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k 发表于 2008-2-9 23:02:53

来来来,看看高文前级M27+的内部

下午我拆的

看大伙对那个高文的CD机那么感兴趣

拆个前级给大伙瞧瞧

8492 发表于 2008-2-9 23:11:51

不是吧!!全是空气啊…………前级可以这样弄的啊……:o
看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结果还是被吓到了……:L
这样的东西有办法校声吗?用料还不如好点的耳放……:L

买了不能拆开看,看了肯定吐血……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2-9 23:23:31


比JOB后级料还多了不少

这种分立元件的电路最考元件的一致性。电路虽然简单,国内想要模仿DIY的话,竭尽全力弄一台,可能能出7成声音,想要量产,2成的声音都弄不到;P ;P ;P

afk 发表于 2008-2-10 02:33:41

原帖由 8492 于 2008-2-9 23:11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是吧!!全是空气啊…………前级可以这样弄的啊……:o
看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结果还是被吓到了……:L
这样的东西有办法校声吗?用料还不如好点的耳放……:L

买了不能拆开看,看了肯定吐血……

你以为里面全是氢气啊?

路边五元一大碗的面条里面料特多

五星级酒店五百元的一小碗的天九翅不就........................:L

[ 本帖最后由 afk 于 2008-2-10 02:52 编辑 ]

fenk 发表于 2008-2-10 04:03:10

看来最近高文又成被K的对象了。
发烧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而且补品和天花乱坠的电路变化好像不是随着发烧的诞生而产生的吧。校声靠补品,靠电路加润色我同意,但也可以不靠这些,完全依靠基本电路和物理定律来实现噢

[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08-2-10 04:05 编辑 ]

afk 发表于 2008-2-10 04:24:50

原帖由 fenk 于 2008-2-10 04:03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最近高文又成被K的对象了。
发烧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而且补品和天花乱坠的电路变化好像不是随着发烧的诞生而产生的吧。校声靠补品,靠电路加润色我同意,但也可以不靠这些,完全依靠基本电路和物理定律 ...


其实很多人看机器怎么样好声
几乎都全部精神停留在关注其电路板布局和元件用料上

忽略了其周边附件对声音的影响
例如:机壳/脚丁

高文自己是对器材的避震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理解
这个理论它称为"机械接地"
转篇文章:
Goldmund机械接地理论

