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263|回复: 1

[发烧理念] HI-END完全解读手册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63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4-1-15
发表于 2004-1-23 0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相信在每年的Hi-END大展中,阁下都可以看到标榜着诺大“Hi-END”字样的旗海满天飞舞,似乎唯恐咱们这群俗不可耐的老百姓,会误将这个百万级舶来精品充斥的会场给当作了家电特卖会。而这还不打紧,最值得在此一提的,是会场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能真正对“Hi-END”拟出界标与定义的竟是少数。举凡一般对“Hi-END”的“民间说法”,不外乎下列几种:“Hi-END就是指老百姓只能眼观,而无法购买的音响器材。。。”“Hi-END。。。只要是买不起的就是啦!”“Hi-END音响用起来不会坏。。。”“Hi-END一定造的像座艺术品吗!”。。。云云。
   总括来说,以上这些“民间说法”都稍嫌牵强。因为一谈到Hi-END音响,我想大家一定都有共同的体认,那既是出类拔萃的价格以及特殊的造型设计。而到底Hi-END与一般时下的普及机种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为大家归纳出以下的差异:

   (一)他们大多是指一些少量多样并随设计者个性走向的音响器材
   一般音响因价格与品质两者间互动的关系,在外观、用料和设计构思上皆采取较大众化的走势,如果阁下有心,不妨多留意一些日本的音响品牌即可窥出个中道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排如:Philips、Marantz、Pioneer、Sony、Onkyo、Denon。。。等,他们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生产方式即全面导入先进的CAM管理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的大前提下,为了达到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早日完成,故对于Hi-END器材本身所注重的个性化表现以及特立的外观表征,几乎是找不到任何足以表现设计者个性的蛛丝马迹的。
   虽然,前述的这些品牌也有设立研发部门,专门对顶尖的器材作开发与研究,但因销售观念的差异,故在Hi-END市场上受重视的程度并不高。而目前真正足以代表Hi-END音响的品牌,大多仍旧以英、美及少数几家北欧的品牌为主,我们就先以北美的几个重要品牌为例,来为各位作说明:
   七十年代的消费市场受日本产销革命的影响,北美制造厂几乎全军覆没。
   这些北美的厂商不是受日本并购,就是完全在市场上消失,以北美这样一个世界音响发展的重镇而言,居然遭到如此的变故,委实令人为之气结。但是,在北美大型本土品牌奄奄一息的同时,有几位忠于自己组装的音响迷即开始在自家的车库或是书桌,创造出了另一种格局的音响世界。
   这类器材除了讲究扎实的电路设计以及坚固的外观结构,更重要的是由这些器材所再生出的音色,几乎可以完全反映出设计者对音乐类别的喜好以及个性,乃至于体格上的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Threshold的前人主持Nelson Pass、Cello的老板Mark Levinson以及Jeff Rowland的创办人Jeff Rowland以及Krell的胖老板。。。等,这些在目前Hi-END圈堪称“天才型”的音响设计家,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完全看出属于设计者的强烈个人风格。
   就以Cello的主持人Mark Levinson先生为例吧。出自该君手笔的音响器材,在声音的表现方式上与其温文流畅的个性几乎不谋而合!同时,因这位大师本身出自一个音乐世家,因此在他所设计的器材中,不论是早期的LNP-2、ML-3以及创立Cello的Audio Suite、Encore,实在都明白地表露出他对音乐的个性。因此,目前于Hi-END圈有许多硬件评论员及软件制造商,皆运用Mark Levinson所生产的器材来鉴别硬件的品质以及软件的音效差异性。
   同样地,Hi-END圈中的另一位奇才:Nelson Pass,则运用有别于Mark Levinson的发展模式来设计他的音响器材,Mark Levinson与Nelson Pass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用音响的观点来塑造再生器材,后者则完全用电学的理论来实现音乐的真谛,但最终此两者都能创造出符合自己个性,而且够重播音乐本质的Hi-END音响设备。
   在产量上,不论是Cello、Threshold、Mark Levinson或是Krell,虽然他们在Hi-END市场上都有着众多的拥戴者,当产量终究还是仅止于“少量多样”的产能范围。因此,如就“个性化”以及“少量多样”这两项Hi-END器材的表征来判别这些品牌是否合乎Hi-END的头衔,我个人认为理当可用“当之无愧”来做结语。

