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tronglyf

为庆祝三月三民歌节,今晚来点大料,超重口味,瞎折腾,不喜忽入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3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9: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分投入一分收获,现在这台解码已非常靠谱,人声肉感十足,声音分布准确,下潜更好,这台dac已接近完美,原来收藏的碟忍不住拿出来再听一轮。
结论是就算是上榜名机也有改进空间
altis referenc cdt---altis reference dac----nagra ivs---mcintosh mc252----audi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33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3-11-20
发表于 2014-4-3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lyf 发表于 2014-4-3 01:44
改成这样就很大气啦,4个rtx并4个淫魔,瞬间金碧辉煌高端大气啊!

这张像炸药包
烧, 是一种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33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3-11-20
发表于 2014-4-3 19: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动手精神值得学习,但想说句有点拆台的话,一个给我DIY功放的老师跟我说,即使是同样的电路,同样的配件,一个功放的调声是设计师需要很好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的。不同人调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不是一堆补品堆起来就一定会好听。LZ肯定花了不少钱,但磨机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做,我认为有待考量吧。
烧, 是一种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3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ive 发表于 2014-4-3 19:23
LZ的动手精神值得学习,但想说句有点拆台的话,一个给我DIY功放的老师跟我说,即使是同样的电路,同样的配件 ...

这个不是乱改的,是根据原来设计师的方案做的。
altis referenc cdt---altis reference dac----nagra ivs---mcintosh mc252----audi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33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3-11-20
发表于 2014-4-3 20: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lyf 发表于 2014-4-3 20:04
这个不是乱改的,是根据原来设计师的方案做的。

烧, 是一种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3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台机子十多年前已有改

