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138|回复: 20

[耳机] 是东山再起?还是矫揉造作的讨好!——SONY Z7在音迷家的那些日子!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5413

帖子

8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
注册时间
2009-10-18
QQ
发表于 2015-1-16 16: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音迷 于 2015-1-23 11:09 编辑

        在开始文章之前,还是按照惯例先交代一下器材!音源:REVOX B790(早期ORTOFON VMS20E MM唱头)和Linn LP12(早期ORTOFON VMS30E MM唱头)黑胶唱盘,Graham Slee Era Gold V唱头放大器;放大器:McIntosh C40、C46前级耳机孔。参考耳机:SONY MDR-SA5000(替换010短线),SONY MDR-Q010,SONY MDR-CD3000。



写在文章开头的话

        去年12月中旬,在我苦苦哀求下,朋友终于答应施舍一台SONY解码耳放一体机UDA-1借我把玩两个月,加上今年年初购买的菜价日行SONY Z7,至此SONY近一段时间发布的两大重磅产品就齐聚我家了。遗憾的是上周我姥爷突然辞世,只得停止整理听感忙于老人家的后事。最终在今天得以继续书写文章,实在是好事多磨!


迟到的礼物——SONY Z7

        对于喜欢关注SONY产品的我来说,每一副SONY的旗舰耳机我都要弄来听一听,到现在为止,除了MDR-R10、MDR-Z1000是借过来把玩以外,MDR-CD3000、MDR-Q010和MDR-SA5000我都亲自购买然后慢慢品玩。而这次的新产品Z7可以视作是上一代旗舰Z1000的延续,也可以理解为是SONY音频产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为何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SONY历史上推出的一些列旗舰级作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基本上是隔两代产品更换一次核心技术,R10到CD3000这两代是用的生物单元技术,Q010到SA5000这两代是使用的玻璃与石英混合体的纳米单元技术,而这最近两代的Z1000和Z7都使用了SONY新开发的液晶单元技术,而无论是外形还是振膜的设计工艺,Z7相比Z1000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可以这么理解。那么这样有意义的作品对于我来说就更加有吸引力喽,于是经过我的努力,终于在今年年初的一天收到了由日本东京直发来装有Z7的包裹,可喜可贺。

       一阵灰尘散去,Z7的包装已经在我的疯狂破拆下成了一堆乱糟糟的纸壳子,终于露出了埋藏在盒子深处的Z7耳机。取出来拿在手里,颠一颠,很轻!戴在头上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舒适,头梁弹性很好,这里不得不赞叹一下SONY产品的人机工程设计,非常到位。同时外壳的形状和颜色也很有旗舰耳机的风范。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将其接入C40的耳机口,开声!在C40的控制下,Z7显得非常好出声,根本无需耗费多大力气,轻轻松松就能获得一个饱满密实的声音(当然功劳属于C40的这个耳机口,这个口威力就巨大,无论是R10还是010还是SA5000,都能轻松填饱(想当年,C40前级放大器也是俱乐部老前辈念苍僧老兄测评R10和ER4B时的御用放大器,可见实力很过硬)!其实这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看看Z7的官方宣传资料或许你就明白了!官方其实是拿着Z7与SONY ZX1、ZX2便携式播放器,还有PH3放大器所搭配捆绑销售的,所以可以说他的驱动门槛本身就不算特别高,毕竟官方所推荐的这套组合可以算是一个半随身半桌面的简易HIFI系统。不过这里要说的是:一般的随身听驱动Z7还是非常吃力,无论是艾利和、SONY便携式卡带机,都无一幸免!哪怕是现在流行的各种神圣大板砖,也都幸免于难!所以你若一定要戴着Z7出街,那么建议搭配一台便携式放大器以获得足够的控制力,比如原厂PH3之类的产品。如果你是在家使用桌面系统聆听Z7那就完完全全可以把把你骚动的心放回肚子里面了,一台普通的高保真台式CD机的耳机口就能轻松胜任。这其实足够说明SONY研发的这个70mm液晶单元的性能是很高的,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前一段时间和大家分享的铁三角MSR7身上,都是单元的性能很强大。而高性能的单元造就了Z7非常强大的包容性,无论是SONY官方推荐的半便携半桌面式系统,还是由REVOX B790、Linn LP12和McIntosh C40放大器所组成的相对较高的端系统,用他们驱动Z7都可以获得一副良好的声音,同时Z7也会随着前端档次的升高而变得更加饱满扎实!不过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东西,强大的包容性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包容性好了,耳机对前端的要求也就随之降低了,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Z7的声音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束缚住的,这个我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详细说明。接下来有个问题要问问读者,通常说单元性能好这预示着什么?这里就不卖关子了,这其实在暗示你这副耳机注定经煲!实际使用过程中感觉也是如此,这幅Z7几乎从开声那天起我就没让他闲着,没日没夜的煲。由于我不舍得长时间开着LP(听一次少一次的东西,可得爱惜),再加上McIntosh C40这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随时都有可能歇菜,所以在煲的时候我用了CEC TL3N搭配DAC202连接朋友寄存在我这里的McIntosh C46前级,同样是使用前级的耳机口来驱动Z7。过一段时间便抽查一下,看看煲的怎么样了。大概经过了150多小时的历练,Z7的声音才基本稳定下来,此时我换回原先的LP系统来聆听。

