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音乐之神

12月21日 伦敦Barbican LSO音乐会小记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79

帖子

25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5-6-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8: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牛逼 于 2008-12-25 05:58 发表
楼主怎么都在一个位置听呢?


另今天晚上去教堂吧 如果你感兴趣宗教音乐

这次买位子是个失误,下一次一定买Stalls的六七排当中的位子。
是啊,今晚可以去教堂的,但懒得出去了,LEEDS现在晚上很冷。
上次在约克大教堂听过一次礼拜,管风琴和唱诗班在教堂里的声音非常庄严肃穆,我起了好几次鸡皮疙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470

帖子

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8
注册时间
2007-2-27
发表于 2008-12-25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队上场之后应该不允许拍照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79

帖子

25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5-6-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9: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dal3334 于 2008-12-25 09:09 发表
乐队上场之后应该不允许拍照的吧

恩,我没开闪光灯,有人在乐曲结束时拍照的,还开了闪光灯。演奏时绝对不敢的,我那照相机照的话,咔嚓一声,楼上楼下都可以听的清清楚楚,那这个脸就丢大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4-11-1
发表于 2008-12-25 10: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楼主。在国外听高水平的音乐会比国内要容易多了。几年前曾经有机会在慕尼黑看到了 Bayerische Staatsoper 的 Parsifal, 竟然赶上了 Kurt Moll 演 Gurnemanz,老爷子岁数有点大了,到了后面已稍微有些吃力,但是深沉庄重的演唱仍然无人能及,看的我几乎灵魂出窍。。。。
唉,国内要能经常看上一流的歌剧演出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3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5-6-24
发表于 2008-12-25 1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现场的感觉就是:耳机绝对没有还原现场的能力!

现场更多的是情感+真实!

但是,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听现场。 而且即便是现场也没办法每次都听到我想听的曲目。 所以,耳机系统照样保留,而我在听耳机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去想象(YY)现场带给我的感受。动情之处同样给我很大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12-25 12: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用器材来还原现场,目前还是一个理想,仅仅就音效来说,器材的差距是明显的。

前不久听的另一场现场时大提琴与吉它演奏的室内乐,地点是武汉琴台大剧院,音乐厅内有三层楼,可以容纳1500多人。在这样一个大型的音乐内,一把大提琴和一把吉他,声音显得比较空旷、单薄,我座第五排,离演奏者直线距离不到10米。即使是这样的环境,那大提琴发出的密实细致的声音让我感到器材的无奈。第二天应本地一大烧之邀,去他府上品赏他的系统,该系统的配置是:WEISS目前的旗舰转盘解码、MARK 32前级、博达旗舰后级(?)、盟主被动音响老二,这系统的密度和厚度极高,我用带去的DECCA出品的舒曼的“吉它型大提琴奏鸣曲”(由罗斯特.......用大提琴演奏,记不住名字的拼写)试音,感觉那大提琴的声音就像被稀释了的果汁。

黑胶才有点像现场的感觉。

如果CD录音在密度和厚度上比之黑胶差了一大截,那么器材的所谓高保真对欣赏音乐来说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

器材的好处是随时都能听到音乐,碟片中的音乐往往比现场的演绎更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12-25 12: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条件的烧友,能多听现场是非常好的事,现场能让人直接、真实地感受音乐,这是任何器材都无法做到的。

听现场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使是玩器材,也能让玩者对器材的声音做到心中更有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4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12-25 1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多年发烧的体会是: 音响系统在还原现场方面,要么"过",要么"不及".

基本上也就可把HI-FI重播归为这么两类. 要么"过之",设计器材时添加美感,味道,密度,结果就是"做过头",要么就是不添加,宁缺毋滥,结果往往就是不及.  

没有正好的.  没有100%真实重播现场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79

帖子

25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5-6-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9: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器材能使人对声音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古典乐来说,多听点不同的现场音乐会,能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这对器材选择的把握是很有好处的。虽然耳机系统根本无法还原现场,但至少不会出现solo+990这样的搭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12-25 2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的说HI-FI发烧是对“声音”二次创作的认可,唯真还是唯美的表现都代表不了真实的“现场”,唯真可以以现场为标准、唯美是以器材的风格为依据,不能混为一谈。凡是都拿现场来说事儿、就失去了“发烧”的乐趣了。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12-25 2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的乐趣可以多种多样嘛,对比现场是种乐趣,发烧、现场来回两头乐那就更hi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791

帖子

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3
注册时间
2007-12-1
发表于 2008-12-25 2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8-12-25 21:48 发表
单纯的说HI-FI发烧是对“声音”二次创作的认可,唯真还是唯美的表现都代表不了真实的“现场”,唯真可以以现场为标准、唯美是以器材的风格为依据,不能混为一谈。凡是都拿现场来说事儿、就失去了“发烧”的乐趣了。


K版这话我很有同感。其实有些朋友真的有一点误区,一切都要以现场为标准,这个在箱上都很难做到,耳机上更加是可想而知。我觉得耳机发烧,重在关注耳机擅长的音色、细节表现力等,在这些素质的基础上,再能够大致得到一点现场的精神、框架,也就可以了(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清楚了,就会不迷惑和那么有失落感了:听的侧重点本就有区别的嘛。

耳机是要靠听入境,加上一点想象力,才有现场感的。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8-12-26 0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会是音乐会,唱片是唱片——老实说,一方面唱片是妥协,另一方面它的精确复制特性也是优点,你怎么在同一天先听福特文格勒后听卡拉扬?就音乐价值来说,收藏不同版本的唱片并且尽量还原其效果还是物有所值的。同时唱片的录音也可以更加精雕细琢。古尔德就偏好录音室。
至于要多好的器材才能还原,嘿嘿 追求总是无止尽的。
至于有幸聆听那些经典演出的观众,算是被音乐之神眷顾了吧。精彩总是易逝,天才总是短暂,那种瞬间的光辉、神来的创造,人们总想保存、复制,但总是留下遗憾,同样,一套搭配合适的器材演绎出一段令你感动的音乐的瞬间,总是发烧友们一直追求、却总是与之擦肩而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12-26 11: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凡事都拿现场来衡量,会失去很多HIFI乐趣。

但HIFI圈内有太多模糊、夸张的说法,或是为了宣传产品,或是用于描述自己喜欢的器材,或是为了表明自己听力出众。说者如是玩家,一般来说说者无恶意,但对那些刚踏上此道的新人、那些还没有听过现场、听过调教得比较好的系统的烧友,尤其对那些希望从玩家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以便使自己在购买或调教器材时能有个参照的新手来说,极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

艺术自然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不可能有统一的衡量尺度。但HIFI圈内,到处可见高保真、中性的字眼,这高保真、中性的基准是什么?说话者、看客似乎都不过多谈及。当然,这基准也可以有多种。但若一定要强调器材的高保真、中性程度,我觉得应该说明衡量的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12-27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100兄言之有理,每个人心目中的“基准”不同,发烧是个很个性的东西、个性的东西必须用个性的理念去对待,很难统一“思想”的。据我所知、有很多朋友是拿一、两张或多张自己“非常满意”的片子来当听音“标准”的,器材因搭配等变数大、音效不稳定,但片子却基本恒定,用片子的这个特性去调校器材不失为良策。有相当多的优秀宗教音乐片子比较中性、平衡、透明、极少有音染,是相对比较妥当的“标准”。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 21:06 , Processed in 0.10271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