本文是Goldmund发表已久的一篇文章,原名为“The Goldmund Mechanical Grounding”,内容旨在阐述机械接地的影响与重要性。瑞士Goldmund向来是业界倡导“机械接地”着力最深的音响厂商,不但在相关理论方面已经获得专利多年,而且在旗下产品也都可以见到实际应用的范例。虽说Goldmund的器材并非大家都有机会使用,不过其间牵涉的观念亦可视为角锥、垫材等道具的延伸,喜爱调音的音响迷可以当作参考。
自从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盘推出之后,所有Goldmund的产品,包括Mimesis系列的前后级扩大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机械参数测试 - Goldmund机械接地理论(Goldmund Mechanical Grounding Principle),方能推出上市。拜Goldmund研发工程师所发展出的“电子接地守则”经验之所赐,经由严谨的机械接地结构,使得音响系统的假性机械谐振得以降至最低,以臻完美之境。而唯有与地表适当的连接,方能有效的将各环节中可能造成的谐振收纳,尽可能的使其趋近于零。
有趣的实验
为了要简单的说明Goldmund的机械接地理论,我们常用电动刮胡刀为例来作解释。每当手握着电动刮胡刀时,您可以直接的感觉到刮胡刀机身的震动。如果想要减低这种震动,我们可以在刮胡刀周围包裹上软性的吸振物质。即便如此,藉由橡胶或是软布的包裹,对震动的吸收程度上仍然有限。倘若您试着将电动刮胡刀靠在浴缸上,同时微微施压,这些剩余的微量震动便会由于浴缸与地面稳固的连接,顺利的导入地表而得以排除。
电子学上的现象
电子学上的现象与机械接地是相当类似的。在器材处于不稳定状态(Floating)之下,器材的噪音、哼声、以及DC Offset是无法避免的,整个机械架构也会因此而容易震动。于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机体与地面连接,藉以排除震动所带来的困扰;而机体与地面的连接愈是完善牢固,相对的接地效果也就愈显著。所有机箱内引发振动的臭虫,在经过适当的机械接地处理加以排除之后,讯号自然就会显得格外干净,就连唱头在传统唱片沟槽中摩擦所造成微小的机械性震荡,也可能消弭于无形。音箱中的各组件也保留原本因为振动而消耗掉的能量,进而提供了更上层楼的活生感。
光学上的现象
为了要有效的吸收震动,整个机械结构内各组件间的连接,必须保有一定的特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中某些组件较为独特的个性,震动便会经由各组件间的连接而产生“反射”的现象(Reflected)。光学仪器中光线的传导也有类似的有趣现象。当光线经由空气进入玻璃介质,部分光线随即产生反射现象。假使经过的路径是二层玻璃,那么,玻璃表面的光滑程度和二层玻璃特性,就成了决定光线反射比例的重大变因。玻璃表面愈是光滑,或者是材质相同(折射率相同),所产生的反射也就愈小。再者,由高密度介质(高折射率,低传递速率)进入低密度介质(低折射率,高传递速率),也会提供光线较佳的传导途径。
相对的在机械学上,震动可能因为接触面的平滑程度或材质的特性而无法顺利传导下去。除了折射系数之外,机械阻抗也是机械工程师考量的重点之一。就好比在光学,震动可以顺利的由慢介质(软性物质,低传导速度)传导至快介质(刚性物质,高传导速度)。Goldmund的圆锥角就是以这种理念为基础而设计的,同时也考量了光学上的限制折射角度(The Limit Refraction Angle)会带来的影响。
音响器材的音染
Goldmund的工程师群在彻底研究过多种不同器材之后,证实了绝大多数的音染是来自于器材的机械振动。至于Re-Emission所造成的喇叭本身内部的震动,以及因能量吸收而产生声音瞬间的模糊感,机械上的电子回路(包括器材所有零件本身)会因麦克风效应而产生一连串的震动、假性讯号和音染。这样的效应在真空管上是可以轻易地经由耳朵判别的。由于真空管中的电压会随着讯号的强弱而上下起伏,因而造成真空管内部金属部分的震动,同时也使得电极本身的谐振对声音品质产生影响。另外,讯号衰减的时间延长(真空管器材发出空间感的来源),以及各种真空管的结构对不同频段所造成的音染(好坏管子的分别),都是主宰真空管器材声音的主要因素。
几年前,这种现象也被发现在电容器上。这种所谓的电容器“声纹”(Sonic Fingerprint)的来源,主要来自电容器内部铝箔间的震动。绝缘层/铝箔相对于电解质的机械结构愈强,或是聚苯乙烯与复合碳酸盐间的谐振愈谐调,电容器也就愈适合为音响之用。而一般来说,电介质密度愈大(高电压),音质愈佳;同时,固体铝质电解质也较液体容易震动之电解质好得多。
在扩大机中,输出晶体管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震动,而Goldmund的扩大机将来自输入晶体管的麦克风效应所生成之震动,以机械接地方式予以消除。同样的,喇叭和唱盘也可以藉机械接地,以相同的原则在声音方面予以改善。
优秀的机械接地设计
虽然由Goldmund研发出的机械接地技术都已获得专利,但是一般构筑机械与地表良好的结合的基本理论,早已为大众所熟知,并且已经应用至其它如大型的机械工具制造产业上,而此大型机械工具的生产则是瑞士相当重要的工业之一。
再一次强调,机器的谐振可以轻易地从电子和光学的基础上予以消除。首先,地表与机械结构间的接合必须相当严谨,阻尼物质的采用也应慎重的选择,否则接合物质会因本身的共振而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使用铝质圆锥体),同时能量的传递上和震动的排除也无法趋于完美。再者,就如我们所见到的,震动由慢介质进入快介质能有较为良好的传送。因此,适当的选择二种介质材料才能确保震动疏离的完美性,同时将回震传至本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这种作用就是Goldmund所说的“机械二极管”效应(Mechanical Diode)。如果我们将光学中的原理加以延伸,应用在音响器材上,则各个组件接合的角度必须有确切的方向性,而Goldmund所设计使用的圆锥体则有着相当于电子二极管的单向传导功能;除此之外,角锥形角座、机械二极管、坚固而沉重的机体、震动排除箱和阻尼物质在Goldmund产品中随处可见。诚然愈是重型机械,愈需要好的机械接地。在音响设计上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可以说明,纵使是小小的改善,也会对声音造成戏剧性的改变。
机械接地对声音的影响
良好的机械接地不仅提供了较优异的动态表现,同时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音染。前面已经讨论过,任何的器材的机械接地可将器材本身的震动藉地表导出。对于机械接地的喇叭而言,所有可利用的能量将完全转移到音响能量之上,使得动态表现大幅提升。因此,妥善的扩大机机械接地不仅削减了机箱内部的谐振,同时可以预期的是,大动态的表现与具有活生感的瞬时反应。
对于经验较缺乏的音响迷来说,要听出器材上程度较低的音染或许并不容易,但是,Goldmund器材借着良好的机械接地,不仅提供了消费者澄澈透明的音质和丰富生动的细节,系统中各器材音色上的微妙差异也更能加以辨别。如此一来,系统上空间相位的准确度也会因此而大幅改善。

