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w100 发表于 2008-5-3 02:40:09

第一次把这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样长的理性讨论帖子,难得啊。

如果有人能对PCHIFI或CDHIFI系统按数据流向画出一个粗略的结构模型图,再略微解释一下各部分在对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我想很多即使毫无专业背景知识的朋友就会明白转盘、JITTER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了。

如果PCHIFI目前确实还赶不上CDHIFI,我认为那是因为其模拟部分和电源处理部分还不够好,而不是什么转盘不同或什么JITTER。

ljw100 发表于 2008-5-3 02:47:53

原帖由 leve 于 2008-5-3 02:22 发表 http://bbs2.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计较理论根据,不等于没有理论根据。人家怎么不说“经过多年实际聆听之后,才逐渐知晓数位音响系统里有许多影响音质的因素”,而非要加上“科学验证”四个字呢?

抄书前先看明白人家说的什么意思吧,要不就太 ...

LEVE大侠,还是尽量耐心些吧。:D

毕竟,许多人没有这些方面的基础概念。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5-3 08:54:47

自从一年前我提出盲听WAV APE有明显区别後,就没少和那些纯理论派吵架
做为一个不能被当时主流群体接受的现象,我能理解,因为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但是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实际的感知了解到了这一客观现象後,那批当年和我吵架的朋友开始对当年的行为进行否认,甚至把我当年的一些言语进行断章取义,进行些人身攻击,这是一个hi-fi玩家应该有的修养么?

都说了论坛是来交流自己把玩心得的地方,不是来证明自己有多行的地方,有些东西不信或暂时不会听很正常,但是如果抱着一些理想模型对自己进行思维定势,那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我是第一次听说盲听是主观的,多人能盲听出的现象不是客观现象:Q

ellennet 发表于 2008-5-3 09:42:32

一次或一个人的盲听也是会受到心理暗示,外部干扰等不确定因素,但多人多次就能说明问题了。另外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科学依据”真的是最终最正确的“科学依据”吗?由理论推导出结果,这个前提是理论的精确性通用性完美性,但当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相符的时候,是指责主观的错误在作怪还是该理论或者说暂时所认知的理论有错误呢?

人耳和大脑不是做出来的仪器,不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P

[ 本帖最后由 ellennet 于 2008-5-3 10:23 编辑 ]

jyecdd 发表于 2008-5-3 20:45:38

:lol各成一派 ......   无法沟通的

leve 发表于 2008-5-3 21:07:45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5-3 08:54 发表
自从一年前我提出盲听WAV APE有明显区别後,就没少和那些纯理论派吵架
做为一个不能被当时主流群体接受的现象,我能理解,因为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但是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实际的感知了解到了这一客 ...

WAV和APE的区别和抓轨是两码事。APE要受到DECODER、PIPE的影响,而抓轨是数据位完全相同的,根本不能用来类比~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主流群体有可能是错误的,但非主流群体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两者互相转化的过程,有可能是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有可能是错误进一步扩大的过程,也有可能他们都是错误的,或者都是正确的。

但这些主流或是非主流的观点都要有理论支撑/数学验证和(测试仪器的)实验数据的,否则只能说是一种假定。你说你观点是非主流的,但这和正确已否没有任何关系,并不能证明什么,而且你也拿不出任何理论支撑、数学验证、(测试仪器的)实验数据~

到今天为止,和你有同一主观听感的人只多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吧,而且基本都是有自我心理暗示的人,即测试前认为不同光驱抓轨的音质肯定不同的暗示,这些人再凑到一块去测试,更加大了这种主观暗示的效果。而且,它们提不出任何理论支撑、数学验证、(测试仪器的)实验数据。

相反的,和你的主观听感不同的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了,有高烧的,有入门的,有专业的,有非专业的。而且他们还是有理论支撑、数学验证、(测试仪器的)实验数据的~

这里面是谁提起当年的行为呢?不承认自己行为的又是谁呢?上面的文字说得很清楚,以前的贴里也写的很清楚。你在那说我“当年连直接播放WAV和APE的差别都听不出”?怪了,这个我在哪里说过嘛?还请指出来。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根本不听APE,更别提对比APE和WAV的区别了。下回污蔑别人前,先看好别人听的是啥吧,免的闹笑话:D ~