        Z7给我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是其能量分布和以往我听过玩过的任何一支SONY经典旗舰耳机都不一样!可以说,无论是与三频均衡的R10相比,还是和倒金字塔式的Q010和SA5000相比,Z7的能量分布结构都可以视作是在整体平衡的基础上明显偏向于下盘,也就是说下盘所积聚的能量更多,这就导致了Z7这幅耳机声音非常稳当!进一步细听,Z7的高频部分首先抓住了我的耳朵,这高频我怎么听怎么感觉和以前听过的一支SONY的经典旗舰耳机的高频表现非常相近,没错,是R10!如果要求说法更加严谨一点,那应该说是和状态良好的R10高频特征相似,毕竟状态不好的R10缺乏应有的厚度和密度,声体会发虚发散!Z7的高频和R10一样都是着重描绘厚度和密度这两项指标,不过仔细听你会发现在细部刻画上还是分道扬镳的。其差异在于R10的高频在表现出良好的厚度和扎实的密度的同时,也对层次感和声体的质感刻画的尤为精致,此所谓有表也有里。在高厚度和扎实的密度的渲染下,R10的能量感呈现片面状的分布,这好像海浪一样一片一片的向听众奔涌而来。紧接着在这片面之中还点缀有些许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层次感,好像千层雪蛋糕,片面中有层,层中有点,错落有致!同时对质感的把握也是非常到精致的,在聆听琵琶的时候,手指还有空气与琴弦摩擦所发出的那种面面的质感简直是被淋漓尽致。而Z7呢?我们的Z7呢,相比之下少了R10那种丰富的层次感,也没那么强烈的质感,而更强调能量的片面,少了几分层次感的交代。这感觉听上去就不像是刚刚的千层雪蛋糕了了,倒更像是一整块正在融化的黄油。不过要说的是,我是感觉Z7的声音似乎要比R10还要厚一点,但是却厚而不实,总感觉非常蓬松,飘也飘不起来,落也落不下去。我分析的结果感觉是缺少的那些细部刻画造成的,导致Z7的声音只有表没有里,你并不知道里面的情况。这样的表现是好是坏,就留给后人评价了。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几方面的特点,Z7的高频还呈现出衰减平滑稳重的特点。说道这个特点,就不得不拿着Z7和Q010还有SA5000对比一下了,为何?请继续往下看。Q010和SA5000的高频衰减是非常迅速而陡直的,怎么陡直法?聆听Q010和SA5000你会有种从云霄跃下深渊的快感,好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样,一泻汪洋!其中Q010更“狠”,其陡直程度更是非常之夸张,甚至都有点像地质断层了,呵呵,不知道这个形容准不准确。而SA5000的衰减速度就没有Q010那样风驰电掣了,更多了一分温顺和一分平缓,所以就有了Q010没有的一部分转折,我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土豪评价,他似乎更喜欢SA5000的衰减表现,因为Q010似乎有点太刺激了。而Z7呢,完完全全是与他们对立的,其衰减速度非常之缓慢,平滑!缓是其特点,就好像刚刚说的那块融化的黄油,慢慢的融化,Z7很突出那种慢慢的感觉,有点慵懒的意味在里面,这和Q010还有SA5000这样如闪电般一晃即逝的高频衰减表现形成强烈反差!

