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34|回复: 30

唱片的音质到底如何----和大家探讨

[复制链接]

6

主题

30

帖子

1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2-11-5
发表于 2004-4-26 0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4-26 09: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问题混了几个本质性的问题。简单一些,干脆说,听什么音乐,看乐谱不是更好么?


维也纳爱乐来上海演出,不是一场,实际到场的爱乐人自己买票的不多,发烧器材的也一样不多,这个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大喊大叫听现场的爱乐人。

比我赚得多米的人到处都有,仅仅耳机这里就不少,其他的更不用说了。所以,我总想起那个老成语:叶公好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4-26 0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这个混乱,类似各种廉价片发烧片混!也就是为什么JS,或者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很容易从音乐爱好者、或发烧友身上兑现谋术!

反对录音的音乐家很多,决不是切利比达奇一个,他不过是渲染过头的一个。去录音的音乐家不见得都同意录音,更大程度上是无奈。比如前几天说的拉赫马尼诺夫等等。

科隆古乐团来北京演出的场所,严重地破坏了古乐声音。。。
“明亮辉煌的铜管凌驾于整个乐队之上”,这可能是指挥的错误,可能是乐器选择的错误,可能是乐手错误,也可能是场所的错误。。。

录音与重播,唱片与现场,是个有趣的、但是复杂的话题。他们是矛是盾,是进攻是防御,都是需要,不可偏废。好的声音是需要代价的,无论听唱片还是听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4-26 0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好的声音是需要代价的,无论听唱片还是听现场。[/B]

有点《飞机语录》的味道了。: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4-26 1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坐公车,邻座拿了个胡琴。苏北还是安徽卖唱的,聊了一阵,很有感叹。下车前,我眼睛一亮,再看他模样,像谁哦?
赶明天真是个阿炳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0

帖子

1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2-11-5
 楼主| 发表于 2004-4-26 1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4-26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朋友多虑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人云亦云的跟着嚷嚷强多去了。咱比你还不如呢,算下来就听过四回现场,平日里还不是就听唱片。象老片那样自己贴上千把块老远去听现场还说着不过瘾要去拜鲁的人估计坛里也没几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4-26 1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乐的错误,在中国基本是走美国路线的结果。这个我们从北德和维也纳的演出可以证实。

指挥的作用就是要提示,管乐如何大家一起控制,不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在不合适的场所,如反射太强烈的,或吸引太过的场所,喇叭口朝该朝哪里吹。。。。。。

建立正确的聆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之所以说人声的问题,是看论坛上这么多朋友喜爱人声,可是听不明白人声。早期的录音别说了,即使现场,真正把美声中那很迷人的金属附着声都录出来的,少之又少。

刻录盘危害之大,就像搞三峡工程,危害在于聆听中危害我们建立正确听音。我与不止一位理事比较过刻盘的结果,大家肚子里都明白。老否自己就是高手,看他不啃声。要他不花钱的偶尔听听没什么,自己花钱买人家的值得吗?

翻制的碟片,不是高频好了,而是丢掉了中低频的信息。在论坛说过很多具体的碟片。我不喜欢香港方式,上来就说什么好,那样随意性很大。什么器材、什么碟片,什么地方,怎么样,请具体说说啊!

飞利浦给格吕米欧出的碟有很多,有些很不好。当我们把握声音的时候,买什么都明白都可以认识,可是当我们不知道方向的时候,买什么听什么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个时候,可以像viking那样什么版本都听。更多人,我的建议,还是慎听好碟。

少买碟、买好碟、买正价碟,我的教训就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0

帖子

1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2-11-5
 楼主| 发表于 2004-4-26 1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328

帖子

12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8
注册时间
2003-9-9
发表于 2004-4-26 1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那天坐公车,邻座拿了个胡琴。苏北还是安徽卖唱的,聊了一阵,很有感叹。下车前,我眼睛一亮,再看他模样,像谁哦?
赶明天真是个阿炳兄弟 [/B]

还真别说这事,我们这里近久街上也来了个拉胡琴讨钱的,那水平那些曲目估计咱这文工团里玩民乐的哥几个也整不下来。你说这是咋啦?:confused: :confus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4-26 1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发烧的坚持音响还原唱片,音响重播唱片的信息。
很多发烧的认为现场不值得听,因为好声座位只有一个。

这个说来话长。。。。。。
至少我知道说这个话的人,要么目的性太强,把前提省略不说;要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以后慢慢讨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861

帖子

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8
注册时间
2003-9-6
发表于 2004-4-26 13: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的我连名词都不认识几个,说点切身感受吧
昨天音响展收获很大,听了很多好器材,一直沉浸在音乐里面连箱子是什么样子的都忘了。呵呵。但最大的收获是听了陈洁丽和许乐的现场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MM在无伴奏情况下唱了一水隔天涯和许乐在无伴奏下唱了行路难,因为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可以听的很仔细(特别上许乐基本上都是不用麦克风的),然后主办方用CD机放了这两首作品,哎,找到了巨大的差别。两者之间真的是不能比啊!以后还是应该多去听听现场版的演绎为好,只是口袋钱太少,也恐怕没多少机会让我离演唱者只有两米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发表于 2004-4-26 2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B]还真别说这事,我们这里近久街上也来了个拉胡琴讨钱的,那水平那些曲目估计咱这文工团里玩民乐的哥几个也整不下来。你说这是咋啦?[/B]

千里马没机会遇见伯乐;现在国内的环境又不能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60

帖子

25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8
注册时间
2003-8-16
发表于 2004-4-27 13: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坚持认为,听音乐,音乐永远是第一位的,声音的重放是第二位的。这样说,是源于我固执的念头:听音乐,其要义在于那些流动的线性发展的音符背后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其他。确实,音乐的表现靠的是音响(声音)的展开,而且,声响上趋于完美的音乐一定会增强聆乐的感官愉悦度,声响上的重放上比较糟糕的音乐当然会降低这种愉悦度,但是,并不能就说,这种声响制作比较糟糕的音乐也就降低甚至丧失了聆乐过程的所有愉悦。关键我们要分清两个问题:心的愉悦和耳的愉悦。我听音乐,心的愉悦是首要的,所以我比较不关心耳的愉悦,所以好录音我喜欢听,糟糕的录音我也喜欢听,至于“好录音”又有哪些不好不完美,糟糕的录音为什么被“弄”得糟糕了,更不是我关心的事情,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我只能通过唱片得到音乐,唱片声音有好有坏,但我只关心唱片里面能给我的心的愉悦的指数!唱片也好、现场也好,永远只是一种载体,这些载体之初衷,排除商业的因素,所要传达的,是pattern and meaning of the certain music,而不是sound of the certain musi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28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3-6-6
发表于 2004-4-27 2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过一个帖子叫音乐与美食,其中有个动机是“引诱”大家谈谈音乐与美食的相似之处。可惜这个“阴谋”彻底失败。音乐为耳朵(或心灵?),美食为口舌(不为肚皮)。都不是生存所必需,而是温饱之余的一种奢侈。以美食而言,不同口味的不同收层的人,对美食的定义都是不同的,除了在色香味形上有些基本共识。有人吃顿红烧肉已经是一种享受,有人玉盘珍馐美酒佳人仍意有不足。对音乐以及作为音乐载体的唱片,情形也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1 07:54 , Processed in 0.10168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