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听感, 贵丰天皇和ARC CD7
枪文太多, 越看越迷糊:(请高人帮帮我.求真实听感. 拜谢! :)
想搞明白两点:
1.两个机机的特点(长短处),
2.适合表现音乐的类型,
[ 本帖最后由 musictigerhan 于 2009-5-8 16:20 编辑 ] 如果你有耳機俱樂部VIP會員黑金卡,我就幫你去實地聼聼,好嗎? 原帖由 chrisalex 于 2009-5-7 10:00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你有耳機俱樂部VIP會員黑金卡,我就幫你去實地聼聼,好嗎?
耳機俱樂部VIP會員黑金卡是啥? 没见过:(
校长去听听吧给点建议, 俺系统配好了请您来听.:lol 召唤ljw100大侠:lol
好像ljw大侠也是厚声系统。 :)
年初听过朋友去年买的新机ARC CD3,声音怎不太好,天皇肯定比ARC好,以前听过,可惜不是在自已系统听。
:)
.
[ 本帖最后由 徕卡 于 2009-5-7 11:01 编辑 ] 原帖由 徕卡 于 2009-5-7 10:51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年初听过朋友去年买的新机ARC CD3,声音怎不太好,天皇肯定比ARC好,以前听过,可惜不是在自已系统听。
听到实话了, 感谢万分那.:Q :o :o :o LS知道差距了吧 :lol LZ不应将测评类文章都视为“枪文”,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的测评文章还是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只不过他们不说缺点或不直接说缺点,或将优点放大。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LZ仔细读读两篇MIKADO的测评文章:一代好过一代(刘汉盛);音乐的城堡,传世的梦想(赖英智?)。就我使用MIKADO的体会来说,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先说说我读这类文章的经验。首先看测评者使用的试音碟是否是如DG、EMI这类大公司出的古典,如果使用的是非那几家大公司出的古典碟,那就得多留心了,因为那些完全靠使用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发烧碟、流行音乐碟等往往过于夸张,不宜用来试音。其二,是把测评文章中的文学性描述归结到HIFI要素上,看看那些“精彩绝伦”的描述说的到底与那些HIFI要素相关,所表现的这些HIFI要素的强弱程度如何。其三是要关注自己关心的HIFI要素被提及到了否,这类测评文章,一般来说都会“充分发掘”被测器材的优点或主要优点,如果你所关心的HIFI要素未被谈及,那就要留心这些HIFI要素在被测器材上有可能不出彩;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测评者重点“宣讲”的那些HIFI要素及其强弱程度又是你需要的否。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09-5-7 11:54 编辑 ] 看到赖英智就想到复印纸;P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9-5-7 11:5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LZ不应将测评类文章都视为“枪文”,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的测评文章还是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只不过他们不说缺点或不直接说缺点,或将优点放大。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LZ仔细读读两篇MIKADO的测评文章:一代好过一代(刘 ...
:handshake :handshake 谢谢! 谢谢!
您是用家,由您说出来就更可信.:) 转贴:
一代好過一代
Gryphon Mikado CD唱盤
劉漢盛
飽滿的聲音也是Mikado的特色,它的飽滿並非肥腫,而是堅實飽滿加上凝聚的聲音線條與形體。
這種飽滿的特色讓鋼琴的音粒更堅實浮凸;讓低音鍵的規模感更大、重量感更重;讓腳踩大鼓的
噗噗聲更紮實;讓音場顯得具有實體感而不空虛。
平衡式雙單聲道CD唱盤,模組化設計,未來可進行軟體升級
平衡、非平衡類比輸出各一組,AES/EBU、BNC數位輸出各一組。
