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120|回复: 12

马勒的第7和第九……‘贴此存照’

[复制链接]

42

主题

325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8-5-1
发表于 2009-2-22 2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前天外出,回家是经过购书中心就进去看看CD。因为我的CD中没有马勒的作品,看见这2套就买了。拍下照片做为留底吧。也可以算给这里添点图像资料。

未开封时的样子
090220马勒第7、9交响乐CD-1024.jpg


下面是没有撕开透明包装纸时的背面
090220马勒第7、9交响乐CD2-1024.jpg

里面:

090220马勒第7、9交响乐CD3-800.jpg


那个第七是另外一个方向打开。 第九则是像书本那样2张CD放在中间那‘格’的两面。。

090220马勒第7、9交响乐CD4-1024.jpg

在我的机器上听,感觉第7的录音比第9的录音效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25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8-5-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马勒第七交响曲  马勒:第七交响曲(夜曲)

  MAHLER:Symphonie No.7“Nachtmusik”

  马勒的《第七交响曲》,E小调,因第二、第四乐章有“夜曲”的标示而称为《夜曲》。作于1904-1905年.1908年9月19日由马勒指挥首演。共5个乐章:

  1.由B小调、缓慢而庄严的序奏及快速的E小调、热情的快板主部构成。先在木管与弦乐的葬礼进行曲节奏中,圆号奏序奏主题,马勒曾说,这一开头是“大自然在这里咆哮”。快板主部是奏鸣曲形式,在弦乐节奏上,圆号与大提琴雄壮地呈示第二主题,它的展开充满色彩,小提琴奏柔和的第二主题。发展部先发展第一主题,序奏动机成为深入发展的材料,各种乐器表现第一主题变形,变得柔和平静。然后以对位法发展第二主题,序奏动机纠缠。在风琴化的音响中,英国管出现第一主题,使宗教氛围弥漫,达高潮后变成慢板,对序奏回想。再现部是呈示部再现,但比呈示部更华丽,更具色彩。
  2.中庸的快板,C大调,有“夜曲”标示,漫长黑夜中的进行曲,形式为A-B-A-C-A,有两个中段。在此前有两把圆号对话的序奏,主部为温和的行板,大提琴与圆号以模拟对位法,奏出进行曲风格的主题。进入第一中段,大提琴奏新的主题,圆号以和弦形态伴奏。回到热闹气氛后,再现第一段,出现铃声,圆号出现第一段主题,低音弦乐以新旋律对位。第二中段由双簧管表现由序奏动机衍生的忧郁旋律,小提琴、木管与大提琴不断加浓情绪。然后第一段三现,进入平静的结尾。
  3.D小调,指示为“如影子般地”,标示有“如流水,但不急速”。三段体,有幻影的感觉,有评论家认为此乐章如表现死亡的舞蹈。第一段在冷寂的节奏上,由小提琴跳舞似地出现片断性旋律。中段为明朗的D大调,双簧管奏出明朗的旋律,然后慢慢又转为怪异,第三段为疯狂的舞蹈。
  4.深情的行板,F大调,三段体。有“夜曲”名称,加入吉它与曼陀林,指示“深情地”,如爱的小夜曲。小提琴先奏出亲切的主题,木管、吉它、竖琴给人温馨的氛围,低音管与低音弦乐也出现呼唤似的旋律。中段在单簧管伴奏下,大提琴奏优美的旋律。第三段自由地再现第一段。
  5.普通的快板,C大词,回旋曲式。以定音鼓独奏开始,加上各种乐器后,圆号与小号以进行曲风格奏雄壮的回旋曲主题,这一主题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有关联。这一主题发展至顶点,双簧管以A大调表现第一副主题,铜管将它作发展处理后,又出现回旋主题。第二副主题是在定音鼓特殊音型率领下,在低音域幽默地出现。而第三副主题与第二副主题有密切联系,由打击乐与弦乐呈示。回旋主题的不断重现制造出华丽的对位,在结尾高潮之前,有一段动人的弦乐对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回忆,最后的高潮再突现出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而结束。

