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为围绕法国YBA PASSION 430 MK2这台CD机,所观、所听、所思的终篇。 也借此契机,聊聊从业多年来,对于HiFi与HiEnd的看法,其区别所在,自己的所闻所想等。 前情提要: 篇1: YBA的机器,我一直觉得非常丑,可拿到手后越看越好看,尤其看到屁股时,那种暗里着迷,自我奢华的劲儿,把我吸引住了。 我打入行就知道YBA,因为大家都说它是Hi-End声。但坦诚来说,机器听多了,谁说Hi-End,我第一反应就是打问号,印象中的真·Hi-End并不多。 初尝听音,PASSION 430 MK2确为可闻的Hi-End走向,这让我来了兴致,开始更为密集探究。 篇2: 出于职业原因,经常与品牌方、设计师们打交道,越是Hi-End品牌,愿意透露的信息就越少:要么说些显而易见的通理,要么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裤衩头子一晃了事,要么干脆直言为商业机密。 YBA恰恰相反,虽然暂未与YBA教授本人进行深度对话,但查阅很多类似活动和访谈的信息,发现他对调音秘诀,可谓知无不言。 会从概论解释到原理——音质与机械振动、电磁干扰、电子流动,以及温度的关联性。(背下来) 一整个玄学——科学——玄学的大回路,给到家人们。以至于YBA产品的最终形态,几乎通体涵盖所有“玄学”应用。 YBA所透露的信息,与我自己多年来玩器材摸索出来的经验,非常契合; 很多疑惑得到了解答,也将很多琐碎的经验,得以串联到一起,有了统一的大方向。 当然,PASSION CD430 MK2这台CD机,作为优秀的音源,也让最近各种器材的测试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流畅和愉悦。 此篇3:Hi-End有悔,我要开始扯淡了。 前些天将CD430 MK2搬到了我新建的听音环境。 这个环境是我发烧经验的总成——从专线,到空开、墙插,到面板,线性电源,到插头,到线基,到中间的焊锡,星型接地,摆位精度1mm,甚至承重墙的绝对对称… 对,YBA的这台CD机,从“可以确认是HiEnd音质产品”,各种加持后,达到了“中阶HiEnd音质产品”。 Q1:HiEnd也分三六九等? 是的,器材听得越多,越容易察觉到HiEnd音质门槛在哪里。 个人也会经常提起,器材音质有价位档规律,音质区别会比较明显——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20万元及以上,五个坎。 基本从5万元价位开始,有不错的概率,可以初探HiEnd音质的面貌; 另一方面,5万元以上,到无限贵的价格,其音质差距,不会像价格差距那么大。 这就是常说的越贵越不讲声价比,音质达到一定级别后,越想往上提升一丁点,价格越翻着番儿的往上跳。 这种金字塔模型几乎适用于大多数领域。 Q2:三六九等HiEnd音质,差距在哪里? 大前提是已经具备非常丰富的听音经验,HiEnd差距通常是一种微妙的感觉,而且大概率只有对比后才能察觉——顶级HiEnd音质,听起来是“坐山观虎斗”的; 而初阶HiEnd音质,听起来更多是“没太多兴趣找对比,斗一斗玩玩也不是不可以”。 Q3:HiEnd产品一定很贵吗? 个人角度大概推导了一下数据,只算我认真评测过的器材,以千件数量来估算的话,达到HiEnd音质的同时,还要不贵的话,结论大概为0.2%的概率。 Q4:HiEnd音质是玩HiFi的核心价值? 这类似音频发烧有什么魅力,能吸引爱好者前赴后继,夜以继日坚持玩下去。 