   (二)Hi-END器材大多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在Hi-END音响圈一直有一句名言,那就是“聆听Hi-END音响就如同品茗一般,除了可以满足感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籍由个中的滋味,神游当地的民风景致。”的确,如果阁下的音响器材无法反映出生产区域的民风特质,那绝对称不上是Hi-END。举例来说,目前Hi-END器材中有许多知名品牌,可让一些资深的“饕客”只要听上十分钟,即可说出它的产地,这些器材如法国JM Lab、英国KEF、B&W、Rogers、Heybrook、美国JBL、Thiel、Apogee、Altec、Cello的扬声器,Mark Levinson、Threshold、Krell、Audio Research的功放以及Theta、Wadia、Vimark、Maridian等的数码器材。
   而为什么Hi-END器材必须拥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呢?其实,如在器材身上找不到一丝可供探讨的区域性差异,那花大把的银子买这些器材其实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因为地区的差异性可以积极地影响器材的再生音色,而使用者即可透过此一特质进行搭配,以求得自己认为最“美味”的音色。至于一些在大量生产模式下的平价级音响产品,则完全没有这种魅力,故根本称不上是所谓的“Hi-END”。

   (三)Hi-END音响除了必须能再生完美的音乐,同时亦必须具备“不妥协的组成架构”
   何谓“不妥协”?这个字眼是在Hi-END的定义厘清后才诞生的形容词。所谓Hi-END,除器材本身能够忠实有趣地再生完美的音乐讯息,对于使用寿命以及环境的抵抗能力亦必须拥有高人一等的能耐。因此,许多Hi-END设计者为了要满足“长寿”、“耐用”的要求,从器材体内乃至于外观皆做了许多“超乎常理”的设计。这些设计如以一般电学观点来看,无疑地可以用“不可思议”四个大字来做注解,但如完全由“耐用”以及“质坚”来做考量,在Hi-END器材中,许多“超规格的设计”仍是有其道理的。
   以目前Hi-END市场上相当受人重视的Jeff Rowland为例,设计人Jeff Rowland为了要让功放拥有长寿、抗拒外力震动,以及免除市电杂讯干扰的能力,而设计出电池直流供电,外观如M-1战车装甲的Model 9单声道功率放大机。我们姑且不论其音色如何,光就这组庞然大物撼人的外观,以及其体内完美的零件选择来说,即已明白彰显出“不妥协”的真谛。类似的设计在Hi-END圈里是相当“平凡”的。
   选用上述这些器材就仿佛买到一套“终身保用”的音响系统。虽然购买这种“帝王机种”,阁下的银行存款将会因此而向下控底,但他们少说也可陪您走上二十乃至于三十、四十年的音响岁月,所以,多花点钱又何妨呢?

   (四)Hi-END器材必须有完美宽广的相容性
   一般而言,Hi-END制造商设计器材时,其本身是采取“少量多样”或者根本就是以单一产品作为主要生产标的,因此器材本身的相容性,如输出/入阻抗、界面连接方式以及关系到再生效果的相位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的Hi-END器材中,除了欧洲及日本所生产的,以及少数美帛的功率放大机,会因输出平衡电路、相位反转的问题较为恼人外,大体上都没有所谓的相容性困扰。

   (五)Hi-END音响大多使用一流的零件
   Hi-END音响很贵,这不过是大家对Hi-END“最原始”的认知,因此为了要做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要求Hi-END器材使用一流的零组件是理所当然的,这对延长器材使用寿命会有正面的效果。至于再生的音质,当然也会因高效零件的采用,而显得更加真实与完美。
   要跨入Hi-END门槛的机种,其体内大多配备了下列品牌的零件:
   电容器:Siemens、Roe、Wima、Mit、Bhc、Sprague、Philips、Solen、Mallory、Elna、Rubycon,日本电容等。
   电阻(含音量可变电阻):Holco、Dale、Philips、Vishay、Alps、Ab等。
   电晶体:Motorola、Hitachi、Toshiba等。
   界面材料(接头插座):wvt、cardas、kimber、schurter、hubbell等。
   真空管:ei、gec、mullard、siemens、tesla、gold aero、sovtek等。

                                                         摘自《音响圣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5

主题

6664

帖子

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0
注册时间
2003-10-2
QQ
发表于 2004-1-24 10: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23 19:20 , Processed in 0.0630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