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耳机俱乐部论坛 首页 评测 耳放 查看内容

从节奏、旋律、交响性认识HD600和AKG240DF

2013-6-19 14:55| 发布者: 耳机俱乐部| 查看: 1556| 评论: 0

摘要: 发布: 2007-3-20 06:37 | 作者: springson从节奏、旋律、交响性认识HD600和AKG240DF上回说到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的低频韧性问题,以及HD600在这方面重播的素质,许多大虾都不以为然。其实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这类型 ...

发布: 2007-3-20 06:37 | 作者: springson 

从节奏、旋律、交响性认识HD600和AKG240DF


上回说到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的低频韧性问题,以及HD600在这方面重播的素质,许多大虾都不以为然。其实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这类型音乐的认识以及它们和器材之间的关系,上文也提到了音源重播低频的若干问题,其实各种音源在重播那种韧性上更复杂,这种韧性很难用言语表达,它所具备得气质是宏厚的、有跳跃性的、收缩自如的、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力,我知道还是无法更准确地表达。总之这种韧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上面两类音乐的质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能驾御得和谐,要知道WADIA把这种韧性甚至带到了它的中频,在中频上器材追求的是什么呢?有经验的发烧友都知道,是密度!到了什么程度才能算有密度呢?刘汉盛曾把棉花和钢铁进行类比,当然钢铁是有密度的,哈哈,可是中频要做到钢铁一样就麻烦了,当然他是在说密度的一种感觉。器材的中频密度很难表达,这一频段最能显示器材的风格。我曾和飘韵论坛的斑竹PURER交流,他说不喜欢WADIA的风格,我说那你一定喜欢MARK,果然如此。进一步的交流中我发现,矛盾还是集中在对中频。记得LDH斑竹曾评价天龙S1的时候,也提到了中频将决定一个器材的素质。总之中频能体现一个器材的特点,一个器材如果说其个性鲜明的话,那它中频一定很有个性。

扯了这么多都不是废话,为下面评价今天的主角HD600和AKG240DF做铺垫呢。下面又是一堆废话,只关心这两个耳机特点得烧友可以跳过去。

我想大家在现场听小提琴协奏曲中和交响乐中首席小提琴独奏时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声音并没有唱片中那么大,甚至解析力那么高,那么清澈,但是却是每个音符却清清楚楚,首席小提琴一点点瑕疵也能闻,每每小提琴独奏的时候我的心都吊了嗓子眼,哈哈,生怕他出错,或者上一句接不上下一句。记得我升级到CD15后觉得小提琴的表现终于可以和现场比比了,可跑到现场,小提琴一出场就觉得,完了,还不成。我一直对WADIA念念不忘就是它表现现场小提琴得感觉非常接近真实,那符合我所要求的韧性,当然这回是中频的韧性。但是听小提琴部齐奏得时候那声音就不一样了,如果说独奏是在刻画一个主题,那么齐奏是在推进主题,是营造一种气氛,也就是协奏。当然表现主题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是一个声部,这个时候往往是其他声部做为协奏。这样就构成了我们说的交响,乐器之间在进行和谐地交流,主角和配角是非常分明的,但是也不能脱离,你奏你的主题我奏我的协奏。协奏的这种推进工作其实是在把握一种节奏,不能让主题脱离整个乐队,应该说是一个乐队的大节奏。贝多芬交响乐中,福特文革勒在把握这种推进节奏上和卡拉扬完全不一样,莫扎特交响乐中,BOHM和卡拉扬也完全不同。

主角出场,HD600和240DF。出场之前,引用WUKANKAN兄的一段在论述240DF时候的话:

在我们面前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几个画家用不同的手法去画它,有一位画家是唯美的,他用的是油彩,画的活灵活现,一看它好象就能感觉到树的芬芳;另一位画家是唯真,用的是水彩,他画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不觉得是画,好象是一张聚焦非常准的照片,每个树叶的轮廓都画得清清楚楚,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还有一位画家的作品用的是素描的手法,只是用铅笔,寥寥几笔,抓住了树的主干特点,勾画出的是树的神韵,但在树叶部分只是几块黑,不过让你一看就知道是这棵树,而不是其他的。