我会认为前期是通过更换器材,或是挖掘器材潜力,带来音质变化或提升,会吸引人玩下去; 久而久之,对声音敏感,聆听经验丰富,接触过HiEnd音质,对音质目标要求明确,这种更容易坚持玩下去; 玩器材的,大概率很喜欢音乐;但喜欢音乐的,不一定坚持玩器材,对器材更多是浅尝辄止; 所以在我看来,HiFi一直以来作为小众的兴趣和需求,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被磨灭,生生不息; 正是源自于玩家、厂家,各种从业者们,对于HiEnd音质,矢志不渝的追逐。 称得上行业精神支柱。 (现实层面上的支柱,是其颇为特别和有趣的商业逻辑、属性。) Q5:千金易得,Hi-End难求? 是的,HiEnd蛮魔幻。 甚至打开HiEnd认知这件事儿,都得有时间魔法加持。 记得刚入行那会,参加一次顶级解码器的PK试听会。 现在回想起来,已然不记得试听会的所有细节,忘记了搭配的器材,甚至不记得现场PK了哪些顶级解码器。 只清楚记得一件事儿——Lavry DA2002解码器太好听了,是中关村在线音频事业部老大于梦琦主编的个人器材; 金灿灿的机身也很好看,内部带有主动加热装置,以让其更快进入良好的声音状态; 再比如刚听到荷兰Adagio(后来工程师自立门户了)旗舰Metrum解码器,开声像是朝我脸上吐了一口老痰; 但热机后,那庄重、丰满、浓郁、威严的声音,给我带来的震撼,至今历历在目; 再比如塞尔维亚总司令耳放,那拿捏万物的洒脱音质释放,对耳机的凌驾感,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找到哪个能超越的; 再比如berkeley旗舰参考3解码器,对每个音符游刃有余的内力掌控,诠释任何音乐的轻松自在,只有听过才会认为其20万元的定价,一点都不贵; 到如今感慨于YBA PASSION CD430 MK2流畅、丰盈、鲜活血肉,如画般历历在目的声音呈现方式; 亦感慨其5万元的定价,有时候HiEnd离我们也并非那么遥远… 总之呢,HiFi可以不贵,但HiEnd没什么便宜的概率,贵的也不一定是HiEnd。 顺带一嘴,HiEnd所需要的相关器材搭配、周边这些,往往也都很伤钱包。 即便如此,还需要时间和记忆确认眼神,需要阅机无数的积累,需要丰富的搭配、伺服等精力和经验,甚至自信心、信念、毅力、勇气和悟性…一步步蹚出自己的HiEnd之路。 要么咋说千金易得,HiEnd难求呢,确实是个全方位诱人沉沦的玩意儿。 同时,也建议抱着喜欢就好、量力而行的心态来对待器材发烧。 Q6:HiFi和HiEnd音质的区别? HiFi意为高保真音质,而HiEnd是HiFi的终极。 网上搜一下,发现关心这个问题的爱好者很多,但详细的解答和阐述很少。 一方面,HiEnd音质概念确实抽象,更多是基于大量经验的认知和感觉,文字难以描述。 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业内是有很多前辈、老炮,对HiEnd是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观点的,但碍于对HiEnd世界的敬畏,对人言的敬畏,更多时候会选择谦逊和笑而不谈。 也是最近玩的蛮High,想到了一些阐述的方式,斗胆与大家分享交流: ——HiFi音质就像你去围观歌手大奖赛,你发现很多歌手唱的很棒,某位歌手演绎某高难度歌曲很精彩,大家一起喝彩,一起评判其中的各种细节,分辨优劣。 而HiEnd音质,更类似国家队的职业歌手在演出,无需多虑,忘记质疑,也没有审视常规技巧、曲目难度等细节的必要性,单纯到歌者一心唱,观众只记得好听。 ——听HiFi器材,你会察觉到高频亮或是暗,人声如何,低频给不给劲,忍不住和其它器材不断对比,孰优孰劣。 而HiEnd器材呢,你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去研究音质如何,只会觉得声音好听,偶尔可能担心其它器材有没有拖后腿。 ——听HiFi器材,喜欢将自己熟悉的曲目,反复聆听对比,判断音质是提升还是劣化。 听HiEnd器材听呢,只恨不得把自己喜欢的曲目,重新挨个听个遍,每一曲听起来都和以前听到的不一样,每一曲都觉得比以前好听。 