批判一下错误观点就成了人身攻击了?还真会扣帽子嘛,只是不知道谁在那鄙视、攻击完别人,又在那那洗白自己的行为了~

原来,某位老师没在这反复证明自己会听、自己作为计算机老师有多行哇?哈哈哈;P ~

“有些东西不信”?那还有人不信任何已知理论呢,而且还提不出自己的理论来,那不是更可笑嘛~

“抱着一些理想模型对自己进行思维定势”,某人的主观听感确实很顽固,顽固到认为自己的主观听感就是客观事实了~

人的六感都是主观的,都有错误的可能,即使人再多,这种错误感觉都不可能完全消失的,那是由人的生理决定的。所以才有数学验证、测试仪器的存在,也就是你上面抄书所说的“科学验证”。下回你阐述客观事实时,请附上你的理论、数学验证、仪器测试数据吧,要不别人就只能说你这是主观观点,跟“指鹿为马”并无任何区别~

小白 发表于 2008-5-3 21:22:30

这个帖子好象走题走得远了. 也建议大家不要争论了. 多听,多思索,一些问题上可以各执己见. 人的观念也是会变的,现在很尖锐的观点冲突,也许将来有一天会取得共识呢. 我自己就有这种体验,所以 ...

leve 发表于 2008-5-3 21:35:45

原帖由 ellennet 于 2008-5-3 09: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次或一个人的盲听也是会受到心理暗示,外部干扰等不确定因素,但多人多次就能说明问题了。另外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科学依据”真的是最终最正确的“科学依据”吗?由理论推导出结果,这个前提是理论的精确性通用性完 ...

视觉和听觉都有盲点,再多人次这个盲点也不会消失,而且对这个盲点还会越来越肯定。暗示也是这样,具有同一暗示的人去听,这种暗示并不等于就消失或者减弱了,而且这种暗示还会增强~

主观认识不等于就是错误的,也不等于就是正确的。很多实际结果或者说客观事实,都是主观先观察到的,但一定要有相应的理论去支撑他,更进一步这个理论要可以用已知的科学理论去验证它,这样我们才认为他是客观存在的。

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相符的时候,那“实际结果”是什么?人眼、人耳感觉到的就算是“实际结果”么?实际结果是要有仪器的测试才被承认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P

可以看出,赵老师及其认同者,大都是有同一暗示的,而且没有提出任何新的理论去支撑,也没有任何已知的科学理论可以证明,更没有任何的仪器测试数据。那和很多人都认为鹿是马,有什么区别么?很多人说是,那他就是了?:D

leve 发表于 2008-5-3 21:43:54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5-3 21: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帖子好象走题走得远了. 也建议大家不要争论了. 多听,多思索,一些问题上可以各执己见. 人的观念也是会变的,现在很尖锐的观点冲突,也许将来有一天会取得共识呢. 我自己就有这种体验,所以 ...

各持己见,可以据理力争。某人提不出理论,更说不出别人理论的错误。反而在那指责别人能力有问题(说别人不会听),并且捏造出根本不存在的事(说我听不出WAV和APE的区别),那就是错误的了~

其他的,拿自己是计算机老师来证明别人说的理论他都知道,那就是可笑了:D

鄙视、攻击完别人,又在那那洗白自己的行为,那就是可憎了~

ellennet 发表于 2008-5-3 22:15:55

OK 不谈了,你说主观就主观吧,如人饮水,冷暧自知;P

[ 本帖最后由 ellennet 于 2008-5-3 22:43 编辑 ]

leve 发表于 2008-5-4 00:46:38

原帖由 ellennet 于 2008-5-3 22:1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OK 不谈了,你说主观就主观吧,如人饮水,冷暧自知;P

呵呵,没必要逃避,主观就是主观、客观就是客观,而不是看谁说的~

冷暖本来就是主观感觉,比如冬天从外面回来用冷水洗手会感觉到那是温水的,不管是你自己还是找一百个人来,这种感觉都是一样的;P

[ 本帖最后由 leve 于 2008-5-4 00:52 编辑 ]

