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uu19840906

听了se530!真帅气

[复制链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8-3-29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rax 于 2008-3-29 22:53 发表
国内外HI-END的共识? 恕偶孤陋寡闻,请列举几个知名人士的例子。
(和ape相关的想不到也能入hi-end级啊,偶等电脑发烧友不慎荣幸
jitter。。。。这个概念在无机械装置的PC上也存在,果然是抖的很强大,看来C ...


区别肯定有的!因为实时解码去解码器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不稳定的转盘,会产生相当程度的jitter。
解压成wav就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33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29 23: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3-29 23:02 发表
这个问题改日谈吧. 数码音频对jitter的敏感性,和jitter这个幽灵被引入的机会之多,你难以想象. 只要多一个运算环节,肯定会带来这个幽灵.

在音频领域里,我要强调一点: 耳朵为先,不是自负的判断为先! 耳朵实际听出差 ...


嗯,也好,反正固有的观念是不可能一下改变的。

我最后补充一句:即使是晶振产生的的时钟如果要理论深究每次也会出现轻微的JITTER。这就是说,每次播放WAV的音质都是不尽相同的,当然如果能烧到听出这个区别,偶绝对是佩服的五体投地。JITTER的概念是产生在数字和模拟之间的,数字和数字,模拟和模拟之间谈论jitter,那就是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另外偶可没说转盘无区别,因为转盘部分电源电磁干扰等因素会影响DAC,所以才需要单独分离出来。

PS:您在传统Hi-fi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但牵涉到pc音频领域相关您自己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了解程度吧。

[ 本帖最后由 cyrax 于 2008-3-29 23: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33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29 23: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8-3-29 23:06 发表


区别肯定有的!因为实时解码去解码器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不稳定的转盘,会产生相当程度的jitter。
解压成wav就一样了。


呵呵,那您知道播放wav的时候cpu都在做什么吗?  看似一瞬间0.1秒,cpu已经在进程中切换了5次您知道吗?而且这5次时间片都是不尽相同的,DAC转换的时候是把一块buffer的010011内容基于时钟转化为模拟信号,原来不同的cpu占用率还会影响晶振频率。。。。。hi-fi不愧是属于玄学领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3-30 0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cyrax除非无损压缩程序是你编写的,还有你对PC工作的所有环节了如指掌到最深的细节,否则还是虚心一些多听听发烧友的实际听感为好. HI-FI不是玄学,是有实际听感为基础的,是基于实际听感基础上的探索和乐趣. 不否认存在易受心理暗示的,耳朵听力不灵的发烧友,但这丝毫不能改变一个基本结论: 发烧是基于耳朵,耳朵先于理论的学科.

CD刚出现时大家还不懂得什么jitter,都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认为CD的音质是完美的. 但后来呢? 实际听感否认了这点,才促使大家去研究数码音频音质不如模拟的原因,才有了后来那么多理论和结果. 70年代时大家追求放大器的THD越小越好,认为做到小数点后若干个0,音质就应该逼近完美,后来呢? 也是实际听感否认了这点,才促使大家去研究为什么THD逼近0不能带来音质的完美!

HI-FI是耳朵先于理论的学科!!

西方有句谚语我们大家要记得: "知识带我们走向愚昧(ignorance)". 其实带我们走向愚昧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知半解. 但事实上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一知半解的. 基于一知半解的自负,是带我们走向愚昧的根源.

最后补充一个应该是常识的东西. JITTER不仅存在于数字和模拟之间,数字领域内分分秒秒都存在. JITTER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在转盘,这是数字领域的吧. 另外数字信号传输的过程(数字 - 数字)也会引入JITTER.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3-30 09:19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445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06-3-18
发表于 2008-3-30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又老生常谈啊。这个没什么好争的吧。把眼睛蒙上ab下就知道谁好了。光在这里大侃理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33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30 1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3-30 09:03 发表
cyrax除非无损压缩程序是你编写的,还有你对PC工作的所有环节了如指掌到最深的细节,否则还是虚心一些多听听发烧友的实际听感为好. HI-FI不是玄学,是有实际听感为基础的,是基于实际听感基础上的探索和乐趣. 不否认存在 ...