是的,更倾向折腾器材获得乐趣时,器材更偏向于一般HiFi,也确实蛮好玩。 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声音风格的器材,或是HiEnd器材时,亦会在蛮长的时间中,更倾向于听更多的音乐。 甚至出门都会想着早点回家,抱着器材听歌,对好音质心存惦念 。 是谓——音响选的好,老公回家早。 Q7:HiEnd音质的一般特征? 好听不一定是HiEnd,但HiEnd一定好听; HiEnd音质听起来,有超越一般HiFi的声音细节揭示力和表现力,还原感和平衡感; (废话) HiEnd音质听起来,声音更具备乐感,再通俗点叫韵律感,最通俗讲的话,直观上听起来节奏感更好、更稳、更准,声音整体的流畅与协调感,是非常明确的; (和声音动态关联度很大) HiEnd音质对声音画面的刻画更为具象,丰盈立体,活灵活现、质感血色,是谓身临其境的临场感和真实感; HiEnd听啥都好听,没有倾向之说。类似适合听什么类型音乐的评价和说辞,不适用于HiEnd设备。反倒是有个很多人认为虚无缥缈的形容词,更适合评价HiEnd器材的音质,那就是“权威感”; 很明确的,HiEnd音质,无论音量开大扭小,对声音的呈现,都是异常完整的。听起来都是内力十足,游刃有余的,音质表现绝不会因为音量大小而变化; (展会中经常遇到,上一位试听者使用巨大的音量来试听——不够优秀的音质,很容易让听者不自觉加大音量才听起来过瘾,而听觉损伤的神经是不可逆的,久而久之,即便设备具备HiEnd音质表现,耳朵也要与HiEnd告别了。请爱好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觉神经。) HiEnd是我在扯淡,科学HiFi是你的谎言? 可能有人会问,你这通篇看起来没着没落,没有参数,也不提技术。 是的,所以说HiEnd是我在扯淡。 非要说科学HiFi,那也从个人角度,聊一些零碎。 HiEnd品牌,往往确实有自己不可被模仿或超越的技术,也或许有一些不公开的调音小秘诀~ 当技术显而易见,或是技术无法被模仿、超越,他们有概率会申请专利,公之于众~ 有一些特别容易实现,也特别容易解释,但只能通过大量试验,才能发现规律所在的核心调音小秘诀,好像没有哪个品牌愿意完全公之于众~ (这也是很多昂贵又好声,也不复杂的东西,会被大量模仿,但仿不出其音质精髓的原因。) 参数方面,个人浅薄的经验来看,HiEnd器材,看起来好像只有两种答案: 一种会很清楚很严谨甚至严苛地标示出参数,但往往参数看起来挺一般的; 另一种大概是随便标几个参数,这些参数看起来,往往也还是挺一般的; (嗯,我确实还没见过哪个HiEnd器材的参数特别逆天的。) 不过这个问题,在专业录音领域,就相对容易找到答案。专业领域的ADDA类设备中,有公认综合参数最好的品牌——美国的Apogee。 而就事实来看,这东西拿来干活的多,但少见音乐爱好者拿来听歌。 有趣的是,专业领域非常喜欢把玩高失真度的纯模拟类声音器材。 对他们来说,一方面需要了解录音中是否存在明显的问题或瑕疵;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让声音在合理的范围内,听起来更好听(主动加失真)。 顶级参数的产品,最常见于一般的HiFi类产品。 有趣的是,我也确实没在具备顶级参数的产品中,听到过HiEnd级别的音质表现。 如果问这事儿我个人怎么看的话,只能说: 如果是一款参数特别特别差劲的机器,和另一款参数看起来还不错,甚至参数很好的的机器,去比较的话,那确实有挺大概率,会是参数好的那机器,听起来音质更好(主要在解析力、动态方面); 但参数特别差的机器,不一定难听;参数还不错的机器,也不一定好听。 如果说两款机器参数都过得去,不存在跨越级别的差距时,那我看来只能是用耳朵听,结果如何,也更多来自于经验和认知,来自个人喜好和感觉; 并不会觉得参数好一点,音质就一定更好点。 