8492 发表于 2008-5-4 01:43:26

唉,本来对白版的这种帖子毫无兴趣的。他老人家的观点在理论上完全正确,实际上毫无用处。(没法让我听到更好的音乐。)可是这么久这帖子都不沉,实在是……于是就进来看了:L
这里,建议大家好好工作,多赚钱,买好器材,然后上听感给我们这些初烧听就好了,不要折腾这种无聊问题了…………:L
这帖子里我想吐槽的地方实在太多,以至于一时不知从哪里开始吐好……:Q 多了也不想解释,毕竟我关于这里还有一些知识空缺。但是pc-hi和传统的cd机播放更本两回事哈
leve同志,音乐cd碟片是里没有0和1的。以0和1记录数据的那是数据光盘。抓轨本身就必须解码后再编码。这里就涉及到采样率等问题了。cd,WAV和APE等的编码方式不同,采样率不一样。听出区别是必然的哈。
采样率是指在数字录音时,单位时间内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它以赫兹(HZ)或千赫兹(KHZ)为单位.通常来说,采样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对声音采样的次数就越多,这样音质就越好.MP3音乐的采样率一般是44.1KHZ,即每秒要对声音进行44100次分析,记录下每次分析之间的差别.采样越高,获得的声音信息也就越完整.如果要对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的声音信息进行正确采样,声音必须按不低于40000HZ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降低声音文件的采样率,文件的体积会减小,但声音的失真现象也会越明显.因此,采样率涉及到如何协调声音文件的体积与声音的比例关系。
我也来转点啥?;P
几种音频的采样率
采样率    质量级别      用途
48KHZ    演播质量     数字媒体上的声音或音乐
44.1KHZ   CD质量      高保真声音或音乐
32KHZ    接近CD质量    数字摄像机音频
22.05KHZ   FM收音质量    短的高质量音乐片断
11KHZ    可接受的音乐    长音乐片断
5KHZ    可接受的话音    简单的声音,电话
有损压缩:
AAC:在高比特率下音质仅次于MPC,在高比特率和低比特率下表象都很不错。就是编码速度太慢!
MPC:低比特率下表现一般,不及Mp3Pro编码的MP3和OGG,高比特率下音质最好,编码速度快!
OGG:低比特率下音质最好,高比特率同样也不错。编码速度稍慢。
MP3(MP3Pro):在低比特率下音质次于OGG,其他方面同MP3
WMA:高低比特率下都一般,不支持VBR,最高192Kbit/s
无损压缩:
FLAC:压缩率在四个中最差,编码速度不错,平台支持很好。
PAC:稍慢的编码速度,压缩率排第三,平台支持良好。
APE:编码速度最快、最好的压缩率,平台支持一般。
WV:编码速度非常快,压缩率在四个种排第二,仅支持Windows平台
而cd文件(cda)不是以上的任意一种,更不是2进制代码。CD to PC不是你想象的数字转数字,而是模拟转数字。(很可笑的,但是cd相对与pc上的二进制它的确是模拟级的……:L )

8492 发表于 2008-5-4 02:01:10

同样道理就可以简单解释JITTER 的问题了,既然是模拟转数字了,有损就是必然哈
(真搞不懂坛子上最近关于JITTER 争的啥?:L )
还不明白请去爬文,我这里快3点了。要不是被我家007折腾得失眠,也不会进来。(泪~~:'( )pc播放音乐是放的2进制的文件,就算是无损采样率也低于cd的标准。这是pchi的天限,pc-hifi如果是播放硬盘里的文件,而不是由cdrom读了以后直接将cd编码转成声电信号,无论怎样也无法取得cd的音质的。除非将来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就像记录cd一样把cd信号记录到硬盘上??)而在cd机里,整个音乐再生过程中更本没有2进制的编码出现过。想想是现有了cd还是现有了电脑?:D

cct 发表于 2008-5-4 02:22:16

都是些夜猫子啊...(me承认是来骗贴的...)

话说刚才此处明明有个很LL的回帖,害得我都不敢水...

8492 发表于 2008-5-4 02:39:59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4-30 02:54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偶对LS无语,读CD音轨数据是一回事,读文件数码是另一回事,计算机CD设计的精度是为了读文件哪里是为了HIFI,EAC是通过对比修正的做法来得到COPY原盘的目地,虽然理论也不能达到100%复制音轨,但还是有能力做到和母盘 ...

严重同意dark123同志所言!:lol
ls在说的是不是这个帖子??:o
这么高的楼,基本就是水贴了哈;P ;P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观点: 这是一个解码器的时代,而纯CD机(指只能播放CD片的机器)的时代将很快终止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