升頻至96kHz,使用96kHz/24bit數位類比轉換器。
最大輸出電平4.2Vrms(平衡)、2.1Vrms(非平衡),
訊噪比小於-102dB,失真小於0.007%,
頻率響應0-48kHz,聲道分離度無限大,輸出組抗20Ω。
尺寸480×100×370mm,
重量11kg。
一、 在所有Gryphon的唱盤中,Mikado應該是造型最漂亮者,當上蓋緩緩升起下降時,搭配內中閃爍的
藍光,的確透露出脫俗的氣質。軟體圖說:Avantgarde這張「Nice to Meet You」測試片是傑出的爵士
Big Band Swing 演奏,這類錄音對一般音響器材是嚴苛的考驗。高、中、低頻段如果不平衡,整體聲音
可能會變成單薄空洞刺耳。如果音域平衡,您將聽到活生生飽滿富彈性又龐大的現場演奏。老實說 ,
如果聽不到鼓聲、管樂群或Bass演奏時所激起的堂音;又感受不到整體樂音在空間飄盪所塑造出來的空
間感時,這張CD就會變成一張平庸的錄音。(勝旗代理)
焦點:音質高貴、聲音飽滿、堂音與空間感真實而自然,這是Mikado的三大特點。至於其他眾多優點
已經不必過分強調。
搭配建議:搭配上沒有什麼禁忌,如果擴大機與喇叭越好,Mikado當然能夠顯出越好的聲音。反之,
Mikado的優點就無法完全表現。
Mikado這個唸起來有日本味的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它是英國輕歌劇作曲家Gilbert & Sullivan合作的多齣
作品之一,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大概有聽過這首作品,現在它卻被Gryphon拿來當作CD唱盤型號,不知
是因為Gryphon的老闆Flemming E. Rasmussen喜歡這齣輕歌劇?或者Gryphon想進攻日本市場?總之,
這個名字與以前Gryphon的型號大異其趣。
我第一次看到Mikado CD唱盤是在Gryphon的工廠內,當時Mikado還只是沒有機殼的雛形機,線路好像
以萬用板製成,線路板與線路板之間以多種線連接,可以看得出來它正在試做中。後來成品完成後,
也陸續在展覽會場看過Mikado。不過,當我把它帶回家測試後,才發現Mikado原來是設計得那麼的巧
妙、製造得那麼精細,至於聲音表現?容後再敘。
設計巧妙製造精細
先說設計巧妙、製造精細的部份。當我拆開Mikado時,看到面板上只有操控標誌圖形而沒有按鍵,不
禁愣了一會:奇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面板上沒有操控按鍵的CD唱盤,難不成Mikado只能用遙控器來
操控?這不合常理啊!如果遙控器壞了豈不一切停擺?原本不想使用遙控器的,現在逼不得已,一定
要用遙控器,於是只好又把已經收好的紙箱打開,拿出遙控器。
當我按下遙控器上的Disc鍵時,Mikado上方的蓋子緩緩升起,此時放置CD的內槽周圍閃著藍光,直到
上蓋升到定位閃光才停止。有意思!藍光早有人用過,但是像Mikado這種設計倒是第一次遇上。放入
CD、壓上CD鎮,再按一次Disc,上蓋緩緩降下,此時藍光也開始閃爍。我不知道當CD播放時,藍光
是否仍然閃爍?或不閃爍但持續發光?甚或藍光熄滅?總之,不論藍光是否對聲音有幫助,至少這是
設計上的巧思。
用遙控器使用Mikado一陣子之後,我回想起曾經見過此間代理商沒有使用遙控器就能操控Mikado,於
是又回到面板上仔細端詳那些操控符號。本來我不想去觸摸操控面板,因為指紋會留在漂亮的面板上
,不過最後還是忍不住用指尖輕輕碰觸(沒有用力)最右邊那個符號。沒想到此時蓋子緩緩打開,剎
時我瞭解原來那些操控圖形其實就是靈巧的觸控開關,您只要用手指輕輕一碰就會動作。老實說,見
過那麼多CD唱盤,從未見過比Mikado更巧的。
再來我們看看CD鎮。這個CD鎮體積不大,重量只有40公克,外圈有15個小圓孔,中間手握處鑲著一
圈黑色橡皮,讓使用者不至於滑手。CD鎮中央還有黑色的Gryphon標誌。將CD鎮翻轉過來,可以看到
外圈處有三個透明軟膠製成的小凸點,這三個小凸點的作用是壓住CD,讓CD鎮的金屬部份不要與CD
接觸,同時也讓CD鎮與CD的接觸更緊密且不打滑。為了與CD鎮密接,CD承盤轉軸頂端並非扁平造型
,而是以透明塑膠製成凸起的軸。您看,連這些小地方都設想周到,您說Mikado在設計上否處處充滿
巧思?在製造上是否精細?當然,這些巧思與精細都是設計者用心的寫照。
接下來我們來看蓋子如何升起降下?原來,設計者利用一根能夠升起降下的桿子將蓋子撐起,這根桿
子並非蓋子的一部份,而是與蓋子分離的結構。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假若升降系統與蓋子結合在一
起,勢必要有一個比較強力的馬達系統來打開蓋子。如果採用一根桿子撐起,則只要一個力量不大的
馬達就可以讓桿子豎起。而當桿子豎起時就把鋁合金製成的蓋子撐起了。您說,這種設計是不是很妙?