如果说两款机器的参数都是极好的,那还是建议用耳朵多听听,看啥时候能把“脑放”听到自主关闭,就不用再琢磨参数这些事儿了,反正也琢磨不明白。 前两天看品牌方直播,有设计师提到,参数越好,声音越难听; (声音难听,和音质好坏,不是一码事儿哈。) 我觉得他可真敢说,即便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就不敢说。 而其它关于科学HiFi的高谈阔论,我也觉得好看、爱看,想学习。 遗憾的是,每次看到最后的感觉—— 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信。 参数、性能,和音质、听感之间的关系,未探明的因素还太多。 个人理解的话,所谓参数和性能的实际参考价值,实在超不过二成。 到这里,对于HiFi、HiEnd、科学HiFi,想阐述的,暂时就这些。 总结一下? 音乐创作是艺术,舞台音乐厅不插电是艺术,演出是艺术,录音是艺术,后期是艺术,出版发行是艺术,返听还是艺术。 他们整天勾肩搭背,也常常互不理解。 说玩HiFi应该多听现场没错,说玩HiFi和听现场完全是两码事儿,也完全准确。 HiFi高保真就是HuFi高失真,牛X的HuFi就是HiFi本身。 声音可以一脉相承,艺术也可以毫无相通。 归根结底都是自我取悦的方式,人活着图个开心,玩啥都因为寂寞。 自己喜欢的,就是真正的Hi-End。 就拉上多年来还能一起玩的朋友们,与大家的HiEnd,Say个Hello吧~ 后记: 于YBA PASSION 430 MK2,这款品牌次旗舰CD机的把玩心得,最近将其USB部分,做了数据和供电分离,发现音质竟然提升了不少,难免对他家的旗舰CD机产生了一点遐想。 联想到次旗舰和旗舰的区别——次旗舰往往拥有旗舰的主体和灵魂,但细部的处理和用料,可能不如旗舰型号来的更为极致。因而猜想旗舰型号,对USB部分的屏蔽、供电等,会进行彻底的完善。 然而我错了,查阅后发现,YBA的旗舰CD机,确实具备更为极致的细节和用料,类似更厚重的机壳屏蔽,使用更高级的CD Pro M机芯等… 但竟然会为了音质,选择放弃功能性,直接砍掉了包括USB、蓝牙和光纤的,所有数字输入部分。 HiEnd世界的脑回路,好极致,好变态,可是好喜欢。 (笑。) |
zenzenzen 发表于 2024-8-13 16:42
写了那么多 我竟然都看完了
小白 发表于 2024-8-13 17:59
HIFI还是HI END,就是个标签,但有些人在意。就好比所谓中产,也是个标签,有些人就喜欢挤进“中产”,然后 ...
amex 发表于 2024-8-13 18:18
冷知识
apogee的参数属于一般强
hiend逆天参数有的,宝达dcs
dragon 发表于 2024-8-13 18:40
中关村在线竟然还有音频事业部,枪手也要管理啊?
JeromeShaw 发表于 2024-8-13 20:40
本文这个弔首图的作者过来认领了
铭99 发表于 2024-8-13 19:15
所谓Hiend,无法被准确定义,每个人感受也不同。
我理解就两个方向,一个是“无色无味”,追求自然为极致 ...
Sanctus 发表于 2024-8-13 19:50
Hi-Fi,Hi End确实起源于audiophile,但Hi End已经不仅局限于描述音响系统,更多时候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高 ...
泰山神龙 发表于 2024-8-13 20:39
版主这个图片 适用到音响发烧友的比喻很到位 现实确实如此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1 18:19 , Processed in 0.07929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