  这首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1.伯恩斯坦:1985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19 211-2(2张),《企鹅》评介三星。

  2.阿巴多1984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45 513-2,《企鹅》评介三星。

  3.西诺波里1992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37 851-2(2张),这2张唱片上另有泰菲尔(Bryn Teffel)演唱的马勒的《亡儿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4.克莱姆佩雷尔1960年指挥爱乐乐团版,EMI,CD编号CMS7 64147-2(+克莱姆佩雷尔自己的《第二交响曲》、《第七号弦乐四重奏》,2张)。

  5.布莱兹1995年指挥克利夫兰乐团版,DG,CD编号447 756-2。

  6.海丁克1992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34 997-2(2张),这2张唱片上另有马勒的《第十交响曲》。

  7.拉特尔1991年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EMI,CD编号CDC 7 54344-2。

  8.殷巴尔1986年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n,CD编号CO1553/4(2张),《企鹅》评介三星。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920181.ht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25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8-5-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马勒第九交响曲  马勒:第九交响曲

  MAHLER:Symphone No.9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D大调,作于1909-1910年,由布鲁诺·瓦尔特于1912年6月26日在维也纳指挥首演。在此曲之前的《大地之歌》,原应称为《第九交响曲》,因考虑到与第九有关连的作曲家的命运,才舍第九不用。作此曲时,马勒好像已安然超越了死亡,在第一乐章发展部也曾记有“呵,我消逝了的青春,我消费了的爱”,第三乐章开头记有“给在阿波罗的我的弟兄”,第四乐章结尾有“像死那样结束”。这首作品按美国音乐评论家唐斯的说法,4个乐章好比“浩大的死亡之舞,按每乐章顺序分别为:死亡作为解放者,死亡作为死亡舞的伴奏者,死亡作为战场上的敌手,以及最后死亡作为一个起慰藉作用的友人。”共4个乐章:

  1.悠闲的行板,D大调,扩大的奏鸣曲式。圆号、竖琴、低音弦乐构成短小序奏后,第二小提琴呈示断断续续的第一主题,木管变形承接后,变成灰暗的D小调。第一小提琴呈现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对位,铜管加入后又回到D大调,将第一主题作发展处理,大提琴、小提琴、木管承接后,变为降B大调,展开以第二主题为中心的对位发展。到顶点时,小提琴与木管奏第三主题,壮丽地发展,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定音鼓表达序奏动机后,圆号抒情地处理第一主题,双簧管承接,变成坚毅的快板。圆号表现第三主题的发展,弦乐急速作半音阶下降。变为降B小调,第二主题作热情的处理。第一、第二主题加以变形,对位达到高潮,平静后在序奏动机上小号奏F小调葬礼进行曲曲调,不久变成D大调,以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一一再现呈现部材料。如果说发展部充满与死神的搏斗,再现部已在平静净化的气氛中,宁静地吟咏。各乐器纷纷作华彩处理,最后以弦乐幽静的泛音而结束。这个乐章以死亡降临开头,主旋律则是告别的不同表现。柏格认为,这是马勒“有生以来所写的最最神圣的东西,它表现了他对人世的异常热爱,表现他多么渴望在世间平静地生活,渴望享受大自然的深邃奥秘——在死亡到来之前。因为死神的降临是无可抗拒的,整个乐章渗透了死亡的征兆,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尘世的一切理想都以它而告终。”马勒的学生布鲁诺·瓦尔特则认为:“这一乐章发展成为离别情绪的一个凄恻动人而又高洁庄重的缩影.徘徊在离别的悲哀和对天国光辉的幻觉之间的遐想是独一无二的。它使这一乐章升华到天堂幸福的境界。”