240DF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耳机,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耳机。一听就知道其低频是有缺陷的,可是很多人偏偏不在乎这种缺陷,来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人爱上一个有夫之妇,总有一种“狠不相逢未嫁时”的感觉,要是她没有成为别人的老婆该多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无法改变了,可不能改变这种爱,不能不爱,欲罢不能。我猜电视喜欢240DF和K1000其实就是这种感觉,在60HZ以下就没有的耳机怎么能重播交响乐和协奏曲呢?可它就是可以!而且还非常吸引人,让你不在乎她(它)的缺陷!正因为这样我说AKG是一个可怕的耳机,我理解电视的苦衷,这么多年单身,原来是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WUKANKAN兄认为240DF是素描,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它能抓住神韵,而表现得风情万种。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情万种呢?一下一一展开。

在播放交响乐和协奏曲的时候,这个耳机表现非常一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交响性,一个是主题刻画。台湾那位理事曾说HD600缺乏的是一种活泼,电视也曾说,HD600的大轮廓勾勒出来了,但是在细节的变化上欠缺,是硬挤出来的。应该讲,这两种说法其实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主题刻画和协奏之间的关系表现,也就是交响性。上面铺垫中也提到了这种表现是一定要和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协奏更重要,它够成乐队的节奏,在协奏曲中,看看指挥最忙乱的是什么时候?不是主题演奏部分,这部分他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协奏时的节奏,因为参与协奏的成分太多了,控制不好就完了。到这里我要甩出灭240DF的法宝,这个广播监听耳机,在协奏表现上力度远远不够,这样就无法渲染其主题,更少了这两类音乐最主要的乐队节奏感(请注意上面的界定)!广播监听主要是用来监听广播员自己发声的,而人声基本集中在中和中底部分,这也是这个耳机最出色的地方。但是在交响乐中协奏部分却集中了大量的能量,又回到上文的韧性中,那种排山倒海和波澜壮阔的气势它无法完成,但是它把协奏部分的轮廓勾出来了。而它的强项中低和中频又恰恰是乐队主题表现时的主要频段,所以,无论在小提琴协奏曲还是交响乐某个声部呈现主题和旋律的时候它总能给你一种非常鲜活的印象,它优秀的地方就是能抓住主题和旋律,它的缺陷就是节奏感和节奏感所带来的交响性欠缺。旋律表现好了是非常能讨好听众的,但是我这个听众除了旋律还在乎其节奏,以及整个大轮廓下的交响性。比如在《梁祝》中5-7。5分表现欢快场面的时候,非常明显,240DF小提琴那出来的欢快的声音让你惊讶!对比下,不得不让你觉得HD600的小提琴在旋律变化上时“硬挤出来的”(电视语)。可是在7分30秒后,进入变奏阶段,大提琴奏出不祥的声音的时候,240DF给人的感觉时脱节的,乐队节奏的变化和强烈对比差距大,而HD600却非常自然!而这以点在交响乐中这种变化却比比皆
是,去听听德9、贝9、布9。

但是我必须承认,240DF对旋律的演绎非常出色,比HD600要好,可不要说我从来不说HD600的缺点了啊,但是对乐队节奏的把握却因为天生的缺陷,差距较大!要是让卡拉样或者伏特文革勒听了,一定觉得自己的指挥3/4被淹没了。在这里提以下,电视曾说的HD600过度交响论调,呵呵,他是被这个240DF风情万种的少妇毒翻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啊,却把缺失的交响说成是适度交响,交响性还是HD600!这个240DF还有更厉害的地方呢,它低频的缺失,产生了较少的混响,让人觉得声场和定位非常准确,当然它的确非常准确!但是HD600却因为常常没有好的放大器控制低频,比较下来却让人觉得声场定位不准确了,呵呵,它再这方面非常优秀,240DF低频的残缺却不让人觉得是缺陷,至少能容忍,甚至会喜欢,看看AKG多厉害啊!它的K1000在设计上估计也是这样,以下继续引用WUKANKAN的话(表达非常形象):