        说完高频我们再看看中频,我们知道一副耳机的中频是最能体现这幅耳机表现能力的!而鉴于Z7高频的表现,其中频也很令人期待,为此我也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家底,LP和CD齐上阵,各种音乐类型轮番轰炸,一探究竟。初听Z7的中频我感觉有点像Q010和SA5000,但仅仅只是在音色部分有点相似而已,大部分的特点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和Q010还有SA5000那飘逸清透厚度适中的中频相比,Z7的中频依旧是延续着高频的表现——浓密浑厚为基调,同时以平滑的起伏收尾作为点睛之笔。不过久听我感觉相比高频,Z7的中频还要更加厚实一些,线条刻画和层次感也要比高频更加朦胧一点,有点雾里看花的意味。有意思的是,Z7貌似对LP信息量和色彩不敏感,暂时听到这里我还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总感觉LP系统下,Z7有种浓的化不开的感觉,而且人声缺乏磁性,表情比较平淡,尤其是一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Z7的明暗对比显得太过于夸张,以至于整体表现过于轻浮跳跃少了古典音乐那种庄严和权威的味道,总给我一副放荡散漫的感觉。于是乎我切换到CD系统,并将DAC202换成一台经过大换血的Eastern Electric Minimax Turb DAC(大换血的意思就是打磨过,只是我这台打磨的已经面目全非了。甚至不光是升级了元件,里面的电路都改了,每个环节能想到的都做了调整,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台minimax的外壳),再来聆听Z7。在这套系统下面,Z7的声音比刚刚的LP系统要干净多了,LP那种柔和浓郁的色彩一扫而光,换来的是打磨精致的线条,清澈透明的声底。经过同样一套音乐作品的洗礼,我只能这么说,Z7的中频非常的厚实,音色中性但不清澈。好在前端的声底非常之清澈,毕竟DAC里面使用的那根胆管是定制的,味道就是我要的晶莹剔透的声底,泉水般清澈流畅的色彩。这样的前端使得Z7的中频干净的好多,但是还是难掩Z7中频那股明显的染色,只是SONY的染色还是很高明的,没有影响到整体声音表现。不过要说的是这耳机听了大半天也没有给我一丝感动,和刚刚的LP系统下的表现是一样的,那就是Z7表达音乐的手法非常的单一,总感觉聆听一张LP或者一张CD的第一首音乐,我能猜出下一首音乐会如何表现,而且一猜一个准!所以我想很有可能是前端使用了McIntosh的缘故,毕竟McIntosh的个形式非常强烈的,以至于掩盖了耳机本身的好多特点。不过在听到UDA-1搭配Z7后我就打消了这种想法,这和McIntosh没半毛钱的关系,问题是出在了Z7自身。为此我加入了摇滚音乐和美国流行音乐以进一步聆听Z7,为何要选择摇滚音乐和美国流行音乐?原因很简单,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音乐类型的节奏感强且旋律变化比较单一。他不像古典歌剧和古典器乐那样, 往往一首作品节奏和旋律非常之复杂,且转折也很多,往往古典音乐要求器材的表情刻画还有明暗对比的表现要非常到位,播放难度较高。而摇滚音乐和美国流行音乐相对较为容易表现,最重要的是也能非常直观的看出一副耳机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和其僧衣结构。我试着用这种思路反复聆听最后得出结论:造成Z7的中频有这样的表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那种束缚感。这种束缚感可能大家很陌生,这里我来细说一下!首先束缚感并不是指的一副耳机所固有特性,比如色彩、音色、所能适配的音乐的类型等等,都不是指的这些特点。而束缚感更多的是指这幅耳机的声音结构被限定死了,不会随着前端和音乐作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估计好多人看到这里会一头雾水,其实要闹清楚这一些列的问题,我们就先来看看没有被束缚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首先,一副不存在束缚的声音是根本听不到边界的,也就是说声音没有被限制在一个界定的范围内。他们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是以一个点存在,也可以是以一个面存在,总之是绝对的自由!而不一定要以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质量存在。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存在什么舞台感,3D感,尤其是像HD800这样,居然聆听每一段录音声场都很庞大,空间感都很磅礴!如果没有束缚,那么你根本不会对一副耳机的任何特点有任何的感知。可能你还是不明白,没关系,我用beyerdynamic DT931举个例子。这是一副典型的没有被束缚住的声音,聆听931你的第一感受其实是拜亚动力的招牌音色——干净清透,犹如无心雕琢的美,这些是其实一个品牌所造就的特点,往往是从这个品牌建厂那天开始就赋予他们的灵魂性特征,仅仅只有这个是不会变的。什么空间感,3D舞台感,细节有多丰富,声音有多水润等等这些非厂牌特征的各项指标你都不会去在意,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换!是的!我这里着重用了变换一词,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就不应该是被限定死的。而决定这些特点的一切来源不应该是耳机,而是你的前端,是你所播放的录音。说的再笼统一点,就是声场要随着录音的变化而变化,明暗对比,强弱对比,声音脉络,质感和细节的刻画等等等等,如果在一副没有被束缚的声音里面,这些都应该是一个变化值,而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你发现领聆听任何音乐都有很多的特点是一成不变的,那就足够说明你所听到的声音一定是被束缚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并且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排列演绎。以上这些只是无束缚声音特点的一部分,接着没有被束缚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他肯定会存在能量的流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早期Alessandro的Mpro。听过的朋友肯定会赞叹在聆听的时候你会发觉声音是在流淌的,这其实就是能量的流动,因为能量不是被束缚住的。一般是从高频经过中频流向低频,再反向流回来,而且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所以你会感觉这副耳机的能量分布时时刻刻都都在发生变化,在演绎不同的音乐过程中,Mpro始终有着千姿百态的能量分布模式,有的录音中频是亮点,那么用Mpro比方,你会感觉经过中频的能量会瞬间加大,这个频段会格外吸引你,而能量大了,那么反映在听感上通常就是声音是否有磁性啊,是否更绵密啊,等等,总之这些特点会在第一时间抓住你的耳朵。所以我评价Mpro从来不会说他有固定的能量结构,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最后一点也是最直观的一点!听听一副耳机的色彩就明白了,色彩这东西是变化无常的,而一副耳机的色彩就好比是人的表情。这就好比,一个人的五官生下来就固定了,这其实就好比音色,能区分你是你,我是我,你是SONY,我是GRADO!但是你的表情是随着你的心理变化(录音决定)而变化的,有时悲伤,有时欢乐。看到这里让我们再回过头看看Z7的中频表现,我敢说这是一幅完完全全被束缚住的声音!首先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是一个表情,甚至连节奏都一样,都是保持着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的固有节奏,以至于我听红梅赞这样一首讴歌革命先烈的音乐作品怎么感觉那么像一首迎春舞曲呢。紧接着Z7听各种音乐类型都感觉声场是固定的,而Z7的声场不算大,属于中规中矩的类型,可某些早期DG厂牌的作品是在一些小录音室里面录音的,本来就感觉空间感小,某些新整理的录音空间感就很大,而在Z7这里就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大小了。其中横向声场被拉的很开,纵向其实不深。最后Z7的能量也没有那种涌动的感觉,自始至终是密厚密厚的,而且厚的还很木讷。最后,我们是不是可以盖棺定论喽!Z7我感觉的确是如原厂所说,听欧美流行很不错,动次打次的节奏,很欢快,足够让你摇头晃脑,酣畅淋漓。同时Z7的中频也很有弹性,厚度也是其亮点,这样的表现,其实R&B或者RAP也很适合。但是听爵士或者是一些非常讲究表情刻画的音乐,比如红梅赞,那Z7就很不适合了,因为他始终会以一种固定的表情来演绎音乐,即便是遇到乐曲情绪的转折部分,Z7也是千篇一律!那么估计有人会问,Z7能不能播放古典,我的回答很简单,肯定是不适合播放古典!我试过巴赫的大键琴,还是一样,有一首标题是“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坟墓”的曲子,这首曲子很是优雅华贵,自始至终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聆听他你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部漫步在夕阳照耀下的走廊里的画面,每当听到这首音乐的时候,我都会长出一口气,因为实在是太雅了,雅的发人深思。可惜用Z7听,完完全全不对味,那种动次打次的节奏感完全把这种庄严肃穆的旋律给破坏了,一时间感觉是一个疯子冲进了一场皇家误会,打扮和谈吐和周围的环境完全不搭调,真想一脚给丫踹出去!