  2.C大调,指示“以缓慢的兰德勒舞曲速度”,相当于谐谑乐章。全乐章有3种兰德勒舞曲风格旋律,开头在低音管与中提琴所奏的轻松短小序奏引导下,第二小提琴像古提琴呈示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中提琴以对位缠绕。变得活泼后,第二兰德勒舞曲旋以E大调圆舞曲风格出现于第一小提琴,结构如回旋曲。圆号与小提琴奏缓慢的第二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大提琴引进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的对位,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先以6个变形发展第二兰德勒舞曲旋律,再以第二兰德勒舞曲第一插句与第三兰德勒舞曲对位,以5种变奏发展。第三段先发展第一兰德勒舞曲,再利用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作为经过句,移至第二兰德勒舞曲的发展,以4个变奏达高潮。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加入,又出现4个变奏。第四段以回忆的方式暗示第一兰德勒舞曲,第三兰德勒舞曲亦加以暗示后,进入结尾,以第一兰德勒舞曲的回忆构成宁静的尾声。

  3.回旋曲,幽默地,A小调,很快的快板。主题片断构成短小序奏后,第一小提琴呈示回旋曲主题,它对位、变形后,圆号与小提琴都引入新旋律,第一小提琴再引出第一副主题,展开二重小赋格。小赋格的两个主题来自回旋曲材料,它达到顶点后,再由圆号与木管再现第一副主题,圆号奏《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牧羊神主题。接着,圆号与低音弦乐以对位进行,单簧管加入后,双簧管与小提琴以新旋律,F小调奏二重小赋格。这个小赋格因铜管所奏的第二副主题而中断。这个副主题发展处理后,不久回旋曲主题再现,结尾变成急板,进行曲形态。4.慢板,降D大调,回旋曲式。在缓慢的小提琴动态后,小提琴奏出有些灰暗的回旋曲主题,这是第三乐章后一个小赋格引申而来的。此主题进行中,小提琴奏第一副主题,回旋曲主题经过插句而变形,经过句作自由的幻想发展,最后是平静的结尾。这一乐章充分体现“平静地向世界告别”,中部有跌宕起伏的意大利风格旋律,最后旋律片断越来越不协和,它最后消退为“沉寂”,就像布鲁诺·瓦尔特形容:“就像一片云彩消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应该说,这首交响曲以最大限度拓展了调性的表现力,达到了词性音乐的极限。

  这首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1.卡拉扬1979/80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金版.CD编号439024-2(2张),《企鹅》评介三星。

  2.巴比罗里1964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EMI,CDM7 63115-2,《企鹅》评介三星。

  3.西诺波里1993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5 817-2(2张),《企鹅》评介三星。

  4.伯恩斯坦1979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35 378-2(2张),《企鹅》评介三星。

  5.阿巴多1987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3 564-2(2张),+马勒的《第十交响曲》。

  6.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CD编号SMK64452(2张)。这2张唱片上还有瓦尔特在现场排练的片断,《企鹅》评介三星。这首交响曲的历史录音可选布鲁诺·瓦尔特1938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UIT,CD编号CDEA5005,EMI,CDH7 63029-2,《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7.克莱姆佩雷尔1967年指挥新爱乐乐团版,EMI,CD编号CMS 7 63277-2(+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企鹅》评介三星。

  8.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CD编号CO 1566/7(+马勒《第十交响曲》,2张),《企鹅》评介三星。


  --------------------------------------------------------------------------------------------------------------


  死亡、夜以及马勒的《第九交响曲》

  对于一颗敏感的心而言,命运的风不改方向地吹着。马勒从少年时代已看到了一张浮动而起的命运巨大、隐形的面容。他在19岁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可爱的大地,你什么时候怀抱了这片荒凉之地?啊,永恒的母亲,请收留一颗孤独不宁的心吧,”“地平线处处是淡蓝色,永无尽头!永远,永远……”从记述马勒的生活资料得知,马勒几乎从少年或更早就已进入了对生命的沉思之境中。不安的酵母潜藏在马勒的血液里。时空、大地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形象,这些对20世纪极为重要的文化命题,在一位19世纪末面色苍白的少年身上过早降临了。