呵呵,您误解偶说的的意义了。
JITTER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在转盘当然正确,但这和偶说的数字-数字之间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转盘到DAC传输的虽然是数字信号,但伴随着也有同步时钟,这就不可能避免jitter,jitter无论到哪都是和时钟相连的。
而偶说的数字-数字是纯粹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层面上的,这还和44khz之类的频率无关系。如果是PC声卡的铜轴或光纤输出到外部DAC,虽然都是数字对数字传输,这个过程就伴随jitter了,只能尽可能的减小。
但如果说CPU到MEMORY之间传递数据也有jitter的概念。。。这就未免荒谬了点。

ps:ape,flac等算法虽然不是偶写的,如果要讲算法偶还是很明白的。另外偶对PC的system architecture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就是做multimedia programming的。

知识带我们走向愚昧(ignorance)". 其实带我们走向愚昧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知半解,这就话偶非常认同。

分别熟知传统hi-fi和PC的人很多,但是这两者一旦联系在一起能整体贯通的就少之又少了,不要把偶想象成大叫铜轴光纤传输都是bit-bit,所以都一样的人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56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30 1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做实验少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8-3-30 17: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rax 于 2008-3-29 23:24 发表


呵呵,那您知道播放wav的时候cpu都在做什么吗?  看似一瞬间0.1秒,cpu已经在进程中切换了5次您知道吗?而且这5次时间片都是不尽相同的,DAC转换的时候是把一块buffer的010011内容基于时钟转化为模拟信号,原来不 ...


俺就做底层硬件开发和DSP的,咋不知道^_^
问题就出在这个buffer里的010011是不是应该出现的010011呀!基本上,在电脑这种不靠谱的设备上,想要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
windows下的的CPU周期的分辨率很低,产生出来的数据当然有很大的时间误差了,再加上算法可能不完善,问题更多——不是说数据错误,是时间不稳定
就算是有buffer、reclock的dac也不能完全消除主时钟的误差,所以这种jitter是完全存在的。而大部分的声卡只有一个极小的fifo缓冲区。。
当然了,俺是很难听出区别的,不过不代表没有这样的误差存在,不代表没有人听得出来。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8-3-30 17: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33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30 17: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8-3-30 17:17 发表


俺就做底层硬件开发和DSP的,咋不知道^_^
问题就出在这个buffer里的010011是不是应该出现的010011呀!基本上,在电脑这种不靠谱的设备上,想要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
windows下的的CPU周期的分辨率很低,产生出来 ...



。。。CPU周期的分辨率低?这和DAC转换有什么关系,您认为44.1khz这个频率需要CPU去响应??
。。。只要不发生缓冲区欠载,除非您用的pc性能还不能实时解码ape。。。。呵呵,现在主流pc解ape CPU占用率才不过5%,另外欠载了产生的影响那也不叫jitter。。。

jitter主要产生在伴随AD,DA时刻。。。换句话说,AD每个采样点采样的时刻是不是精确在规定的时间点上?     DA解码的每个采样点是不是正好在规定的时刻被转化了?

不要再把jitter去和cpu,os, software一类概念的缴在一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250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4-12-27
QQ
发表于 2008-3-30 19: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啊~~~~~~~楼上的兄弟,既然你那么喜欢就去坚持吧。大家别为这个吵了,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弄什么吧。
当某一方有一天弄明白是谁错时他自己会汗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7-4-22
QQ
发表于 2008-3-30 1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热闹
MDR-E805(初中)→MDR-E838→MX500RC(高中)→MDR-E888→K66→PX200→M1(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6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8-2-21
发表于 2008-3-30 1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cyrax在挑战小白的权威,小白可能有些不悦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3-30 2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面我哪里是什么"权威",只不过我觉得APE和WAV的音质区别是存在的,我不认同任何基于目前知识而轻易下断言"APE和WAV不可能存在音质区别"这样的观点.

发烧友始终应该是耳朵先于理论的. 不能倒置过来,以现有理论来"屏蔽"自己的耳朵. 现有理论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HI-FI发展史多次证明了这点. 今年1月CES 2008上我亲身参加过一个Wall Street Journal举办的盲听测试,我听的应该是MP3 (至少是320K的)和WAV的盲听对比. 测试系统相当不错,声音中性而透明,所以我相信听出了非常显著的区别. 非常显著. 而按照CYRAX的说法,300多K的MP3和未压缩文件应该是听不出区别的了!

所以玩电脑的,和搞发烧,特别是多年传统发烧的,在这个问题上是难找到共同体验.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3-30 21:16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33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3-30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3-30 21:15 发表
盲听测试,我听的应该是MP3 (至少是320K的)和WAV的盲听对比. 测试系统相当不错,声音中性而透明,所以我相信听出了非常显著的区别. 非常显著. 而按照CYRAX的说法,300多K的MP3和未压缩文件应该是听不出区别的了!


发烧友始终应该是耳朵先于理论的. 不能倒置过来,以现有理论 ...


请白版注意偶说的是350k的AAC而不是 mp3,mp3算法相比aac,atarc,ogg等算法是最差的,只不过因为普及度的原因才比较受欢迎。
320k的MP3和WAV的区别在某种情况下不用ABX对比,偶甚至一耳朵都能听出区别。
现且不论AAC,您真应该赶快ABX盲听对比一下WAV和APE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3-30 21: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前就研究过的问题,现在又有人叫我再做一次 ... 当时还查过不少国外的论述,可惜文章都没有保存.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12:43 , Processed in 0.097990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