“如用它听交响乐的话,每个乐器的凝聚力也都特别好,感觉到每个乐器都是一个点声源,乐器之间的距离感也都特别好,不过这和我们去听现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乐器应有的泛音,整个乐队紧密的感觉,还有现场应有的失真,全部荡然无存。如果硬把他重放的声音比做现场,那就好象一个在广场上,每个乐手之间都有相当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240DF就是这种声音。”

再往后说就都是HD600的缺点了。室内乐、人声都是240DF厉害的地方。室内乐的交响和交响乐的交响是不一样的,所以240DF在交响乐上在我看来不能容忍的毛病,在室内乐上没有了,而它那致密而婉约的中频,把小提琴表现得非常好,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小提琴更接近真实得小提琴,在此之前我认为HD600表现得小提琴是最真实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我在深圳的时候楼下就是一个音乐培训中心,经常又学生和老师的排练,一直听了2年。现在我终于找到更接近真实的小提琴声音了,这种真实不是说它没有缺陷,比如又点亮,泛音少,这也是缺陷,但是它的气质太好了,太象真的了,就好象WUKANKAN说的,是小提琴的素描,它把小提琴得筋骨都勾勒出来了。而HD600是一个聚焦不太好的照片,没有把小提琴的气质拍出来,只拍出个貌似的外形,但是它却把那种泛音营造得特别好,基音呢?基音呢???????????不是没有,而是没太搞好,再搞以搞就完美了!所以在协奏曲中小提琴得独奏稍微差了一点!室内乐好到哪里呢?在这里你能感觉到,那四把琴排开的位置,而HD600呢?需要集中注意力也能知道,但是走神了,你听到的就不是室内乐了,是什么呢?练琴!不是演奏!哇,难怪240DF让我一见倾心。

回应上面提到的中频特点能够反映一个器材的个性,240DF就属于这样的,它的个性在于没有如W100、RS1那样的美化,但是依然风情完种。

240DF更厉害的是女声啊!这个打着监听旗号的耳机,怎么表现出的人声是如此缠绵悱恻啊?无论是如清燕子这样的女声,还是歌剧,尤其是歌剧,那女人边唱边向你走来啊,狠不得拉她一把。这里借电视的一句名言吧,240DF好象不插电,没有麦克风的演唱,而HD600却有一点点讨厌的电声,换了CARDAS线后会好一点,但是我身边这个二手700块买来的耳机,居然如此完美!下面引用我3个多月前写的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不是在维护HD600,尽管我非常宠爱这个孩子:

“电声味道是偶乱编的一个词,主要有感于一次简单的比较。昨晚偶听HD600的时候真的被它那真实的吉他声以假乱真了。夫人在旁边弹吉他,偶听恐怖海峡,突然熟悉的唱片了传来了吉他声,偶以为是唱片里的声音。后来唱片里出来吉他的时候偶又以为是夫人弹奏的。所以偶就要认真对比一下HD600在还原真吉他上有多大差距,夫人配合营造吉他现场,就是一把500块的吉他。不是吹,能还原90%肯定是有了,弦与琴体的共鸣都那么准确。插电和不插电的吉他偶都听了听。结论就是,无论插不插电的吉他唱片,在耳机中都有“电声味道”,如果能消除了这个味道,我敢说HD600就是播的吉他。当公房开到9电钟的时候,这种味道很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又没有真实的吉他声音大,开到10点多一点的时候声音和吉他一样大,可是讨厌的电声味道出来了,看来是没有办法了。”

OK,其他就不说了,正好过春节有点时间,乱写一点东西。不过大家可要注意了啊,240DF不是非常容易搞定的,电视不是说了吗?需要EL42版的8PR和后级!电视啊,我真理解你为什么爱上了这么一个缺点很明显的耳机,也对AKG20多年前的这位设计师致敬,那个K501就省省吧,差点让我认为AKG徒有虚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8 04:02 , Processed in 0.0545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