  1907年,几桩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降临在离死亡不远的马勒身上:被歌剧院解雇、挚爱的长女夭折、已诊断出了不能治愈的心脏病。这一系列打击与其说是意外来临,不如说是天意所致。亲情的瞬间疏离、疾病以及个人道遇上的不平恰把马勒推到了一片荒漠上,意欲把马勒与人世的所有维系斩断,让“死亡”、“夜”更为急促地登场。马勒作于1909至1910年的第九交响曲已让马勒全部放下了交响曲式对他的冕绊,他在对人世的挣脱中,来到了一个自我再度生成与塑造的神秘区域里--在这里,“死亡”、“夜”尖利刺耳的声音恰与超然在它们之外的欢欣、舞蹈一同到来了。

  按照爱·唐斯的说法,“无论就其形式、速度与调性关系”,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用的都不是传统笔法。第一和最后乐章是缓慢的。中间加入了两个快速乐章。各乐章的调性都不相同:D大调、C大调、A小调,而末乐章则运用了远关系的降D调。”马勒在首末两个乐章倾入了极大的心力,是整部作品的重心所在,中间两个乐章像是快速嵌入的、使交响曲呈现出了一个独特的结构。马勒在一、四乐章充满自我倾诉色彩的旋律中,创造了一个自我的变形的面容。 当“死亡” 、“夜”在召唤马勒那张心脏病人的面孔时,他从时空深处举起了少年沉浸于爱意的脸庞。就我的感觉,马勒在这部作品中有着双重头颅--一重是被死神攫住的,他说起“告别”;一重是变形的少年的,它说起“来临”。马勒是在不顾一切地隐身的一位少年,与一位生命的女郎在一片林泽中相会,他要在百感交集的时刻把恋情的絮语完成。在马勒病倒前六个月,阿班·贝格获准研读第一乐章的总谱,他在一封信中说,这个乐章表现了马勒“对人世的异常热爱,表现他多么渴望在世间平静地生活,渴望享受大自然的深邃奥秘--在死亡到来之前,因为死神的降临是无可抗拒的。整个乐章渗透了死亡的征兆。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尘世的一切理想都以它而告终……”但我感觉最深的仍是马勒转入乐曲主题之后秘密幽会般的沉浸与喜悦,一种在死亡之中突然清醒过来的新生感,旋律破碎般的优美恰把这种短暂的心醉神迷传达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乐章的草稿旁边,马勒用文字标下了“逝去的青春年华”与“离散的爱”这样的词句。他的门生布鲁诺·瓦尔特认为,第一乐章是“徘徊在离别的悲哀和对天国光辉的遐想”,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所说的“遐想”,正是马勒关于青春与破碎的爱的一份冥思--马勒从死亡呛人的气味中嗅见了那些从天际高高飞来的花粉。马勒对自己的“放任”与“沉溺”也正在于此,即使“死亡”、“夜”以巨大延伸的力量逼近,几乎要掐分算秒,把尖利的指尖搭在马勒身上--他还是作为林中的少年,在充满春雾的夜泽旁,说着与他的遭遇无关的轻歌曼语--更重要的是,在马勒的幻觉中,大约瞥见了夭折的女儿的影子,这个影子在问起往事,并以亲情的方式与马勒深爱的一位幻美女郎的影子迭合为一--这是消亡的声音擦响在耳边的时刻,恰像俄尔浦斯不听神的戒令,只任那个回首所见的影子蜷曲、消失,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空洞。