ALTIS Reference电子管解码器 Stephen Chan(高保真音响2000年第12期)
在CD软硬件规格前景不明朗中,投资一部高价解码风险不少,万一产品遭淘汰岂不对着几斤废铁?年初时不明朗因素更大,当时冒险购人了Altis Reference解码器,至今没有后悔,至少走对了路 第一次听到Altis Reference动心的原因,是被其畅滑自然的音色所吸引,但其优点要后来才发掘 用了大半年,终于可以写一些心得与读者分享。Altis Reference是1998年的产品,获得Ultimate-Audio全年最佳产品奖 我的一部是1999年3月出厂。出厂时输人接收部分已升级至可读24bit/96kHz的DVD-Audio信号规格,而早年产品则可以简单升级。
CD规格有升级余地
今年初,我从Altis 公司网址 (www.altisaudio.com)读到这款解码器可以由厂方更换电容(输出电容),一共4颗,文字说明更换后有长足改善。于是第一时间寄给设计师Howard Mandel,他先问我机身编号,之后重申更换的好处 至于价钱,简直喜出望外,1000多港币而已!于是不必思索请他寄来。Mandel先生详细地告诉我电容的方向,以及该小心什么。安装好后,满以为需要煲一段时间,怎料第一首歌播出时已听出改善之处。事后笔者致电昌业公司庄先生,据知他也代办同样服务。由于没有在广告中刊出这极低收费的升级,希望用家阅读本文后不必犹豫,更换电容后,我更肯定自己的投资没有错。还有,最近和Mandel先生通信中,他告诉我厂方没有生产SACD硬件的决定,他看好DVD-Audio,若将来规格有变,这部Altis Reference 是可以升级的,再从Altis的网址细阅这部机的规格,也早注明可以升级解读DSD。
结构
如果不打算投资在SACD.那么,选择目前这部Altis是不必担心落伍的。在介绍本机音质前,先简介一下全机构造,打开顶盖,可清楚分辨出3部分,最左是供电部分,包括一只EI隔离变压器,但不要轻看其分量,因为它连同l0组矩阵式调节,把电源稳定地供应至各部分,并且可以自动修正电源的正负相。中间部分是心脏,包括数码音源输入接收(Digital AudioInput Receiver),可接收32kHz的DAT及SAT、44.1kHz的CD、48kHz的DAT、96kHz的DvD,并且可升级接收DSD,输入分解度(Input Resolution)达32bits。至于转换分解度(Converter Resolution)则为24bits。这部分最重要的组件是正式把数码转为模拟的处理器,称为Differential Bit Stream Processor.这1一bit技术在美国高级器材中不及多bit普遍,但事实上各有优点,1Bit先天上更接近模拟,并且更平直(1inear),至于用上后是否使全机分析力弱及太阴柔,则我可以预先告诉你,完全不会!另一组核心组件是Altis特别研制之滤波晶片.称Accufilter,能同时处理频率及时间。
Altis Reference的输出部分(右边)最瞩目的是两只电子管。如果你以为电子管的作用是为校声,使全机更有电子管味,化解恶硬的数码声.你就错了!原来Altis Reference的输出是采用矩阵A类三极管输出(Discrete Class A Triode Tube Output),设计师Mandel先生肯定这设计最具空气感及低频的结实度。
优点
此外,本机还有几项优异的设计,都是以声为考虑。第一,它虽采用线路板,但观看底部(更换电容时)发现各电路通道是铜质的,换句话说,在一层薄锡之下其实是铜,大概这设计又向搭棚式焊接走近一步吧!靓声与否,搭棚在同一线路上肯定优于线路板。第二.Altis Reference对修正时基误差(jitter)有独特办法,虽然Altis也生产转盘,但采用其他高质素转盘也可以,当使用其他牌子转盘时,Altis Reference解码的Digital Audio Input Receiver
可以把jitter降低至低于10Ps。当使用同牌子转盘时,jitter更低于5Ps。第三,Altis Reference的内置时钟是可以自动调变的,当使用同牌子转盘时,便自动调至与每一张CD的时钟速度同步,而非锁定在SPDIF标准时钟速度。当使用其他牌子转盘时.Altis Reference的处理器会数出输入的时钟频率,从而调节自己的时钟速度。
本机初到手,掀开顶盖看到的两只电子管是12AX7之时,急忙拔下,换上“德律风根”,听了一阵,总觉高频有点刺耳,但心还是不服,反正我储存的“x7”至少有50对,换上Mullard、法国管及不同牌子的电子管时,都觉得在某段音频改善了,但整体平衡不足,非常可惜,拔来拔去比较时,跟机的其中一只“x7’烧了,忍不住向Mandel先生求救 他告诉我Altis Reference必须使用厂方的电子管,幸好不贵,一订就是两套备用。原来这款电子管是美国70年代生产的Philips JAN电子管,香港随处有售,只是不同代码.兼不太放心其级数,还是向原厂配,在玩电子管机的发烧友心目中,JAN算是下价货,无奈设计师以此校声,换更贵的电子管也效果相反。以此经验与用家分享,不必多心插其他电子管了
第二点心得是Altis Reference推荐用光纤导线(ST头),我实试确如此,我用Altis Reference之前是用一条价值6OO0元的同轴线,一比之下就在光纤面前俯首称臣,Altis Reference的设计乃针对光纤的传真及高伸延 不但在音乐味方面与我的贵价同轴线等同,音质不会差于同轴,并且在高频方面比同轴去得更尽,空气感大胜。使用本机的朋友,还是收拾心情用一条优质的光纤吧。
在满意的状态下(即原装管,光纤输人,新电容),Altis Reference的表现使我这个兼玩LP的发烧友,也不会舍得放弃数码产品。在我的体系中,LP与CD的距离从未有这样短。