        最后我想花点篇幅说一说Z7的低频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低频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那么直接写总结吧!Z7的低频首先来说还是延续了中高频的厚度和密度,可以说和其他两个频段的基调是一样的。但是,Z7的下潜其实不算很深,我感觉Z7在这一个频段做了一个人为的峰值,造出了一个量大的效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能量堆积!目的我感觉就是为了掩盖其极低频不是很完美的诟病,不过哈市那句话,SONY终究是SONY,染色还是SONY的看家本领,低频部分这个量感其实就是一部分染色。这也就是造就了Z7如果在前端不好的情况下,低频我感觉可以直逼DEMON D7000,油乎乎,闷乎乎,一大团一大团,因为量真是大的可怕,但是如果再前端良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其实Z7的低频还是很有层次感的,并且低频的线条刻画也算可圈可点。不过Z7的低频最大的亮点还是SONY把他调整的非常的Q弹!在前一段描述中频时所提到的那个动次打次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就是靠着低频的烘托,这就好比一个人不停的用脚打着节奏,而节奏也其实交代了整个声音的脉络,Z7的脉络其实非常简单,没有T1那么复杂的主负之分,所有的旋律其实都是主,没有负,所以这样就造成了Z7的听感很是热闹,好像是一群人在狂舞,周围没有伴舞,整个舞台的气氛都被这群人控制着。所以说啊,如果Z7的中频是这副耳机的灵魂,那么Z7的低频就是灵魂的容器。