  作品的第二、第三乐章被分别认为是一出圆舞曲与一个怪诞的幽默的组合--它可以说是马勒的内省章节,一种对自身沉浸于幻美之中的深深的嘲弄与愤怒。第二乐章奏出的主题具有乡村兰德勒舞曲的特征,是由单簧管与大管奏出的,它延展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却已标明从幻觉来到了现实之中。这两个与“遐想”无关的乐章迅速带过,在对位与急板中穿越,终于回到了第四乐章旋律徐缓的王国中。布鲁诺·瓦尔特在《古斯塔夫·马勒》一书中写道,这个乐章从小提琴开始,宛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吸收系统,把其它乐声汇入这个系统里,终于消失在无尽回响的寂静中,恰如在“蔚蓝的天空中”消失一样。瓦尔特所言,更多是从“告别”的层面上理解,我在这里倾向于勋伯格对整部作品的评价。勋伯格说,在整部作品中马勒传达的是完全主观的感觉,“看起来,仿佛它还有一位隐藏起来的作者,此人把马勒仅当作一个传声筒加以利用而已”。勋伯格所指大约正是那个隐形在马勒身后的化身--在末乐章所传达的不仅是瓦尔特所讲的“告别”,其中深深的沉浸不去的情愫是与第一乐章一致的。马勒在等着那个隐形者的到来,又目送它的消逝--正是青春、破碎的爱拼出的一张少年苏醒在夜空前的画像与面容,最后被夜遮没,宛若从没有来临一般。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999.htm   )

[ 本帖最后由 warmsun 于 2009-2-23 08: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25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8-5-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 囧 !

我这两个CD都不是可以选版本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097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6-4-15
QQ
发表于 2009-3-5 11: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本选择上无需拘泥一家之言。在上面那个榜单上,我没有看到我视之如天人的马勒专家滕斯泰特的身影。所以-快乐的享受你的伯恩斯坦和西诺波里吧!而且伯恩斯坦也算是马勒名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25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8-5-1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gner01 于 2009-3-5 11:13 发表
版本选择上无需拘泥一家之言。在上面那个榜单上,我没有看到我视之如天人的马勒专家滕斯泰特的身影。所以-快乐的享受你的伯恩斯坦和西诺波里吧!而且伯恩斯坦也算是马勒名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6 13: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勒第九实在太疯狂,不是现场我肯定听不下去,现场也很少有人敢演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3-6 1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9-3-6 13:03 发表
马勒第九实在太疯狂,不是现场我肯定听不下去,现场也很少有人敢演出的



何解? 疯狂?

我听过新加坡交响乐团来上海表演的马九,很不错的一次经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6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SSO最喜欢出演马勒,上次还演过千人,还有粤语版的大地之歌,算是个成就吧:)
SSO的指挥水蓝,曾经在美国蒙博恩斯坦教育,所以带有明显的伯恩斯坦的痕迹——〉也许这就是他们这么喜欢出演马勒和贝多芬的原因。。
但是,马勒第九太长了!!一张CD都装不下。
我在家很难保持这样长的注意力,在剧院还好。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9-3-6 13: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3-6 1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次听的就是水蓝指挥的,还算不错吧,国内难得有机会听现场的马九,就没有必要太挑剔了。

那次林昭亮一起跟来了。可惜他拉琴音量和气魄不够,很多地方根本听不清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9-3-6 1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首席小提琴是Lynnette Seah,听过她的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感觉很复杂。。不算太好,但还是很有意思的。
SSO算是一个一直在进步的乐团,而且针对主场(新加坡esplanade的演奏厅)的音响效果一直在调整其音色,最近的一次贝五演出,纹理和质感已经相当出色了。
可惜毕竟是文化沙漠,也就这么一支乐团聊以安慰了。外国乐团的访问率是很低的,大约一年两三次,相反知名音乐剧上演的场次倒是很多(现在正在演出“猫”一剧)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9-3-6 13: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09-3-8 15: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卡的马勒九,DG的那版现场录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097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6-4-15
QQ
发表于 2009-3-8 19: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听现场,自然无需太计较是否名团,名指。但在录音版本里我还是更喜欢滕斯泰特。他擅长的曲目不算宽泛,但马勒和理夏德-施特劳斯却是极品。
伯恩斯坦水准固然一样毋庸置疑,但被指为“马勒转世”,却让我觉得怪怪的
名家的录音里,我最排斥的是西诺玻璃版本,始终不能适应他的诠释方法。特别适合滕斯泰特的对照着听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19 13:21 , Processed in 0.103251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