大半年中,我常播的CD都在Altis Reference开过声,只不过每一次小升级,都有另一番境界。整体而论,Altis Reference该以“真声”形容而非“靓声”,我常记得一位音乐家朋友说过,凡声音真实的音乐,就会靓。若是“靓声”脱离了真实乐器的真声,它仍可以很靓,不过肯定靓得不全面!
Altis Reference虽使用电子管输出,但它不是一部有电子管味的解码器,它给你的味,是CD录出来的味,不好声错不在解码(当然假定其他器材正常),而错在CD的素质参差。我使用目前的系统前(包括Wadia7、Ce11o EncorelMI2、Krell KAS II及ATC 100 SL),是用Jadis 500后级,VAC前,放大部分碟播来都容易“靓声”,换上了目前的组台,加上最新换上的Altis Reference,一张CD素质如何,可谓一听便有答案。
朴素像真
Altis Reference的分析力是上佳的,它没有读HDCD的功能,我也特为此问过Mandel先生,他认为HDCD软件太少,不值得在这方面增加成本,我有部分碟是兼有HDCD版及普通版的,之前我使用的一部分体解码有HDCD功能,现在以Altis Reference解码接出比较,精细度毫不输给上一代有HDCD的16/44-规格解码,并且更为有质感。可见一部新设计的优质解码,即使没有HDCD功能也不逊色,君不见Wadia的解码都不是没有HDCD功能吗?其分析力仍是那么超卓。
Altis Reference的低频以分析力取胜,播Nauru Starkman的肖邦,低音的大动态与琴声的华丽是同时兼传送到耳的,Altis的设计宁愿潜得够低,并保持着低音的线条感,也不在“量”方面夸大。播起打雷以及大鼓(如阎学敏的《炎黄第一鼓>),传来的雷声及鼓声是清脆、快及紧凑的。其实此机的线条美,由低至高一样好,正因为如此,在整机音场中,乐器的位置井井有条,人声口形及位置(包括走动)捕捉得一清二楚。
Altis Reference不会把音信加厚,故某些CD播来有点声薄的感觉,但素质好的CD就听来非常自然,由低至高各乐器的分量对比符合比例,弱音时柔如止水,但爆起来可以裤管动,转变可以是一瞬间的事,它的速度起伏完全配得上我的KAS II。在高中低频方面,Altis Reference不作任何一方面的夸张,高音却特别通透,简直丝丝入扣,高贵迷人。如上文所述,只有在光纤输人时,空气感及高频才去得最尽。
从大半年使用的经验中,新配回来的小管一开声已经相当传真,但爆起来会乏力,至少使用三个星期(此机是常煲的,插上电源便在Stand-by位置)才达到理想状态,此时整部机的表现像脱胎换骨,音信中渗透着自然的华丽,充盈着朴素而像真的美,连续听上几小时也不滞不腻,越听越使人进入音乐本身。
最后,使用本机要考虑其输出的规格,有人评它输出太低,不易配前级,但在我的体系中没有这个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本机特别适台配电子管前后级,我认为它配晶体管机更能发挥其优点,配晶体管机使用平衡输出时,有2.85Vms输出几乎对所有设平衡式的晶体管机都足够,而Altis Reference的RCA输出却只得1.9Vms,这数值似乎低了一点,相信配效率高的扬声器没有问题。需要较大输出的发烧友也可考虑大输出的版本,这版本在输出电路共使用4只电子管,其中一对用作放大,把输出增大至5.7Vms(平衡)或3.8Vms(RCA)。我个人相信低输出的版本该更细致,但使用电子管前后级的发烧友可考虑高输出版本。



altis referenc cdt---altis reference dac----nagra ivs---mcintosh mc252----audi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3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我改的第二台altis,不是信心十足,不是确认改后一定好的话,还是不要动的好,但通常加强下dac的输出耦合是有好处的。
altis referenc cdt---altis reference dac----nagra ivs---mcintosh mc252----audi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1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0-6-19
发表于 2014-4-3 2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3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ronglyf 于 2014-4-3 22:02 编辑

今晚用新解码听卡撒雷斯 misa曲感觉在教堂听现场一样,男女的合唱部分氛围感很强,合唱声音在整个房间弥漫开来,配乐的鼓声,由远处传来,又轻又结实,再配上老卡那迷人的声线,完美的试音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4-2-25
发表于 2014-4-3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DIY!
困难大,收获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31 08:15 , Processed in 0.08690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