小白 发表于 2008-2-10 10:09:20

这台前级我觉得内部没什么问题. 如果要机器里面一打开堆满元件,恐怕只有小日本的机器会如此. 欧美的很多高级前级都是这样简洁的.

headfan 发表于 2008-2-10 11:52:43

秘制火柴盒

kent5 发表于 2008-2-10 12:28:41

非常简洁的电路
赞那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2-10 12:44:39

屁股後面的RS232口是用来刷前面板背面那块EPROM的?
232口下面那对输出口是变压牛的一个直流抽头?啥用处?

george.c 发表于 2008-2-10 13:36:14

30%牌子+30%材料+30%声音+10%福利=高文零售价;P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2-10 14:15:09

同志们一定要狠狠批斗高文的无耻行径
等2手价格一落千丈的时候,我们建仓的时刻:D

[ 本帖最后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2-10 14:16 编辑 ]

dellbn 发表于 2008-2-10 14:42:19

其实对欧洲机的设计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每个部件对声音都能产生影响,而很多时候元件与声音变化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而能越少地使用元件反而在较音时更加方便,也更少不必要的干扰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2-10 16:00:59

玩DIY的高手其实都知道
元件的焊点和焊脚很重要,在焊接前都要把PCB和元件脚上的氧化层擦去,然后一个一个焊,这样出来的声音才能像高文那么干净没有杂质。换句话说一台机器的焊点越多,声音干净的可能性越小。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产量很大的DIY作品能出啥好声音,从制作的环节上就决定了这点

另外LS朋友的观点我很同意,每一个元件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线材的搭配一样,除非都用上这个型号上最顶班的元件,否则搭配出来的声音是否正常就不能保证了。很多设计的迷途就在于为了弥补某个元件的特征而去使用另外一个特征很明显的元件,这样的涟漪效应带来的能是怎么样的声音?我想前卫这个牌子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范例,这个注重用料和补品的品牌真正好声的器材实在数得出来,从2手市场上的泛滥就可以证明我所言非虚。

我最欣赏的就是用最简化的电路设计和最苛刻的零件筛选制作出来的器材

musictigerhan 发表于 2008-2-10 17:56:06

声音怎么样:o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来来来,看看高文前级M27+的内部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