        最后,要问我SONY MDR-Z7到底好不好,这里我无法回答,是好是坏还是留给后人来评价吧,不是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钱 +199 收起 理由
小白 + 3 + 199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2346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9-3-12
发表于 2015-1-16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你关于“定式化的框架”部分的看法,任何品牌的耳机都必然有着这个品牌独特的音色所在,也是表现厂商对声音不同理解的重要卖点,这不能算是“被束缚”的声音,一个品牌所坚持的自己的音色,当然会体现在任何音乐类型的表现中,我不认为这世界上存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局限性,适用于任何音乐领域的“毫无束缚感”的耳机。。

点评

说的不错。  发表于 2015-1-17 00:2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127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13-8-1
发表于 2015-1-16 18:1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50多分钟的历练。。结合上下文,没看懂,单位是不是小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55

帖子

23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9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5-1-16 22: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插入等更新。。。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3856

帖子

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4
注册时间
2011-3-28
QQ
发表于 2015-1-16 22: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粉
学会:做人,做事,相处,学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主题

1万

帖子

29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6
注册时间
2004-11-17
发表于 2015-1-16 2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心歌德拜亚的飘过
beyer的声音,如果正确的看他,不但拥有自然,准确,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那些华丽的色彩,但却可以纯洁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的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5-1-16 22: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经过了150多分钟的历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15-1-16 2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Linn, VAW/Graham Slee, Podium Sou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4-12-17
发表于 2015-1-17 0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z7没什么兴趣,一直没有带大耳机的习惯,uda1和zx2兴趣比较大。可是对zx2的价格比较无语,对于一个随身播放器来说超出了我的预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862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12-12-20
QQ
发表于 2015-1-17 0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尼的很少听!
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3027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10-12-26
发表于 2015-1-17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Z7应该已经过500小时
找你可以负担的,然后尽全力去喜欢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603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9-24
发表于 2015-1-17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留坐,等好文。
MXC7000SE+SOLO UL+HD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5413

帖子

8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
注册时间
2009-10-1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Z7部分更新完毕!下面的慢慢写吧!
不是版主的音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5178

帖子

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9
注册时间
2012-11-13
发表于 2015-1-21 1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能看出你听的z7和我听的z7是同一种声音, 具体细节方面我就自认力所不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3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2-8-1
QQ
发表于 2015-1-21 17: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有人看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28 00:24 , Processed in 0.136555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