金屬加工層次精細
回到原點,我們來看看Mikado的箱體外觀。Mikado的面板仍然採用黑色壓克力,不同的是分成三部份
,左右二塊是平面,中間那塊操控面板與左右二塊獨立,而且是斜的。有角度的斜斜安置當然是為了
方便使用者手指操控而設計,同時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面板顯示訊息。與以前不同的是,Mikado的箱體
高度比起一般CD唱盤還扁,使得面板的高度比箱體的高度還高,這也形成一種結構上的美感,同時也
顯出金屬加工層次的精細。
最後,您會看到背板上的設計安排與以前的Gryphon CD唱盤一樣,就是左右各有一個RCA與XLR類比
輸出端子,此外還有RCA與XLR數位輸出端子各一。類比輸出端子左右分離得那麼遠的設計,就是呼
應Gryphon一貫左右聲道完全分離的作法。翻到底部,也是Gryphon的一貫設計,前面二個平的腳,後
方中央則是一個尖的金屬腳錐。
對了,還有遙控器沒有提到。Mikado的遙控器全金屬製成,前端圓形帶斜角,右方也切一個斜角,形
體線條具現代感。遙控器上的按鍵以小小的金屬圓柱車成,使用時觸感極佳。為了避免遙控器金屬底
板使用時磨損,遙控器底部貼著黑色薄泡棉做為保護,這也是貼心的設計。端詳遙控器時,我發現遙
控器上並沒有相位切換按鍵,如果您想要嘗試切換相位,看看到底哪種相位才正確,那就必須從Mikado
的面板上操控。
四個數位類比轉換晶片
Mikado的巧思與精細表過,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Mikado的內部。其實,Mikado的電源處理、內部線路
設計、佈置以及提昇取樣的作法與最早的CDP-1、後來的Adagio都是一貫的,只是Mikado做得更好罷
了。先說Mikado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它採用AKM的24bit/96kHz規格晶片,而且一次就採用四個
Dual-Differential晶片(每聲道二個Stereo晶片)。為什麼要採用四個呢?不要忘了,Gryphon一貫採用
真正平衡設計,加上左右聲道分離,所以要用四個。或許您要問:為什麼只採用24bit/96kHz規格的晶
片呢?坊間不是早已有24bit/192kHz規格的晶片嗎?我也問過Gryphon的老闆Flemming E. Rasmussen,
他說根據他們工程師的看法,目前品質最好的D/A轉換晶片還是24bit/96kHz規格者,所以他們仍然採
用24bit/96kHz者。
再來我們看看Mikado的提昇取樣作法。Mikado的提昇取樣已經進化到第三代,不過還是只採用24bit/96kHz
提昇取樣而已,沒有如坊間許多CD唱盤的提昇取樣那麼高。為什麼不採用更高規格的提昇取樣呢?
答案還是一樣,因為Gryphon的工程師認為與其採用更高的規格,不如紮實的採用較低規格但實際效
果較好者。在Mikado的說明書中,撰文者很踏實的告訴用家,提昇取樣並不是用來把錄音過程中A/D
轉換時損失的訊號找回來或另創新訊號,而是要把最後階段濾波的起點挪到更高處,讓濾波線路能
夠以比較和緩的曲線來濾除20kHz(或者說22kHz)以上的頻率,這樣一來就能夠得到更好的聲音表
現。此外,為了讓類比濾波之後的聲音更好,Mikado僅採用一個銀質雲母濾波電容來做一階濾波,
這也是化繁為簡的聰明作法。為什麼不採用高階濾波呢?因為濾波階數越高,相位失真有可能會越
高。
二個主控時鐘降低時基誤差
每一部CD唱盤中都一定會有時鐘(Clock,其實就是一個震盪器,產生一個固定頻率)來做為數位
訊號的基準,不過一般CD唱盤只會用一個時鐘,而且是安置在轉盤附近。這個時鐘由於距離數位類
比轉換晶片安置的位置較遠,很容易會產生機械與電子的時基誤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CD唱
盤把時鐘放在數位類比轉換晶片附近,再把時鐘訊號送到轉盤附近,藉此降低電子時基誤差。不過
Mikado的作法卻是採用二個溫度補償精確主控時鐘,其中一個時鐘安置在數位類比轉換晶片附近,
第二個時鐘則放在轉盤附近。藉由二個時鐘的就近控制,降低電子與機械時基誤差。這二個時鐘
(震盪器)一個在44.1kHz下運作,另一個則在二倍以上的頻率下運作。\r
電源是音響器材最重要的部份,CD唱盤也不例外。Mikado的電源當然是數位、類比線路分離的,而
且一共用了四個環形變壓器。除了變壓器用得多之外,各線路上還有局部穩壓線路,用以穩定供應
各線路的電壓。包括數位線路、機械拾取部份以及顯示幕所使用的供電都分離。
除了以上比較重要的設計之外,Mikado還有許多內部細節,限於篇幅,我就簡單帶過。其中包括採
用Philips CD-Pro 2來修改(全金屬殼)的機械拾取系統、純A類無負回授非積體線路的類比線路、每
聲道擁有15,000μF濾波電容、訊號路徑最短化、鍍銀表面的四層線路板、輸出端子與線路板直接連
