆,特别是挪威民谣的北欧民族情操与文化面貌, 作品如《Belonging》(1974)、《Dis》(1976)、《Photo with Blue Sky, White Cloud, Wires, Windowsand a Red Roof》(1978)、《Folk Songs》(1979)、《Paths, Prints》(1981)、 《It's OK to Listen to the Gray Voice》(1984)、《Star》(1991)、《Officium》(1993)、《Rites》(1999)、《Mnemosyne》 (1999)均是一撮渗□浓郁欧陆色彩的爵士作品。
尤其愈后期的作品(指八十年代中至今)愈鲜明突出JanGarbarek那种北欧情怀的山脉爵士(MountainJazz)式的印象,我们可在其中清晰地感受到,JanGarbarek手底下创造的音乐世界,是融合了大量挪威民谣元素及北欧民族气息的欧陆爵士作品, 在音乐取向和结构上与美国黑人的热爵士乐有颇多迥然不同之处,美国爵士乐是以大量即兴演奏以营造一种狂热的情绪,当中的Blues、Swing、Bebop等元素都颇具情绪的催化力, 而Jan Garbarek的欧陆爵士则以欧陆民谣和当代正统音乐为主要元素,再赋予爵士乐的Post-Bop即兴手法去演绎,美式爵士乐元素起用不多,整体音乐画面因而变得平和、宁谧、秀气而淡雅。 也正因为他的作品如此独特,因而有些评论更将他列入New Age甚至World Music范畴(部分作品的爵士元素确又是相对地少和淡化了), 但无论如何形容,Jan Garbarek均成功创造了一种属於欧洲/挪威人的爵士乐,在音乐史上写下了奇伟的一页。
不会受既定框架规限
他曾这样描述:「我玩奏爵士乐从来不会去追索它的最终含义,因为这只会规限了你对它的解读方式,变了在既定框架中转,这样会永远转不出自己的音乐面貌。」 也就是这样,Jan Garbarek的音乐变得独树一帜,三十四年ECM音乐生涯的历炼与创作及不受固有美式爵士乐型态之规范,就奠定了他成为当今欧陆爵士乐其中一位最有代表性人物。
专辑里面另外两件乐器oud (突尼西亚曼陀林)和tab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