接等。
音質佳聲音飽滿
聆聽Mikado時,搭配的前級是MBL6010,後級為Linear Acoustic LA 150.2二部橋接,喇叭為AER Momentum。
到底Mikado的聲音表現如何?由於篇幅有限,我抓重點說,Mikado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整體的解析
力大幅提昇,樂器的演奏質感更為鮮明,暫態反應更快,音像定位感更明晰。此外,它還有三大聲
音特色,一是音質極佳,二是聲音飽滿,三是空間感與堂音特好。音質極佳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各種
樂器質感真實,聽起來順耳自然,這在所有的CD中都可以聽到。做為一件優質器材,音質佳是最重
要的條件之一,這就好像烹飪的食材一定要夠好,料理才會好吃。Mikado是極佳食材,所以做出來
的料理(播放音樂)就算只經簡單處理都好吃。例如聽Philips那張德弗札克「斯拉夫舞曲」(470 601
SACD/CD版)時,每一首曲子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優美音質所帶來的感動。
飽滿的聲音也是Mikado的特色,它的飽滿並非肥腫,而是堅實飽滿加上凝聚的聲音線條與形體。這
種飽滿的特色讓鋼琴的音粒更堅實浮凸;讓低音鍵的規模感更大、重量感更重;讓腳踩大鼓的噗噗
聲更紮實;讓音場顯得具有實體感而不空虛。我在聽江蕙「風吹的願望」以及蔡琴「天涯歌女」時
,特別清楚的感受到Mikado的飽滿所帶來的錄音美感。
堂音空間感描繪錄音空間
Mikado的樂器堂音特別悠揚,也因為堂音的悠揚,讓空間感顯得特別真實與龐大。聽Avantgarde那張
測試片時,第一首銅管的堂音非常漂亮,再來是爵士套鼓的的堂音,這二大群樂器的堂音把整個錄
音表現得生動極了,那是真正活生生的現場感受,尤其樂曲結束剎那的樂器尾音更是添增了自然的
真實感。第二首中,堂音表現最好的應該是鼓聲,每當鼓聲突然頓聲,不僅飽滿結實又有彈性的質
感顯出,同時也激起滿室堂音。
此外,在這張CD中,無論哪首曲子都能營造出非常真實的空間感。就說第三首好了,電Bass剛硬而
又不失彈性的質感配上銅管群瞬間大聲的演奏方式,活生生的把錄音空間的大小容積描繪出來。
除了Avantgarde這張測試片之外,聽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我也感受到Mikado在空間感
與堂音的優點。其實,聽大型管弦樂時,音場的龐大與否很重要,如果音場不夠龐大,氣勢不夠磅
礡,大型管弦樂聽起來總有如手提音響播放出來一般,需要大腦以想像力去補償其該有的規模感。
由於Mikado的聲音飽滿,堂音與空間感表現又佳,加上AER Momentum喇叭的氣勢也相當大(當然
還是無法與四件式喇叭相比),如此一來我所聽到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簡直有如現場般,具有
龐大的規模感與磅礡的氣勢。
一代好過一代
我以前曾說,觀察設計者,幾乎就可以想像出他家產品聲音的走向,Flemming那麼的高大魁武、又
具有藝術家的本質,又喜愛音樂,這些特質一直都完全反映在Gryphon產品上,也反映在Mikado的身
上。Mikado的優點其實還很多,如果要為它下一個結語,我要說:劣酒越放越酸,好酒越放越醇,
有智慧者所設計出來的產品一代好過一代,Mikado就是如此。 ARC和贵丰都在不同场合听过。
周边搭配不同,差别蛮大的,同时本身欧洲音响器材的声底和美国音响器材差别很大。
ARC是北京一个老先生听的,cello四尺,马克333,ARC R1 +CD7,厚声,好听,和美国车一样。
贵丰是在我们家,TAD号角搭贵丰合并+这个型号的CD,也是厚生,也好听,和沃尔沃80一样。
两个周边环境相差太远了,所以,之间具体的差别很难说,都是厚声器材。 原帖由 zany 于 2009-5-7 12:1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ARC和贵丰都在不同场合听过。
周边搭配不同,差别蛮大的,同时本身欧洲音响器材的声底和美国音响器材差别很大。
ARC是北京一个老先生听的,cello四尺,马克333,ARC R1 +CD7,厚声,好听,和美国车一样。
贵 ...
请教一下, ARC CD7下的交响乐表现如何?:) 原帖由 musictigerhan 于 2009-5-7 10:5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听到实话了, 感谢万分那.:Q
Audio Research CD3 只是台初阶机,往上还有ARC CD5、CD7和最新出的CD8。
你问的是ARC CD7,又怎可以CD3的听感作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